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历史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下册第十一课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练习题-(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初中历史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下册第十一课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练习题-(含解析)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81.2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0-12-17 18:56:2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初中历史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下册第十一课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练习题
一、单选题
下列表述中,哪一项是错误的()
A.
新经济政策从苏维埃俄国的国情出发,调动了各方面的积极性
B.
在列宁的领导下,苏联开始进行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
C.
为了加速工业化建设,斯大林加快实行农业集体化
D.
1936年,苏联宣告确立了社会主义制度
学者布罗代尔在《文明史纲》中写道:“计划经济是一门不仅为更早时期苏联的经验展现出来,而且为当代资本主义本身证明的艺术。”对这句话最准确的理解是
A.
苏联工业化的巨大成就完全得益于计划经济的实施
B.
苏联工业化和罗斯福新政证明了计划经济的可行性
C.
高度集中的经济体制是计划经济的特点
D.
计划经济是世界各国经济改革的必然结果
《大国崛起》里讲述某国“把市场,实际上等于把商品、货币、市场机制引进社会主义建设里面去,在马克思主义的发展史上,这是一个重大的突破。”这一“重大的突破”()
A.
优先发展重工业,使农业、轻工业长期处于落后状态
B.
促进了国民经济发展,有利于政权巩固
C.
是斯大林作出的重大调整,符合该国国情
D.
使该国度过了经济危机,资本主义制度得到巩固
赫鲁晓夫在回忆20世纪20年代的苏(俄)联状况时说:“混乱局面开始平息,饥荒逐渐减轻,城市生活重新出现生气,农产品重新上了市场的摊头,物价也下跌了。当时党提出学会做买卖的口号。”苏(俄)联出现上述状况的原因是()
A.
新经济政策的实施
B.
苏联模式的推行
C.
赫鲁晓夫改革
D.
戈尔巴乔夫改革
《大国崛起》里讲述某国“把市场,实际上等于把商品、货币、市场机制引进社会主义建设里面去,在马克思主义的发展史上,这是一个重大的突破。”这一“重大的突破”
A.
优先发展重工业,使农业、轻工业长期处于落后状态
B.
促进了国民经济发展,有利于政权巩固
C.
是斯大林作出的重大调整,符合该国国情
D.
使该国度过了经济危机,资本主义制度得到巩固
观察如图,促使苏联1925~1937年工业产值增长的主要原因是
A.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积极作用
B.
新经济政策调动了生产者的积极性
C.
苏联实施大规模的农业集体化运动
D.
苏联实行优先发展重工业的政策
“只有农村居民流入城市,只有农业人口和非农业人口混合和融合起来,才能使农村居民摆脱孤立无援的地位”。苏俄的下列措施中最有助于实现这一点的是?
A.
余粮收集制
B.
建立集体农庄
C.
固定粮食税
D.
允许自由贸易
1933年联共(布)十七大,对第二个五年计划草案作出了重大修正,规定重工业的年平均增长率降为14.5%,轻工业的年平均增长率提高到18.5%。在二五计划执行的过程中,重工业的年平均增长率为17.1%,轻工业的年平均增长率为14.8%。这表明苏联二五计划
A.
将轻工业处于优先发展的地位
B.
未能完成工业部门的计划指标
C.
实际调整了农轻重之间的比例
D.
仍以重工业为核心和主要方向
“在社会主义史上,它开启了无产阶级专政的国家利用资本主义经济因素的作用促进社会主义发展的先河”。该观点适合于评价()
A.
农奴制的废除
B.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C.
新经济政策
D.
斯大林模式
苏联在全球工业总产量中所占的份额从1928年的1.5%增长到了1937年的10%。这主要是由于苏联(  )
A.
允许私人经营中小企业
B.
以粮食税代替余粮收集制
C.
退出了第一次世界大战
D.
实行了两个五年计划
瞿秋白曾作为记者于1920年8月访问苏俄,其后他在《赤都心史》中写道:“实际上‘粮食均配法’,收取农民出产物之全量,为近时西伯利亚以及其余各处农民反抗的真因——这种风潮,我们到莫斯科时已经很甚。”为解决这一问题,苏俄推行的政策是
A.
改收粮食税
B.
农业集体化
C.
余粮收集制
D.
大规模垦荒
列宁以一种”改良主义的办法”来解决苏维埃国家过渡时期经济发展出现的问题,这一“改良主义的办法”是(  )
A.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B.
新经济政策
C.
农业集体化政策
D.
