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课 对外开放 习题课件(35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第9课 对外开放 习题课件(35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2.6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0-12-17 14:45:0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三单元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第9课 对外开放
新 知 识 记
知识点一 经济特区的建立
1.经济特区的设立:1980年,中央决定在①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4个地区设立经济特区,实行特殊的②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利用外资并提供优惠条件。
2.意义:对引进③________、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推动国内的进一步改革,扩大对外经济交流,发展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深圳、珠海、汕头、
厦门 
经济政策和经济管理 
体制 
外资 
知识点二 对外开放领域的扩大
1.开放领域扩大:1984年,开放14个④____________;1985年把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和闽南三角地区开辟为⑤__________________,后又扩展到辽东半岛等地;1988年,建立⑥__________经济特区;1990年,建立⑦____________开发区;1992年,相继开放了一批沿江城市、陆地边境城市、⑧____________和自治区首府;随后几年,又陆续开放了一大批内陆市县。
2.对外开放格局:形成“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的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对外开放格局。
沿海城市 
沿海经济开放区 
海南岛 
上海浦东 
内地省会 
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 


知识点三 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2001年12月,中国成为⑩________________的成员,为我国参与经济全球化开辟了新途径,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开拓了新空间。
世界贸易组织 
基 础 过 关
一、选择题
1.【广西贺州中考】邓小平指出:“任何一个国家要发展,孤立起来,闭关自守是不可能的,不加强国际交往,不引进发达国家的先进经验、先进科学技术和资金,是不可能的。”邓小平主要强调了 (  )
A.对农村进行经济体制改革
B.实行对外开放的必要性
C.国家对市场进行宏观调控
D.建立公正合理的世界新秩序
B 
2.【四川成都中考】在我国改革开放筚路蓝缕的创业路上,有两座城市注定大名鼎鼎。一座作为“试验田”,在1980年率先拥抱世界;另一座虽为“旧窗口”,却在1990年焕发了新活力。这两座城市分别是 (  )
A.宁波、汕头 B.深圳、海口
C.深圳、上海 D.厦门、珠海
C 

3.改革开放之初,广东省委主要负责人曾说:“如果给广东一个特殊政策,经济可能几年就上去了。”“特殊政策”包括 (  )
A.特殊经济政策和特殊经济体制
B.完全引进外资发展生产
C.只允许侨胞投资
D.拓展国内市场
A 

4.“深圳是小平同志种的一块试验田,现在长得又壮又肥,这条路是对的,一定要走下去。”由此可见我国的基本国策是 (  )
A.科教兴国 B.对外开放
C.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D.人民公社化
5.20世纪90年代以前我国的对外开放主要集中在 (  )
A.沿海 B.沿边
C.沿江 D.少数民族地区
B 
A 
6.我国开放格局按其开放的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
①内地 ②经济特区 ③沿海开放城市 ④沿海经济开放区
A.①②③④ B.②①④③
C.②③④① D.④②③①
7.下列经济现象发生在中国20世纪90年代的是 (  )
A.开放武汉、重庆
B.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开始全面展开
C.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D.长江三角洲被开辟为沿海经济开放区
C 
A 
8.【湖南郴州中考】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迅速发展起来,为了加强世界各国经济的交流,参与国际经济竞争,2001年,中国加入了 (  )
A.亚太经合组织 B.世界贸易组织
C.欧盟 D.北美自由贸易区
B 
二、非选择题
9.读图,回答问题。
图一
图二

(1)对图一反映的对外开放的层次,各举一例。
深圳、广州、珠江三角洲、重庆、满洲里、昆明。
(2)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影响是什么?
开辟了我国参与经济全球化的新途径,开拓了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新空间。
(3)任举你身边的实例说明对外开放带给人们的便利。
全球购:足不出户即可买到全世界的东西。

10.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从特区可以引进技术,获得知识,学到管理,管理也是知识。特区成为开放的基地,不仅在经济方面、培养人才方面使我们得到好处,而且会扩大我国的对外影响。听说深圳治安比过去好了,跑到香港去的人开始回来,原因之一是就业多,收入增加了,物质条件也好多了,可见精神文明说到底是从物质文明来的嘛!
——邓小平

(1)我国设立经济特区开始于哪一年?最早设置的四个经济特区是哪些?分布在哪两个省份?
1980年。深圳、珠海、汕头和厦门。广东和福建。
(2)根据材料概括我国建立经济特区的主要好处。
有利于引进技术,获得知识,学到管理经验;在经济方面、培养人才方面使我们得到好处,而且会扩大我国的对外影响。
能 力 提 升
自主反馈
一课一练
1.【湖北咸宁中考】在1979年4月的中央工作会议上,广东省提出利用自身优势,在沿海划出一些地方单独管理,设置类似海外的出口加工区和贸易合作区,以吸引外商前来投资办企业。这一“设想”后来成为现实,所“划出的一些地方”就是后来的 (  )
A.特别行政区 B.经济特区
C.民族自治区 D.沿海经济开放区
B 

