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统编版(2019)上册- 《 相约魅力诗词 共享诗意年华——《念奴娇 赤壁怀古》《声声慢》鉴赏品读》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高中语文统编版(2019)上册- 《 相约魅力诗词 共享诗意年华——《念奴娇 赤壁怀古》《声声慢》鉴赏品读》教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48.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0-12-17 08:49:1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相约魅力诗词
共享诗意年华
——《念奴娇
赤壁怀古》《声声慢》鉴赏品读
【教学内容】
部编版新教材必修上高一第三单元第9课《念奴娇
赤壁怀古》《声声慢》。
【教学目标】
《念奴娇
赤壁怀古》和《声声慢》是两首经典宋词,二者风格不同,前者是豪放词,后者为婉约词,明人张綖在《诗馀图谱》中说:“婉约者欲其词调蕴藉,豪放者欲其气象恢宏。”因此想要依托这两首词,让学生通过鉴赏直观感受其不同之处。同时,优美的古诗词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瑰宝,通过赏读来增强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意识。因此我在备课时确立了以下三个学习目标:
1.
初步感知文本,结合注释,理解大意。
2.
学会从形象、语言、情感、手法等方面鉴赏古诗词。
3.
以活动为依托,培养学生对古诗词的审美感受力。
【教学重点】
学会从形象、语言、情感、手法等方面鉴赏古诗词。
【教学难点】
感受诗人的精神世界,提高自身的思想修养和文化品位。
【教学方法】
诵读鉴赏,合作探究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手段】
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情境式导入)大家平时肯定都很喜欢上音乐课吧,今天老师想带大家去欣赏一下宋代的流行歌曲——宋词。千年前的宋词,透过历史的沧桑,穿越时空的隧道,走入了我们的心间。长长短短间,淋漓尽致地进行了一次次心灵的会话。不管是豪放派还是婉约派,都会使我们着迷,让我们感动,令我们遐想。这节课让我们走进《念奴娇
赤壁怀古》
《声声慢》两首宋词,一起领略诗词魅力,共享诗意年华。
二、整体感知
【检查预习,初读感知。】
(一)学生读
昨天布置大家进行了课前预习,大家都预习了哪些内容?好,相信你的预习成果一定藏在你的朗读中。那接下来请两位同学来读一下,我们跟着他的诵读来再次感受作品。【生一读《念奴娇》,生二读《声声慢》
。】
(二)老师评价
【从读音、节奏、轻重音、语速语调等方面进行评价。】两位同学读音都很准确,如果能突出一下轻重音,区分一下语调,一定可以读得更有层次。接下来诵读时,大家一定要注意这些细节。希望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都能读得更有感情。
(通过整体感知,一方面可以检查学生预习成果,另一方面可以强调重点读音、字义,帮助学生理清两首词的意思,为后面的赏析做准备。)
三、研读赏析
【创设情景,品读鉴赏。】
(一)整体谈感受
(两首词风格不同,具体的感情、技巧等都有所区别,选择拍摄篇目的过程就包含了学生在整体上对两首词的感受。)
经过预习,相信大家对这两首词已经有了初步的理解,那如果让你为两首古诗词拍摄中华传统文化的文学纪录片,你最想选择哪一首拍摄?从整体上谈谈为什么选择这一首?请大家小组交流一分钟,确定出所选的篇目。【抽查小组陈述理由。】
(二)细处来赏析
(从小处着眼,设置任务让学生选择一个镜头进行拍摄,通过这个任务引导学生细致入微地欣赏品读两首词,自己去发现可以拍摄的镜头。虽然是拍摄镜头,但是学生在阐述时,必然会涉及到分析文本,就会把词中涉及到的意象、手法、语言及感情融入到镜头中。这样就可以依托情景加深学生对诗词本身的理解,而且可以解放老师,真正把课堂还给学生。)
刚才大家谈了所选诗歌带给自己的整体感觉,如果再从小处着眼,在拍摄这一文学纪录片时,你最想拍摄的是其中的哪个镜头?请为这一镜头设计脚本(注:表演戏剧、曲艺,摄制电影等所依据的本子,里面记载台词、故事情节等)。
这里提示一下,我们知道深入品读一首诗词,我们常常会借助一些抓手,比如我们常说的鉴赏诗歌的四个方面——意象、语言、手法、感情。设计镜头时,我们也可以有所侧重,想一想自己的镜头中有没有特别想要突出的形象或者必须用到的拍摄技巧,比如俯拍还是仰拍,是要用特写镜头还是长镜头。同时设计时可以参考下列任务表。
所选诗句
所要突出的形象
所要营造的意境
所要用到的手法
先给大家一分钟的时间自己思考。
接下来小组讨论5分钟,每个小组精选出一个镜头,并设计脚本。
稍后请小组代表结合自己的脚本加以阐述。
(这个环节是整堂课的重点,学生可以自由设计,但是有几点是不能忽略的。首先,阐述时必须点明所要突出的形象或想要用到的拍摄方法,以此保证能紧扣诗词的语言、意象、手法、感情;其次,怎样才能把自己的镜头描述出来,学生的回答肯定是有差异的,这也体现了学生的文学素养和语言表达能力的差异,学生阐述完之后,老师要及时引导,保证镜头是生动具体的,是依托文本的;第三,品后再读,诗词教学离不开诵读,所以学生阐述完之后,会让学生将所涉及到的诗句读出来,两首经典宋词,所选取的意象、运用的语言、表达的感情都是不同的,学生揣摩其情感并能读出其情感才能真正走进文本,走进苏轼和李清照。)
1.
