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2021学年江苏苏州立达中学初二上物理第四章检测卷(图片版,无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2020-2021学年江苏苏州立达中学初二上物理第四章检测卷(图片版,无答案)
格式 pdf
文件大小 741.6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苏科版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20-12-18 08:10:3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2020-2021 学年苏州 立达第四章检测卷
一.选择题(每题 2分,共 24分)
1.下列图示的光现象中,由于光的折射形成的是(
A.雨后彩虹 B.水中倒影
C.树荫下的光斑 D.汽车后视镜
2.人眼看到斜插入水中的筷子发生弯折如图,能正确说明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的是
下列图中的( )
A. B. C. D.
3.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平行光线通过凸透镜后,折射光线会聚于一点,这一点就是凸透镜的焦点
B.任何光线经过凸透镜后一定会 与主光轴有交点
C.凸透镜只对平行光线有会聚作用
D.通过凸透镜折射后的光线可能是发散形状的
4.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当点燃的蜡烛、凸透镜及光屏处于图所示位置时,在光屏
上得到烛焰清晰的像。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光屏上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B.图中成像特点与照相机的成像特点相同
C.透镜不动,蜡烛向左移动,光屏向右移动,可再次得到清晰的像
D.透镜不动,将蜡烛与光屏互换位置,光屏上仍能得到清晰的像
5.小明为一小组同学拍照,使用镜头焦距不能变化的相机。在拍摄时,发现有个别同学没有进入镜
头,为了使全组同学都进入镜头,他应采取的方法是(
A.小组人不动,照相机离小组远一些,镜头往里缩一些
B.小组人不动,照相机离小组近一些,镜头往里缩一些
C.小组人不动,照相机离小组近一些,镜头往前伸一些
D.小组人不动,照相机离小组远一些,镜头往前伸一 些
6.图中画出了光线通过透镜(图中未画出)的情形.其中凸透镜是(
A. B. C. D.
7.某校新建成一个喷水池,在池底的中央安装一只射灯。池内无水时,射灯发出的一束光照在池壁
上,在 S点形成一个亮斑,如图所示。往池内注水,水面升至 a位置时,站在池旁的人看到亮斑的
位置在 P点;如果水面升至 b位置时,人看到亮斑的位置在 Q 点,则( )
第 1 页

A. P点在 S点的上方, Q点在 S点的上方
B. P点在 S点的下方, Q点在 S点的上方
C. P点在 S点的上方, Q点在 S点的下方
D. P点在 S点的下方, Q点在 S点的下方
8.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记录像到凸透镜的距离 v(像距)跟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
u(物距)之间对应关系,并作出如图所示的 u﹣ v,关系图线,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该凸透镜的焦距是 20cm
B.该凸透镜的焦距是 15cm
C. 把物体从距凸透镜 20cm处移动到 15cm处的过程中,像一直在变小
D.把物体从距凸透镜 15cm处移动到 25cm处的过程中,像一直在变小
9.将两根筷子竖直插入一个注水的圆柱形玻璃杯中,插入水中的位置如图甲所示,
则最后看到的情况是(
A. B. C. D.
10.小明在光具座上做“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当光屏、 透 镜及烛焰的相对位置如图所示
时,恰能在光屏上得到一个清晰的像。由此判断,他所用凸透镜的焦距( )
A.一定在 9cm到 12cm之间
B.一定在 6cm到 12cm之间
C.一定在 6cm到 9cm之间
D.一定小于 6cm
11.如图,一束来自远处物体的光经某同学眼睛的角膜和晶状体折射后所成的像落在视网膜之前,
则该同学是( )
A.近视眼,需要用凹透镜矫正
B.近视眼,需要用凸透镜矫正
C.远视眼,需要用凹透镜矫正
D.远视眼,需要用凸透镜矫正
12.某同学用自制的水凸透镜做凸透镜成像实验,在光屏上得到了清晰的像,如图所示。他适当抽
取水凸透镜内的水,使水凸透镜的焦距变大,如果不改变蜡烛和凸透镜的位置,要在光屏上再次成
清晰的像( )
A.光屏应向左移动,可能成缩小的像
B.光屏应向右移动,可能成放大的像
C.光屏应向左移动,可能成放大的像
D.光屏应向右移动,可能成缩小的像

第 2 页

二.填空题( 每空 1分,共 22分 )
13.如图所示,铅笔斜插入装有水的圆柱形玻璃杯中,从侧面看铅笔好像在水面处
折断了,这是光的 现象。水中部分看起来比水面上的部分要粗一些,这
是因为盛水的圆柱形玻璃杯相当于凸透镜,成的 (实 /虚)像。
14.一凸透镜的焦距是 15cm,作放大镜使用时,被观察物体到透镜的距离应该 (大于 /
等于 /小于) 15cm。 要使观察到的物体的像更大一些,应将放大镜与物体的距离稍 (远些
/近 些 )
15.如图所示,有一束光线在空气和玻璃界面发生反射和折射,请判断:折射光线是 ,反
射角为 度,玻璃在 (填“ GD上方”“ GD下方”“ BF左边”或“ BF右边”)。

