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三单元达标检测题(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统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三单元达标检测题(含解析)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4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0-12-17 16:27:3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上册
第三单元
达标检测题
(时间:150分钟 满分:120分)
一、积累与运用(25分)(1~6题每题2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酝酿(liánɡ)  菜畦(qí)
感慨(kǎi)
确凿(záo)
B.倘若(tǎnɡ) 
粗犷(kuǎnɡ)
搓捻(cuō) 
奥秘(mì)
C.盔甲(kuī) 
绽开(zhàn)
笃志(dǔ) 
干涸(ɡù)
D.云霄(xiāo) 
难堪(kān)
倜傥(tì) 
锡箔(bó)
2.下列词语书写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轻捷  鉴赏  小心翼翼  忧然大悟
B.搏学  拼凑  疲倦不堪  不求甚解
C.悔恨  淋漓  混为一谈  人声鼎沸
D.恭敬  激荡  花团锦簇  人迹罕致
3.下列加点词语使用错误的一项是(  )
A.他和妈妈顶撞了两句,妈妈气得浑身哆嗦,他却若无其事地走开了。
B.我是个读书能够废寝忘食的人。
C.井房的经历使我求知的欲望油然而生。
D.秋天的果园里,苹果挂满枝头,果农们美不胜收。
4.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记者又采访了张老师的许多事迹。
B.两个学校的校长参加了这次会议。
C.通过中国女排的表现,使我们认识到良好的心理素质的重要性。
D.中国正在推动“一带一路”建设,并将以此为契机全面推进新一轮对外开放,努力为亚洲和世界发展带来新的机遇和空间。
5.下列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不必说碧绿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栏、高大的皂荚树、紫红的桑椹。
B.什么都有:稻鸡,角鸡,鹁鸪,蓝背……等。
C.青春给予我们激情,我们就要热烈地拥抱生活;青春给予我们勇气,我们就要无畏地接受挑战。
D.5月19日是“徐霞客游记”的开篇日,国务院把这一天确定为“中国旅游日”。
6.下列关于文学常识的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论语》是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之一,由孔子的弟子及其再传弟子编撰而成,它与《大学》《庄子》《孟子》并称为“四书”。
B.《〈论语〉十二章》中论述学习与思考的辩证关系的句子是“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C.《再塑生命的人》作者是海伦·凯勒,她是美国作家、教育家、慈善家。
D.《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的作者鲁迅,代表作有小说集《呐喊》《故事新编》。
7.根据提示填空。(6分)
(1)油蛉在这里低唱,
。(鲁迅《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2)
,不舍昼夜。(《〈论语〉十二章》)
(3)
,无人送酒来。(岑参《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
(4)
,崔九堂前几度闻。(杜甫《江南逢李龟年》)
(5)七年级(1)班在年级篮球赛中输掉了第一场比赛,队员们垂头丧气,队长用《〈论语〉十二章》中的“

”鼓励队友,要大家坚定信心,迎接下一场挑战。
8.老师,是我们成长路上的引路人。教师节前夕,班级举行“园丁颂”综合实践活动,请你参与。(7分)
(1)阅读语段,回答问题。(3分)
【甲】第二次行礼时,先生便和蔼地在一旁答礼。他是一个高而瘦的老人,须发都花白了,还戴着大眼镜。我对他很恭敬,因为我早听到,他是本城中极方正,质朴,博学的人。
【乙】从此就看见许多陌生的先生,听到许多新鲜的讲义。解剖学是两个教授分任的。最初是骨学。其时进来的是一个黑瘦的先生,八字须,戴着眼镜,挟着一叠大大小小的书。一将书放在讲台上,便用了缓慢而很有顿挫的声调,向学生介绍自己道:“我就是叫作藤野严九郎的……”
以上两段文字分别写了鲁迅先生的两位老师,都出自鲁迅的作品《
》,这两段文字所属的篇名分别是【甲】《
》,【乙】《
》。
(2)根据下面内容完成对联。(1分)
上网课我们学生不怎么累,可是老师们却很累,他们要辛苦备课、学新的讲课技术、批改作业,还要督促着我们完成作业。我们有不会的题通过微信随时问老师,老师随时要给我们讲解。老师,您辛苦了!
