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数学上册教案-5.1 圆的认识-人教版(4份打包)

文档属性

名称 六年级数学上册教案-5.1 圆的认识-人教版(4份打包)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52.8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20-12-17 10:35:57

文档简介

课题名称
第五单元第一章圆的认识
教学目标
用圆规画圆
重难点分析
重点分析
知识点本身内容复杂:本节课是在继直线图形的知识后学习的一种新知识——曲线图形,通过大量的实践活动让学生体验圆的曲线特征,容易将圆与球混淆,圆是一个平面图形而球是一个立体图形。
难点分析
在画圆时找不准圆的半径,在画的过程中没有固定圆心导致画出的图形不是圆,导致作图不规范;在理解概念的时候圆心决定圆的位置,半径决定圆的大小。
教学方法
1.联系生活实际,认识圆,学会用圆规画圆,认识圆的各部分名称,会设计一些与圆有关的图案。
2.经历动手操作、观察思考等探索活动,提升实践能力,发展空间观念并体验圆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感悟数学知识的魅力。
教学环节
教学过程
导入
一、以旧引新,提出问题
师:下面的图形是我们认识的图形,看看有什么特点?
生:都是平面图形,只有圆很光滑的曲线围城的图形,其他图形有角并且是直的边。
师:这些都是以前学过的图形,那么这些图形你们见过了吗?(出示57页主题图动画演示)
学生在之前已经有了圆的初步印象,很容易回答出图片中都是圆。
师:对,这些图形都是圆。现在我们来研究圆。
知识讲解
(难点突破)
学会画圆,认识圆各部分的名称
1.初步感知,认识表象。
师:我们以前初步认识过圆,请同学们说一说周围的物体上哪里有圆。(展示生活中的圆,车轮、井盖)
师追问:为什么车轮、井盖要设计成圆形的?学生回答。
2.用实物画圆,初步感知圆。
学生自主画圆。(学生可能会用身边的圆形物体,如茶杯盖、三角尺上的圆洞画圆,也可能用圆规画圆,动画演示学生画圆的动态图)
师:我想画一个更大或更小的圆,用这些实物可以吗?
学生体验到用实物只能画出固定大小的圆,不能随意变化。
师:我们原来都是用直尺、三角尺画图形,这次为什么不用这些学具画圆?(学生回答因为三角尺、直尺画出的线都是直的,而圆的边是弯曲的”,也可能会说用直尺、三角尺无法画出圆。)
师和生共同小结出圆的概念,圆是由曲线围成的封闭平面图形。
师:刚才有同学提到了圆规,确实。画圆要用到专门的工具——圆规。
(1)教师介绍圆规。
(2)学生尝试用圆规画圆。(师:边画边想:你是怎样画的?)
3.展示交流
(1)展示学生画得比较规范的圆,归纳画法。
(2)规范画圆的步骤:(1)定圆心;(2)定半径;(3)画圆。
4.动手操作
画一个半径3厘米的圆。(画完后互相交流怎样画出来的)
学生画完后演示要点以及步骤。
课堂练习
(难点巩固)
三、学以致用
1.填空
(1)圆是由曲线围成的(封闭)平面图形。
(2)位于圆中心的点叫(
),用字母(
)表示,它到圆上任意一点的距离都(
)。连接圆心和圆上任意一点的线段叫(
),用字母(
)表示。通过圆心并且两端都在圆上的线段叫(
),用字母(
)表示。同一圆内,(
)是(
)的2倍。
(3)圆心决定圆的(
),半径决定圆的(
)。
开小火车的方式回答,其他学生寻找错误。
2.判断题
(1)直径一定是半径的2倍。(
×

