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世界政治多极化的发展趋势日益明显,主要是因为《,
A.各国经济联系日趋紧密
B.若干政治力量的壮大
c.联合国的作用不断加强
D.多元文化的交流融合
2.1976年,美、英、法等西方国家组成七国集团,协调经济政策以解决世界经济难题,俄罗斯加入后成为八国集团。1999年,八国集团国家和中国、巴西、印度等组成二十国集团,寻求合作以促进国际金融稳定和经济持续增长。从这一历程可看出()
A.世界格局的变化冲击旧的世界经济秩序B.经济全球化深入到贸易金融领域
C.越来越多的亚非拉国家进入世界体系D.区域经济集团从封闭走向开放
3.20 世纪90年代以来,经济全球化趋势大大加强。在现代化进程中出现了一系列重大问题,如资源与环境问题等。这些问题如果不能得到很好的解决,将威胁到全人类的生存
和发展。这说明()
A.全球化发展具有两重性
B.资源环境战争已威胁人类生存
c.人类已形成了共同利益
D.经济全球化趋势进一步加强
4.世界上最大的区域性国际组织是()
A.欧洲联盟
B.北美自由贸易区
c.东南亚国家联盟
D.亚太经合组织
5,下图为当代某一国际经济组织成员国(地区)分布图(图中深色区域为该组织成员)该组织的作用是()
A实现了全球范围内的贸易自由化
B促进了欧洲国家之间的经济合作
c.形成了美国为中心的自由贸易区
D.推动了亚太地区经济合作与发展
6、随着全球化的发展,各国各地区都有爆发反对全球化的浪潮,这表明()
A 全球化是一把双刃剑
B 不符合各国人民的愿望
C 新殖民主义的表现
D 不利于各国长期发展
7.有学者认为,全球政治地理从1920年一个世界走向20世纪60年代的三个世界,然后走向20世纪90年代的六个以上的世界。对这一变化理解准确的是()
A.欧洲的国际地位不断上升
B.美国的国际地位持续下降
C.世界格局呈现多极化趋势
D.世界总的趋势是走向紧张
8.1991年,(美国前总统)布什指出:美国要“按照自己的价值观和理想建立一种新的国际体系……使我们的理想不但能生根,而且能开花结果”。他的“理想”是()
A.努力推进多极化格局的建立
B.实现国际社会的公平正义
C.建立美国主导下的单极世界
D.完成对社会主义国家的和平演变
9、当前世界格局中存在几个主要的力量中心,暂时形成“一超多强”的局面。对这种局面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A.“一超”是指美国是世界上唯一的超级大国
B.多强主要指欧洲联盟、日本、俄罗斯、中国、发展中国家等
C.从近期看美国仍将保持世界超级大国的地位
D.多极格局已经形成
10.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初期,下列国际经济组织建立的积极意义在于()
A.利于二战后各国经济的恢复和发展
B.利于美国的经济扩张
C.直接推动了马歇尔计划的实施
D.利于世界经济朝着体系化和制度化方向发展
11.墨西哥加入北美自由贸易区后,虽然对美关税下降率远小于美对墨西哥下降比率,但大量产品的涌入,仍然使墨西哥经济受到巨大冲击。这最能说明()
A.发达国家侵略发展中国家经济
B.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合作面临挑战
C.墨西哥经济实力较差
D.加入北美自由贸易区弊太于利
12信息化社会是学习化的社会,是终身学习的社会,人类社会进入信息化社会的标志是()
A.原子能技术的应用
B.计算机网络技术的使用
C.航天技术的发展
D.克隆技术的发明
13.下列有关文化多样性影响的说法正确的是()
①对中华文化构成了严峻的挑战﹐②使人无所适从,不知所措③满足了人们日益多样化的文化需求④充实了人们的精神生活
A.①②③
B.②3④
c.①2④
D.1③④
14.吴于璧、齐世荣主编的《世界史.现代史》指出:“跨国公司不仅跨国,还跨集团,力图在全球范围开展业务。它控制着国际直接投资的90%,世界生产的40%,出口总额的2/3和技术转让的1/3。”对此材料理解准确的是()
A.跨国公司准备在全球开展业务
B.经济全球化的实质是跨国公司的相互兼并
C.跨国公司是经济全球化强有力的推动者
D.世界各国的经济命脉正在日益被跨国公司控制
l5.鲁迅先生在20世纪30年代展望中国现代文艺的走向时,发出了“越是民族的,越是世界的”这一令人警醒的著名论断。这一论断告诉我们()
A.一个民族只有学习其他民族的优秀文化,才能实现本民族文化的繁荣
B.一个民族只有珍视本民族的文化传统,才能得到其他民族的尊重和认同
C.世界各民族文化之间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关系
