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11高中化学课时讲练通课件:单元质量评估一(人教版必修1)(90分钟 100分)(共54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10-11高中化学课时讲练通课件:单元质量评估一(人教版必修1)(90分钟 100分)(共54张PPT)
格式 rar
文件大小 1.6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11-11-13 19:00:5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54张PPT。第一章 从实验学化学
(90分钟 100分)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5个小题,
每小题3分,共45分)
1.(2010·郑州高一检测)含有6.02×1023个O原子的H2SO4的物质的量是( )
A.1.00 mol
B.0.50 mol
C.0.25 mol
D.0.125 mol【解析】选C。1 mol H2SO4中含有的O原子的物质的量为
4 mol,即4×6.02×1023个O原子,故含有6.02×1023个
O原子的H2SO4的物质的量为 mol,即0.25 mol。2.(2010·焦作高一检测)量取25 mL液体,应选用量筒的规格是( )
A.10 mL B.50 mL
C.20 mL D.100 mL
【解析】选B。用量筒量取液体时,所选量筒的规格应等于或稍大于量取的体积数,故选B。3.“粗盐提纯”实验中,下列操作正确的是( )
A.过滤时用玻璃棒搅拌漏斗内的液体,以加速过滤
B.蒸发到析出晶体时才需要用玻璃棒搅拌
C.待溶液蒸干后即停止加热
D.当蒸发皿中出现较多晶体时就应停止加热【解析】选D。“粗盐提纯”实验中,过滤时不能用玻璃棒搅拌漏斗内的液体,否则易将滤纸捅破;蒸发溶剂的过程中要用玻璃棒不断搅拌,目的是防止滤液局部温度过高而发生飞溅;当蒸发皿中出现较多量的固体时,即停止加热,利用蒸发皿的余热使滤液蒸干。4.下列关于蒸馏操作的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蒸馏操作主要仪器是:蒸馏烧瓶、石棉网、酒精灯、铁架台、冷凝管、锥形瓶、牛角管、温度计等
B.蒸馏操作使用的温度计的水银球应插入液体内
C.在蒸馏烧瓶内放入少量碎瓷片,目的是防止暴沸
D.冷凝管中进出水的方向是下进上出【解析】选B。蒸馏操作中所用的温度计的水银球的位置应在蒸馏烧瓶支管口处,测的是蒸气的温度。需加碎瓷片防暴沸,热气冷水逆向行。5.(2010·天津五校联考)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1 mol H+的质量是1 g
B.H2的摩尔质量是2 g
C.1 mol O2的质量是32 g/mol
D.1 mol Na+的质量是11 g【解析】选A。摩尔质量的单位是g/mol,B错;质量的
单位是kg或g,C错;1 mol H+的质量是1 mol×1 g/mol
=1 g, A正确;1 mol Na+的质量是1 mol×23 g/mol=
23 g,D错。6.下列实验操作均要用玻璃棒,其中玻璃棒的作用相同的是( )
①过滤 ②蒸发 ③溶解 ④向容量瓶转移溶液
A.①和② B.①和③
C.③和④ D.①和④
【解析】选D。玻璃棒的作用:(1)用于搅拌,蒸发时防溅,溶解时促溶,②和③作用相同;(2)转移液体,引流防溅,①和④作用相同。7.用N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标准状况下,22.4 L H2O含有分子数为1NA
B.常温常压下,1.06 g Na2CO3含有的Na+数为0.02NA
C.通常状况下,1NA个CO2分子占有的体积为22.4 L
D.物质的量浓度为0.5 mol/L的MgCl2溶液中,含有Cl-个数为1NA【解析】选B。标准状况下,H2O为液态,22.4 L H2O在
标准状况下不是1 mol,故H2O分子数不是1NA个,A错
误;1.06 g Na2CO3其物质的量为1.06 g÷106 g/mol
=0.01 mol,故含有的Na+的物质的量为0.01 mol×2
=0.02 mol,即含0.02NA个Na+,B正确;1NA个CO2分子的
物质的量为1 mol,因不是在标准状况下,故其体积不
一定是22.4 L(在通常状况下,1 mol CO2的体积大于
22.4 L),C错误;物质的量浓度为0.5 mol/L的MgCl2溶
液中,Cl-的物质的量浓度为0.5 mol/L×2=1 mol/L,