(2)圆的任意一条直径所在的直线都是圆的对称轴。(√)
(3)圆的直径和半径都分别相等。(×)
(4)通过圆心的直线叫做直径。(×)
四个活动小组分别作答,并说出这样做的原因。
小结
由直线到曲线,是学生认识发展的一次飞跃。教学时,关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和生活经验,充分地让学生画、折、量,由实物到圆规,从不规则到规则,逐步的体验圆的特征。在掌握了画圆的的方法后在圆中找圆心、半径、直径准确理解概念。通过操作归纳出画圆步骤(1)定圆心;(2)定半径;(3)画圆;并在圆上标出各部分名称(1)圆心O,圆心决定圆的位置;(2)半径r,半径决定圆的大小,直径d;连接圆心和圆上任意一点的线段叫做半径,通过圆心并且两端都在圆上的线段叫做直径。课题名称
第五章第1节《圆的认识》
教学目标
认识圆的特征
重难点分析
重点分析
《圆的认识》是学生学习了直线图形后,第一次接触曲线图形;本节课的知识点比较多,包括圆的概念、圆心、半径、直径、以及半径与直径之间的关系,不论是内容本身还是研究问题的方法都较以往有所改变,对于学生来说有一定困难。
难点分析
圆的认识对于学生来说,虽然在生活中已经初步认识了圆,但对于建立正确的圆的概念以及掌握圆的特征来说还是比较困难的。
教学方法
演示讲解——启发点拨——设疑解惑——归纳总结
教学环节
教学过程
导入
(出示一张圆形纸片),提出问题:这是什么图形?
生:圆
师: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圆的认识》
知识讲解
(难点突破)
1、认识圆心
教师操作:先把圆对折打开,换个方向,再对折再打开……
师:仔细观察一下,这些折痕在圆的中心相交,我们把圆中心的这一点叫做圆心,一般用字母O表示。(书写:O)
2.认识半径
教师:我们把连接圆心和圆上任意一点的线段叫做半径。半径一般用字母r表示。(在圆内画出一条半径,并书写:半径r)
提出问题:在同一个圆里可以画多少条半径呢?
师:我们发现同一个圆里可以画无数条半径。
师:现在随意画几条半径,再用尺子量一量。
可以发现:在同一个圆里所有半径的长度都相等。
3.认识直径
教师:刚才我们把圆对折时,每条折痕都从圆的两端通过,我们把通过圆心并且两端都在圆上的线段叫做直径。直径一般用字母d来表示。(教师在圆内画出一条直径,并书写:直径d)
提出问题:在同一个圆里可以画出多少条直径?
师:我们发现同一个圆里可以画无数条直径。
师:现在随意画几条直径,再用尺子量一量。
可以发现:在同一个圆里所有直径的长度都相等。
4.认识半径与直径的关系
师: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知道,在同一个圆里有无数条半径,所有半径的长度都相等;有无数条直径,所有直径的长度也都相等。那么,在同一个圆里,直径的长度与半径的长度又有什么关系呢?让我们一起来测量。
师:我们通过测量,发现:同一个圆里,直径的长度是半径的2倍。
我们用字母d=2r来表示这种关系。
师:反过来,在同一个圆里,半径的长度是直径的一半,也就是二分之一,我们用字母r=d∕2
来表示。
接下来,让我们一起运用今天所学的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
课堂练习
(难点巩固)
一、看图填空
二、我会做
r(米)52.6d(米)487
三、
选择题:
1.从圆心到(
)任意一点的线段叫半径。
A.圆心
B.圆外
C.圆上
2.通过圆心并且两端都在圆上的(
)叫直径。
A.直径
B.线段
C.射线
小结
师:
通过学习,大家一定要准确认识圆心、半径、直径;并要知道在同一个圆中,有无数条半径和直径;直径的长度是半径的2倍,半径是直径的一半。《圆的认识》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认识圆的特征,圆的各部分名称,理解同一个圆里直径和半径的关系。
2.通过操作观察,认识圆的特征,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和探究意识。
3.了解数学文化,进一步体会圆的本质特征,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点:在观察操作中体会圆的特征。
教学难点:归纳理解圆的本质特征。?
教学过程:
一、复习铺垫、导入新课
1.请观察图片里有什么图形?并联系生活中哪些物体表面是圆形的?
2.请同学们闭上眼睛从众多平面图形中挑出圆,然后说说圆和我们以前学过的平面图形有什么区别?
??
?以前学过的: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是由线段围成的平面图形;
而圆是由曲线围成的平面图形。
小结:由线段围成的封闭图形的特征,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由曲线围成的一种平面图形——圆。
二、操作体验、探究新知
活动1:折一折
小组合作要求:
1.把你刚才挑出来的圆,动手折一折并且把折痕用笔画一画。
2.把你们的发现准备与大家一起交流分享。
3.认识圆心:利用课件引导学生操作观察
(1)把一个圆对折后,你发现了什么?
(2)把一个圆对折,再对折,然后展开,你发现了什么?
经过几次对折后发现折痕相交于一点,圆中心的这一点就叫做圆心,用字母O表示。
4.认识半径:
连接圆心和圆上任意一点的线段叫做半径,用字母r表示。
操作、观察、思考:
(1)一个圆可以画多少条半径?
(2)用尺子测量半径之间有什么关系?
5.认识直径:
通过圆心并且两端都在圆上的线段叫做直径
,用字母d表示。
操作、观察、思考:
(1)一个圆有多少条直径?
(2)直径之间有什么关系?
6.请观察课件图中哪些直径,哪些是半径,哪些不是?
活动2:画一画、量一量、比一比
小组合作交流:
请分四人小组讨论:我们知道了圆的半径和直径,那么它们之间又有什么关系呢?请同学们自己动手画一画、量一量、比一比,然后把你的发现和你的同桌进行交流。
通过量一量、比一比发现在同一个圆中直径是半径的2倍,半径是直径的一半。用字母表示为:d=2r或r=d÷2
活动3:画圆
小组合作交流:
请分三人一小组,在白纸上画圆,画好后,观察你们的圆大小一样吗?位置一样吗?
通过观察比较得出结论:圆心决定圆的位置,半径决定圆的大小。
三、归纳总结
今天你学到了什么?
四、尝试练习、巩固应用
(一)请你来当小老师

