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 风娃娃
教学目标
1.认识“助、抽”等13个生字,会写“车、得”等8个字,会写“田野、风车”等11个词语。
2.拓展积累“寒风、凉风”等词语。
3.读懂故事内容,能根据课后提示讲述故事。
4.根据课文内容展开想象,说说生活中风还能做什么。
5.懂得“做事情光有好的愿望还不行,还要看是不是真的对别人有用”的道理。
人文主题
明白“与人相处时,帮助别人做事情,光有好的愿望还不行,还要看是不是真的对别人有用”的道理。
教学重难点
1.读懂故事内容,能根据课后提示讲述故事。
2.懂得“做事情光有好的愿望还不行,还要看是不是真的对别人有用”的道理。
教学准备
相关课件、生字卡片。
课时安排
两课时
预习要求
1.按要求完成本课预习卡的内容。
2.借助拼音朗读课文,读通顺,读流利,标出自然段序号。
课时目标
1.认识“助、抽”等13个生字,会写“车、苗”2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读懂故事内容,体会风娃娃的好心。
教学过程
一、谜语激趣,导入新课
1.出示谜语,学生猜猜谜底是什么。
云儿见它让路,小树见它招手,
禾苗见它弯腰,花儿见它点头。(谜底:风)
设计意图:
猜谜语导入新课,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习的积极性。
2.板书课题,学生读题。谈话激趣:风娃娃长大了,他想出门为人们做好事了,他还想和聪明的孩子交朋友,大家想和他交朋友吗?快去读一读吧!
二、猜读生字,交流猜读成果
1.出示自读要求,学生按照要求自读课文。
(1)不认识的字先猜一猜,再请教同桌。
(2)把课文读正确,争取读流利。
(3)给每个自然段标上序号。
2.引导学生交流是怎样猜读这些生字的。
预设1:借助形声字特点猜读。
“哗”的口字旁为形旁,表示与声音有关,部件“华”表示读音;“秧”的禾木旁表示禾苗,“央”表示读音。
预设2:联系已有的生活经验进行猜读。
①大风车正在慢慢转动,(抽)上来的水断断续续地流着。
②风娃娃又来到河边,看见许多船工正(拉)着一艘大船。
③风筝在空中摇摇(摆摆),有的还(翻)起了跟头。
④路边新(栽)的小树。
预设3:联系课文语境进行猜读。
①他想像妈妈一样去帮(助)人。
②人们都生气了,纷纷责(怪)他。
预设4:在课外阅读中已经认识了这些生字。
3.巩固猜读成果,识记生字。
(1)学生拿出生字卡片,同桌互读。
(2)学生领读生字。将学生读不准确的字音再重复读一次。
(3)生字组词练习。
4.学生汇报课文一共有几个自然段。
5.自主探疑,合作完成。
(1)过渡:刚刚你们读准了所有的生字,风娃娃都为你们的聪明鼓掌了呢!
(2)提问:风娃娃还想请你们帮他回忆一下,在这篇文章中,他做了哪些好事?又做了哪些坏事呢?请你们以小组为单位合作找出风娃娃做的好事和坏事,写在“导学单”上。
24 《风娃娃》导学单
风娃娃为人们做了哪些好事?又做了哪些坏事?和同学交流后写下来吧!
风娃娃做的好事:________、________。
风娃娃做的坏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设计意图:
提出自学要求,放手让学生自学,相信学生的能力并加以辅助,必定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同时引导学生自主运用多种方法识字,激发学生识字的积极性。
6.学生汇报,教师板书。(好事:吹大风车、吹帆船。坏事:吹跑风筝、吹跑衣服、吹断小树。)
三、学习课文第2、3自然段,了解风娃娃做的好事
1.过渡:刚刚我们总结了风娃娃做的好事和坏事,那我们先来看看他具体是怎么做好事的吧。
2.学习第2自然段。
(1)课件播放风娃娃吹动风车的动画短片,提问:风娃娃做了什么?结果怎样?(风娃娃吹动风车,风车转得飞快。)
(2)指名朗读这一自然段,提问:之前风车是怎样转动的?
(3)引导学生理解“断断续续”:风车一会儿转得快,一会儿转得慢。
(4)提问:生活中还有什么是断断续续的?
