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文化遗产教学思路

文档属性

名称 世界文化遗产教学思路
格式 rar
文件大小 287.7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1-11-13 19:45:3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5张PPT)
选六《世界文化遗产》的教学思路
缙云中学历史组
一.2009——2011三年浙江自选模块高考
“改革”与“遗产”试题回顾
2009年浙江自选模块(历史)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模块(10分)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秦孝公任商鞅。鞅以三晋地狭人贫,秦地广人寡,故草不尽垦,地利不尽出。于是诱三晋之人,利其田宅,复三代无知……(使其)务本于内,而使秦人应敌于外。故废井田,制阡陌,任其所耕,不限多少。数年之间,国富兵强,天下无敌。
——《通典●食货》
材料二:齐之技击不可以遇魏氏之武卒,魏氏之武卒不可以遇秦之锐士。
——《荀子●议兵》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商鞅为什么要“诱”三晋之人,三晋之人为什么会受商鞅之“诱”,结果如何?(6分)
(2)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二说法的原因。(4分)
【答案要点】(1)因为要发展农业生产,增强经济实力;“利其田宅”,废井田,开阡陌,奖励耕织,免除徭役;经过几年的努力,秦国达到了国富兵强的目的。
(2)是商鞅变法实行的二十等爵制,废除世卿世禄制等奖励军功措施的结果;使三晋之人为秦所用,而秦得以专心应敌于外。
平均分:5.7
“世界文化遗产蔡萃”模块(10分)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白先勇策划的青春版昆曲《牡丹亭》从2004年“首演开始,99场演出场场爆满,反响非常好”。“让年轻人一生之中到少看一次昆曲,改变他们对传统艺术的想法,这是白先勇将青春版《牡丹亭》引进高校的原因。”
“《牡丹亭》连接传统与现代,让大众欣赏传统戏剧,这是正统、正派、正宗的演出。”白先勇说,“我们不是迎合大众,而是做出美的东西来教育大众。” ——根据报刊摘辑
材料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指确保非物质遗产生命力的各种措施,包括这种遗产各个方面的确认、立档、研究、立档、研究、保护、宣传、弘扬、传承(特别是通过正规和非正规教育)和振兴。
——《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
(1)根据材料一、二,阐述白先勇的做法属于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理由。(6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对昆曲这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和故宫这类有形有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方式有何差异。(4分)
【答案要点】(1)白先勇强调按正统、正派、正宗的原则进行演出,以“青春版”的包装吸引现代广大群众,通过非正规教育及改革创新来传承,这种做法符合非物质文化遗产保存、保护的精神和要求,是拯救和保护昆曲的一种有益尝试。
(2)对昆曲这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在确认、立档、研究、保存的同时,还需要宣传、弘扬、传承和振兴;对故宫这类有形的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反对对遗产本身及其周围的环境作任何的改动,甚至反对必要的“修复”。
平均分:6.4
2010高考浙江自选模块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阅读些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北魏孝文帝说:):“自上古以来及诸经籍,焉有不先正名,而得行礼乎?今欲断诸北语,一从正音。……若仍旧俗,恐数世之后,伊洛之下复成被发之人。
--------《魏书·咸阳王禧传》
材料二:陆法言著《切韵》,时俗 皆以法言为吴人而为吴音也……论音韵者二十余家。皆以法言为首出……法言本代北人,世为部落大人,号步陆孤氏,后魏孝文帝改为陆氏。
——《苏氏演义》卷上本
(提示:陆法言是隋代语言学家,《切韵》是一部关于汉字读音的专门书。)本文来自 学联网