学生分小组阐述,老师及时点评并板书,指导诵读。
【《念奴娇
赤壁怀古》镜头及诵读指导】
上阕:上阕写景,镜头中要突出大江、乱石、惊涛。“大江”要拍出雄壮开阔的感觉。“乱石”要突出其高耸险峻,能拍出“穿空”的感觉。“惊涛”要靠近一点拍摄,惊涛拍在岸上,应该是很有力度,靠近一点拍摄惊涛骇浪猛烈地拍打着岸边,白浪滔天的样子,让整个镜头气势磅礴。因为让大家构思拍一个镜头,所以了解了一下拍摄镜头的手法,有一种是把镜头推得近一点,称为推镜头,相反把镜头拉得远一点,就称为是拉镜头。“大江”更适合拉镜头,可以扩大视野范围,更好地凸显雄壮开阔。“乱石”可以用仰镜头,而“惊涛”更适合推镜头,拍出拍打岸边的气势,最好有一个特写镜头。
诵读时,“大江”可以试着把声调拉长一点,读出大江的开阔。“乱石、惊涛”里面的动词可以重读一下。
下阕:下阕写人,运用周瑜的典故就是为了形成对比,拍摄时要突出周瑜的春风得意以及苏轼的感伤失意。“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是应该引导学生重点拍摄品读的,可以理解为苏轼最后是洒脱的,也可以理解为是感伤的。
诵读时,周瑜的部分可以读得快一点,苏轼的部分可以稍微放慢语速,读得低沉一点。最后一句可以根据自己的理解,语调稍微高昂一点读出乐观洒脱或者语调稍微低沉一些读出感伤失意的意味。
【《声声慢》镜头及诵读指导】
意象:《声声慢》这首词结构上打破了上下阕的局限,浑然一体,就眼前事、身边景层层铺叙,反复渲染,取得了情景交融的艺术效果,所以拍摄时必须关注意象,但是也不能只是笼统地拍摄所有意象,可以引导学生对个别意象进行突出拍摄,以促进学生解读感悟意象。
叠字:《声声慢》开篇十四个叠字,这是李清照在艺术上大胆新奇的创造,为历代评论家所欣赏,但是可能不太容易拍成镜头,因此进行如下设计:老师最初读的时候,对开篇的十四个字很有感觉,那拍摄的开头我想把这十四个字以旁白的形式呈现出来,可以吗?这样引导学生理解这十四个字的妙处。
诵读时,可以稍微放慢语速,一字一顿,字字泣血,读出李清照的凄婉哀怨。
2.
老师总结。
刚才各组已经对自己的脚本进行了阐述,两首词风格不同,豪放词与婉约词在意象、情感、语言、手法等方面各有特色,但是都充满了魅力。刚才几个小组或者突出景物形象,或者突出人物形象,并且关注到了诗中多样化的手法,能够联系词人的感情,应该说都抓住了诗词中最细腻、最打动人的地方。
(三)书写促升华
(品读诗词不能仅仅是逐句鉴赏就结束,而且要真正激发学生的想象,让学生融入诗词加深理解。前面的环节从小处着眼,进行品读,学生阐述时用的是口语化的表达,而诗词最能展现语言的魅力,诗意的语言更能将大家带入诗词中的意境。因此,在学生已经深入把握诗词的基础上,设计活动,让学生为所选的词设计一段充满诗意的文字,作为纪录片的开场导语。这一方面仍然紧扣这堂课所设置的情景,另一方面设计诗意的语言可以促使学生进行思考感悟,勾连原有积累,提升语言表达能力,同时更容易融入两首词的意境。)
中国诗词,特别是古典诗词以其隽永的语言、丰富的意蕴、雅致的格调等凸显出了中国的文字之美、语言之美。刚才分析得很好,如果能用诗意的语言将大家带入刚才所叙述的意境,相信一定更能打动大家。接下来结合各组的分享,为你所选的词写几句充满诗意的话,作为整个纪录片的开场语。给大家三分钟时间。写的时候可以联系一下整首词的意境、感情。【投影仪展示,代表朗读】
四、诵读体悟
(通过诵读,相信学生可以更加深刻地感受李清照的凄迷无奈,以及苏轼的豪迈旷达。希望学生能以文字为依托,吟咏、聆听宋词那每一个汉字组成的参差错落、音韵和谐之美,用真情去解读,用智慧去品味,用生命去体验。)
宋词是奏着音乐的哲学,接下来请大家结合刚才的解读,融入自己的理解,高声诵读,揣摩全篇的气势脉络和声音节奏,把它融入到自己的心胸和筋肉里。稍后我们请同学来展示一下。【学生自己朗读,然后配乐展示。】
五、课后作业
学校文学社社刊要刊登一首最美宋词,根据本节课的鉴赏,请你为另一首词写一份充满诗意的推荐书。
古诗词可以让我们体味古人丰富的情感、深邃的思想、多样的人生,激发我们对传统文化的热爱。每一阕词,都是初相遇,每一念起,都是满庭芳,我们从来站立原地,却走过山河大地,宇宙洪荒。愿你们口中有诗词,胸中有丘壑,心中有花,手里有剑,炼出钻石心,依然芙蓉面,策马啸西风,诗意写年华。
【板书设计】
相约魅力诗词
共享诗意年华
意象:江、石、涛
黄花、大雁等
语言:动词
叠词
手法:对比
直抒胸臆
情感: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