上联:三尺讲台一支粉笔两袖清风
下联:千里课堂万人连线
.
(3)七(1)班组织“教师——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文艺演出,大家推选你当主持人。请你把下面两个节目之间的串词写出来。(80字左右)(3分)
节目一:小品《讲台的美丽》
节目二:独唱《长大后我就成了你》
二、阅读理解(45分)
(一)阅读《〈论语〉十二章》(节选),完成9~12题。(14分)
①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
②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为政》)
③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雍也》)
④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述而》)
⑤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
⑥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子张》)
9.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4分)
(1)与朋友交而不信乎 
( 
 )
(2)人不堪其忧
( 
 )
(3)饭疏食,饮水
( 
 )
(4)择其善者而从之
( 
 )
10.翻译下列句子。(4分)
(1)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2)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
11.按要求填写下面表格中作者的主张。(2分)
内容
主张
第③章
不堪其忧,不改其乐
第④章
乐在其中,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12.与成语“取长补短”的意思相近的语录是第
章;在学习文言文时只注重朗读背诵而忽视理解词语的意思,就很容易迷惑而无所得,如果让你针对这种情况从上述语录中选取合适的句子来劝勉自己,应选用第
章。(4分)
(二)阅读下面文章,完成13~17题。(16分)
谢谢你,人生中的第一场暴击
①初中时代,我是一个如假包换的学渣,学习成绩总是在班级排行榜的倒数三位,每科成绩都“渣”得让老师不想承认教过我。但老天爷为人关上一道门时,必然要为其开一扇窗。就因为爱读课外书且喜欢说话,我写的文字被当成范文念给班级同学听,更有几次作文被当成年级范文的经历,这是我得到过的与学习相关的不多的喜悦,它像星光一样散乱微弱,我却把它当成骄阳。
②那些日子,我就像哈利·波特坐在看得见自己梦想的镜子前,被自己想象中的虚幻影像迷醉着,痴迷于写作,忘记除了作文,还有别的学业。
③就在这个时候,我迎来了人生中第一场暴击,其冲击力度,至今想来,还隐隐有牙痒之感。
④那是初三上学期,学校要举行一场作文大赛,为全县中学生作文大赛选拔人才和作品。A我理所当然地以为,这场比赛,就是为我设的一个擂台。
⑤比赛的日期一天天临近。
⑥但班里的气氛却并不浓烈,主要原因是语文老师出差了,班主任对班级的写作情况不够了解:他点了几个人让他们去参加作文比赛。那几个人的成绩在班上算是靠前的,但论作文没一个能令我服气。B我像一个满以为能稳得冠军却连入围资格都没得到的选手,心里只有三个字:不公平!
⑦作文比赛在学校大礼堂如期举行,从全校选出的上百个作文达人,春风满面地去参加比赛。礼堂外,我坐立不安,用阴冷的目光看着远处由喧哗到安静的赛场,还尽量装得若无其事。那是我人生中第一次体会到时间可以过得如此缓慢。
⑧我在礼堂对面的篮球架和花台之间晃悠着,甚至想去搞几个马蜂窝扔过去,或在不远处扔个石子搞个什么响动,但我都没干。周围太空旷,作案之后是跑不掉的。被抓住了,受处分、被家长揍事小,被别人知道了我的在乎和恼羞成怒,才是最难受的。
⑨我背起书包,气呼呼地冲出校门。但我的眼睛,似乎已丢落在礼堂里了,不论走在哪里,眼前都是同学们奋笔疾书的场景,以至于妈妈做了我最喜欢的红烧肉,也被我无视了。
⑩那晚,我心里乱糟糟的,总觉得不搞出点什么就心绪难平。我撕掉了心爱的课外书和作文书,将它们点燃,险些惹出一场火灾。一向粗心的妈妈都看出了我的反常——我毁的都是自己最心爱的东西,这表现跟生无可恋的绝望者很像。
?她苦口婆心地问了半天,我挤牙膏似的道出原委,并且咬牙切齿地发誓,从此再也不写作文了,反正也不受待见。
?妈妈笑了笑,说:“世界上有两种人,一种是别人瞧不起他,他就破罐子破摔地干蠢事,让人更瞧不起;另一种人则是,你瞧不起我,我偏不让你说中,我偏要活成与你的误解和敌意相反的样子。这是蠢人和聪明人的区别。你今天的表现,很像前者……”
?我若有所思,没继续烧书,也没放弃作文,而是凭记忆把礼堂黑板上的作文题目写下来,卡着时间不翻资料,认认真真地写出一篇作文来。
?星期一我把作文交给了语文老师,请她斧正。她当时正在为自己出差没来得及安排作文比赛名单,致使本班竞赛颗粒无收而大为光火。看着我的作文,她不时地点头,眼角、眉梢渐渐漾出了笑意,并伸出手摸摸我的头。于我而言,这比得了奖还开心。
?事后回想,我的被忽视其实是因为自己还没有优秀到不容忽视的地步,那段时间,我比任何时候都努力。期末,我取得了历史性的进步,从班级53名上升到17名!
