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历史上册第一单元 史前时期:中国境内早期人类与文明的起源 单元检测题(含详细解答)

文档属性

名称 七年级历史上册第一单元 史前时期:中国境内早期人类与文明的起源 单元检测题(含详细解答)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4.0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0-12-17 15:09:2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一单元检测题
(时间:60分钟  满分:60分)
一、选择题(下列各小题的备选答案,只有一个是最符合题意的。每小题2分,共30分)
1.我国是世界上发现早期人类化石和遗址最丰富的国家之一。已知我国最早的远古居民生活于(  )
A.距今三四百万年前
B.距今约一百七十万年
C.距今约七十万年
D.距今约二十万年
2.▲假如你是一名导游,现英国一旅游团需参观我国元谋人遗址,你应该带他们到哪个省市(  )
A.北京市
B.陕西省
C.云南省
D.浙江省
3.(2020·黔西南州)北京人已经学会使用火,还会长时间保存火种,用火烧烤食物、御寒、照明、驱兽。最能支持这一结论的是(  )
A.遗址中发现的灰烬、烧石和烧骨
B.《韩非子》关于远古时代的记述
C.《山海经》远古时代的神话传说
D.历史研究学者的推测和论述文章
4.(2019·青岛)为了纪念第一个“北京人”头盖骨化石发现90周年,2019年5月18日,周口店遗址博物馆开展了“承载历史展望未来”主题系列活动。下列图片能反映北京人生活状况的是(  )
5.▲考古学家在北京人遗址发现四层面积较大且较厚的灰烬层。这一发现,说明当时北京人的生产生活状况是(  )
A.会使用火
B.种植水稻
C.烧制彩陶
D.铸造司母戊鼎
6.(2019·娄底)我们一直对“人从哪里来”充满好奇。要探寻人类起源,最为可信的依据是(  )
A.考古发现
B.文献记载
C.神话传说
D.调查问卷
7.(2020·西安期末)半坡遗址出土了大量农具,并发现了200多个贮藏了食物、生产工具和生活用具的窖穴,这表明半坡人过着以什么为主的定居生活(  )
A.农耕
B.工业
C.商业
D.狩猎
8.▲(2020·济宁期末)郭沫若曾写过一首诗:“彩陶形制美,画纹亦多殊。或则呈人面,或则呈双鱼……”下面与诗中对应的是(  )
9.(2020·烟台)央视热播的《舌尖上的中国2·时节》展现了不少中国传统美食的生产、加工工艺。假设该剧组想拍摄我国最早种植水稻的专题片,你认为最符合他们拍摄要求的外景地点是(  )
A.元谋人遗址
B.北京人遗址
C.河姆渡遗址
D.半坡遗址
10.▲小华在暑假里和父母一起到西安半坡博物馆参观。在博物馆中,小华不可能看到的展品是(  )
A.色彩艳丽的彩陶
B.用于打猎的骨制箭头
C.出土的大量粟粒
D.中国最早的象牙雕刻
11.▲(2020·株洲期末)株洲神农城被誉为“两型社会”的典范之作,下图所示景观的命名是为了纪念中华民族的始祖(  )
A.蚩尤
B.炎帝
C.禹
D.舜
12.▲小明在搜集《远古的传说》这一课的资料时,看到下面一段话,可惜的是有两处不清楚,你能帮他补充完整(  )
(轩辕)与炎帝战于之野。三战,然后得其志。蚩尤作乱,不用帝命(不听黄帝的招呼)。于是黄帝乃征师诸侯,与蚩尤战于之野,遂禽杀蚩尤。——司马迁《史记·五帝本纪》
A.涿鹿 周口店
B.半坡 河姆渡
C.阪泉 涿鹿
D.阪泉 元谋
13.▲“赫赫始祖,吾华肇造;……建此伟业,雄立东方。”诗中被奉为中华民族人文初祖的是(  )
A.尧
B.舜
C.禹
D.炎帝和黄帝
14.(2020·东营期末)传说是人们世代口耳相传保留下来的历史叙述。下列与禅让制度密切相关的是(  )
A.炎黄战蚩尤
B.黄帝建宫室
C.舜让位于禹
D.启继承父位
15.▲如果拍摄一部反映传说中尧、舜、禹时期的电视连续剧,能够出现的情节是(  )
A.黄帝和炎帝共同视察大禹治水的工作
B.禹将部落联盟首领的位置让给了舜
C.禹治水三过家门而不入
D.尧发明了文字
一、选择题答题卡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得分
答案
二、非选择题(共3小题,每小题10分,共30分)
16.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0分)