因不知溶液的体积,故无法计算Cl-的物质的量,也就无法计算Cl-的个数,D错误。8.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一定温度、压强下,气体体积由其分子的大小决定
B.一定温度、压强下,气体体积由气体的物质的量的多少决定
C.气体摩尔体积是指1 mol任何气体所占的体积为
22.4 L
D.不同的气体,若体积相等,则它们所含的分子数一定相等【解析】选B。A项,对于气体,当温度、压强一定时,决定体积大小的主要因素是分子数的多少,A项错,B项正确;C项,22.4 L气体是否是1 mo1要看对应的状态条件,C项错;D项未说明是同温同压,温度、压强会影响气体的体积,当它们体积相等时,气体的物质的量不一定相等,分子数也不一定相等,D项错。9.(2010·上海高一检测)同温同压下,1 mol H2和
1 mol H2O一定具有相同的( )
A.分子数 B.体积
C.质量 D.原子数【解析】选A。H2和H2O的物质的量相同,均为1 mol,故分子数相同,A正确;因H2O不一定是气体,体积不一定相同,B错误;因它们的摩尔质量不同,质量不同,C错误;1 mol H2和1 mol H2O所含有的原子数分别为
1 mol×2×NA=2NA个和1 mol×3×NA=3NA个,原子数不同,D错误。10.科学家已发现一种新型氢分子,其化学式为H3,在相同条件下,等质量的H3和H2相同的是( )
A.体积 B.分子数
C.原子数 D.物质的量【解析】选C。设质量均为1 g,H3和H2的物质的量分别为:1 g÷3 g/mol=1/3 mol和1 g÷2 g/mol=1/2 mol,
物质的量不相同,在相同条件下体积也不相同,分子数
不相同,A、B、D均错误;原子数分别为1/3 mol×3
×NA=NA个和1/2 mol×2×NA=NA个,C正确。11.(2010·雅安高一检测)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时,会导致所配溶液浓度偏大的操作是( )
A.在用蒸馏水洗涤烧杯时,洗液未全部注入容量瓶中
B.定容摇匀后,发现液面低于刻度线,又加水到刻度线
C.定容时俯视刻度线
D.用来配制溶液的容量瓶用蒸馏水洗涤后未进行干燥处理【解析】选C。A项洗液未全部注入容量瓶中,损失了部分溶质,浓度偏小;B项摇匀时,液体会沾在瓶颈上,使液面低于刻度线,若再加入水,体积会变大,浓度偏小;C项定容时俯视刻度线,溶液实际不到刻度线,体积偏小,浓度偏大;D项不影响溶质的量,也不影响溶液的体积,浓度不变。12.与3.2克SO2所含的氧原子数相等的NO的质量为
( )
A.6.4克 B.3.2克 C.4.6克 D.3.0克【解析】选D。3.2克SO2的物质的量为3.2 g ÷
64 g/mol=0.05 mol,所含的氧原子的物质的量为
0.05 mol×2=0.1 mol,含氧原子0.1 mol的NO的物质的量为0.1 mol,其质量为0.1 mol×30 g/mol=3.0 g。1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18 g H2O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是22.4 L
B.22.4 L O2中一定含有6.02×1023个氧分子
C.在标准状况时,20 mL NH3与60 mL N2所含的原子个数比为2∶3
D.将80 g NaOH溶于1 L水中,所得溶液中NaOH的物质的量浓度为2 moL/L【解析】选C。H2O在标准状况下不是气体,不能应用气
体摩尔体积22.4 L/mol,A错误;B项中未指明温度和压
强(或标准状况),所以22.4 L O2不一定为1 mol,分子数不一定为6.02×1023个,B错误;20 mL NH3与
60 mL N2所含的分子个数比为2∶6,原子个数比为(2×4)∶(6×2)=8∶12=2∶3,C正确;80 g NaOH
为2 mol,水的体积为1 L,配成溶液后不一定是1 L,
NaOH的物质的量浓度不是2 mol/L,D错误。14.(2010·济南高一检测)今有0.1 mol·L-1的
Na2SO4溶液300 mL、0.1 mol·L-1MgSO4溶液200 mL和
0.1 mol·L-1 Al2(SO4)3溶液100 mL,这三种溶液中
硫酸根离子的浓度之比是( )
A.1∶1∶1 B.3∶2∶2
C.3∶2∶3 D.1∶1∶3 【解析】选D。0.1 mol·L-1的Na2SO4溶液中硫酸根离子
的浓度为0.1 mol·L-1;0.1 mol·L-1MgSO4溶液中硫酸
根离子的浓度为0.1 mol·L-1;0.1 mol·L-1
Al2(SO4)3溶液中硫酸根离子的浓度为0.3 mol·L-1,
故浓度之比为1∶1∶3。15.(2010·四川高考)标准状况下V L氨气溶解在