预设1:他说话总是断断续续的。
预设2:停水了,水滴是断断续续的。
(5)理解“深深地吸了一口气”。提问:看到风车转得断断续续的,我们的风娃娃做了什么呢?用文中的话回答。
(6)全班同学做风娃娃“深深地吸了一口气”的动作,然后齐读这一自然段,感受风娃娃的劲头与热情。
(7)提问:感谢风娃娃的帮助,秧苗们都茁壮成长啦,一点儿也不渴了。如果你是喝足了水的小秧苗,你想对风娃娃说什么?
3.学习第3自然段。
(1)课件播放风娃娃吹动帆船的动画短片。
(2)提问:风娃娃又做了什么?结果怎样?(风娃娃吹动帆船,船飞快地跑了起来。)
(3)指名朗读第3自然段。
(4)播放视频,感受船工拉船的情景;结合文中“嗨哟,嗨哟”,初步理解“号子”;借助图片,理解“纤绳”。
启发思考:看,这就是长江边上的船工,光着膀子,赤着脚,跋山涉水在悬崖峭壁上一步步艰难地走着,太阳很大,汗水不停地从他们的脸上流下来,看着这样的画面,你有什么想说的?(船工太辛苦了)
(5)提问:这时风娃娃是怎么做的呢?学生回答后,课件出示“风娃娃吹动帆船”的画面,引导学生进行理解。
(6)说话练习。课件出示:船在水面上飞快地行驶,船工们笑了,一边收起纤绳,一边向风娃娃表示感谢。
启发交流:船工们会对风娃娃说些什么?引导学生用“一边……一边……”练习说话。
设计意图:
指导学生通过演示动作理解重点词语“断断续续”,并结合动作进行朗读课文,这样更易体现出朗读效果,有益于学生加深理解,即“结合上下文和生活实际理解课文中词句的意思,在阅读中积累词语”。
(7)学生配动作朗读课文,感受风娃娃做的好事。
4.全班齐读第2、3自然段。
四、读中学写,拓展延伸
1.写话练习:你觉得风娃娃还可能做哪些好事?学生填写“导学单”后交流汇报。
写话练习:你觉得风娃娃还可能做哪些好事?
风娃娃来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看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他________________。
2.教师小结:多么善良的风娃娃啊!他让秧苗不再饥渴,让船工露出笑脸,他做的好事人们记在心里。
3.引导学生说一说风娃娃现在的想法。
4.过渡:下节课我们再来商讨他的想法正确与否,今天啊,风娃娃还为我们吹来了几个生字朋友呢。
五、练写生字“车、苗”
1.引导学生按结构将生字归类,左右结构:得、秧、汗、场、伤、路;独体字:车;上下结构:苗。课件出示“车、苗”2个生字。
2.学生领读生字,组词。
3.引导学生观察字形,说说关键笔画在田字格中所占的位置。
引导学生注意:“车”是独体字,注意观察横笔长短的变化,重点强调书写笔顺:横、撇折、横、竖;“苗”是上下结构的字,书写时要注意“艹”和“田”的宽窄有别。
4.教师范写,学生描红,独立书写生字。
5.教师巡视指导,用红笔帮助学生把书写不准确的笔画标示出来。展示学生的书写作品,生生互评。
6.学生自行修改,再将改正后的字进行比较展示。
六、布置作业,课堂延伸
1.订正本课预习卡。
2.互相听写本课重点词语。
课时目标
1.会写“得、秧、汗”等6个字,会写“田野、风车”等11个词语。
2.理解课文,能根据课后提示讲述故事。
3.懂得“做事情光有好的愿望还不行,还要看是不是真的对别人有用”的道理。
4.拓展积累“寒风、凉风”等词语,说说生活中风还能做什么。
教学过程
一、学习课文第4~7自然段,了解风娃娃做的坏事
1.出示带有生字的词语卡片,学生开火车读一读。
2.同桌用生字卡片互相考查词语。
3.过渡: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风娃娃为人们做了很多好事,大家纷纷感谢他。听了大家的称赞,风娃娃可高兴了,他东吹吹,西吹吹,一心就想着帮人们做好事,这不,你看他来到了广场上,这一次,他又做了什么呢?请同学们自己读读课文的第5~7自然段。边读边想,这时风娃娃的表现还是同样得到了人们的称赞吗?为什么呢?
4.学生自读第4~7自然段。
5.交流汇报:
(1)引导学生知道风娃娃这时的表现并没有得到人们的称赞,因为这一次风娃娃好心办了坏事。
(2)联系上节课的“导学单”,引导学生读一读风娃娃做的三件坏事:吹跑风筝、吹跑衣服、吹断小树。提问:风娃娃只做了三件坏事吗?(不是)从哪里看出来?(从省略号可以看出)
(3)理解省略号的作用,引导学生想象风娃娃还做了哪些坏事。
(4)引导学生交流:风娃娃做了这么多坏事,人们会不会责怪他?