?生活中一次经历或已云消雾散,而那次成长足以让我铭记于心,感怀不已。谁的青春不失落,努力向前,发现并塑造优秀的自己,才是对生命的尊重。谢谢你,人生中的第一场暴击!(选文有改动)
13.分析选文标题的含义。(3分)
14.结合语境分析A、B两处画线句分别表现了“我”怎样的心理。(4分)
A.我理所当然地以为,这场比赛,就是为我设的一个擂台。
B.我像一个满以为能稳得冠军却连入围资格都没得到的选手。
15.选文第⑤段在文中有什么作用?(3分)
16.阅读选文⑨~?段,概括写出“我”受到“暴击”的具体表现。(3分)
17.选文第?段画线句运用了哪些描写方法?有什么作用?(3分)
(三)阅读下面文章,完成18~21题。(15分)
走出青春迷茫
①那一年,我们刚进入初三,学习的压力陡然增大,乌云总是遮掩着太阳,阳光照不进心灵,青春一片迷茫。
②不知什么原因,我们这群无所事事的男生突然疯狂地爱上了足球。每天大家不约而同地提早半小时到校,畅快淋漓地踢上一场“早球”。上课却成了绝佳的“中场休息”,或假寐或小憩,窘态各异,但有一个步调是统一的:下课铃响,冲向操场,抓紧踢球,别无他想。
③我们痴迷足球,好像找到了自己的梦想:要为中国足球的腾飞而奋斗!
④然而,在一个不见阳光的下午,我们的“足球梦”戛然而止了。戳破这个梦的是我们的班主任。那天下午上自习课,我们的守门员也许是太疲倦了,趴在桌上呼呼大睡,鼾声如雷,大家的哄笑引来了我们的班主任……结局是可想而知的,班主任默然捡走了我们的足球。我们在走廊里徘徊,在教室里踱步,行色恹恹,状如行尸。
⑤忽然一个男生说:“再买一个不就得了。”于是全班男生集资,又买了一个足球。我们像爱护宝贝一样把它藏起来,趁老师不在时偷偷地踢。当然了,纸是包不住火的。第二个球很快也被班主任没收了。班主任正色警告:“事不过三!”梦想再一次破灭,男同学又陷入巨大的迷茫,精神萎靡。既然不让踢球,精力过剩又无处释放,所以只能打开课本,佯装学习,并且趁机偷瞄女同学。
⑥那天早上,班里家庭条件最好的女生向同桌炫耀说:“我昨天去打网球了!”说完,就从包里掏出一个网球扔向天空。旁边伺机而动的一大群男生一哄而上,大家一瞬间都被点燃了,围着球一阵乱踢。一起笑着,疯着。网球滚向了操场,人群自动地分成两队,比赛开始了。一个网球,想要接住都很难,我们却踢得起劲。一脚射门,球跑到裤兜里了,守门员摸遍全身才把球找到,
大家笑成一团。此时我有点开心,又有点难过。这才是我们应有的模样,不在教室里,不在校服里,就在此刻。
⑦这个网球的归宿和前面两个足球一样,我们的哄闹惊动了班主任,网球又被没收了。
班主任还声明明天晨操后要罚男生到操场跑圈。这一次的没收大家无法接受,不能买球,甚至不能玩网球,那让我们玩什么呢?
