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三单元检测题
(时间:60分钟 满分:60分)
一、选择题(下列各小题的备选答案,只有一个是最符合题意的。每小题2分,共30分)
1.▲(2020·北海期末)据史书记载:秦朝某官吏“纠弹为之责,私言于始皇,百官甚畏之。”史籍称之为“风霜之吏”。此官职应是( )
A.丞相
B.太尉
C.御史大夫
D.郡守
2.假如你生活在秦朝,要给朋友写一封信,所写字体最有可能是( )
A.甲骨文
B.小篆
C.楷书
D.草书
3.图示法可以使分散的知识系统化,直观地呈现整个知识骨架。下列一组秦始皇措施图示体现的中心主题是( )
A.加强文化控制
B.加强经济管理
C.加速国家统一进程
D.巩固国家统一
4.成语“斩木为兵、揭竿为旗”比喻武装起义。秦末为反抗秦的暴政,首创农民起义之风,鼓舞后世千百万劳动人民起来反抗残暴统治的两位农民运动的领袖是( )
A.项羽、刘邦
B.陈胜、吴广
C.韩信和张良
D.刘秀和刘邦
5.我国古代建立政权的方式很多,其中西汉建立的方式是( )
A.农民起义夺取政权
B.少数民族入主中原
C.大将发动政变自立
D.外戚夺取政权
6.(2020·临沂期末)“……社会比较安定,百姓富裕起来。国家粮仓丰满,新谷子压着陈谷子,一直堆到仓外;府库里的大量铜钱,多年不用,穿钱的绳子烂了,散钱多得无法计算。”这则材料描述的景象是( )
A.秦统一全国
B.文景之治
C.大变革的时代
D.光武中兴
7.▲据《汉书》记载,汉武帝时,某一官员“周行郡国,省察治状,黜陟能否,断治冤狱……”这一官员的身份应是( )
A.丞相
B.郡守
C.州牧
D.刺史
8.阅读下面“西汉初期中央和封国力量的对比图”,判断其反映的社会问题( )
A.诸侯国势力强大,威胁着中央王朝
B.王国数量大大增加
C.“推恩令”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
D.西汉王朝四分五裂
9.(2020·聊城期末)文物是研究历史的重要依据,如图所示壁画反映的是( )
A.佛教的传入
B.张骞通西域
C.西汉诸侯把封地分给子弟
D.丝绸之路上跋涉的商队
10.西汉时期,西域就正式归属了汉朝版图,成为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西域地区(含今新疆地区)正式归属中央政权开始于( )
A.西域各国使节回访长安
B.丝绸之路的开辟
C.西汉政府设置西域都护
D.东汉明帝派班超出使西域
11.(2020·雅安期末)同学们平时吃到的葡萄、石榴、核桃、芝麻、蚕豆等物品,都是由域外传入中国的。它们传入中国内地应该是在( )
A.战国时期
B.秦朝时期
C.汉朝时期
D.三国时期
12.▲刘秀是中国历史上一位著名的皇帝,下列措施与他无关的一项是( )
A.下令释放奴婢
B.在长安兴办太学
C.惩处贪官污吏
D.允许北方少数民族内迁
13.(2020·毕节期末)某同学在学习某一课时,制作了这样的知识线索“光武中兴→外戚宦官交替专权→黄巾起义”,该同学学习的内容是( )
A.秦朝
B.新朝
C.西汉
D.东汉
14.▲汉朝时期创造了辉煌灿烂的东方文明,科技发展在世界上遥遥领先。下列属于汉朝的科技文化成就的有( )
①张仲景的《伤寒杂病论》
②造纸术的发明与改进
③司马迁的《史记》
④道教的产生
A.②③④
B.①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15.▲西汉末年,佛教传入我国很快受到封建统治者的提倡和扶持,其根本原因是( )
A.众多的封建贵族信奉佛教
B.佛教有利于维护统治
C.佛教对我国文化的发展影响深远
D.虔诚地信佛,来世可以得到幸福
一、选择题答题卡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得分
答案
二、非选择题(共3小题,每小题10分,共30分)
16.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0分)
材料一 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挥剑决浮云,诸侯尽西来。
——李白《古风》诗
材料二 秦王嬴政自称始皇帝,在中央设丞相、太尉和御史大夫,合称“三公”。在地方,推行郡县制,中央和郡县的主要官员都由皇帝任免,并绝对服从皇帝的命令。
材料三 “田畴异亩,车涂异轨,律令异法,衣冠异制,言语异声,文字异形”
——《说文解字》
原文大意:(各国)丈量田地的单位不同,车辆的轮距和道路的宽度不一样,法律制度不相同,穿戴也都不一样,语言不同,字形各异。
(1)材料一李白的诗盛赞了秦王的哪一历史功绩?(2分)
(2)根据材料二指出秦王嬴政建立了怎样的政治制度?(2分)
(3)为了解决材料三中出现的这种情况,秦始皇采用了什么措施?(2分)这些措施起了什么作用?(2分)
(4)盛极一时的大秦如昙花一现,你认为秦朝灭亡的根本原因是什么?(1分)我们从中应吸取什么教训?(1分)
