自行车里的数学问题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数学教科书第66~67页。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自行车前进时链条与前后齿轮的运动特点,发现并得出前后齿
轮齿数与转数之间的比例关系,能够综合运用圆、比例及排列组合等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通过经历“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建立数学模型——求解”的问题解决过程,使学生在活动中能够通过现象发现本质,得到规律性的结论。
3、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对总齿数一定的情况下,“前齿轮转的圈数×前齿轮的齿数=后齿轮转的圈数×后齿轮的齿数”关系的发现过程。
教学难点:自行车前进过程中前后轮之间的比例关系的运用。
教学准备:
教师:1、准备两辆不同的自行车(一辆是普通自行车,另一辆是变速自行车,倒摆在教室合适的位置上)
2、齿轮学具、图片、课件。
3、把研究变速自行车速度的表印发给每个小组。
后
齿
数
齿
数
比
前
齿
数
48
40
28
24
20
18
16
14
学生:请学生观察自行车,了解自行车的结构和行进的基本道理,收集一些自行车的相关数据,每个学生准备一个计算器。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教师先把两辆不同的自行车摆在教室合适的位置
1、谈话:同学们,课前你们已经了解了有关自行车的知识,请同学们把你了解到的知识和同学们分享。教师结合教室里的两辆自行车和课前准备的图片进行说明。 揭示课题并板书:自行车里的数学。
2、师:还有哪些我们没有研究过的或者是你感兴趣的问题吗?
学生提出问题后,老师根据学生的回答选出“蹬一圈,自行车至少能走多远?”作为要研究的数学问题
(设计意图:直接把自行车当作教具,直接操作等创意的做法,将会很有效的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学生学习兴趣高涨,探究欲望强烈,再以“蹬一圈,自行车至少能走多远?”作为研究的突破口,拉开学习的序幕。这种建立在熟悉基础上的持续思考,会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
二、小组合作、探究新知
1、研究普通自行车的速度与内在结构的关系。
老师把不能变速的自行车倒翻过来放在讲台上,演示自行车后轮转动的过程,并告诉学生有关的数据:“前齿轮的齿数是28 个,后齿轮的齿数是14个,车轮外直径是70厘米,蹬一圈,这辆自行车至少前进多少厘米?”
“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呢?”引导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讨论研究解决问题的方案。学生可能会提出两种方案:
一是通过直接测量来解决问题。(生上讲台演示)
二是通过车轮的周长乘后齿轮转的圈数来计算。
学生发现:测量的这种方法是可以解决问题,但是会出现比较大的误差。第
二种解决问题的方法可以得到比较准确的结果。但是在解决中不知道蹬一
圈,后轮转多少周,应该通过怎样的计算才能得到?
师:第二种方法可以得到比较准确的结果,但是又出现了“后轮转几圈”
这个新的问题。下面我们的任务就是要通过研究找到新问题的解决方法。
(设计意图:将学习方法的学习渗透在研究问题的过程中,运用学生的评价引导学生全面的认识测量方法,同时提出更好的解决问题的方法。)
2、合作研究、寻找计算的方法。
①明确自行车是如何前进的。
师:请同学摇动自行车的脚踏板并观察思考,为什么脚一蹬,自行车就会向前走?(学生汇报)
师:我们同学都关注到了前后齿轮在转动时的关系,请同学们再看一段自行车向前行进的录像,进一步加深体会。(播放录像)
(设计意图:录像辅助学生在头脑中建立并形成自行车前后轮之间关系的表象,促进学生空间想象能力的生成,使学生明确自行车是怎样向前行进的。)
师边看录像边说明:自行车是由链条带动齿轮向前行进。链条上的孔与前后齿轮的每个齿对应,也就是我们同学观察到的前齿轮向前转动几个齿,后齿轮同样向前转动几个齿。
追问:通过对自行车前后齿轮之间关系的了解,蹬一圈,自行车向前行进了多少,解决问题的关键是要知道什么?
估计学生会说:只要知道后齿轮转动的圈数就可以了。
②锁定目标,观察理解转速。
师:前齿轮转动一圈,后齿轮转动多少圈?前齿轮的齿数与转动的圈数,后齿轮的齿数与转动的圈数之间具有什么样的关系呢?请同学们在研究的基础上进行独立的思考,然后将自己的想法在小组中进行交流。
出示合作研究提纲:
借助自行车和齿轮学具,研究前齿轮的齿数与转动的圈数,
后齿轮的齿数与转动的圈数之间的关系。
B、记录下研究的方法与研究的结果。
C、将小组的研究成果与全班进行交流。
(设计意图:建立在独立思考基础上的小组讨论交流,使小组合作学习有更高的价值。四人小组展开活动,使小组中的每个成员都有讲述自己方法的机会,并对其他同学的做法,充分发表自己的看法。)
③学生汇报研究的成果。
生1:我们组在使用齿轮学具的时候,在开始旋转的齿轮上作了个标记,方便在数齿数的时候清楚,不会出错。我们将前轮转动了1周,共转了28个齿,后轮有14个齿,后轮转动了两周,发现转动的总齿数是相等的。
生2:我们组用比的形式记录了研究的情况,
前齿轮有28个齿,后齿轮有14个齿
前后齿轮齿数的比是 28:14 = 2 :1 前后齿轮转数的比是 1:2
前齿轮转动1周,后齿轮只有转动2周才和前齿轮转的齿数相等。
师:我们同学在研究问题的时候都考虑的非常细致,你们非常棒。结
合上面几组实验的成果,找到后轮转几圈的计算方法了吗?