第 15题图 第 16题图
16.如图所示,线段 MN为一凸透镜成像的像距倒数( )和物距倒数( )的对应关系。该凸透
镜的焦距是 m.若用此凸透镜成像,当物体距透镜 0.3m时( u= 0.3m ),物体所成像的性质
可以应用于 ( 选 填 “ 放 大 镜 ” 、 “ 照 相 机 ” 或 “ 投 影 仪 ” )
17.为了防盗,在门上装上一个“猫眼”。“猫眼”是在小孔中嵌入一定形状的玻璃
透镜,不仅使屋内的人能看清屋外的人是一个正立缩小的像,并可以扩大观察范围。
请根据以上信息和上图(透镜未画出)判断:“猫眼”中应装有 透镜(选填
“ 凸 ” 、 “ 凹 ”
18.为了防止森林火灾,在森林里是不允许随地丢弃透明的饮料塑料瓶的。这是因为雨水进入饮料
瓶后,它对光的作用相当于一个 镜,对太阳光有 的作用,可能会导致森林火灾。
19.小 亮 在做“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时,凸透镜的位置固定不动,在图甲所示位置时,烛
焰恰好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 生活中的 (选填“放大镜”、“投影仪”、“照相机”),若
将烛焰置于凸透镜一倍焦距以内,在透镜另一侧可以观察到放大的虚像, 若将一不透明的光屏置于
图中虚线处,如图乙所示,此时人眼 (选填“能” /“不能”)看到烛焰的像。

第 3 页

20.湖边的树木在水中的“倒影”是由光的 所形成,这些“倒影”往往看起来比树木本
身“暗”一些,主要是因为树木的光射到水面时,有一部分发生 进入了水中。
21.如图,一束激光与水平方向成 45°角斜射到空水槽底部 O点,形成一个光斑。现向水槽中注入
适量水后,则折射角将 (选填“增大”、“不变”或“减小”)。若水位上升的速度为 v,则
水槽底部光斑移动的速度 v( 选 填 “ 大 于 ” 、 “ 等 于 ” 或 “ 小 于 ”





第 21题图 第 22题图 第 23题图
22.正午时,太阳光直射在水平地面,取一圆形薄透镜正对阳光,在距透镜 15cm 的地面上得到一
个光斑,其直径是透镜直径的一半,若将透镜向上移动少许,光斑变大。透镜的焦距是 cm。
23.如图所示物体 MN放在凸透镜前, 0cm处为凸透镜光心, M点发出的光线 a平行于主光轴。
①凸透镜的焦距为 cm。
② 物体 MN经凸透镜成的像相对于物是 (选填“放大”“等大”“缩小”)的。
③ 要使光线 a经凸透镜后的光线经过 K点,应使凸透镜沿主光轴水平向 (左 /右) 移动。
三. 作图题 ( 每题 2分,共 8分 )
24.当光线从水射向空气时,它的反射光线如图 1所示。画出入射光线和折射光线。
25.根据下列图 2中的入射光线或折射光线,在图 2中分别作出相应的折射光线或入射光线。
26.请在图 3中分别画出相应的折射光线。
27.将一矩形玻璃砖从中间斜切后,向左右沿水平直线拉开一小段距离,如图 4所示,一条光从左
侧面垂直射入,画出这条光线从右侧玻璃砖射出的折射光路图(保留作图痕迹)。

图 1 图 2 图 3 图 4
四 .实验探究题( 每空 2分,共 46分 )
28.如图甲所示,小明在探究光折射现象时,将一束入射角为 50°的光线斜射入杯中,在杯底形成
光斑,然后逐渐往杯中加水,观察杯底光斑的位置变化.他对实验中光偏折程度的差异产生了兴
趣.为了定量反映这种差异,他将“折射角与入射角的比值”定义为“偏折比”.根据所学知识和生
活经验,小明对影响“偏折比”大小的因素提出如下猜想:
第 4 页