工业化政策
“它实质上是(列宁)以社会主义体制与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相结合的一种‘混合经济’的创造性实验”。材料中的“实验”(  )
A.
壮大了公有制经济的力量
B.
促进了苏俄社会经济恢复
C.
开创了工业化建设新道路
D.
加速了向社会主义的过渡
1940年与1913年相比,苏联重工业增长14.5倍,轻工业只增长3.9倍,农业总产值仅增长41%、农、轻、重比例严重失调。这种状况与下列哪一政策或模式有关?(  )
A.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B.
新经济政策
C.
罗斯福新政
D.
斯大林模式
二、材料解析题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十月社会主义革命不只是开创了俄国历史的新纪元,而且开创了世界历史的新纪元,影响到世界各地内部的变化……
--《毛泽东选集》第一卷材料二:1921年3月布尔什维克党第十次代表大会通过一个决议。该决议主要提到七点:国有工业仍为国民经济之基础;小工业及手工工业应得到充分发展;可以自由出卖其制品及承受定购;苏维埃全力支持人民之日常需要品的生产;自由贸易;废除粮食法定价格,实行市场价格;企业可以出租给私人或外资。
材料三俄罗斯(指苏联)在
1929年时,不能生产一架飞机,不能生产一辆联合收割机,也不能生产一辆汽车,十年以后,到1941年,已经拥有了最好的技术,这些都是当时世界上最好的。
--纪录片《大国崛起》解说词材料四:我们不得不付出代价,为苏联经济体制所固有过分依赖原料工业和国防工业而损害日用消费品生产的发展付出代价……为限制甚至压制企业和个人的创造性和进取精神付出代价。今天我们在收割那几十年的苦果,既有物质上的,也有精神上的苦果。
--《千年之交的俄罗斯》
材料一中评价十月革命“开创了世界历史的新纪元”的依据是什么?
结合所学知识,材料二中的决议与苏俄(联)实施的哪一项政策有关?该政策有何特点?
材料三中1929-1941年苏联经济发生了重大变化,这一重大变化得益于哪位苏联领导人实施的哪一项措施?
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四“苦果”的根源是什么?
根据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一谈苏俄(联)的发展对我国经济建设有什么启示?
俄国是当今世界上具有较大影响力的强国,俄国(苏联)的历史发展进程对它的国际地位和世界政治格局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根据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914——1917年间,俄国有一千五百多万人被强征入伍;未成年人和妇女被赶进工厂,工人们每天被迫工作十小时以上。列宁曾经说:“假如没有战争,俄国也许几年甚至几十年内不会发生反对资本家的革命”。
(1)俄国“反对资本家的革命”是指什么历史事件?它和以往革命相比,在性质上最大的不同点是什么?
材料二:根据“沙俄→苏俄→苏联”的经济发展历程,解读下列数据,运用相关史实回答。
(2)根据图一说明苏俄1921年到1925年农业产量迅速提高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3)图二中我们得到有关苏联的哪些信息?指出苏联在经济发展中存在的消极因素。
(4)结合以上材料和所学知识,谈谈俄国(苏联)的发展崛起给我们的启示。
20世纪是一个风云变幻的世纪,20世纪初更是如此。为此,张老师以“一战及战后初期的世界”为主题,组织了以下探究学习。请你也参与完成任务。
任务一【观察图表--解析一次世界大战】
简述三幅图表与第一次世界大战之间的内在关系;并说说你对图②的看法。
项目




1860年工业产量所占位次
1
2
3
4
1913年工业产量所占位次
3
4
2
1
1913年殖民地面积所占位次
1
2
4
5
任务二【研读材料--了解战后国际格局】
A、由法国收回阿尔萨斯和洛林。禁止德国实行义务兵役制;不允许拥有空军,陆军人数不得超过10万;莱茵河东岸50千米内,德国不得设防。德国承认并尊重奥地利的独立。由协约国设立“赔款委员会”,决定德国战争赔款的总数。德国的全部海外殖民地由英、法、日等国瓜分。
B、尊重中国之主权及独立,及领土与行政之完整。
施用各种权势,以期切实设立并维持各国在中国全境之商务实业机会均等之原则。
材料A、B分别出自什么条约?它们的签订形成了怎样的国际格局?它的形成对世界有何影响?
任务三【分析名言--解读俄国十月革命】
结合列宁的话分析俄国十月革命爆发的原因;你怎样理解毛泽东这句话?