【材料探究历史】
材料一 “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籽。”
材料二 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材料三 
(1)解读诗歌提取所携带的历史信息是学习历史的重要方法和技能。请阅读诗歌完成推论:
材料一:文化遗址名称:
;(1分)
解读:
。(1分)
材料二:文化遗址名称:
;(1分)
解读:
。(1分)
(2)结合所学知识,请说出材料三中图一、图二两座房屋建筑的样式名称。(2分)
【归纳升华历史】
(3)两种房屋结构的不同是由什么决定的?(1分)说明了什么?(1分)
(4)居住在这两种房屋的居民在生产和生活方面有哪些相似之处?(2分)
17.读图,回答问题。(10分)
材料一 
材料二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是谓大同。”
(1)请你按生活年代排列出这四位部落首领的先后顺序。(4分)
(2)这些首领中与材料二中我国原始社会末期一种民主推选部落联盟首领的制度相关的人物有哪些?(2分)有哪些优秀品质值得我们学习?(2分)
(3)以上都是古代传说中的人物,请你谈谈传说和史实有什么区别。(2分)
18.从“采集”到“农耕”,从“穴居”到“定居”,远古时代,我们的祖先在同大自然相处的过程中不断地进步。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10分)
(1)生活在距今约170万年的我国境内远古人类被称为什么?(2分)“他们”告别了什么,走上了一条不断进化的道路?(1分)
(2)“他们”保留着猿的一些体质特征,但已能直立行走,利用自己制作的工具,采集果实,猎取动物,“他们”是哪一远古人类?(2分)为了生存“他们”过着什么样的生活?(1分)用火情况如何?(2分)
(3)分别列举“穴居”“定居”的远古人类各一例。(2分)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下列各小题的备选答案,只有一个是最符合题意的。每小题2分,共30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得分
答案
B
C
A
C
A
A
A
B
C
D
B
C
D
C
C
1.我国是世界上发现早期人类化石和遗址最丰富的国家之一。已知我国最早的远古居民生活于( B )
A.距今三四百万年前
B.距今约一百七十万年
C.距今约七十万年
D.距今约二十万年
2.▲假如你是一名导游,现英国一旅游团需参观我国元谋人遗址,你应该带他们到哪个省市( C )
A.北京市
B.陕西省
C.云南省
D.浙江省
3.(2020·黔西南州)北京人已经学会使用火,还会长时间保存火种,用火烧烤食物、御寒、照明、驱兽。最能支持这一结论的是( A )
A.遗址中发现的灰烬、烧石和烧骨
B.《韩非子》关于远古时代的记述
C.《山海经》远古时代的神话传说
D.历史研究学者的推测和论述文章
4.(2019·青岛)为了纪念第一个“北京人”头盖骨化石发现90周年,2019年5月18日,周口店遗址博物馆开展了“承载历史展望未来”主题系列活动。下列图片能反映北京人生活状况的是( C )
5.▲考古学家在北京人遗址发现四层面积较大且较厚的灰烬层。这一发现,说明当时北京人的生产生活状况是( A )
A.会使用火
B.种植水稻
C.烧制彩陶
D.铸造司母戊鼎
6.(2019·娄底)我们一直对“人从哪里来”充满好奇。要探寻人类起源,最为可信的依据是( A )
A.考古发现
B.文献记载
C.神话传说
D.调查问卷
7.(2020·西安期末)半坡遗址出土了大量农具,并发现了200多个贮藏了食物、生产工具和生活用具的窖穴,这表明半坡人过着以什么为主的定居生活( A )
A.农耕
B.工业
C.商业
D.狩猎
8.▲(2020·济宁期末)郭沫若曾写过一首诗:“彩陶形制美,画纹亦多殊。或则呈人面,或则呈双鱼……”下面与诗中对应的是( B )
9.(2020·烟台)央视热播的《舌尖上的中国2·时节》展现了不少中国传统美食的生产、加工工艺。假设该剧组想拍摄我国最早种植水稻的专题片,你认为最符合他们拍摄要求的外景地点是( C )
A.元谋人遗址
B.北京人遗址
C.河姆渡遗址
D.半坡遗址
10.▲小华在暑假里和父母一起到西安半坡博物馆参观。在博物馆中,小华不可能看到的展品是( D )
A.色彩艳丽的彩陶
B.用于打猎的骨制箭头
C.出土的大量粟粒