17.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0分)
材料一 ……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
——毛泽东《沁园春·雪》
材料二 据史书记载,“公元前127年,汉武帝下了一道命令,规定嫡长子只可继承封地的一半,余下的封地分给其他子弟。于是,封地不断缩小,其重要性也不断下降。”
材料三 “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邪辟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
(1)上述材料中涉及的秦始皇、汉武帝的相同点是(
)。(1分)
A.都是开国皇帝
B.都大力加强中央集权
C.都把儒家学说作为正统思想
D.都采用科举制度选拔人才
(2)为加强中央集权,汉武帝采纳了谁的什么建议,使诸侯的封地和势力越来越小?(2分)
(3)为加强思想控制,汉武帝接受哪个大臣的建议?(1分)这个建议是什么?(2分)
(4)汉武帝除了在政治、思想上加强统一,还在经济上把哪两个方面的经营权收归中央,改善国家财政。(2分)
(5)结合材料,用一句话评价汉武帝。(2分)
18.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0分)
材料一 “张骞始开西域之迹”
——《汉书》
材料二 武帝时,西域内属,有三十六国。汉为置使者校尉领护之。宣帝改曰都护……永平中,北虏乃胁诸国共寇河西,郡县城门昼闭。十六年,明帝乃命将帅北征匈奴,取伊吾卢地……遂通西域……
——《后汉书》
材料三 班超遣甘英穷归西海而还,出前世所不至,山径所未详,莫不备其风土,传甘珍怪焉。
(1)张骞两次通西域分别是什么时间出发的?(2分)
(2)由张骞出使西域遇到的种种艰难险阻和挫折,你得到什么启示?(2分)
(3)材料二中“武帝”“北虏”各指谁?(2分)
(4)“宣帝改曰都护”是哪一年的事?(2分)有何意义?(2分)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下列各小题的备选答案,只有一个是最符合题意的。每小题2分,共30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得分
答案
C
B
D
B
A
B
D
A
B
C
C
B
D
D
B
1.▲(2020·北海期末)据史书记载:秦朝某官吏“纠弹为之责,私言于始皇,百官甚畏之。”史籍称之为“风霜之吏”。此官职应是( C )
A.丞相
B.太尉
C.御史大夫
D.郡守
2.假如你生活在秦朝,要给朋友写一封信,所写字体最有可能是( B )
A.甲骨文
B.小篆
C.楷书
D.草书
3.图示法可以使分散的知识系统化,直观地呈现整个知识骨架。下列一组秦始皇措施图示体现的中心主题是( D )
A.加强文化控制
B.加强经济管理
C.加速国家统一进程
D.巩固国家统一
4.成语“斩木为兵、揭竿为旗”比喻武装起义。秦末为反抗秦的暴政,首创农民起义之风,鼓舞后世千百万劳动人民起来反抗残暴统治的两位农民运动的领袖是( B )
A.项羽、刘邦
B.陈胜、吴广
C.韩信和张良
D.刘秀和刘邦
5.我国古代建立政权的方式很多,其中西汉建立的方式是( A )
A.农民起义夺取政权
B.少数民族入主中原
C.大将发动政变自立
D.外戚夺取政权
6.(2020·临沂期末)“……社会比较安定,百姓富裕起来。国家粮仓丰满,新谷子压着陈谷子,一直堆到仓外;府库里的大量铜钱,多年不用,穿钱的绳子烂了,散钱多得无法计算。”这则材料描述的景象是( B )
A.秦统一全国
B.文景之治
C.大变革的时代
D.光武中兴
7.▲据《汉书》记载,汉武帝时,某一官员“周行郡国,省察治状,黜陟能否,断治冤狱……”这一官员的身份应是( D )
A.丞相
B.郡守
C.州牧
D.刺史
8.阅读下面“西汉初期中央和封国力量的对比图”,判断其反映的社会问题( A )
A.诸侯国势力强大,威胁着中央王朝
B.王国数量大大增加
C.“推恩令”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
D.西汉王朝四分五裂
9.(2020·聊城期末)文物是研究历史的重要依据,如图所示壁画反映的是( B )
A.佛教的传入
B.张骞通西域
C.西汉诸侯把封地分给子弟
D.丝绸之路上跋涉的商队
10.西汉时期,西域就正式归属了汉朝版图,成为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西域地区(含今新疆地区)正式归属中央政权开始于( C )
A.西域各国使节回访长安
B.丝绸之路的开辟
C.西汉政府设置西域都护
D.东汉明帝派班超出使西域
11.(2020·雅安期末)同学们平时吃到的葡萄、石榴、核桃、芝麻、蚕豆等物品,都是由域外传入中国的。它们传入中国内地应该是在( C )
A.战国时期
B.秦朝时期
C.汉朝时期
D.三国时期
12.▲刘秀是中国历史上一位著名的皇帝,下列措施与他无关的一项是( B )
A.下令释放奴婢
B.在长安兴办太学
C.惩处贪官污吏
