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学年度第一学期初三化学“五校联考答题卡(2020.2)
(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C-120-16N-14Ca40Fe56
C1-35.5Na23
题号
选择题
填空题
简答题
总分
得分
、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共30分)
题号123456789101112131415
答案
BBDCA|
B
BCCACCAAB
题号161718192021222324252627282930
答案
DBABB|BCDD|B|BCDB|C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29分)
31(1)N2或氮气(2)气密性(3)把广口瓶中的氧气充分消耗(4)产生浓厚白烟,放热
(5)4P+502点燃2P2O5(6)烧杯内的水流入广口瓶中至刻度1处(合理得分)(7)1/5
(8)2N
(9)O
(10)2NO2(11)C
(12)燃着的木条熄灭(13)B
(14)3(15)0.2(16)2.408×1023(17)0.2
(18)CO2或CO和O2或CO2、CO和O2(写出2种可得1分)(19)比较稳定,无毒
32.(20)>
(21)饱和溶液
(22)20g/100gH2O
(23)BD
(24)蒸发浓缩
(25)降温结晶
(26)过滤
(27)37.5%(28)t>t2(29)C
三、简答题(共41分,除注明外,每空1分)
Mno
33.(1)试管(2)酒精灯(3)2KClO3
2KCH+3O2↑(4)D
(5)0.02mol(6)设:需铁丝xmol
点燃
3Fe+202
Fe3O4
(1分)
(1分)
0.02
x=0.03
(1分)
点燃
(7)C+O2
CO2(8)瓶口有气泡溢出
(9)空气通过A装置,不能保证空气完全反应(10)铜(铁或磷)
34.(11)c0+a
Cu+co
(12)澄清石灰水变浑(导管口冒气泡)
(13)排尽装置内空气,防止加热后因气体不纯而发生爆炸(14)ad(2分)
(15)D处溶液中出现红色固体
35.(16)Ⅲ;
(17)检验二氧化碳是否已除尽
(18)Ⅱ(2分);
(19)C、E
(20)导管口有气泡产生
36.(21)OH或氢氧根(22)有气泡(23)CO2+Ca(OH2=CaCO3↓+H2O
(24)H2O或水(25)发生爆炸(26)CuSO4+5H2O=CuSO4·5H2O
(27〕否,使无水硫酸铜变蓝的水蒸气可能是未分解的碱式碳酸铜受热分解生成
(d-c)-(a-b).(a-b)
(28)
37.(29)碱性
(30)2H2O2
MnO,
2H20+O2t
(31)无气泡产生
(32)2NaOH+CO=Na2CO3+H2O
(33)
b
(34)氧气的密度
(35)129(2分)
(36)生成的CO2没有完全被NaOH溶液吸收(或盐酸挥
发出的HC1进入B中)2020
学年度第一学期初三化学"五校"联考试卷
(满分
100
分
考试时间
90
分钟)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
H—1
C—12
O—16
N—14
Ca—40
Fe—56
C—35.5
Na—23
单项选择题(共
30
分)
1.
下列变化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金属热胀冷缩
B.植物光合作用
C.轮胎爆裂
D.汽油挥发
2.硝酸铜受热分解产生一种污染空气的有毒气体,该气体可能是
A.CO
B
.NO2
C.
NH3
D.
SO2
3.由电解水的实验得出结论错误的是
A.水是化合物
B.水能分解
C.水由氢氧元素组成
D.水不稳定
4.下列元素摄入缺乏会导致儿童发育停滞,智力低下,严重时会得侏儒症的是
A.钙
B.铁
C.
锌
D.碘
5.碘酸钙是一种补碘、补钙的添加剂,其化学式为Ca(IO3)2,碘酸钙中碘元素的化合价是
A.+5
B.+1
C.-1
D.+7
6.一些水果的
pH
如下,其中酸性最强的是
A.苹果∶
4.9
B.柠檬∶
3.0
C.菠萝∶5.1
D.荔枝∶
5.0
7.自来水生产中起杀菌消毒作用的是
A
明矾
B.氯气
C.活性炭
D.氯化铁
8.
属于石墨化学性质的是
A.黑色
B.质软
C.稳定性
D.导电性
9.分子数相等的任何物质具有相同的
A质量
B.体积
C.物质的量
D.摩尔质量
10.下列实验现象描述正确的是
A.
点燃一氧化碳,发出蓝色火焰
B.硫在空气中燃烧,发出蓝紫色火焰
C.铁丝在空气中燃烧时,火星四射
D.水电解时,产生了氢气和氧气
11.关于NH4NO3的分析正确的是
A.名称∶
销酸氨
B.摩尔质量∶
80
C.
含有两种原子团
D.该物质中氮元素的化合价相同
12.能使气体物质溶解度增大的操作是
A.增加溶剂
B.振荡溶液
C.增大压强
D.