(1)根据材料一及所学知识,分析孝文帝如何从两个方面阐述“一从正音”的必要性。(4分)
(2)根据材料二,联系材料一及所学知识,试分析“陆法言现象”。(6分)
答案:(1)孝文帝认为作为中原(正统)王朝必须说汉化;如果不说汉话,又会回到改革前的状态。(4分)
(2)陆法言是鲜卑贵族的后裔,撰成一流的汉语言音韵一书,他是鲜卑族对汉文化认同的代表,这一现象反映了孝文帝改革的成效
平均分:5.3
世纪文化遗产荟萃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1)分别写出图1、图2所示建筑的名称,并简要概括它们所代表的文化遗产入选《世界文化遗产名录》的主要理由。(6分)
(2)图2所示建筑和图1建筑相比,在建筑风格方面主要有怎样的继承和创新?(4分)
答案:(1)图1:帕特农神庙,古希腊文明的象征,体现了古希腊建筑艺术的最高水平。(3分)
图2:万神殿,罗马式建筑的典范,充分反映了古罗马辉煌的历史。(3分)
(2)继承:希腊柱式建筑风格;建筑外观宏伟壮阔。(2分)
创新:大跨度、大空间的圆形穹顶;集希腊柱式与罗马圆顶式风格于一体。(2分)
平均分:6.3
201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模块(10分)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尽管当时很闭塞,严家弄又在乡下,像“戊戌政变”这样的大事,我们也不知道,可是皇帝和皇太后“驾崩"就不同了,“地保”打着小锣挨家挨户地通知。
(注:严家弄,作者故居所在地,原为杭州城郊)
——夏衍《懒寻旧梦录》
材料二:维新党的计划太轻率了,太危险了,每一个步骤都需要一位强者的勇气……皇帝的方向是正确的,但是他的顾问康有为和其它人等都缺乏工作经验,他们简直是以好心肠扼杀了“进步”——他们把足够九年吃的东西,不顾它的胃量和消化能力,在三个月之内都填塞给它吃了。
——(美)马士《中华帝国对外关系史》
(1)材料一中“这样的大事,我们也不知道”反映了戊戌变法运动的什么情况 (4分)
(2)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二中“皇帝的方向"是什么,分析为什么说维新派“是以好心肠扼杀了‘进步’”。(6分)
(1)普通民众连戊戌政变都不知道,更不用说整个戊戌运动了。由此可见,
戊戌变法是一场自上而下的改革,严重脱离了广大人民群众。
(2)救亡图存,变法图强。维新派缺乏经验,计划轻率,急于求成,
只寄希望于没有实权的皇帝,结果适得其反。
“世界文化遗产荟萃”模块(10分)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956年,周恩来总理高度评价浙江昆剧团演出的《十五贯》:“你们浙江做了一件好事,一出戏救活了一个剧种,《十五贯》有丰富的人民性和相当高的艺术性。”《人民日报》随即在头版头条发表专题社论,盛赞《十五贯》演出成功。昆剧艺术和浙江昆剧团的名字,一夜之间传遍大江南北,许多地方成立了昆剧专业演出团体。昆剧这一曾濒临绝唱的古老剧种,终于在新中国迎来了艺术振兴的一片艳阳天。
——摘编自《昆曲与浙江》
材料二:2001年,中国昆曲艺术被宣布为世界首批“人类口头遗产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中国昆曲的艺术成就和它独特的文化价值已经超越了国界和民族,为世界所认识和赞赏,成为人类共同的精神文化财富。
——摘自《国家昆曲艺术抢救、保护和扶持工程实施方案》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分析为什么“一出戏救活了一个剧种”。(5分)
(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分析昆曲成为世界“人类口头遗产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的理由。(5分)
(1)《十五贯》按照时代精神传承创新,具有高度的人民性和艺术性,
深受人民群众欢迎,得到党和国家领导人的高度肯定,使昆曲艺术得到新发展。
(2)昆曲是中国现存最古老的具有完整表演系统的戏剧形态,
是中国戏曲的“活化石”,是中国“近代百戏之祖”,是人类共同的精神文化财富。
个人感觉:
1.改革试题难度大于遗产
2.改革难考易教,遗产难教易考
A.改革与必修联系比较密切,
遗产与必修联系相对较少。(资料少、题难编)
B.遗产教学和命题都需要较高的艺术修养
C.改革试题深不可测,遗产试题浅尝辄止(三年两昆曲)
D.遗产教学和命题的规律:遗产保护理论加遗产特征和史实
3.高考改卷“提改压遗”现象,避免均分差距太大
改革与遗产试题相当,分值接近趋势
4.各地选学改革多于遗产,出现选遗产逐渐增多趋势
5.09: 中国古代(商鞅变法)与非物质文化遗产(昆曲);
10:中国古代(孝文帝改革)与世界物质文化遗产(希腊、罗马文化)
11:中国近代(戊戌变法)与非物质文化遗产(昆曲)
12:?13:?
