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课 编辑班级课程表
教材分析:
本课是利用Word软件,对建立的课程表进行进一步的编辑,如插入行(列),删除行(列),合理设置单元格文字对齐方式等。通过本课的学习,可以让学生知道在实际应用中还需要对表格进行各种编辑调整,使课程表越来越美观、实用。
学情分析:
较上节课相比,本节课教学内容相对减少,没有繁琐地输入内容,但操作技能部分有所增加,如单元格的选择与合并等。由于上节课有了一定的表格操作基础(如光标的移动),本节课的学习对于学生来说不管是时间上还是操作技能上,都不会有大的障碍。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会在指定的行、列相应位置插入新的空白行、列,会删除行、列。
【2】掌握合并单元格的方法。
【3】掌握单元格文字的对齐方法。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对行列和单元格的选择的认识,理解表格选择与文字选择的区别与联系。
【2】通过对空行的插入的学习,理解表格中行、列的删除和增加的多种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进一步认识表格的作用和优势,激发编辑表格时的热情。
【2】通过编辑表格,培养对表格的审美。
教学重点:
【1】插入和删除行、列。
【2】合并单元格。
【3】对齐表格文字。
教学难点:
使用不同的方法选择行、列、单元格和整个表格。
设计思想:
在导入部分,通过对比编辑前后的表格,激发学生对课程表进行编辑的热情,再根据表格对比后的新需求,引导学生对课程表进行适当的编辑。导入新课后,引导学生思考在什么地方插入“午休”行,如何插入。同样,在插入空行后,再次引导学生思考合并前要先操作什么,这种引导主要是引发学生对旧知(文字选择)的思考,类比表格操作也应该是“先选择后操作”。除通过启发引导学生正确思考外,还多次让学生尝试用不同的方法进行表格的选择,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
教学策略与手段:
本节课主要是以编辑后的课程表为线索,采用“任务驱动+自主尝试”的方法组织教学。对于选择行、列、表格等多种选择方式的处理上,主要是引导学生对比已学的知识,在类比的基础上再尝试操作并形成新的操作技能。
教学准备:
1、教师准备:准备编辑完成的课程表,制作课件。
2、学生准备:Word的基本操作,会快速移动光标等。
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创设情境
导入新课
1、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已经用Word创建了课程表,老师这儿也有一张课程表,大家比较一下,和你们上节课做的课程表有什么区别?
2、用多媒体展示两张课程表,并提出问题:你们的课程表还有哪些需要改进的地方?
3、师生小结:
(1)插入“午休”行来分隔上午和下午。
(2)合并“午休”行为一个单元格。
(3)居中对齐表格文字。
4、一般情况下,新的表格创建后,还需要对其进行添加或删除行或列、合并单元格、对齐文字等操作。这就是表格编辑的过程。
5、揭示本节课主题,并板书:编辑班级课程表
1、观看课件,欣赏老师展示的编辑后的课程表
2、回答问题:
学生甲:多了一行;
学生乙:文字对齐更美观
3、师生共同小结要改进的地方
4、听讲
小结需要改进的地方,同时也就明确了本节课的主要目标
插入空行
合并单元格
任务一:插入空行
1、提出问题:要插入“午休”行,应该放在哪两行之间?
2、插入空行前,先要定位光标,那光标定位在哪儿呢?
3、教师明确:要在第5行和第6行之间插入空行,先将光标移到第5行或第6行的任意单元格内。
4、教师演示:将光标移到第5行的任意单元格内,选择“表格”→“插入”→“行(在下方)”命令,插入空行。
5、提问:如果光标在第6行,应该选择什么命令呢?
6、布置任务:
在第5行和第6行之间插入空行,并在新行的第1个单元格中输入“午休”。
任务二:合并单元格
7、插入新行后,你认为新的表格还有哪里需要完善?
学生回答后总结:要对新插入的行进行合并。
8、布置任务:自学教材相关步骤,尝试自主合并单元格,并在“午休”两字间补加空格。
9、学生完成后,找一名学生上台演示操作过程,并总结选择行的多种方法。
10、如果是合并列或合并几个单元格,该如何选择呢?