⑧第二天晨操后,所有男生都站立在操场上,却一动不动,用静默表达无声的抗议。班主任显然对这一幕有些吃惊,但她并没有发怒,而是开始和我们细细叙谈:“我像你们这么大的时候,曾迷恋过琼瑶的小说,买过所有能买得到的琼瑶小说集。而且发誓要成为像琼瑶那样的小说家。结果呢,下课看上课也看,眼睛看近视了,镜片还越来越厚;成绩下降了,还没有一点反思的念头……人啊,年轻时迷茫,有青春力气,却找不到努力的正确方向;年老时清醒,却失去了青春力气,可能一事无成。真正懂得当下自己该想该做什么事了,你们就长大了。”
⑨班主任的话语如同晨曦中的那抹阳光,温暖了我们的内心,更照亮了我们的心灵。就在那一瞬间,我们觉得自己真正长大了。我们迎着阳光齐步向跑道跑去。
⑩从那以后,我们很少有人再逃课。我们这个班,创造了学校有史以来最高的高中录取率,我们的名字被学校骄傲地展示在学校的宣传橱窗。
18.依据文章内容,填写下表。(4分)
情节
老师的表现
“我们”的心理或表现
踢第一个足球

.
行色恹恹
踢第二个足球
正色警告

.

.
声明罚跑圈
无法接受
晨操风波

.
醒悟
19.从修辞的角度赏析第⑨段中画横线句子的表达效果。(4分)
班主任的话语如同晨曦中的那抹阳光,温暖了我们的内心,更照亮了我们的心灵。
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理解与赏析,正确的两项是( 
 )(4分)
A.第②段借用“早球”“中场休息”等足球术语,运用动作描写与语言描写,形象描摹了一群执着于足球的男生形象。
B.第二个足球被没收后,“精力过剩又无处释放”,表明了“我们”痴迷足球的理由是“精力过剩又无处释放”。
C.第⑥段“我有点开心,又有点难过”中,“开心”指网球游戏带来了快乐,“难过”指这样开心的时刻太少,爱玩的天性得不到充分释放。
D.全文的主要人物是班主任,正是由于班主任三次没收足球,罚跑圈,细心教育,学生才放弃足球,走出迷茫。
E.本文从学生的视角构思,虽只叙述了“痴迷足球”的小故事,却引出了“走出青春迷茫”的大话题。
21.联系生活实际说一说青少年产生“青春迷茫”的原因是什么?(3分)
三、写作(50分)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按照要求作文。
书籍,是人类知识的总结,是传播先进思想与科学知识的工具,它能引导我们走进人类知识的广阔领域。莎士比亚把书籍比作“全世界的营养品”,高尔基把书籍比作“人类进步的阶梯”,培根把书籍比作“横渡时间大海的航船”。一本新书像一艘船,带领我们从狭隘的地方,驶向无限广阔的生活海洋。
请以“书海初航”为话题,写一篇作文,题目自拟。
要求:①除诗歌外,体裁不限;②不少于500字,不得出现真实的校名、人名;③书写规范工整
参考答案
一、积累与运用(25分)(1~6题每题2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D )
A.酝酿(liánɡ)  菜畦(qí)
感慨(kǎi)
确凿(záo)
B.倘若(tǎnɡ) 
粗犷(kuǎnɡ)
搓捻(cuō) 
奥秘(mì)
C.盔甲(kuī) 
绽开(zhàn)
笃志(dǔ) 
干涸(ɡù)
D.云霄(xiāo) 
难堪(kān)
倜傥(tì) 
锡箔(bó)
【解析】A项“酿”应读“niànɡ”;B项“犷”应读“ɡuǎnɡ”;C项“涸”应读“hé”。
2.下列词语书写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C )
A.轻捷  鉴赏  小心翼翼  忧然大悟
B.搏学  拼凑  疲倦不堪  不求甚解
C.悔恨  淋漓  混为一谈  人声鼎沸
D.恭敬  激荡  花团锦簇  人迹罕致
【解析】A项“忧”应为“恍”;B项“搏”应为“博”;D项“致”应为“至”。
3.下列加点词语使用错误的一项是( D )
A.他和妈妈顶撞了两句,妈妈气得浑身哆嗦,他却若无其事地走开了。
B.我是个读书能够废寝忘食的人。
C.井房的经历使我求知的欲望油然而生。
D.秋天的果园里,苹果挂满枝头,果农们美不胜收。
【解析】“美不胜收”形容美好的事物太多,人们一时领略、欣赏不过来。用在此处属于望文生义。