猜想 1:与液体深度有关
猜想 2:与液体种类有关
猜想 3:与入射光的颜色有关
( 1)图甲实验中,测得折射角为 35°,则此时的“偏折比”为 。
( 2)你认为猜想 1 (选填“正确”或“不正确”),理由是: 。
( 3)为了探究猜想 2,小明只将图甲中的水换成油,当油的深度小于水的深度(如图乙所示),杯
底光斑位置恰与图甲实验时光斑位置重合.对比可知:在相同条件下,油对光的“偏折比”比水对
光的“偏折比” (选填“大”或“小”).
( 4)为了探究猜想 3,小明用图甲装置先后入射红、蓝色激光,杯底光斑位置如图丙所示,则
光的“偏折比”大.
( 5)将一束激光穿过如图丁所示的玻璃砖,若光在玻璃砖上表面折射时的“偏折比 ”为 0.8,则光
在下表面折射时的“偏折比”为 .
29.小明探究凸透镜的成像原理,与老师一起研制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用水透镜模拟眼睛,光
屏模拟视网膜,通过对水透镜注水或抽水可改变水透镜的厚薄。蜡烛、光屏和水透镜在光具座上的
位 置 如 图 所 示

( 1)实验时,首先要使烛焰、水透镜、光屏三者的中心在 上,目的是 。
( 2)三者摆放位置如图甲所示,在光屏上成了一个清晰的像(像未画出),该像为倒立、 的
实像。此时水透镜的焦距 f的范围 可能 为 。
A.6cm B.10cm C.13cm D.24cm
( 3)用水透镜模拟正常眼睛,将图甲中的烛移动到光具座上 40cm处,光屏不动,此时应对水透镜
(填“注水”或“抽水”),使其焦距变 (填“长”或“短”),才能在光屏上
重新 得到一个清晰的像。
( 4)用水透镜模拟爷爷的老花眼,如图乙所示,若爷爷不戴老花镜时恰好能够看到图中位置上的蜡
烛,在图中的虚线框内安装上适当度数的老花镜的镜片, 为了使光屏重新有这个像,光屏应
(“靠近” /“远离”)水透镜 。小明因为长期不注意用眼卫生,变成了近视眼,应该配戴 (填
“凸“或“凹”)透镜矫正。

第 5 页

30. 物理综合实践 活动小组成员探究凸透镜的成像规律

图甲 图乙 图丙
( 1)当烛焰位于如图 甲 所示位置时,移动光屏,可在光屏上得到一个清晰的倒立、 的实
像,保持凸透镜位置不变,将点燃的蜡烛放在光具座上 20cm 刻线处,要在光屏上重新得到烛焰清
晰的像,应将光屏移动到 cm刻线处
( 2)当烛焰再次位于如图 甲 所示位置时,若将蜡烛稍远离凸透镜,光屏上的像变模糊、若要再次在
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可采用下列方法:
①若移动光屏,则应将光屏 (选填“远离”或“靠近”)凸透镜,此时像的大小比原来
的像要 些。
②若不移动光屏,则可在蜡烛和凸透镜之间再放上一个焦距合适的 。(选填“近视
眼镜”或“远视眼镜”)
( 3)同组的小明将点燃的蜡烛放在某处,发现无论怎样移动光屏,在光屏中心只能看到一个大小不
变的圆形光斑,你认为可能出现的原因应该是 。
( 4)小华在做实验时记录了每次成实像时的物距 u,像距 v,物像间距 L( u+v),绘出图线丙(以
f为长度单位),由图丙可知,要想成实像,蜡烛与光屏的间距应满足 L (用 f表示) 。
( 5)在移动光屏的过程中,小明发现在光屏上光斑外侧还有一个暗环,他猜想可能是凸透镜的边框
造成的,于是他拆除边框直接将凸透镜固定在光具座上,进行实验验证,发现暗环仍然存在。你认
为暗环是如何形成的? 。若光源 S在左焦点上,
光屏在右焦点处,如图乙所示,请你算出此时暗环的面积等于 。








第 6 页

五 .附加题( 3分 +3分 +4分 =10分 )
31.如图所示,一点光源位于金属圆筒内部轴线上 A点。圆筒
轴线与凸透镜主光轴重合,光屏与圆筒轴线垂直且距离透镜足
够远。此时,点光源正好在光屏上形成一个清晰的像,测出此
时凸透镜与圆筒右端面的距离为 L;向右移动凸透镜到适当位
置,光屏上再次出现了清晰的像。由于光源位于圆筒的内部,
无法直接测量出 A与筒右端面的距离 d,为了求出 d的大小,
在上述过程中还需要测量出的一个物理是 ;
如果用 N来表示该物理量的大小,则可以得出 d为 。
32.照相时,选择不同的“光圈”以控制镜头的进光面积;选择不同的快门速度,以控制镜头的进
光时间。两者结合的目的是使底片受到的光照能量保持一定,光照能量过大或过少都不能得到好照
片。下面的表格是某种情况下光圈与快门的几种正确组合。在“快门”一行中,“ 15”表示快门打开
的时间是 s,依此类推;在“光圈”一行中,“ 16”表示镜头透光部分的直径等于镜头焦距的 ,
依此类推。计算光圈一行的最后一格应填的数字 (保留一位小数)。
光圈 16 1l. 3 8 5.5 3.9 2.8
快门 15 30 60 125 250 500 750

第 7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