升高温度
13.玻璃棒使用错误的是
14.属于有机物的是
A.酒精
B.碳酸
C.金刚石
D.二氧化碳
15.关于金刚石、石墨、C60的叙述,错误的是
A.都属于碳单质
B.都由碳原子构成
C.互为同素异形体
D.碳元素都以游离态存在
16.有关元素的说法一定正确的是
A.混合物中元素以化合态存在
B.化学变化中元素存在形态发生改变
C.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是纯净物
D.单质、化合物按组成元素种类划分
17.用嘴将蜡烛吹灭,最主要的原因是
A.吹出大量二氧化碳,隔绝了空气
B.
降低温度至着火点以下
C.
降低了酒精的着火点
D.将氧气吹走了
18.实验操作正确且能达到实验目的是
19.
能用质量守恒定律思想解释,并推论正确的是
A.50mL36%的盐酸用
50mL水稀释,推出稀盐酸的溶质质量分数为18%
某物质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推出该物质一定含有碳、氢元素
C.10
克食盐溶于70
克水中能形成
80
克食盐水
D.铁丝在空气中燃烧,推出反应前后固体质量不变
20.为探究物质的燃烧条件,某同学进行了如下图所示的实验,说法正确的是
A.现象①③说明白磷的着火点比红磷的着火点低
B.现象①②说明物质燃烧需要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
C.现象②③说明物质燃烧需要氧气
D.现象②说明红磷不是可燃物
21.能用下图装置完成的实验是
22.化学反应∶
2A+B
=
C+2D,其中20gA和10gB恰好完全反应,生成5gC,假设物质C的摩尔质量为M克/摩尔,D的摩尔质量N克/摩尔,则N与M的关系是
A.
N=2/5M
B.N=5M
C.N=5/2M
D.N=M
23.除去下列各物质中的少量杂质,所选用的试剂、方法均正确的是
向
1molFe2O3中通入CO并加热,随着
CO的通入,
有关量的变化如图,分析正确的是
曲线甲表示生成铁物质的量
B.曲线乙表示氧化铁物质的量
C.K
点时生成铁与剩余氧化铁物质的量相等
D.K
点时固体中铁元素物质的量是
2mol
25.对右图所示所得溶液的分析错误的是
A.溶质质量∶甲>乙温度不变
B.溶质质量分数∶甲=乙
C.溶剂质量∶甲<乙
D.溶液状态∶
乙一定是不饱和溶液
26.甲和乙两种固态物质的饱和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o)与温度(T)的关系如图所示。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一甲
A.t1℃时,甲和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相等
B.t1℃时,甲和乙两种物质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相等
C.25g
乙物质完全溶于100g水中所需的最低温度是t1℃
D.t2℃时,若甲和乙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中析出等质量的固体,
需要蒸发掉较多水的是乙物质饱和溶液
27.加热氯酸钾与二氧化锰的固体混合物,受热过程中固体质量的变化如下图所示,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参加反应的氯酸钾的质量为(a-b)g
B.m
点时固体中钾元素的质量大于n点时固体中钾元素的质量
C.m→n
的过程中,二氧化锰在固体中的质量分数增加
D.n
点时固体中含有三种元素
28.某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右图。t℃时
160g37.5%的该物质的
溶解度(g/100g水)饱和溶液,欲将其溶质质量分数变为
50%。
下列方法正确的是
加入
20g
溶质,改变温度至t2℃
B.加入
65g
溶质,改变温度至
t3℃
C.蒸发
40g
水,改变温度至
t1℃
D.蒸发
50g水,改变温度至
t2℃
29.X、Y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之比为2∶1,由两元素形成的化合物中,X、Y元素的质量比为
2∶3,其中X元素的化合价为+a,则化合物中Y元素的化合价为
A.-a/2
B.