4.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D )
A.记者又采访了张老师的许多事迹。
B.两个学校的校长参加了这次会议。
C.通过中国女排的表现,使我们认识到良好的心理素质的重要性。
D.中国正在推动“一带一路”建设,并将以此为契机全面推进新一轮对外开放,努力为亚洲和世界发展带来新的机遇和空间。
【解析】A项动宾搭配不当,去掉“的许多事迹”;B项有歧义,可改为“学校的两个校长”;C项缺少主语,去掉“通过”或“使”。
5.下列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C )
A.不必说碧绿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栏、高大的皂荚树、紫红的桑椹。
B.什么都有:稻鸡,角鸡,鹁鸪,蓝背……等。
C.青春给予我们激情,我们就要热烈地拥抱生活;青春给予我们勇气,我们就要无畏地接受挑战。
D.5月19日是“徐霞客游记”的开篇日,国务院把这一天确定为“中国旅游日”。
【解析】A项三个顿号要改为逗号,因为“不必说”后面的宾语较长,要一一列举,短语间的停顿较长;B项省略号后面不再用“等”或其他标点符号;D项“徐霞客游记”是书名,应用书名号。
6.下列关于文学常识的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A )
A.《论语》是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之一,由孔子的弟子及其再传弟子编撰而成,它与《大学》《庄子》《孟子》并称为“四书”。
B.《〈论语〉十二章》中论述学习与思考的辩证关系的句子是“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C.《再塑生命的人》作者是海伦·凯勒,她是美国作家、教育家、慈善家。
D.《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的作者鲁迅,代表作有小说集《呐喊》《故事新编》。
【解析】“四书”是指《论语》《孟子》《大学》《中庸》四部著作。
7.根据提示填空。(6分)
(1)油蛉在这里低唱,
蟋蟀们在这里弹琴
。(鲁迅《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2)
逝者如斯夫
,不舍昼夜。(《〈论语〉十二章》)
(3)
强欲登高去
,无人送酒来。(岑参《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
(4)
岐王宅里寻常见
,崔九堂前几度闻。(杜甫《江南逢李龟年》)
(5)七年级(1)班在年级篮球赛中输掉了第一场比赛,队员们垂头丧气,队长用《〈论语〉十二章》中的“
三军可夺帅也

匹夫不可夺志也
”鼓励队友,要大家坚定信心,迎接下一场挑战。
8.老师,是我们成长路上的引路人。教师节前夕,班级举行“园丁颂”综合实践活动,请你参与。(7分)
(1)阅读语段,回答问题。(3分)
【甲】第二次行礼时,先生便和蔼地在一旁答礼。他是一个高而瘦的老人,须发都花白了,还戴着大眼镜。我对他很恭敬,因为我早听到,他是本城中极方正,质朴,博学的人。
【乙】从此就看见许多陌生的先生,听到许多新鲜的讲义。解剖学是两个教授分任的。最初是骨学。其时进来的是一个黑瘦的先生,八字须,戴着眼镜,挟着一叠大大小小的书。一将书放在讲台上,便用了缓慢而很有顿挫的声调,向学生介绍自己道:“我就是叫作藤野严九郎的……”
以上两段文字分别写了鲁迅先生的两位老师,都出自鲁迅的作品《
朝花夕拾
》,这两段文字所属的篇名分别是【甲】《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乙】《
藤野先生
》。
(2)根据下面内容完成对联。(1分)
上网课我们学生不怎么累,可是老师们却很累,他们要辛苦备课、学新的讲课技术、批改作业,还要督促着我们完成作业。我们有不会的题通过微信随时问老师,老师随时要给我们讲解。老师,您辛苦了!
