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爬山虎的脚 表格式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10.爬山虎的脚 表格式教案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38.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0-12-17 17:40:2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学科 语文 年级/册 四年级(上) 教材版本 部编版
课题名称 第三单元 10《爬山虎的脚》
教学目标 根据课文内容,能说出爬山虎是怎样往上爬的,感受作者的连续观察
重难点分析 重点分析
体感受作者的连续观察,要通过关键词句,展开想象,将凝固的语言转化为可感的画面,具有一定的难度。
难点分析 课文中,细小的变化,需要学生非常用心去留意才能够发现
教学方法
1.通过诵读和想象, 说出爬山虎是怎样往上爬。?
2.通过小组合作学习,体会爬山虎向上爬过程和作者细致观察的方法。
教学环节 教学过程
导入 1.上节课我们初步学习了《爬山虎的脚》,初步学习了爬山虎的叶子的特点,现在老师考考大家,看谁的记忆力最厉害,爬山虎的叶子具有哪些特点?
2.指生答。
过渡语:爬山虎的脚又是怎样的?今天我们继续学习,大家有没有信心挑战?
知识讲解 (难点突破) 1.默读课文第3-5自然段,边读边思考以下问题:
(1)找出描写爬山虎的脚的相关语句,并画出来,读一读。
(2)找一找课文描写爬山虎是怎样往上爬的?并用“~~~~”画出来。
2.自主学习
3.小组合作学习
4.汇报:
师:爬山虎的叶子这样的繁茂、美丽,充满物物生机,跟它的脚有着很大的关系
(1)师(出示图片):谁能说说爬山虎的脚长在什么地方?脚的样子像什么?怎样的?课文是怎么写的?
生自由回答。
一预设:爬山虎的脚长在茎上,每根细丝像频牛的触角。嫩红的,课文第3自m写了爬山虎的脚。
(2)师:作者把爬山虎脚的样子比作什么?你能读出什么?
预设:把脚比作蜗牛的触角,使人一看就知道很细,这么细的脚,作者都仔细看出枝状的,并数了有六七根,说明叶圣陶爷爷观察得仔细、具体。一设计意图:圈文结合,不仅体会到语言的生动,还了解件者的观察很细致,首在教学生观慕和表达的方法。
交流话题三:爬山虎是怎么爬的
(1)师:课文第4自然段,作者用了哪些十分贴切的动词写出了爬山虎爬的过程预设:触、巴、拉、贴。
(2)师,“一脚一脚“换成“一步一步“可以吗?生自由回答。
预设:爬山虎并不像动物那样用脚交替着往上爬,而是长一只脚就巴住墙,越往高批爬,就要不断地长出新脚,所以不能换。
(3)课件演示爬山虎爬的过程,学生观看。
设计意图:抓位重成词句去体会,又以多媒体直观演示,突破教学难点交流话
爬山虎的脚的变化
师:谁能汇报你读这段的收获?
预设:没有触着墙的,不几天就枯委了:触着墙的,脚巴在墙上相当率固。“师:“要是 …休想 …说明了什么?
生自由回答。
师:可见爬山虎的脚巴住墙是多么牢固啊!风能掀下它,不让它继续往上爬吗?能阻挡它向上攀登吗?都不能,爬山虎的脚具有多么不屈不挠的攀登精神啊!现在你对爬山虎的脚产生了什么新的感受?请带着这种感受再读最后一个自然段。生读课文。
设计意图:语文教学要有人文性,在自然现象中渗透人文重病,能够在读中不如不觉内化语言、积累语言。
上阕“一程一程”、下阕“一更一更”对仗应和,“一”虽为数字之首,却有连绵不绝之意,实为“一程一程又一程”,“ 一更一更又一更”。
④“故园无此声”
想象:身在征途的将士们此时会想些什么?故园的亲人又会想些什么?难道故园真的无此声吗?故园的人看到风雪也会想念远在塞外的亲人。将士们思念故园的宁静,山水分隔的只是距离,但却隔不开牵挂思念的心。
⑤指导朗读:读出风雪的肆虐、读出将士难以入睡、读出对家人的思念。
“山一程,水一程”隔不断思念的心,“风一更,雪一更”吹不散思乡的情。难怪作者长相思。齐读。
那就让这风雪带去故园的人对将士们的牵挂和思念吧。此时,身在榆关外的将士们,他们也让这风这雪带去自己对故园人的思念和怀念。
⑥如果将这首词定格成一幅幅画面,当你的耳畔响起这样的声音,你的眼前会出现哪些画面让你印象深刻。
配乐朗读
课堂练习 (难点巩固) 1,师:本文的课题是《(爬山虎的即》,作者对爬山虎的脚做了十分具体的介绍,那为什么又写爬山虎的叶子?
预设:因为人们主要观赏的不是爬山虎的脚,而是爬山虎好看的叶子,而作者却混察到了,我们要向作者学习留心观察周围的事物。
2、师:你从作者观察爬山虎中受到哪些启发?请结合句子谈预设:(1)观察细致:(2)抓住特点观察:(3)注意事物的细微变化
小结 师:仿照《爬山虎的脚》的观察方法,由远及近地观察一种植物,特别要仔细观察它茎、叶、花,看看有什么特点,再把它写在练习本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