1 L水中(水的密度近似为1 g/mL),所得溶液的密度为
ρ g/mL,质量分数为w,物质的量浓度为c mol/L,则
下列关系中不正确的是( )
A.ρ=(17V+22 400)/(22.4+22.4V)
B.w=17c/(1 000ρ)
C.w=17V/(17V+22 400)
D.c=1 000Vρ/(17V+22 400)【解析】选A。溶液的密度=溶液的质量/溶液的体积,
可是氨水的体积不是氨气的体积与水的体积的加和,故
A错。二、非选择题(本题包括6个小题,共55分)
16.(6分)已知硝酸银与氯化钾反应生成硝酸钾和不溶
于水的氯化银,化学方程式为AgNO3+KCl====
AgCl↓+KNO3。将含有少量氯化钾的硝酸钾固体提纯,
某学生进行如下实验操作。回答下列问题:
(1)将样品置于烧杯中,加入适量的水溶解,同时用玻
璃棒搅拌, 搅拌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
(2)向溶液中加入适量的______溶液,使氯离子转化为
沉淀。(3)混合液进行过滤,过滤装置和操作
如图,指出图中的两处错误: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为了从滤液中得到硝酸钾晶体,可选
用的两种结晶方法是: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注意过滤操作的“两低三靠”。结晶的方法有两种:①蒸发溶剂法:适用于所有的固态溶质从溶液中结晶析出。②冷却热饱和溶液法:适用于溶解度受温度变化影响相当大的固态溶质从溶液中结晶析出。根据硝酸钾的溶解度受温度变化影响的情况,上述两种方法对于硝酸钾晶体从溶液中析出都适用。答案:(1)加速固体溶解
(2)硝酸银
(3)①没有用玻璃棒引流 ②漏斗下端管口没有紧靠烧杯内壁
(4)①冷却热饱和溶液 ②蒸发溶剂17.(4分)(2010·柳州高一检测)在9.5克某二价金属的氯化物中含有0.2 mol Cl-,此氯化物的摩尔质量为_______,该金属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_______。【解析】设金属元素为R,其氯化物化学式为RCl2,
1 mol RCl2含有2 mol Cl-,故含有0.2 mol Cl-的
RCl2的物质的量为0.1 mol,其摩尔质量为
9.5 g÷0.1 mol=95 g/mol,该金属元素的相对原子质
量为95-35.5×2=24。
答案:95 g/mol 2418.(10分)现有m g某气体,它由双原子分子构成,其摩尔质量为M g·mol-l。若阿伏加德罗常数用NA表示,则:
(1)该气体的物质的量为______mol。
(2)该气体所含原子总数为_____个。
(3)该气体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为_____L。
(4)该气体溶于1 L水中(不反应),其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______________。
(5)该气体溶于水后形成V L溶液,其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为______ mol·L-1。【解析】本题考查物质的量的相关计算,涉及的公式主要有:①n=m/M;②N=n·NA;③V=n·Vm;④c=n/V。
(1)求物质的量,由①即可得出;(2)求原子总数,先求分子总数:N=n·NA=m/M×NA,由于该气体为双原子分子,故原子总数为分子总数的2倍,即2mNA/M;
(3)由①③即可得出体积;(4)溶质的质量分数=m/(m+1 000)×100%;(5)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可由公式①④得出。答案:(1)m/M (2) (3)
(4) (5) 19.(15分)欲用质量分数为98%的浓硫酸
(ρ=1.84 g/cm3)配制物质的量浓度为0.5 mol/L的
稀硫酸500 mL。
(1)选用的主要玻璃仪器有:
①_______,②________,③________,④_______,
⑤_______。(2)请将下列各操作的序号按正确的顺序填在横线上。
A.用量筒量取浓H2SO4 B.摇匀 C.用胶头滴管加水至刻度 D.洗涤并将洗涤液转入容量瓶
E.稀释浓H2SO4 F.将溶液转入容量瓶
其操作正确的顺序依次为_______________。(3)简要回答下列问题:
①所需浓硫酸的体积为_____ mL。
②如果实验室有15 mL、20 mL、50 mL的量筒,应选用 _____ mL的量筒最好,量取时发现量筒不干净用水洗净后直接量取将使结果浓度 _____(填“偏高”、“偏低”或“无影响”)。