二.教学与复习计划(2010年)
1.教学时间:一个月
2.复习时间:一周
3.落实运用:一周一练
内容
世界文化遗产的理论及保护
上古时代大河流域文明代表——古埃及文明
西方文明的源头代表——古希腊、罗马文明
孕育近代西方文明代表——欧洲文艺复兴时期佛罗伦萨、罗马
中华文明的代表——长城、秦始皇陵兵马俑、布达拉宫、
故宫、颐和园、昆曲
具有警示意义的代表——戈雷岛、奥斯威辛集中营
典型代表
三、教学内容的关键词
世界遗产
《保护世界文化与遗产公约》
(1972)
文化遗产
自然遗产
文化与自然双重遗产
文化景观
《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非物质文化遗产
(2003)
第一部分:遗产保护理论(第一单元)
一.世界文化遗产的由来
1.背景:自然灾害、战争破坏、近代化的局限
2.提出:1972、2003年
3.标准
(1)独特的价值(认识、交流、研究)
(2)真实性和完整性的原则
4.影响:积极性、消极性
二.文化遗产的保护和利用
1.文化遗产的特点:
(1).突出的普遍价值:认识、交流、研究
(2).不可再生性
2.保护原则:(1)真实性和完整性
(2)先保护后利用
第二部分:中外物质文化遗产
(二、三、四、五、七单元)
1.埃及文明象征:金字塔
(1)奴隶制社会的政治特征
(2)超凡的建筑艺术
2.地中海文明象征:希腊、罗马的文化遗产
(1)希腊遗产:城邦政治的民主色彩,人文主义
(2)罗马遗产:罗马帝国的扩张和强盛
(3)文艺复兴时期的文化遗产:教堂文化
宗教性、人文性、艺术性
3.中国的文化遗产
(1)专制政治的社会特征
(2)丰富的文化、建筑艺术
4.具有警示意义的文化遗产
(1)殖民主义罪恶的见证——戈雷岛
(2)法西斯主义罪恶的见证——奥斯维辛集中营
第三部分:非物质文化遗产(六单元)
——昆曲(三年两昆)
一.“非遗”的含义和内容(P.6)
含义、内容、原因
二.昆曲
1.昆曲的历史
2.昆曲的价值
3.昆曲的保护
教学案例一:长城
(一).知识梳理
1. 历史变迁:先秦——秦——汉——明
2. 历史价值:
(1)独特的建筑风格(2)完备的防御体系
(3)丰富的文化内涵(4)巍峨的历史丰碑
(二).联系拓展
(1)长城的影响(必修一、选修四)
积极性、消极性
(2)长城的利用与保护(隐患、措施)
(三)运用练习
材料一 嘉峪关地区魏晋墓砖壁画
材料二.争鸣:
长城是空间上扩大的四合院,是“闭关锁国”限制发展的产物
长城既非锁国,也不限制发展,而且往往成为对外开拓进取的桥头堡,起着促进中外交流的作用。
问题:
(1)透过材料一你获得了什么重要历史信息?参照材料一与所学知识,分析长城如何促进了西北地区的发展。
(2)你赞同哪种观点,说说你的理由
(1)信息:使用先进农耕技术;丝绸之路;中央政府的军事、政治管理
作用:促进民族经济文化交流。抵御匈奴侵扰;保护商旅往来;
(2)争鸣:积极性和消极性
教学案例二:古代希腊的历史遗迹
(一)知识梳理:
1.主要内容:雅典卫城、奥林匹亚遗址
2.历史价值:古希腊文明的象征
(1)独特的建筑特色(因地制宜、柱廊式)
(2)丰富的文化内涵(人文主义)
(二)联系拓展:
必修一、三(古希腊民主政治、智者运动)
(三)运用练习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1)分别写出图1、图2所示建筑的名称,并简要概括它们所代表的文化遗产入选《世界文化遗产名录》的主要理由。(6分)
(2)图2所示建筑和图1建筑相比,在建筑风格方面主要有怎样的继承和创新?(4分)
答案:
(1)图1:帕特农神庙,古希腊文明的象征,体现了古希腊建筑艺术的最高水平。(3分)
图2:万神殿,罗马式建筑的典范,充分反映了古罗马辉煌的历史。(3分)