假如没有战争,俄国也会过上几年甚至十几年而不反对资本家的革命。
--列宁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主义。
--毛泽东任务四【构建联系一阐述社会主义建设】
依据下列词语提供的信息,以“苏联社会主义建设历程”为题,写一篇150字左右的短文。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从
1928
年到
1937
年,苏联连续实施了两个五年计划,通过优先发展重工业、农业集体化和以行政手段保证高积累、高投资等方式,快速实现了工业化的初期目标,使苏联从一个??
以农业为主的国家进入到工业化国家行列。
——《高中历史》(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1)指出苏联实施两个五年计划期间的领导人。
(2)小历同学认为,苏联工业化建设成就既显示了高度集中的指令性计划的优势,又存在着严重的弊端。你同意他的看法吗?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简要说明理由。
答案和解析
1.【答案】B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苏俄新经济、苏联工业化和苏联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要求掌握基础知识。
【解答】
B.苏联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是在斯大林领导下开始的,逐步形成了斯大林模式,故B说法错误。
ACD.联系所学,这三项的表述符合史实,故ACD说法正确。
故选B。
2.【答案】B
【解析】
【试题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斯大林模式与罗斯福新政,要求运用所学解读题干信息。
【解答】
B.题干中“计划经济是一门不仅为更早时期苏联的经验展现出来,而且为当代资本主义本身证明的艺术”说明计划经济无论是社会主义国家还是资本主义国家都可以采用,证明了计划经济的可行性,故B正确。
A.本项不符合题干主旨,故A错误。
C.本项所述是对于题干主旨误读,故C错误。
D.本项所述不符合史实,故D错误。
故选B。
3.【答案】B
【解析】【试题解析】

4.【答案】A
【解析】
【试题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新经济政策,要求运用所学分析解读题干信息。
【解答】
A.依据题干“20世纪20年代”“农产品重新上了市场的摊头”“学会做买卖”等信息,结合所学可知,1921年列宁在苏俄开始实施新经济政策,利用市场和商品货币关系恢复发展经济,结果调动了生产者的积极性,促使国民经济稳步发展,故A正确。
B.1924年列宁去世,此后斯大林执政时期形成了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即苏联模式,这一模式在经济上强调国家的指令性计划,排斥市场和商品货币关系,故B错误。
C.赫鲁晓夫改革开始于20世纪50年代,不符合题意,故C错误。
D.戈尔巴乔夫改革开始于20世纪80年代,不符合题意,故D错误。
???????故选A。
5.【答案】B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新经济政策,要求运用所学解读题干信息。
【解答】
B.1921年,苏俄在列宁领导下放弃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开始实行新经济政策。废除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时的余粮收集制,实现粮食税,允许多种经济并存,大力发展商品经济,到1925年底,苏联国民经济恢复工作基本完成。新经济政策把社会主义同市场、商品货币关系和资本主义直接联系起来;对小农占优势的国家走社会主义道路具有深远的指导意义。据“把市场,实际上等于把商品、货币、市场机制引进社会主义建设里面去,在马克思主义的发展史上,这是一个重大的突破。”可知,这一“重大的突破”是促进了国民经济发展,有利于政权巩固。故B正确。
A.本项体现的是斯大林模式。故A错误。
B.是列宁作出的重大调整,符合该国国情。故B错误。
D.本项不符合史实。故D错误。
???????故选B。
6.【答案】D
【解析】
【试题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苏联的两个五年计划,要求运用所学解读题干图片信息。
D.根据所学知识可知,题干图片中苏联工业产值增长最快阶段出现的主要原因是1928~1937年苏联完成了二个五年计划,重点发展重工业。故D正确。
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在1921年就结束了,故A错误。
B.新经济政策调动了生产者的积极性体现在1921年到1925年,故B错误。
C.苏联实施大规模的农业集体化运动不会促进工业产值快速增产,故C错误。
???????故选D。
7.【答案】C
【解析】【试题解析】

8.【答案】D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苏联工业化,要求运用所学分析解读题干信息。
【解答】
D.根据题干“在二五计划执行的过程中,重工业的年平均增长率为17.1%,轻工业的年平均增长率为14.8%”可知,苏联在执行二五计划时重工业的年平均增长率高于轻工业的年平均增长率,这说明苏联仍以重工业为核心和主要方向,故D正确。
A.题干表明重工业处于优先发展的地位,故
A错误。