2.【山东济宁中考】1984年,有国际媒体评论:“中国政府开放整个海岸,意味着实际开放半个中国,它是35年来中国政府所采取的最大胆的行动。”这个“大胆的行动”指的是 (  )
A.开放14个沿海港口城市 B.设立珠江三角洲开放区
C.设立深圳经济特区 D.开放上海浦东新区
A 

3.日中协会理事长白西绅一郎认为,中国建立经济特区、释放市场经济活力的大胆尝试,从20世纪80年代的深圳开始,后来又扩大到其他地区,改革进程一直不断推进。他认为中国的对外开放 (  )
A.仅仅是深圳经验的延续
B.是中国思想解放的结果
C.是市场经济发展的历史进程
D.借鉴国内外的经验教训
C 

4.【四川德阳中考】1984年,我国将上海设为沿海开放城市;1990年,开发开放上海浦东;1992年,设置上海浦东新区;2013年,又设立上海自贸区。据此可知,上海 (  )
A.成为我国最早对外开放的实验田
B.对外开放的不断扩大和深入
C.成为珠江三角洲经济发展的龙头
D.发展成为我国新的经济特区
B 

5.改革开放40年来,中国对外开放的步伐不断扩大。对此表述正确的是 (  )
①深圳是对外开放的“窗口” ②昆明被列为14个沿海开放城市之一 ③海南岛1988年被设为自贸区 ④全国形成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C 
6.【四川宜宾中考】阅读下图《1981年和2016年中国出口商品总额与构成》,分析正确的是 (  )
?





注:农产品和原材料等属于初级产品,机械设备等属于工业制品
D 
出口总额367亿元 出口总额13.8万亿元

A.农轻重结构比例已严重失调
B.国际市场限制初级产品贸易
C.工业制造水平远远领先世界
D.改革开放推动出口结构变化

7.【重庆中考B卷】下图是2000~2004年中国进出口贸易统计图。2001年以后,我国进出口总额出现显著变化的主要原因在于 (  )
A.设置了4个经济特区
B.开放了14个沿海城市
C.开放了5个沿江城市
D.加入了世界贸易组织
D 
8.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我们唱着东方红,当家作主站起来;我们讲着春天的故事,改革开放富起来……”
——《走进新时代》
材料二 “一九七九年,那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画了一个圈,神话般崛起座座城……一九九二年,又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写下诗篇……”
——《春天的故事》

(1)歌词中领导人民“当家作主站起来”“改革开放富起来”分别歌颂的是哪两位领导人?
毛泽东、邓小平。
(2)“一九七九年,那是一个春天”,这里的“春天”和什么历史事件有关联?“在中国的南海边画了一个圈”是指什么?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在中国东南沿海设立经济特区。

(3)请你用一句话来评价材料二中的这位“老人”。
中国现代化建设和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
(4)这位“老人”曾说过,“现在的世界是开放的世界”,“经验证明,关起门搞建设是不能成功的,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当今我国形成了怎样的对外开放格局?
形成了“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的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开放格局。

9.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78年,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终于动摇了“文化大革命”“左”倾错误路线,使马克思主义的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得以重新确立。循着这条思想路线,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才做出了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
——摘编自孙海涛《中国改革开放战略决策的历史考察》
材料二
时间
历史事件
1980年
建立深圳、厦门等4个经济特区
1984年
开放广州、福州等14个沿海港口城市
1985年
开放长江三角洲、闽南三角地区等经济开放区
——摘编自王硕《深圳经济特区的建立(1979~1986年)》


材料三 我国内地将初级产品拿到特区,根据外销需要“梳妆打扮”,增值出口。在特区进行市场经济的“实验”,取得经验后在全国推广。特区作为加强同香港、澳门、台湾的经济合作的特殊基础,发挥了很强的辐射作用,政治意义非常重大。
——摘编自刘利亚《论经济特区与中国对外开放》
(1)根据材料一,指出中国共产党重新确立的思想路线。
实事求是。
(2)根据材料二,概括福建省区域对外开放的特点。
逐步推进;点面结合的开放格局;集中在沿海城市和地区。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说出我国建立经济特区的作用。
特区是我国对外开放的窗口,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为我国走向国际市场发挥了积极作用;是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试验场,为市场经济体制改革提供了经验;为港、澳顺利回归和祖国统一发挥了促进作用。
思 维 拓 展
10.回顾历史,近代上海曾是通商口岸;改革开放后上海又是14个沿海开放城市之一。下列关于上海两次开放表述正确的是 (  )
①前者是丧权辱国的,后者是独立自主的
②两次开放都丧失关税主动权
③前者是被动的,后者是主动的
④两次开放都增强了综合国力
A.①③ B.①②④
C.①②③④ D.②③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