-a/3
C.-3a/2
D.-2a/3
30.气体
X
可能含有氢气、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中的一种或几种。某同学将气体
X
依次通过灼热氧化铜、澄清石灰水和无水硫酸铜,观察到黑色固体变红、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无水硫酸铜变蓝色。你认为气体
X
组成的可能性有
A.3种
B.4种
C.5种
D.6种
二.填空题(共
29分)
31.(19分)同学们可以通过下列方式认识空气。【组成角度】
①空气中体积分数约为
78%的物质是____(1__;
②为测定空气中氧气体积分数,设计右图实验。
Ⅰ.为了确保实验成功,在装药品之前应该检查装置的(2)__;
Ⅱ.该实验中红磷需要过量的原因是__(3)_;
Ⅲ.红磷燃烧的现象是___(4)__,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__(5)__;
Ⅳ.冷却至室温后打开止水夹观察到的现象是
__(6)___;由此得出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约为___(7)__。
【微观角度】◎表示氮原子
〇表示氧原j
①用"化学符号"或"图示"填空。
②同温同压下,气体的体积比等于分子个数比。若忽略空气中其它成分,如图可表示空气微观的是_(11)____(填选项
【变化角度】
在一个标准大气压下,空气中部分组分的沸点如下∶
①将燃着的木条置于盛有表中组分的混合液的钢瓶口,观察到的现象是___(12)___。
②下列叙述错误的是___(13)
A.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发出白光
B.铁丝在空气中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
C.从冰箱里拿出汽水,瓶子外表有液珠,说明空气中有水蒸气
D.久置澄清石灰水的试剂瓶内壁有一层白膜,证明空气中有二氧化碳
【应用角度】
①从深海鱼油中提取出来的一种不饱和脂肪酸被称为"脑黄金"",它的化学式为C26H40O2,它由(14)种元素组成,76.8g"脑黄金"的物质的量是_(15)mol,其中所含氧的原子个数为__(16)_,与_(17)_mol
过氧化氢分子中所含氧原子数目相同。
②某气体中只含有碳、氧两种元素,碳元素和氧元素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2,则该气体的组成可能是_
(18)
③食品包装内充
N2
以防腐,因为
N2的化学性质____(19)
(10
分)右图为硝酸钾和氯化钠两种物质溶解度曲线。
t℃时,两种物质溶解度的大小关系∶
S(NaCl)(20)S(KNO3)(填">"、"="或"<")。
t2℃时,将25g氯化钠固体投入50g水中,充分溶解
后可得到的氯化钠溶液是_(21)
_(填"饱和溶液
"或"不饱和溶液")。
t℃时,硝酸钾溶解度为__(22)__。若将该温度下硝
酸钾饱和溶液加水稀释后不发生改变的是__(23)__(填字母)。
A.溶剂质量
B.溶质质
C.溶质质量分数
D.硝酸钾的溶解度
④
某硝酸钾溶液中含有少量氯化钠杂质,要提纯得到较纯净的硝酸钾固体的主要步骤依次是∶_(24)_、(25)_、_(26)_洗涤、烘干。
⑤t℃时,在
100g25%的硝酸钾溶液中加入硝酸钾固体,所加硝酸
钾固体质量(m)与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C%)的关系如右图
所示,x=_(27)(精确到0.1%);
t与t1、t2的关系是_(28)_。
⑤
t2℃接近饱和的硝酸钾溶液逐渐冷却至
t1℃,下图中有关量随时间变化的趋势正确的是
___。(选填编号)
三.简答题(共41
分)
33.(12
分)
实验室提供以下常用仪器,供完成氧气制取时选用(不可重复选用)。
①写出有编号仪器的名称∶
a_(1)
b
(2)
若选用A装置来制取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3)___;若需收集-瓶干燥的氧气,收集装置可选用_(4)_(选填图中编号);
③如果集气瓶中收集了0.64g
氧气,计算该氧气的物质的量是(5)_,用足量的铁丝在瓶中燃烧,理论上至少需要多少物质的量的铁丝?(通过化学方程式列式计算)_(6)
④某兴趣小组想研究氮气的性质,有同学提出利用空气为原料,通过下列装置除去空气中的氧气。
B
中的是氢氧化钠溶液,作用是吸收二氧化碳气体。
甲物质若是碳粉,写出
A
中发生的化学方程式_(7)__;当
C
中见_(8)____现象时表示气体收集满了
⑤C中收集到的氮气往往不纯,除了水蒸气外,还有少量的稀有气体。还有同学提出,收集到的气体中还可能有少量的氧气,理由是_(9)_。若要使实验装置简单,去掉装置"B",则甲物质可以改用__(10)__
34.(6分)
兴趣小组对"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的实验进行拓展研究。【查阅资料】
Ⅰ.制取
CO
的方法∶加热碳酸镁和锌粉的混合物,反应原理为∶
Ⅱ.处理尾气的方法∶用氯化亚铜的氨水溶液吸收一氧化碳,溶液中会出现红色固体。【设计方案】根据上述资料设计如下实验装置(固定装置略,装置气密性良好)∶
【实验步骤】
第一步∶打开弹簧夹,通入一会儿氮气;
第二步∶关闭弹簧夹,点燃两个酒精第三步∶一段时间后,熄灭两个酒精灯;
第四步∶打开弹簧夹,再通一会儿氮气。
【实验分析】
①
实验过程中,可观察到B处黑色粉末变红,此处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11);
C
处观察到的现象是_(12)_;
D
处溶液中出现红色固体。
②
上述实验步骤中,第一步和第四步的操作相同但是目的不同。其中第一步的操作目的
是_(13)
③关于该实验的说法正确的是__(14)__
随着反应的进行,B
处固体的质量逐渐减小
D
处的实验现象可证明
A、B
处发生了反应
实验过程中应在E
处点燃尾气以防污染空气
d.