1.两端都在圆上的线段叫做直径。……………………………………(
)
2.在同一个圆内从圆心到圆上任意一点的距离都相等。…………(

3.等圆的半径都相等。…………………………………………………
(
)
(二)
选择题:
1.画圆时,圆规两脚间的距离是(
)。
A.半径长度
B.直径长度
2.从圆心到(
)任意一点的线段,叫半径。
A.圆心
B.圆外
C.圆上
3.通过圆心并且两端都在圆上的(
)叫直径。
A.直径
B.线段
C.射线
(三)我会填:
半径r
0.2米
?
1.03厘米
?
直径d
?
0.8分米
?
1.4厘米课题名称
圆的认识
教学目标
认识圆各部分名称及特征。自主探究半径、直径的关系。
重难点分析
重点分析
要通过动手操作认识圆心,半径,直径。
要通过动手操作发现半径、直径的特征。
要通过动手操作验证在同圆或等圆中半径和直径的关系。
难点分析
学生动手操作能力较弱,折一折、画一画、量一量动作较慢。影响课堂效率。
教学方法
1.通过动手折一折,认识圆心,半径,直径。
2.通过动手画一画发现半径,直径有无数条。
3.通过动手量一量探究在同圆或等圆中每条半径都相等,每条直径都相等以及同圆或等圆中半径直径的关系。
教学环节
教学过程
导入
你见过生活中哪些物品是圆的?
以前学过的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梯形、三角形和圆形有什么联系和区别?
知识讲解
(难点突破)
探究新知
(一),认识圆
探究活动(一)
1.找圆心
请学生都拿出已备好的圆形纸,让学生把圆进行对折,使上、下两部分完全重合,打开;再换个方向对折,反复几次。让学生把折痕用铅笔画下来。问:你发现了什么?
引导学生观察得出:这些折痕都相交于一点,我们把这一点叫做圆心。圆心一般用字母O表示,圆心决定圆的位置。
探究活动(二)
2.认半径
(1)让学生连将接圆心到圆上任意一点的折痕用铅笔画出来,告诉学生这些线段叫做半径。一般用字母r表示,半径决定圆的大小
(2)请同学们在规定的时间画半径,数一数你画了多少条,能画完吗?为什么?
引导学生得出:在同一圆里半径有无数条。
(3)请同学们用刻度尺量一量你画的几条半径,报出测量的结果,想一想发现了什么?
把有关数据写在黑板上,引导学生得出:同一圆里所有的半径都相等。
3.认直径
(1)我们把圆对折时,看到每条折痕都通过圆心。请同学们把
这些通过圆心并且两端都在圆上的折痕用铅笔画出来,我们把这些线段叫做直径。直径一般用字母d表示。直径决定圆的大小。
(2)请同学们在规定的时间画直径,数一数你画了多少条,能画完吗?为什么?
引导学生得出:在同一圆里直径有无数条。
(3)请同学们用刻度尺量一量你画的几条直径,报出测量的结果,想一想发现了什么?
把有关数据写在黑板上,引导学生得出:同一圆里所有直径都相等。
探究活动(三)
(1)等圆
现在请同桌的两位同学把两个圆重叠在一起,问:有没有完全重合的?如果完全重合,我们就说这两个是等圆。那么在两个等圆里半径都相等,直径也都相等。
(2)同圆或等圆中半径和直径的关系
现在请同学们在同圆或等圆中量一量半径和直径的长度,你有什么发现?
把有关数据写在黑板上,引导学生观察黑板上的数据,得出结论:在同圆或等圆里,直径长度等于半径的两倍,或者说半径长度等于直径的一半。
板书:
d=2r

r=
d÷2
课堂练习
(难点巩固)
2.判断:
(1)在同一个圆内只能画100条直径。
(2)所有的圆的直径都相等。
(3)等圆的半径都相等。
(4)两端都在圆上的线段叫做直径。
(5)球也是圆。
小结

谣:
一中同长完美圆
圆心决定圆营盘,
直径半径画不完,
直半二倍美名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