D.中国最早的象牙雕刻
11.▲(2020·株洲期末)株洲神农城被誉为“两型社会”的典范之作,下图所示景观的命名是为了纪念中华民族的始祖( B )
A.蚩尤
B.炎帝
C.禹
D.舜
12.▲小明在搜集《远古的传说》这一课的资料时,看到下面一段话,可惜的是有两处不清楚,你能帮他补充完整( C )
(轩辕)与炎帝战于之野。三战,然后得其志。蚩尤作乱,不用帝命(不听黄帝的招呼)。于是黄帝乃征师诸侯,与蚩尤战于之野,遂禽杀蚩尤。——司马迁《史记·五帝本纪》
A.涿鹿 周口店
B.半坡 河姆渡
C.阪泉 涿鹿
D.阪泉 元谋
13.▲“赫赫始祖,吾华肇造;……建此伟业,雄立东方。”诗中被奉为中华民族人文初祖的是( D )
A.尧
B.舜
C.禹
D.炎帝和黄帝
14.(2020·东营期末)传说是人们世代口耳相传保留下来的历史叙述。下列与禅让制度密切相关的是( C )
A.炎黄战蚩尤
B.黄帝建宫室
C.舜让位于禹
D.启继承父位
15.▲如果拍摄一部反映传说中尧、舜、禹时期的电视连续剧,能够出现的情节是( C )
A.黄帝和炎帝共同视察大禹治水的工作
B.禹将部落联盟首领的位置让给了舜
C.禹治水三过家门而不入
D.尧发明了文字
二、非选择题(共3小题,每小题10分,共30分)
16.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0分)
【材料探究历史】
材料一 “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籽。”
材料二 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材料三 
(1)解读诗歌提取所携带的历史信息是学习历史的重要方法和技能。请阅读诗歌完成推论:
材料一:文化遗址名称:
半坡遗址
;(1分)
解读:
说明半坡人已种植粟
。(1分)
材料二:文化遗址名称:
河姆渡遗址
;(1分)
解读:
说明河姆渡人已经种植水稻
。(1分)
(2)结合所学知识,请说出材料三中图一、图二两座房屋建筑的样式名称。(2分)
图一:半地穴式圆形房屋。(1分)图二:干栏式房屋。(1分)
【归纳升华历史】
(3)两种房屋结构的不同是由什么决定的?(1分)说明了什么?(1分)
是由不同的地理环境和自然条件所决定的。(1分)说明人已能够与自然协调发展,或人已经能够适应自然环境。(言之有理即可得1分)
(4)居住在这两种房屋的居民在生产和生活方面有哪些相似之处?(2分)
都开始了原始农业生产;都开始过定居生活;都使用磨制石器;都能制作陶器;饲养家畜等。(任答两点得2分)
17.读图,回答问题。(10分)
材料一 
材料二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是谓大同。”
(1)请你按生活年代排列出这四位部落首领的先后顺序。(4分)
黄帝、(1分)尧、(1分)舜、(1分)禹。(1分)
(2)这些首领中与材料二中我国原始社会末期一种民主推选部落联盟首领的制度相关的人物有哪些?(2分)有哪些优秀品质值得我们学习?(2分)
尧、舜、禹。(2分)德才兼备,以身作则,没有特权,是人民的公仆。(2分)
(3)以上都是古代传说中的人物,请你谈谈传说和史实有什么区别。(2分)
考古资料证实的为史实,未证实的是传说。(1分)历史史实是真实可靠的,而传说难免夸张虚构,但不少传说生动地反映了人类的历史,包含极有价值的内容。(1分)
18.从“采集”到“农耕”,从“穴居”到“定居”,远古时代,我们的祖先在同大自然相处的过程中不断地进步。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10分)
(1)生活在距今约170万年的我国境内远古人类被称为什么?(2分)“他们”告别了什么,走上了一条不断进化的道路?(1分)
元谋人。(2分)猿类祖先。(1分)
(2)“他们”保留着猿的一些体质特征,但已能直立行走,利用自己制作的工具,采集果实,猎取动物,“他们”是哪一远古人类?(2分)为了生存“他们”过着什么样的生活?(1分)用火情况如何?(2分)
北京人。(2分)群居生活。(1分)已经会使用火,并能长时间保存火种。(2分)
(3)分别列举“穴居”“定居”的远古人类各一例。(2分)
“穴居”:元谋人、北京人、山顶洞人(例举出其中一个可得1分)。“定居”:半坡原始居民,河姆渡原始居民(例举出其中一个可得1分)。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