③将浓硫酸沿烧杯内壁慢慢注入盛水的烧杯中,并不断搅拌的目的是__________;若搅拌过程中有液体溅出,结果会使浓度___________。④在转入容量瓶前烧杯中液体应_________,否则会使结果浓度_________;并洗涤烧杯2~3次,洗涤液也要转入容量瓶,否则会使结果浓度__________。
⑤定容时必须使溶液凹液面与刻度线相切,俯视会使结果浓度__________。【解析】设所需浓硫酸的体积为V。依据稀释定律,有:V×1.84 g/cm3×98%=0.5 L×0.5 mol/L×
98 g/mol,解得:V=13.6 mL。依据公式c=n/V,造成浓度误差的原因可由n或V引起。造成n的误差往往由①量取、②转移、③洗涤等错误所引起。造成V的误差往往由④错误读数、⑤未冷却等错误所致。例如:未洗涤溶解或稀释用的烧杯和玻璃棒,造成n值偏小,从而引起c偏小。答案:(1)①量筒 ②烧杯
③玻璃棒 ④500 mL容量瓶
⑤胶头滴管(答案的顺序可任意换)
(2)A、E、F、D、C、B
(3)①13.6 ②15 偏低 ③迅速散热,防止暴沸
偏低 ④静置冷却 偏低 偏低 ⑤偏高20.(10分)将24.4 g NaOH固体溶于水配成100 mL溶
液,其密度为1.219 g/mL。
(1)该溶液中NaOH的物质的量浓度为______。
(2)该溶液中NaOH的质量分数为_______。
(3)从该溶液中取出10 mL,其中NaOH的物质的量浓度为
_____,NaOH的质量分数为______,溶液的密度为
______,含NaOH的质量为______,含NaOH的物质的量为
_____。
(4)将取出的10 mL溶液加水稀释到100 mL,稀释后溶液
中NaOH的物质的量浓度为________。【解析】 (1)24.4 g NaOH的物质的量为:24.4 g÷
40 g/mol=0.61 mol, c(NaOH)=0.61 mol÷0.1 L=
6.1 mol·L-1。
(2)100 mL NaOH溶液的质量为:100 mL×1.219 g/mL
=121.9 g。NaOH的质量分数为:24.4 g÷121.9 g
×100%=20%。(3)由于溶液是均匀的,所以这10 mL溶液与原100 mL
溶液相比,NaOH的质量分数和溶液的密度及物质的量
浓度均相同,但NaOH的质量和物质的量均为原来的
1/10。
(4)10 mL NaOH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为6.1 mol·L-1,
稀释到100 mL以后,NaOH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为
6.1 mol·L-1÷10=0.61 mol·L-1。答案:(1) 6.1 mol·L-1 (2)20%
(3) 6.1 mol·L-1 20% 1. 219 g/mL 2.44 g
0.061 mol
(4)0.61 mol·L-121.(10分)(2010·天津五校联考)(1)设一个12C原
子的质量为a g,一个R原子的质量为b g,阿伏加德罗
常数的值为NA,则R的相对原子质量可以表示为______
或_______。
(2)在500 mL 0.2 mol/L Na2SO4溶液中含有Na+数目为
_____ 个,从中取出10 mL,取出的Na2SO4溶液物质的量
浓度为_____mol/L,其中SO42-的物质的量为_____mol,若将这10 mL溶液用水稀释到100 mL,所得溶液中Na+的物质的量浓度为______ mol/L。【解析】(1)相对原子质量是以一个12C原子的质量的
1/12为标准的,所以R的相对原子质量为b g÷a g/12
=12b/a;根据摩尔质量的定义,R的摩尔质量为
b g×NA/mol=bNA g/mol,摩尔质量在数值上与相对原
子质量相等,故R的相对原子质量也可表示为bNA;
(2)500 mL 0.2 mol/L Na2SO4溶液中Na2SO4的物质的量为500 mL×0.2 mol/L=0.1 mol,Na+数目为
0.1×2×6.02×1023=1.204×1023;溶液具有均一性,取出的10 mL Na2SO4溶液浓度不变,故仍为0.2 mol/L,
SO42-的物质的量浓度为0.2 mol/L,Na+的物质的量浓度
为0.4 mol/L,SO42-的物质的量为0.2 mol/L×
10 mL=2×10-3 mol;稀释后体积为原来的10倍,溶质不
变,故浓度变为原来的1/10,即Na+的物质的量浓度为
0.04 mol/L。
答案:(1)12b/a bNA
(2)1.204×1023 0.2 2×10-3 0.04本部分内容讲解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