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17张PPT)
澳大利亚山火导致超过30亿动物丧生
燃烧与灭火
从反应物、反应现象等方面寻找燃烧的共同特征
铁丝燃烧
木炭燃烧
蜡烛燃烧
燃烧是可燃物与氧气发生的剧烈的发光、放热的氧化反应。
控制反应物和反应条件
控制反应
探究任务一:如何实现燃烧
进行猜想并利用桌面上的仪器和药品设计实验方案
(提示:线香着火点约为200℃,木炭着火点约为370℃)
1.尝试点燃线香和玻璃棒,两者都能被点燃吗?
2.在点燃的蜡烛上方罩一个烧杯,蜡烛还能燃烧吗?
3.尝试点燃线香和木炭,哪一个先被点燃?
现象:
结论:
物质具有可燃性
可燃物与充足氧气接触
可燃物的温度达到其自身的着火点
线香能燃烧,玻璃棒不能
用烧杯罩住后的蜡烛很快熄灭
线香先燃烧,木炭加热较长时间后才变红
燃烧的条件
探究任务二:如何实现灭火
利用教师提供的工具设计实验方案,熄灭讲桌上的
六根蜡烛
灭火方法:
剪掉烛芯
用湿抹布盖灭
用石棉网盖灭
用烧杯罩住火焰使其熄灭
吹灭、扇灭
用水浇灭
灭火原理
移走可燃物
隔绝氧气
降低温度
探究任务三:如何促进燃烧
2.对比乙炔在空气中和氧气中燃烧的现象,思考如何促进燃烧
1.对比实心棉球和松散棉球燃烧的现象,思考如何促进燃烧
乙炔燃烧
生成物
现象
火焰温度
氧气不充足
碳、一氧化碳
二氧化碳、水
产生大量黑烟
火焰呈黄色
2100℃
氧气充足
二氧化碳、水
无黑烟
火焰呈蓝色
3150℃
现象:松散棉球燃烧程度更剧烈
结论:促进燃烧的方法
增大可燃物与氧气的接触面积
增大氧气的浓度
在一定的空间内,相互碰撞的分子越多,燃烧就越剧烈。
碳原子
氧分子
氮分子
木炭在空气中燃烧
木炭在氧气中燃烧
增大氧气的浓度,单位体积内氧分子的数目增加,
分子碰撞次数增多,可以促进可燃物的燃烧
微观解释
微观解释:
等质量颗粒大小不同的木炭在等浓度的氧气中燃烧
增大与氧气的接触面积,分子碰撞次数增多,
可以促进可燃物的燃烧
碳原子
氧分子
拓展提高:探究—高低蜡烛谁先熄灭?
现象:高蜡烛先熄灭
解释:蜡烛燃烧产生二氧化碳,二氧化碳受热后向上扩散,聚集在烧杯上部,导致高蜡烛先熄灭
启示:发生火灾时应该如何逃生?
用湿毛巾捂住口鼻弯腰逃离火灾现场
课堂小结
谈一谈: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移走可燃物
隔绝氧气
降低温度
物质具有可燃性
与充足氧气接触
温度达到着火点
增大氧气的浓度
增大可燃物与氧气接触面积
控制反应物
控制反应条件
当堂检测
1.下列关于“燃烧和灭火”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室内起火时打开门窗通风
B.
把煤做成蜂窝煤是增大煤与空气的接触面积,使煤燃烧更充分
C.
炒菜时油锅着火,立即向油锅内浇水
D.
木材着火时用水扑灭是为了降低木材的着火点
2.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燃烧属于氧化反应
B.只要温度达到可燃物体的着火点,可燃物就能燃烧
C.用灯帽熄灭酒精灯的原理是隔绝空气
D.从火灾现场逃生应该用湿毛巾捂住口鼻,迅速离开
B
B
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