D.世界文化的多样性是促进民族文化发展的动力
16、1991年美国总统布什在其《国情咨文》中说∶“我们是世界上唯一能够维持和平力量的国家,正是这一领导的重任以及实力,使美国在一个寻求自由的世界中成为自由的灯塔。”这表明
A 美苏关系破裂
B 美国主导普世价值
C 美国预谋霸权
D 自由和民主是美国文化
17、经济全球化是一个过程,其发源于()
A 工业革命
B 产业革命
C 新航路开辟
D 殖民战争
18、战后建立了以美国为主导的世界经济体系,客观上推动了经济全球化,下列哪个不是其组织()
A 世界货币基金组织
B 世界银行
C 关贸总协定
D wto
19、美国人威廉-沃尔弗斯在《稳定的单极世界》中说:“单极是持久的,也是和平的,最大的危险是美国的行动太少。”可见美国()
A.为构建单极世界格局制造舆论
B.认识到世界和平的重要性
C.否定世界多极化的趋势
D.不得不放弃霸权主义政策
20.20I5年9月19日,日本强行表决通过了新安保法案,日本可随时根据需要向海外派兵并向其他国家军队提供支援。该法案的通过说明日本()
A.开始修改对外政策
B.致力于维护世界和平稳定
C.军事实力快速增强
D.谋求在国际舞台发挥作用
材料一(西欧国家)政治上的考虑根源于这样一个信念,即只有通过超囤家组织的建立才能一劳永逸地消除欧洲大围之间的战争威胁,欧洲各围若想恢复原先在围际事务中的地位,就必须学会用一个声音讲话,并拥有足可与美国相抗衡的人力和物力。
——摘编自[美]卡梅伦《世界经济简史》
材料二旳当今的世界格局仍处于一个过渡期,在这个过程中出现了权力的转移和扩散。权力从传统强国欧美向新兴大围转移,并扩散至其他地区力量中心;世界格局有进入“碎片化”代的征兆。
——摘编自中国社会科学院20Il年
《园际形势黄皮书》
(I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西欧国家产生“政治上的考虑”的背景及其目的。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在“过渡时期"出现的新国际格局及新力量。
(3)综合材料一、材料二,简析面对世界格局的新变化,中国政府应该如何应对。
材料一莫耐认为欧洲不能长期在资金和军事上依赖美国,否则,有害无益,只
有建立强人的欧洲联盟才有可能与美国平等对话。
——《“欧洲之父”的思路及其对亚洲的启示》
材料二―20世纪90年代以来,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出现了一些新的特点:不同
经济发展水平、不同社会制度的国家结成了区域经济集团;在广度与深度、外延
与内涵方面有了新发展,突破了洲的限制,开始跨洲发展;区域经济集团相互之
间、其内部各参加国及地区之间的经济发展水平是不平衡的,其结构也是多层次
的。
——《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的发展与对策》
(⑴材料一中莫耐提出了什么主张?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他提出这一主张的依据。
(2根据材料二,概括20世纪90年代以来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出现的新特点。
参考答案
BAAAD ACCDD BBDCB CCDAD
参考答案l背景:战后西欧实力削弱.地位下降;美苏两极格局形成;应对来自美苏的威胁;文化、传统相近,地域相邻等;吸取战争教训。(答出其中两项即可)
目的:消除欧洲内部的战争威胁;抗衡美国;提高国际影响力;促进自身发展,维护自身安全。(答出其中两项即可)
(2新格局:多极化趋势的加强。力量:欧盟建立;第三世界的发展;中国国际地位提高;日本谋求政治和军事大国等。
(3)应对:深化改革开放,提高综合国力;在国际事务中积极发挥作用;积极开展多边外交;加强区域合作;加强大国间的协调与合作等。(言之有理并答出其中两项即可)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及当今世界格局的新变化。第(I)问的“背景"要从战后西欧的实力、当时的世界格局及文化传统等方面考虑;“目的"从自身和外在因素回答。第(2)问,应明确在这个过渡时期"多极化趋势加强"的新围际格局,再指出主要新力量。第(3)问,可从提高综合围力、开展多边外交、加强大围间的协调与合作等方面考虑。
答案(1主张:欧洲联合,实现欧洲—体化。依据:二战后欧洲失去国际中心地位,受到美国的控制。
(2特点:合作不受经济发展水平和社会制度的制约﹔合作的程度、范围越来越大﹔合作方式呈现多样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