上联:三尺讲台一支粉笔两袖清风
下联:千里课堂万人连线
十分辛苦
(3)七(1)班组织“教师——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文艺演出,大家推选你当主持人。请你把下面两个节目之间的串词写出来。(80字左右)(3分)
节目一:小品《讲台的美丽》
节目二:独唱《长大后我就成了你》
示例:讲台是个神圣的地方,我们辛勤的园丁用奉献铸造了讲台的美丽。浸润着这份美丽,我们明确了人生目标,知道了自己长大后做个什么样的人,下面请欣赏独唱《长大后我就成了你》。
二、阅读理解(45分)
(一)阅读《〈论语〉十二章》(节选),完成9~12题。(14分)
①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
②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为政》)
③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雍也》)
④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述而》)
⑤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
⑥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子张》)
9.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4分)
(1)与朋友交而不信乎 
( 诚信 )
(2)人不堪其忧
( 能忍受 )
(3)饭疏食,饮水
( 吃 )
(4)择其善者而从之
( 好的方面,优点 )
10.翻译下列句子。(4分)
(1)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用不正当的手段得来的富贵,对我来说就像浮云一样。
(2)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
广泛地学习并坚定志向,恳切地发问求教,多思考当前的事情。
11.按要求填写下面表格中作者的主张。(2分)
内容
主张
第③章
不堪其忧,不改其乐
安贫乐道
第④章
乐在其中,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12.与成语“取长补短”的意思相近的语录是第

章;在学习文言文时只注重朗读背诵而忽视理解词语的意思,就很容易迷惑而无所得,如果让你针对这种情况从上述语录中选取合适的句子来劝勉自己,应选用第

章。(4分)
(二)阅读下面文章,完成13~17题。(16分)
谢谢你,人生中的第一场暴击
①初中时代,我是一个如假包换的学渣,学习成绩总是在班级排行榜的倒数三位,每科成绩都“渣”得让老师不想承认教过我。但老天爷为人关上一道门时,必然要为其开一扇窗。就因为爱读课外书且喜欢说话,我写的文字被当成范文念给班级同学听,更有几次作文被当成年级范文的经历,这是我得到过的与学习相关的不多的喜悦,它像星光一样散乱微弱,我却把它当成骄阳。
②那些日子,我就像哈利·波特坐在看得见自己梦想的镜子前,被自己想象中的虚幻影像迷醉着,痴迷于写作,忘记除了作文,还有别的学业。
③就在这个时候,我迎来了人生中第一场暴击,其冲击力度,至今想来,还隐隐有牙痒之感。
④那是初三上学期,学校要举行一场作文大赛,为全县中学生作文大赛选拔人才和作品。A我理所当然地以为,这场比赛,就是为我设的一个擂台。
⑤比赛的日期一天天临近。
⑥但班里的气氛却并不浓烈,主要原因是语文老师出差了,班主任对班级的写作情况不够了解:他点了几个人让他们去参加作文比赛。那几个人的成绩在班上算是靠前的,但论作文没一个能令我服气。B我像一个满以为能稳得冠军却连入围资格都没得到的选手,心里只有三个字:不公平!
⑦作文比赛在学校大礼堂如期举行,从全校选出的上百个作文达人,春风满面地去参加比赛。礼堂外,我坐立不安,用阴冷的目光看着远处由喧哗到安静的赛场,还尽量装得若无其事。那是我人生中第一次体会到时间可以过得如此缓慢。
⑧我在礼堂对面的篮球架和花台之间晃悠着,甚至想去搞几个马蜂窝扔过去,或在不远处扔个石子搞个什么响动,但我都没干。周围太空旷,作案之后是跑不掉的。被抓住了,受处分、被家长揍事小,被别人知道了我的在乎和恼羞成怒,才是最难受的。
⑨我背起书包,气呼呼地冲出校门。但我的眼睛,似乎已丢落在礼堂里了,不论走在哪里,眼前都是同学们奋笔疾书的场景,以至于妈妈做了我最喜欢的红烧肉,也被我无视了。
⑩那晚,我心里乱糟糟的,总觉得不搞出点什么就心绪难平。我撕掉了心爱的课外书和作文书,将它们点燃,险些惹出一场火灾。一向粗心的妈妈都看出了我的反常——我毁的都是自己最心爱的东西,这表现跟生无可恋的绝望者很像。
?她苦口婆心地问了半天,我挤牙膏似的道出原委,并且咬牙切齿地发誓,从此再也不写作文了,反正也不受待见。
?妈妈笑了笑,说:“世界上有两种人,一种是别人瞧不起他,他就破罐子破摔地干蠢事,让人更瞧不起;另一种人则是,你瞧不起我,我偏不让你说中,我偏要活成与你的误解和敌意相反的样子。这是蠢人和聪明人的区别。你今天的表现,很像前者……”
?我若有所思,没继续烧书,也没放弃作文,而是凭记忆把礼堂黑板上的作文题目写下来,卡着时间不翻资料,认认真真地写出一篇作文来。
?星期一我把作文交给了语文老师,请她斧正。她当时正在为自己出差没来得及安排作文比赛名单,致使本班竞赛颗粒无收而大为光火。看着我的作文,她不时地点头,眼角、眉梢渐渐漾出了笑意,并伸出手摸摸我的头。于我而言,这比得了奖还开心。
?事后回想,我的被忽视其实是因为自己还没有优秀到不容忽视的地步,那段时间,我比任何时候都努力。期末,我取得了历史性的进步,从班级53名上升到17名!
