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历史 八年级上册 第10课中华民国的创建 教学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部编版历史 八年级上册 第10课中华民国的创建 教学设计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211.8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0-12-17 15:54:1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华民国的创建》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了解中华民国成立的史实和《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内容,认识辛亥革命对中国社会的影响,探讨袁世凯窃取革命果实的原因,学会用口头等方式陈述历史,提高表达与交流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引导学生分析辛亥革命的成功与失败,培养学生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和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分析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明白中国民主革命的艰巨性和曲折性;认识到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资产阶级无法领导民主革命取得彻底胜利。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中华民国的建立。
教学难点 袁世凯窃取革命果实;《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颁布。
【教法学法】
教法:应用多媒体教学法、讲述法、比较法、引导启发法。
学法:运用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法。
【课时】 1课时
【课型】 新授课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利用视频导入:教师引导:通过前面的学习,我们知道孙中山先生是中国民主革命的先行者,他一直有一个梦想,我们通过一段视频来了解。
播放视频“孙中山先生讲演”。提问:孙先生的梦想是什么呢?孙先生的梦想实现了吗?孙先生梦想实现的过程中又出现了怎样的曲折和反复呢?带着这些问题,我们一起学习第10课《中华民国的创建》。
设计意图:播放视频,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轻松导入。
讲授新课
学生齐读学习目标(从整体上把握本节课的知识脉络)
教师:本节课主要讲述了三个子目的内容:一、圆梦——中华民国的创建;二、窃梦——袁世凯窃取革命果实;三、护梦——《中华民族临时约法》。我们首先学习第一个子目的内容“圆梦—中华民国的建立”。
圆梦——中华民国的建立
多媒体出示武昌起义后各省纷纷独立的形势图。教师讲解中华民国成立的背景:武昌起义胜利后,各省纷纷独立,中华革命形势一片大好,为了整合革命力量,迫切需要成立一个统一的中央政府,这种情况下,中华民国建立。
1、自学求知 请同学们阅读教材P46中华民国的建立一目,梳理主要知识点,在书上做好标注。
时间:1912年1月1日
地点:南京
领导人:孙中山(临时大总统)黎元洪(副总统)
纪元:以1912年为民国元年,改用公历
机构:临时参议院
影响:南京临时政府的成立是孙中山领导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重要成果。
学生依据教材梳理主要的知识点,并2分钟快速识记。
识记后,比一比看谁记得又快又准确(男女生PK的形式检测学生掌握的情况)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同时规定时间识记并引入竞争机制检测,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2、难点点拨 (1)纪元 学生观察民国纪年法与公元纪年法的换算时间轴,归纳其换算公式:公元年=民国年+1911。
(2)南京临时政府的性质 (出示两则材料)
展示材料:材料一:外交、教育、法制等部、局的总长、局长均为同盟会的会员。其它六部的实际工作也都掌握在资产阶级革命党人手中。在拥有立法权的参议院,共有43名议员,其中同盟会会员就占了33人。
材料二:
教师引导:南京临时政府的人员构成主要是资产阶级革命党人,南京临时政府成立后采取的一系列的措施,都是为了维护资产阶级的利益。因此南京临时政府是资产阶级民主政权。
设计意图:通过补充材料,使学生对中华民国有更深入的认识。
过渡语:辛亥革命后,政治格局畸变引发南北对立。为了早日实现民主共和的梦想,双方进行了南北和谈,这场何谈最终结果如何?孙中山又做出了怎样的选择呢?接着我们学习第二个子目的内容,窃梦——袁世凯窃取革命果实。
(二)窃梦——袁世凯窃取革命果实
1、视频求知 请同学们观看视频结合教材第二目的内容梳理袁世凯窃取革命果实的过程。
第一步:袁世凯逼清帝退位。1912年2月12日,宣统溥仪宣布退位,清朝覆灭;
第二步:袁世凯通电赞成共和,孙中山辞去临时大总统职务;
第三步:1912年3月,袁世凯在北京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
第四步:1912年4月,临时政府迁往北京,辛亥革命的胜利果实被袁世凯窃取了。
设计意图:巩固基础知识;强调基本史实不要混淆。
2、史料求知 请同学们阅读材料,分小组讨论袁世凯窃取革命果实的原因。
展示材料:材料一:“利用袁可以事半功倍”,正是南方革命党人的普遍心态。
材料二 :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建立之初的南京城 “库藏如洗”。
材料三:在武昌起义胜利后,北方半壁江山还在袁世凯领导的北洋军的手中。据统计,当时袁世凯的北洋系部队是当时全国最精锐的部队;而南方的革命军,大多缺乏训练、纪律涣散、装备落后。