布置任务:阅读“知识库”中“行、列、单元格”的选择方法,并尝试操作。
11、师生小结选择方法,演示操作过程,并强调合并前要先进行相应的“选择”操作。
1、思考老师提出的问题并回答:在第5行和第6行之间
2、思考
3、听讲,明确插入空行前的光标定位
4、观看教师演示并回答问题:如果光标在第6行,则选择“表格”→“插入”→“行(在上方)”命令完成新行的插入
5、学生自学尝试完成空行的插入,并输入“午休”
6、观察新表格,回答问题:
学生:新插入的空行有许多空格,不好看
7、阅读教材相关内容,完成“午休”行的合并
8、思考问题,阅读“知识库”,并尝试在课程表中进行多种情况的选择操作
插入空行的操作比较简单,但是操作方法和习惯非常重要,所以,此处引导学生思考插入空行前的准备工作
因为光标所处的位置决定了不同的操作方式,所以教师先演示一种情况,让学生思考和使用其他情况
阅读教材,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合并单元格的操作比较简单,但选择单元格的方式很重要,所以让学生在“知识库”的基础上认识更多的选择方法,为后面的操作打基础
对齐文字
完成作品
任务三:居中标题文字
1、回顾文字的选择方法
要对文字进行居中操作,就要先对文字进行选择,那你们记得如何选择文字吗?和刚才的行、列、单元格的选择相比,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的地方?
找一名学生上台演示标题文字的选择,并小结文字选择与单元格选择的异同。
2、布置任务:对齐标题文字。
任务四:选择表格
3、居中标题文字后,还要对齐表格内的文字,对齐表格内的文字,要先进行什么操作?
4、学生回答后小结并再次强调:先选定,后操作。
5、那如何选定整个表格呢?结合刚才行列的选择方法,想一想如何选定整个表格。
找一名学生上台演示整个表格的选择过程。
6、总结交流
在学生演示的基础上,教师演示使用拖动的方法选择整个表格。
(1)斜角拖动法(2)行列拖动法(3)菜单法(4)单击法
任务五:对齐表格文字
7、布置任务:阅读教材,完成表格内文字的对齐。
8、巡视并指导,提醒学生另存文件。
9、小结表格文字对齐的9种方式。
1、回顾文字的选择方法,了解文字选择与表格中行列、单元格的选择的异同
2、观看演示,理解文字选择与表格选择的异同
3、自主完成标题文字的居中操作
4、回答老师问题:对齐表格文字前,也要先选择表格,再对齐
5、尝试利用前面的选择多行、多列的方法选择整个表格
6、总结并尝试其他选择整个表格的方法。
7、阅读教材,设置文字对齐
8、完成操作,另存文件
9、认识表格文字对齐的9种方式
文字的选择方法是旧知,让学生回顾旧知,主要是引出新知:表格的选择方法,让学生理解两者方法的相似性
在选择表格时,先让学生根据刚才学习的知识库的相关内容,自主尝试其他方法,而不是直接使用教材中给出的选定方法,可以促进学生进一步理解选定的多种方法,从而实现知识的迁移
选择整个表格后,设置对齐方式就比较简单,可以让学生自主完成。
巩固练习
形成评价
1、布置练习一:
打开“四(1)班值日安排表.doc”文件,设置单元格文字中部居中,并删除“值日情况”列。
2、布置练习二:
打开“周末活动评价表.doc”文件,先插入“家长评价”列,再合并“午休”一行,最后设置文字对齐方式。
3、成果展示
组织学生分享两个练习的操作方法。
分享内容:
(1)删除列的操作方法;(2)插入空行的操作方法;(3)合并单元格的方法。
1、自主完成练习一
2、自主完成“做一做”第2题
3、全班分享练习的操作方法,重点分享删除列的操作
通过练习进一步熟悉行列的相关操作
成果展示既起到分享作用,同时又对本节课的知识进行了小结
归纳总结
课外延伸
1、引导学生对本节课进行小结并板书:
(1)插入空行或空列;
(2)合并单元格;
(3)单元格、行列、表格的多种选择方法;
(4)表格文字的对齐方式。
2、根据自己的学习情况,完成“评一评”。
3、课外延伸
课后根据自己的周末活动情况,完成“周末活动评价表”的空白部分并和家长交流。
1、说说本节课的学习感受
2、师生总结本节课的知识点
3、完成“评一评”
将“周末活动评价表”带回家,一是对自己的周末活动起到正面引导的作用,二是让学生进一步理解表格在生活中的作用
板书设计:
第2课 编辑班级课程表
center100330插入“午休”行
合并单元格
对齐文字
插入“午休”行
合并单元格
对齐文字
152781029845(1)插入空行或空列
(2)合并单元格
(3)单元格、行列、表格的多种选择方法
(4)表格文字的对齐方式
(1)插入空行或空列
(2)合并单元格
(3)单元格、行列、表格的多种选择方法
(4)表格文字的对齐方式
知识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