?生活中一次经历或已云消雾散,而那次成长足以让我铭记于心,感怀不已。谁的青春不失落,努力向前,发现并塑造优秀的自己,才是对生命的尊重。谢谢你,人生中的第一场暴击!(选文有改动)
13.分析选文标题的含义。(3分)
“暴击”指“我”没被选中参加作文比赛而受到的打击,强调了这个打击对“我”的冲击之大;这次特殊的经历让“我”懂得了要努力向前,发现并塑造优秀的自己,突出这次暴击给“我”影响之大;“谢谢”表达了“我”对这次成长经历的无比珍视。
14.结合语境分析A、B两处画线句分别表现了“我”怎样的心理。(4分)
A.我理所当然地以为,这场比赛,就是为我设的一个擂台。
表现了“我”对参加这次作文比赛的极度自信。
B.我像一个满以为能稳得冠军却连入围资格都没得到的选手。
表现了“我”没被选中参加作文比赛的挫败感。
15.选文第⑤段在文中有什么作用?(3分)
独句成段,起强调作用;强调了“我”对作文比赛的期待以及渴望参加比赛的急切心情。
16.阅读选文⑨~?段,概括写出“我”受到“暴击”的具体表现。(3分)
气呼呼冲出校门;没有心思吃最喜欢的红烧肉;撕掉并点燃了心爱的课外书和作文书;发誓不再写作文。
17.选文第?段画线句运用了哪些描写方法?有什么作用?(3分)
神态描写、动作描写。生动形象地写出了语文老师对“我”作文的肯定,表现了语文老师对“我”的鼓励与喜爱。
(三)阅读下面文章,完成18~21题。(15分)
走出青春迷茫
①那一年,我们刚进入初三,学习的压力陡然增大,乌云总是遮掩着太阳,阳光照不进心灵,青春一片迷茫。
②不知什么原因,我们这群无所事事的男生突然疯狂地爱上了足球。每天大家不约而同地提早半小时到校,畅快淋漓地踢上一场“早球”。上课却成了绝佳的“中场休息”,或假寐或小憩,窘态各异,但有一个步调是统一的:下课铃响,冲向操场,抓紧踢球,别无他想。
③我们痴迷足球,好像找到了自己的梦想:要为中国足球的腾飞而奋斗!
④然而,在一个不见阳光的下午,我们的“足球梦”戛然而止了。戳破这个梦的是我们的班主任。那天下午上自习课,我们的守门员也许是太疲倦了,趴在桌上呼呼大睡,鼾声如雷,大家的哄笑引来了我们的班主任……结局是可想而知的,班主任默然捡走了我们的足球。我们在走廊里徘徊,在教室里踱步,行色恹恹,状如行尸。
⑤忽然一个男生说:“再买一个不就得了。”于是全班男生集资,又买了一个足球。我们像爱护宝贝一样把它藏起来,趁老师不在时偷偷地踢。当然了,纸是包不住火的。第二个球很快也被班主任没收了。班主任正色警告:“事不过三!”梦想再一次破灭,男同学又陷入巨大的迷茫,精神萎靡。既然不让踢球,精力过剩又无处释放,所以只能打开课本,佯装学习,并且趁机偷瞄女同学。
⑥那天早上,班里家庭条件最好的女生向同桌炫耀说:“我昨天去打网球了!”说完,就从包里掏出一个网球扔向天空。旁边伺机而动的一大群男生一哄而上,大家一瞬间都被点燃了,围着球一阵乱踢。一起笑着,疯着。网球滚向了操场,人群自动地分成两队,比赛开始了。一个网球,想要接住都很难,我们却踢得起劲。一脚射门,球跑到裤兜里了,守门员摸遍全身才把球找到,
大家笑成一团。此时我有点开心,又有点难过。这才是我们应有的模样,不在教室里,不在校服里,就在此刻。
⑦这个网球的归宿和前面两个足球一样,我们的哄闹惊动了班主任,网球又被没收了。
班主任还声明明天晨操后要罚男生到操场跑圈。这一次的没收大家无法接受,不能买球,甚至不能玩网球,那让我们玩什么呢?