停止加热后,应持续通入氮气至玻璃管冷却
④若A处有n1mol的
MgCO3参加反应,C处生成n2molCaCO3,能证明n1>n2的一个实验现象是__(15)__。
(6分)竹炭包可对车内及室内空气中的一氧化碳、甲醛等有害气体进行吸附,是一种净化空气的产品。对竹炭中是否含有碳元素,用如下装置进行探究。
友情提示∶
碱石灰的主要成分为生石灰和氢氧化钠可以吸收水和二氧化碳;新鲜的血液,遇一氧化碳由鲜红变为暗红。
实验开始后,C装置中产生白色沉淀,
E装置中新鲜的鸡血变为暗红色。
(2)甲同学认为应在
A、B装置之间,再增加一个盛有(16)__的洗气装置(填编号),
钠溶液Ⅱ.浓硫酸ⅢI.澄清石灰水Ⅰ.氢氧化钠溶液目的是__(17)
(3)对E装置
a处进行尾气处理,可行的方法是_(18)____(填编号)。
.在
a
处加一盏点燃的酒精灯Ⅱ.a
处套上一个气球
都能直接证明竹炭中含有碳元素的实验装置为___(19)__(填编号)。
(5)D装置中的实验现象是__(20)
36.(8分)学习小组对碱式碳酸铜【化学式Cu2(OH2CO3】的性质进行探究,并进行相关实验。①分析组成
碱式碳酸铜中化合价为-1
价的原子团是__(21)__。
②探究分解产物,装置如图一所示(省略夹持仪器)∶
③用氢气还原装置A中反应后的固体并检验产物,装置如图二所示(F中的无水硫酸铜用于吸收空气中的水蒸气)。
Ⅰ.D中观察到固体变红。
Ⅱ.实验开始时,若先点燃酒精灯后通氢气,可能导致的后果是_(25)。
Ⅲ.E中观察到白色固体变蓝,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26)_,该现象能否证明氢气和氧化铜反应生成了水,理由是__(27)__
④学习小组还利用图二装置定量测定水的组成(玻璃管中为纯净氧化铜),并测定了下表的
四个数据(单位∶
g)。
利用表格中数据,列式表示水中氢、氧原子的物质的量之比_(28)__(不要求化简)。
37.(9
分)"氧泡泡"系列产品去污能力强、绿色环保,其主要成分是过碳酸钠(2Na2CO3·3H2O2)。某化学活动小组对过碳酸钠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决定对其进行探究。
【查阅资料】
Ⅰ、过碳酸钠在水中易离解成
Na2CO3和H2O2,其水溶液具有Na2CO3和H2O2的双重性质;
Ⅱ、过碳酸钠与盐酸反应∶2(2Na2CO3·3H2O2)+8HCl=8NaCI+4CO2↑+3O2↑+10H2O;
Ⅲ、过碳酸钠的去污能力主要与其在反应中释放处的"活性氧"有关,"活性氧"含量越高,去污能力越强。
(1)20℃时测得1%过碳酸钠水溶液的pH为10.5,说明其溶液呈_(29)__(选填"酸性"、"碱性""或"中性")。
(2)向过碳酸钠水溶液中加入少量
MnO2时产生大量气泡,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30)_
为测定某"氧泡泡"样品中"活性氧"的含量,取
20g
样品按如图实验装置与足量盐酸反应。(已知样品中杂质不溶于水且不与盐酸反应,装置气密性良好)。
①将盐酸慢慢地滴入
4中,反应一段时间后,观察到_(31)__时,停止滴加盐酸。
②装置
B
可吸收生成的
CO2,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32)
③甲同学想用
C
与D装置收集氧气并测量
O2的体积,则B装置需连接
C
装置的_(33)___端(填"a"或"b"),若想得出生成氧气的质量,除要记录量筒内液体的读数外,还需要知道的数据是该实验条件下__(34)___
④如图所示,将反应后
A
中所得溶液过滤、蒸发、结晶、烘干,称得固体质量为
11.7g,乙同学据此计算出该过碳酸钠样品的"活性氧"含量_(35)___。(提示∶
过碳酸钠样品中"活性氧"含量可按如下公式计算∶"活性氧"含量=
样品与足量盐酸反应生成的氧气质量÷样品质量×100%)。
⑤完成上述探究后,丙同学提出∶称量反应前后装置B的质量,其质量差就是反应生成CO2。的质量,据此可计算出样品中"活性氧"含量。但丁同学认为该方案不合理,丁同学的理由是
(填写一条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