(设计意图:学生想到如果只凭观察是数不清的,要通过更精确的方法找出答案。学生根据“链条间的孔与前后两个齿轮的每个齿对应,前齿轮转过一个齿,后齿轮也一定转过一个齿”,判断出:后齿轮转的圈数:前齿轮转的圈数=前齿轮的齿数:后齿轮的齿数,解决了这个关键问题,从而理清了解决问题的思路)
引导学生回答:由于前后齿轮转动的总齿数是相同的,所以只要知道前齿轮转动的总数,就可以利用总齿数除以后齿轮的齿数得到后轮转动的圈数。
学生:齿轮与转数之间成反比的关系,所以我们只要找到前齿轮与后齿轮齿数的比,就可以解决后轮转几圈的问题了。
师追问:我们同学从不同的角度分析了如何得到后轮转数的方法。这辆
自行车的前齿轮有28个齿,后齿轮有14个齿,如果前齿轮转动2圈,后齿
轮转动几圈,怎样计算呢?
方法1:28×2÷14 用转动总圈数除以后齿轮的齿数得到后齿轮转动圈数。
方法2:28÷14×2 前齿轮的齿数是后齿轮齿数的2倍,由于转数和齿数成
反比的关系,后齿轮的转数也就是前齿轮转数的2倍。
3、建立数学模型
根据刚才我们得到的结论,你知道如果前齿轮转一圈,后齿轮转几圈吗?
学生经过讨论得到如果前齿轮转一圈,后齿轮转的圈数=前齿轮的齿数:后齿轮的齿数
因为:蹬一圈自行车至少走的距离 = 后车轮的周长×后齿轮转的圈数
所以:蹬一圈自行车至少走的距离=车轮的周长×(前齿轮的齿数∶后齿轮的齿数)
4、练习
①前齿轮的齿数是48 ,后齿轮的齿数是19,车轮直径是71厘米,蹬一圈,这辆自行车至少前进多少厘米?
②前齿轮的齿数是26 ,后齿轮的齿数是16,车轮直径是66厘米,要想前进336.765米,至少要蹬几圈?
(设计意图:练习1同研究的问题相似,目的是巩固学习的成果;练习2是在前面问题基础上的延伸,目的是使学生在使用研究成果的过程中得到拓展,能够触类旁通,达到“举一反三”的境界。)
三、变速自行车的研究
认识变速自行车。
教师向学生介绍停放在班里变速车,并说明变速的原理,问学生:能变出多少种不同的速度呢?怎样计算?小组讨论,合作完成下表
后
齿
数
齿
数
比
前
齿
数
48
40
28
24
20
18
16
14
估计学生有些是进行了一一的搭配,找到可以组合成的11种不同的速度(1)false=false≈3.43 (2) false=3 (3)false=false≈2.86 (4) false=false≈2.67
(5)false=false2.5 (6)false=false=2.4 (7)false=false≈2.22 (8)false=2
(9)false=2 (10)false=false≈1.71 (11)false=false≈1.67 (12)false=false≈1.43
提问:你能发现什么?
(意图:让学生通过用计算器计算,比较变速自行车各种齿轮组合的速度、用力情况和使用方法。这是设计制造变速自行车的道理。)
2、提出问题:蹬同样的圈数,哪种组合使自行车走得最远呢?
估计学生会发现:同一辆车,要想走得远后齿轮转的圈数就要多,前齿轮的齿数与后齿轮齿数之间的倍数越大越好。发现前齿轮齿数48和后齿轮齿数14的组合,自行车走得最远。当前、后齿轮齿数比值较小时,前、后齿轮转动的圈数差不多,后齿轮带动的后车轮前进的距离较短,所以车速较慢,而骑车人就较省力。选择前、后齿轮齿数比值较小的组合,这样会较省力,但速度慢。
师小结并板书
(设计意图:把解决问题方法的学习向学习知识一样的进行,当学生有了巧妙的方法后,及时的选择恰当时机进行巩固。呈现学生“收集数据—建立数学模型—代入数据、求解—解决问题”的过程。最后通过一个问题“蹬同样的圈数,哪种组合使自行车走的最远”,引导学生对各种速度的产生进行深入的解释)
四、学以致用
[问题]一辆变速自行车有2个前齿轮,分别有46和38个齿,有4个后齿轮,分别有20、16、14、12个齿,车轮直径66 cm。小明从家到学校有一段平路和不是很陡的上坡路,平路1000米,上坡路800米(如下图),小明如何使用变速车比较合理?小明骑车走这段平路至少蹬多少圈?
(意图:这里我设计了一个稍为综合的问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来提高学生的分析判断能力和应用水平。)
五、总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谈谈你的收获和体会。
师:今天,我们研究的自行车里的数学问题,主要涉及的是自行车中传动系统的知识,其实自行车中还有很多值得研究的问题,如:车轮滚动摩擦等,在我们今后的学习中还会学习到。
(设计意图:课的结束不是问题的结束而是问题的延伸,老师点明“我们研究的只是自行车中某一部分的知识,还有许多值得研究的问题存在”以新的问题作为发展,这种由“问题始一解决一发展新问题一再解决一再发现新问题”的问题解决过程,形成了一个良性的循环,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六、板书设计
自行车里的数学问题
蹬一圈自行车走的距离=车轮的周长×(前齿轮的齿数∶后齿轮的齿数)
当前、后齿轮齿数比值较大时,车速较快,而骑车人就较费力。
当前、后齿轮齿数比值较小时,车速较慢,而骑车人就较省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