材料四:清末,袁世凯被认为是“治世之能臣”,随着国内革命形势的发展,凡一切拥护清廷和反对革命的人们都寄厚望于他。当清帝被迫让位后,其个人声望更是达到极点。
材料五:帝国主义不断在军事、经济、外交上向革命党人施加压力,压迫革命党人妥协。日、俄两国直接干涉中国革命。美、德、法等国则维持在华的既得利益,扶植袁世凯作为新的代理人。
通过小组讨论,学生认识到孙中山不得不让位给袁世凯。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如何用论从史出的方法来分析历史史实,解决本课的重难点。
过渡语:孙中山把辛亥革命的胜利果实让给了袁世凯,袁世凯是否真革命?真共和呢?我们看袁世凯的简介。为了限制袁世凯,维护民主共和的梦想,孙山于1912年3月以临时大总统的名义颁布了一部法律《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接着我们学习第三个子目的内容,护梦——《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三)护梦——《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1、比较求知 (1)设置表格,请同学们阅读教材P48第三子目的内容,补充《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内容。
(2)比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与近代清朝法律,突出《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进步性。
项目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近代清朝法律
国家主权 中华民国的主权属于全体国民 国家主权在满清贵族
国民权力 国民不分种族、阶级、宗教信仰,一律平等;国民有人身、居住、言论、出版、集会、结社、宗教信仰等自由和权利 “君上神圣尊严,不可侵犯”即王权至上
立法权 参议院行使立法权 君主颁行法律并对立法有否决权
行政权 国务员辅佐临时大总统行使行政权并负其责任 君主享有最高行政权
司法权 司法独立 君主拥有最高司法权
(3)通过对比,得出《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性质和意义。
①性质:《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的重要文件。
②意义:它肯定了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制度和民主自由原则,是辛亥革命的重要成果。
设计意图:通过表格形式进行对比,突破重难点。学会使用表格对比分析史实。
教师引导:《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是否限制了袁世凯,维护了孙中山先生民主共和的梦想呢?没有。袁世凯就任临时大总统后,背信弃义,建立独裁统治,甚至公然复辟帝制。这是我们第11课要学的内容。
2、合作求知 设置问题:关于辛亥革命的结果,历来众说纷纭。有人说:“辛亥革命成功了。”也有人说:“辛亥革命失败了。”你怎样评价辛亥革命?为什么?”采用同桌间合作讨论的形式来解决问题。学生代表发言,教师补充。最后引导学生思考“袁世凯窃取革命果实”给我们的启示:中国民主革命具有艰巨性和曲折性,资产阶级不能领导中国革命取得彻底胜利。
设计意图:突破重难点,学会探究类问题的解法,认识中国民主革命的特点。
结束语:1925年3月12日,孙中山先生病逝于北京,终年59岁。
“此身尚存,此心不死”,遗憾的是孙中山先生终其一生也没能真正实现民主共和的梦想。
但是,对于民主共和,中国人民从来没有放弃,无数先烈和仁人志士为之殚精竭虑,抛头颅洒热血……
今天,民主、自由、平等、博爱已成为人们生活的常态……
我想,倘若孙先生泉下有知,必定会无比欣慰吧!
设计意图:以孙中山先生的梦想结尾,收尾呼应,使整节课成为一个整体。
三、课堂小结
小结本课→梳理体系
学生依据老师展示的纲要,同桌间交流本节课所学知识点。
设计意图:梳理知识脉络,贯通知识体系。
四、练测求知
1. 1912年元旦,孙中山宣誓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的地点是( )
A.北京 B.南京 C.武昌 D.广州
2.1912年,孙中山自豪地指出,这是“我国有史以来未有之变局,吾民破天荒之创举也”。这里的“创举”是指( )
A.中华民国的成立 B.辛亥革命的爆发
C.武昌起义的胜利 D.《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颁布
3.宣统帝溥仪是中国封建王朝时代的最后一位皇帝,其退位的时间是( )
A.1901年 B.1908年 C.1911年 D.1912年
4.1912年春,南京临时政府颁布的《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
A.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的性质 B.标志清王朝统治的结束
C.宣布废除清政府与列强签订的一切不平等条约 D.宣告了中华民国的成立
5.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余致力于国民革命,凡四十年,其目的在求中国之自由平等。积四十年经验,深知欲达此目的,必须唤起民众及联合世界上平等待我之民族,共同奋斗……”
——《总理遗嘱》
(1)材料中的“余”是中国近代民主革命的先行者,“余”是谁?
(2)“余”四十年来为中国的自由平等进行了怎样的努力?
(3)先进的中国人所进行的近代化探索也是近代中国人追梦的过程,当前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我们应当学习“余”身上的哪些精神?
设计意图:实现讲练结合,巩固基础知识,区别易混淆知识点。
五、板书设计
第10课 中华民国的创建

中华民国的建立
袁世凯窃取革命果实

三、《中华民国临时约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