D.允许北方少数民族内迁
13.(2020·毕节期末)某同学在学习某一课时,制作了这样的知识线索“光武中兴→外戚宦官交替专权→黄巾起义”,该同学学习的内容是( D )
A.秦朝
B.新朝
C.西汉
D.东汉
14.▲汉朝时期创造了辉煌灿烂的东方文明,科技发展在世界上遥遥领先。下列属于汉朝的科技文化成就的有( D )
①张仲景的《伤寒杂病论》
②造纸术的发明与改进
③司马迁的《史记》
④道教的产生
A.②③④
B.①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15.▲西汉末年,佛教传入我国很快受到封建统治者的提倡和扶持,其根本原因是( B )
A.众多的封建贵族信奉佛教
B.佛教有利于维护统治
C.佛教对我国文化的发展影响深远
D.虔诚地信佛,来世可以得到幸福
二、非选择题(共3小题,每小题10分,共30分)
16.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0分)
材料一 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挥剑决浮云,诸侯尽西来。
——李白《古风》诗
材料二 秦王嬴政自称始皇帝,在中央设丞相、太尉和御史大夫,合称“三公”。在地方,推行郡县制,中央和郡县的主要官员都由皇帝任免,并绝对服从皇帝的命令。
材料三 “田畴异亩,车涂异轨,律令异法,衣冠异制,言语异声,文字异形”
——《说文解字》
原文大意:(各国)丈量田地的单位不同,车辆的轮距和道路的宽度不一样,法律制度不相同,穿戴也都不一样,语言不同,字形各异。
(1)材料一李白的诗盛赞了秦王的哪一历史功绩?(2分)
灭六国,统一全国。(2分)
(2)根据材料二指出秦王嬴政建立了怎样的政治制度?(2分)
中央集权制度。(2分)
(3)为了解决材料三中出现的这种情况,秦始皇采用了什么措施?(2分)这些措施起了什么作用?(2分)
统一车轨、货币、文字、度量衡。(2分)有利于文化经济的交流和发展。(2分)
(4)盛极一时的大秦如昙花一现,你认为秦朝灭亡的根本原因是什么?(1分)我们从中应吸取什么教训?(1分)
根本原因:秦的暴政。(1分)教训:统治者应爱惜民力。(1分)
17.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0分)
材料一 ……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
——毛泽东《沁园春·雪》
材料二 据史书记载,“公元前127年,汉武帝下了一道命令,规定嫡长子只可继承封地的一半,余下的封地分给其他子弟。于是,封地不断缩小,其重要性也不断下降。”
材料三 “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邪辟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
(1)上述材料中涉及的秦始皇、汉武帝的相同点是
B
。(1分)
A.都是开国皇帝
B.都大力加强中央集权
C.都把儒家学说作为正统思想
D.都采用科举制度选拔人才
(2)为加强中央集权,汉武帝采纳了谁的什么建议,使诸侯的封地和势力越来越小?(2分)
主父偃;(1分)“推恩令”。(1分)
(3)为加强思想控制,汉武帝接受哪个大臣的建议?(1分)这个建议是什么?(2分)
董仲舒。(1分)“罢黜百家,独尊儒术”。(2分)
(4)汉武帝除了在政治、思想上加强统一,还在经济上把哪两个方面的经营权收归中央,改善国家财政。(2分)
煮盐、(1分)冶铁。(1分)
(5)结合材料,用一句话评价汉武帝。(2分)
汉武帝是我国古代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或者汉武帝是一位具有雄才大略的皇帝)。(2分)
18.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0分)
材料一 “张骞始开西域之迹”
——《汉书》
材料二 武帝时,西域内属,有三十六国。汉为置使者校尉领护之。宣帝改曰都护……永平中,北虏乃胁诸国共寇河西,郡县城门昼闭。十六年,明帝乃命将帅北征匈奴,取伊吾卢地……遂通西域……
——《后汉书》
材料三 班超遣甘英穷归西海而还,出前世所不至,山径所未详,莫不备其风土,传甘珍怪焉。
(1)张骞两次通西域分别是什么时间出发的?(2分)
公元前138年;(1分)公元前119年。(1分)
(2)由张骞出使西域遇到的种种艰难险阻和挫折,你得到什么启示?(2分)
成功者具备有胆有识,有行有恒的基本素质。(只要言之有理即可得2分)
(3)材料二中“武帝”“北虏”各指谁?(2分)
汉武帝;(1分)匈奴。(1分)
(4)“宣帝改曰都护”是哪一年的事?(2分)有何意义?(2分)
公元前60年。(2分)标志着西域正式归属中央政权的管辖,成为我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2分)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