B.?题干强调苏联二五计划仍以重工业为核心和主要方向,超额完成,故B错误。
C.题干没有涉及农业方面,故C错误。
???????故选D。
9.【答案】C
【解析】略
10.【答案】D
【解析】苏联在全球工业总产量中所占的份额从1928年的1.5%增长到了1937年的10%.这主要是由于其实行了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1924年列宁逝世后,苏联人民在斯大林领导下,为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而努力奋斗。1928~1937年,苏联人民在斯大林领导下,先后完成第一、第二个五年计划,重点发展重工业。这两个五年计划完成后,苏联工业总产值跃欧洲第一、世界第二,苏联由传统的农业国变成强盛的工业国,国防力量也大大加强。D符合题意。
故选:D。
本题主要考查苏联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苏联通过两个五年计划,由传统的农业国变成强盛的工业国,国防力量也大大加强。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以及分析问题的能力。识记与灵活掌握斯大林社会主义建设的措施以及影响。
11.【答案】A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新经济政策的相关知识,要求具备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解答】
A.根据题干“实际上‘粮食均配法’,收取农民出产物之全量,为近时西伯利亚以及其余各处农民反抗的真因——这种风潮,我们到莫斯科时已经很甚”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国内战争结束后,苏俄进入和平建设时期。苏维埃政权面临的首要任务是恢复被战争严重破坏了的经济。在列宁的领导下,1921年,苏俄开始实施新经济政策,用粮食税代替原来的余粮收集制。允许多种经济并存,大力发展商品经济,促进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故A符合题意。
BCD.三项均不符合题意,故排除BCD。
?故选A。
12.【答案】B
【解析】1921年,苏俄放弃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开始实行新经济政策.到1925年底,苏联国民经济恢复工作基本完成.新经济政策把社会主义同市场、商品货币关系和资本主义直接联系起来;对小农占优势的国家走资本主义道路具有深远的指导意义.
故选B.
本题考查新经济政策.
本题考查新经济政策等知识,重点识记内容、特点及影响.
13.【答案】B
【解析】国内战争结束后,苏俄进入和平建设时期,为了迅速恢复被战争破坏了的经济,在列宁的领导下,1921年,苏俄放弃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开始实行新经济政策。到1925年底,苏联国民经济恢复工作基本完成。新经济政策把社会主义同市场、商品货币关系和资本主义直接联系起来,对小农占优势的国家走社会主义道路具有深远的指导意义,促进了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巩固了苏维埃政权。据“它实质上是(列宁)以社会主义体制与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相结合的一种‘混合经济’的创造性实验”。及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中的“实验”是指列宁实行的新经济政策。新经济政策促进了苏俄社会经济恢复和发展。选项B符合题意。
故选:B。
本题主要考查俄国实行的新经济政策的相关史实。“以社会主义体制与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相结合”是解题的关键。
本题主要考查解读题干信息和对历史史实的分析和准确识记能力。理解并识记俄国实行的新经济政策的相关史实。
14.【答案】D
【解析】材料说明苏联建立了斯大林模式,即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1936年苏联新宪法的颁布标志着斯大林模式的确立;斯大林模式的特点是权力高度集中。
故选:D。
本题以1940年与1913年相比,苏联重工业增长14.5倍,轻工业只增长3.9倍,农业总产值仅增长41%、农、轻、重比例严重失调为切入点,考查的是斯大林模式的相关知识点。
本题考查学生对历史史实的准确识记和理解能力。注意掌握斯大林模式的有关内容。
15.【答案】【小题1】十月革命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胜利的社会主义革命,建立了第一个无产阶级专政的国家。
【小题2】新经济政策;?允许多种经济并存,大力发展商品经济。
【小题3】斯大林;进行第一个、第二个五年计划。
【小题4】苏联模式。
【小题5】必须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必须立足本国国情,实事求是;必须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改革开放,坚持社会主义道路。
【解析】本题考查俄国十月革命、新经济政策、斯大林模式。题目设计注重基础性,在掌握课本知识的基础上,依据材料进入深入分析即得出答案。
本题以俄国十月革命、新经济政策、斯大林模式为背景,考查学生分析史料和识记历史知识能力。
16.【答案】(1)十月革命。第一次获得胜利的社会主义革命。
(2)实施新经济政策。