(5)教师小结:是啊,人们都在责怪风娃娃。听了这些责怪的话,风娃娃可伤心了。
6.课件出示句子:风娃娃不敢再去帮忙了,他委屈地在天上转着、想着,我帮人们做事情,为什么他们还责怪我呢?
(1)指导学生读出风娃娃的疑问、委屈。
(2)引导学生明理:你知道人们为什么责怪风娃娃吗?快来告诉伤心的风娃娃吧。
7.课件出示句子:帮助人们做好事,真容易,只要有力气就行。提问:风娃娃的想法对吗?
8.启发思考:风娃娃做的事情,哪些有用?哪些没用?如果想做对人们有用的事情,风娃娃应该怎么做?
教师小结:是啊,看来做事情光有好的愿望还不行,还要看是不是真的对别人有用。
9.联系生活体验,引导学生交流:同学们,你们在生活中是否也遇到过像风娃娃一样,有好的愿望却做出坏事的时候呢?
设计意图:
引导学生评价故事中的人与事,从中理解故事所包含的道理,并让学生把故事中的道理与自己和周围世界联系起来,感悟故事,感悟生活。在获得语文知识的过程中,潜移默化汲取精神营养,进而培养学生美好的品质和高尚的人格。
二、根据提示,讲述故事
1.出示课后习题二,根据提示,引导学生把提示和课文相应的部分对应起来,练习讲故事。
2.学生尝试讲述故事。要求:可以讲其中一个故事,也可以根据提示讲述完整的故事。
设计意图:
根据提示,分段讲故事,降低了讲故事的难度,符合低年级学生的认知水平。
3.教师点评指导,同桌互相指导。
4.完成课后习题三。
(1)学生借助拼音读准字音,把词语读正确。
(2)男女生合作读课后词语,尝试理解词语意思。
教师提问:你们发现这些词语在分类上有什么特点?(第一类词语是从冷暖和威力两个角度来形容风的,第二类词语描绘的是风所带来的美好画面。)
(3)提问:生活中风还能做些什么?可以引导学生从风做好事和坏事的角度思考,如夏日的清风给人们带来什么样的感受,龙卷风给人们带来什么影响,等等。
三、练写生字和词语
1.出示生字“秧、得、汗、场、伤、路”,引导学生注意这些字的结构相同,并且都有左窄右宽的特点。
2.提问:书写的时候要注意什么?引导学生关注关键笔画并进行观察、描述。
3.学生交流。提示要点:“路”横撇笔画穿插到足字旁中;“秧”中“禾”的捺变点,“央”的第三笔横在横中线下侧起笔;“得”右边多横等距,但长短不同;“场”右边第一笔为横折折折钩,第一撇略短,第二撇稍长,两撇基本平行。
4.学生独立描红,展评,再练写。
设计意图:
本课是本册书最后一篇课文,本节写字指导给学生更大的自主性,让学生独立经历观察、书写、修改等环节,在培养学生独立写字能力的同时,也是对学生书写习惯的一种考査。
5.抄写词语:田野、风车、飞快、秧苗、不住、点头、急忙、广场、伤心、路边、还要。对书写不规范的学生进行指导。
6.选用其中两三个词语写句子。
四、布置作业,课堂延伸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完成本课随堂练。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本节课我有效地组织学生识字、读文,抓住重点词句理解课文内容,使学生明白了一定的道理。学生完成了学习任务,课堂上还有效地进行了小组合作学习,没有流于形式。
在课堂上,我着重对学生进行语文学习能力的培养,让学生学会抓重点字词理解课文,对学生的朗读进行了一定的指导,并结合学习内容进行了读写的结合训练,做到了以读促写。
但是,由于没有引导学生做到充分的预习,因此在识记生字时耽误了一定的时间,致使最后课堂环节没有真正落到实处。当然,这也与老师的观念有关系。受低年级语文教学模式的影响,还是把识记生字、了解识字方法作为重点内容。如果我能在课前要求学生做好生字的识记工作,课堂上把精力放在学文、组织学生合作学习等真正训练性的教学内容上,教学的效果会更好一点。所以,要开展小组合作活动,就要给学生充分的自学时间和研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