⑧第二天晨操后,所有男生都站立在操场上,却一动不动,用静默表达无声的抗议。班主任显然对这一幕有些吃惊,但她并没有发怒,而是开始和我们细细叙谈:“我像你们这么大的时候,曾迷恋过琼瑶的小说,买过所有能买得到的琼瑶小说集。而且发誓要成为像琼瑶那样的小说家。结果呢,下课看上课也看,眼睛看近视了,镜片还越来越厚;成绩下降了,还没有一点反思的念头……人啊,年轻时迷茫,有青春力气,却找不到努力的正确方向;年老时清醒,却失去了青春力气,可能一事无成。真正懂得当下自己该想该做什么事了,你们就长大了。”
⑨班主任的话语如同晨曦中的那抹阳光,温暖了我们的内心,更照亮了我们的心灵。就在那一瞬间,我们觉得自己真正长大了。我们迎着阳光齐步向跑道跑去。
⑩从那以后,我们很少有人再逃课。我们这个班,创造了学校有史以来最高的高中录取率,我们的名字被学校骄傲地展示在学校的宣传橱窗。
18.依据文章内容,填写下表。(4分)
情节
老师的表现
“我们”的心理或表现
踢第一个足球
①默然收球
行色恹恹
踢第二个足球
正色警告
②迷茫
③踢网球
声明罚跑圈
无法接受
晨操风波
④细细叙谈
醒悟
19.从修辞的角度赏析第⑨段中画横线句子的表达效果。(4分)
班主任的话语如同晨曦中的那抹阳光,温暖了我们的内心,更照亮了我们的心灵。
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把“班主任的话语”比作“阳光”,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班主任的话语温暖了我们的内心,让我们内心明亮,让我们走出了青春的迷茫。
20.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理解与赏析,正确的两项是( CE )(4分)
A.第②段借用“早球”“中场休息”等足球术语,运用动作描写与语言描写,形象描摹了一群执着于足球的男生形象。
B.第二个足球被没收后,“精力过剩又无处释放”,表明了“我们”痴迷足球的理由是“精力过剩又无处释放”。
C.第⑥段“我有点开心,又有点难过”中,“开心”指网球游戏带来了快乐,“难过”指这样开心的时刻太少,爱玩的天性得不到充分释放。
D.全文的主要人物是班主任,正是由于班主任三次没收足球,罚跑圈,细心教育,学生才放弃足球,走出迷茫。
E.本文从学生的视角构思,虽只叙述了“痴迷足球”的小故事,却引出了“走出青春迷茫”的大话题。
【解析】A项没有运用语言描写;B项,我们痴迷足球是因为初三学习压力陡然增大,内心感到迷茫;D项,“三次没收足球”表述有误。
21.联系生活实际说一说青少年产生“青春迷茫”的原因是什么?(3分)
没有正确的奋斗目标(人生方向、生涯规划、人生理想)。联系生活实际略。
三、写作(50分)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按照要求作文。
书籍,是人类知识的总结,是传播先进思想与科学知识的工具,它能引导我们走进人类知识的广阔领域。莎士比亚把书籍比作“全世界的营养品”,高尔基把书籍比作“人类进步的阶梯”,培根把书籍比作“横渡时间大海的航船”。一本新书像一艘船,带领我们从狭隘的地方,驶向无限广阔的生活海洋。
请以“书海初航”为话题,写一篇作文,题目自拟。
要求:①除诗歌外,体裁不限;②不少于500字,不得出现真实的校名、人名;③书写规范工整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