(3)苏联工业产值居欧洲第一,世界第二。注重发展重工业,忽视农业、轻工业发展。(4)要坚持改革开放,不断改革创新;改革要依据本国国情;经济中要农、轻、重有比例协调发展。
【解析】(1)本题考查俄国十月革命,要求具备准确分析材料、提取有效信息及知识的识记能力。第一小问,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可知,是俄国十月革命。第二小问,结合所学可知,俄国十月革命是第一次获得胜利的社会主义革命。
(2)本题考查苏俄新经济政策,要求具备准确分析材料信息及知识的识记能力。根据图一可以看出1921—1925年间,苏俄(联)粮食产量大幅上升,结合所学可知是因为实施了新经济政策,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3)本题考查斯大林模式,要求具备准确分析材料信息及知识的归纳总结能力。第一小问,根据图二可以看出1937年苏联工业产值在世界的比重达到了13.7%,仅次于美国,故可知:苏联工业产值居欧洲第一,世界第二。第二小问,结合所学可知,在苏联工业化过程中,片面注重发展重工业,忽视农业、轻工业发展。
(4)本题考查俄国(苏联)的发展崛起给我们的启示,要求具备综合材料信息及所学知识进行归纳总结的能力。结合所学从改革开放、创新、国情和经济结构等方面进行回答即可。
17.【答案】【小题1】图①指的是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两大军事侵略集团形成,这是一战爆发的具体原因;图②反映的是萨拉热窝事件,这是一战爆发的导火线;图③反映出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加剧,这是一战爆发的根本原因;对图②看法:萨拉热窝事件对塞尔维亚来说是维护民族独立的爱国主义行为;对人类历史和社会来讲,它带有恐怖行为的色彩,是一种民族复仇行动,具有很大的危害性;我们应该坚决反对和制止此类恐怖活动的发生。
【小题2】A:《凡尔赛条约》;B:《九国公约》;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凡尔赛--华盛顿体系改变了欧洲及亚太地区的政治格局,暂时缓和了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激起了帝国主义之间的新矛盾,埋下了新世界大战的祸根。
【小题3】原因:第一次世界大战激化俄国国内各种社会矛盾,加速革命的到来;理解:毛泽东的话指出了十月革命对中国的影响:新文化运动的发展、五四运动的爆发、中共的成立等重大历史事件,都受惠于十月革命的鼓舞和推动。
【小题4】苏联社会主义建设历程;经历了世界大战和内战的苏俄,经济非常困难。列宁在调查后认为,只有改变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才能恢复发展生产。1921年春,苏俄实施新经济政策,调动了生产者的积极性,巩固了工农联盟,促使国民经济稳步发展。斯大林担任领导人后,提出实现国家工业化的设想。1928--1937年,苏联完成了两个五年计划,20世纪30年代,开始进行农业集体化运动。苏联社会经济生活和阶级机构发生了根本变化。为了从法律上肯定这些变化,1936年,苏联公布新宪法,标志着苏联模式建成。
【解析】本题考查第一次世界大战、凡尔赛--华盛顿体系、苏联的建设历程。一战后,战胜的协约国通过召开巴黎和会、华盛顿会议,签订《凡尔赛条约》《九国公约》等一系列条约,建立了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确立了战后新秩序。第一次世界大战中,俄国爆发十月革命,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开始了社会主义建设的历程。
本题以第一次世界大战、凡尔赛--华盛顿体系、苏联的建设历程为背景,考查学生分析史料和识记历史知识能力。
18.【答案】(1)斯大林。
(2)同意。理由:高度集中的指令性计划可以使苏联在短期内,集中全国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实现工业化,显示出其优势;但这种发展模式优先发展重工业,导致国民经济发展比例失调,以行政手段发展经济,否定市场和商品经济,因此又存在严重的弊端。
【解析】(1)本题考查苏联实施两个五年计划,要求识记基础史实。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25年,斯大林提出实现国家工业化的设想。1926年。苏联开始进行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1928—1937年,苏联先后完成了第一个、第二个五年计划。因此苏联实施两个五年计划期间的领导人是斯大林。
(2)本题考查苏联模式的评价,要求运用所学分析解读材料信息。根据材料“苏联连续实施了两个五年计划,通过优先发展重工业、农业集体化和以行政手段保证高积累、高投资等方式,快速实现了工业化的初期目标,使苏联从一个以农业为主的国家进入到工业化国家行列”结合所学知识可以得出,同意小历同学的观点。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理由是高度集中的指令性计划可以使苏联在短期内,集中全国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实现工业化,显示出其优势;但这种发展模式优先发展重工业,导致国民经济发展比例失调,以行政手段发展经济,否定市场和商品经济,因此又存在严重的弊端。
第2页,共2页
第1页,共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