(2)继承:希腊柱式建筑风格;建筑外观宏伟壮阔。(2分)
创新:大跨度、大空间的圆形穹顶;集希腊柱式与罗马圆顶式风格于一体。(2分)
教学案例三:昆曲
(一)知识梳理
1.历史变迁:昆腔、昆曲、花雅之争
2.历史价值:独特的文化价值
(戏曲的话化石、百戏之祖、文艺之大成)
(二)联系拓展:
1.昆曲与京剧(必修三)
2.拯救与保护:现状、措施
(非遗公约,新版牡丹亭、十五贯)
(三)运用练习
材料一:1956年,周恩来总理高度评价浙江昆剧团演出的《十五贯》:“你们浙江做了一件好事,一出戏救活了一个剧种,《十五贯》有丰富的人民性和相当高的艺术性。”《人民日报》随即在头版头条发表专题社论,盛赞《十五贯》演出成功。昆剧艺术和浙江昆剧团的名字,一夜之间传遍大江南北,许多地方成立了昆剧专业演出团体。昆剧这一曾濒临绝唱的古老剧种,终于在新中国迎来了艺术振兴的一片艳阳天。
——摘编自《昆曲与浙江》
材料二:2001年,中国昆曲艺术被宣布为世界首批“人类口头遗产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中国昆曲的艺术成就和它独特的文化价值已经超越了国界和民族,为世界所认识和赞赏,成为人类共同的精神文化财富。
——摘自《国家昆曲艺术抢救、保护和扶持工程实施方案》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分析为什么“一出戏救活了一个剧种”。(5分)
(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分析昆曲成为世界“人类口头遗产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的理由。(5分)
(1)《十五贯》按照时代精神传承创新,具有高度的人民性和艺术性,
深受人民群众欢迎,得到党和国家领导人的高度肯定,使昆曲艺术得到新发展。
(2)昆曲是中国现存最古老的具有完整表演系统的戏剧形态,
是中国戏曲的“活化石”,是中国“近代百戏之祖”,是人类共同的精神文化财富。
材料一:白先勇策划的青春版昆曲《牡丹亭》从2004年“首演开始,99场演出场场爆满,反响非常好”。“让年轻人一生之中到少看一次昆曲,改变他们对传统艺术的想法,这是白先勇将青春版《牡丹亭》引进高校的原因。”
“《牡丹亭》连接传统与现代,让大众欣赏传统戏剧,这是正统、正派、正宗的演出。”白先勇说,“我们不是迎合大众,而是做出美的东西来教育大众。”
——根据报刊摘辑
材料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指确保非物质遗产生命力的各种措施,包括这种遗产各个方面的确认、立档、研究、立档、研究、保护、宣传、弘扬、传承(特别是通过正规和非正规教育)和振兴。
——《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
(1)根据材料一、二,阐述白先勇的做法属于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理由。(6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对昆曲这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和故宫这类有形有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方式有何差异。(4分)
【答案要点】(1)白先勇强调按正统、正派、正宗的原则进行演出,以“青春版”的包装吸引现代广大群众,通过非正规教育及改革创新来传承,这种做法符合非物质文化遗产保存、保护的精神和要求,是拯救和保护昆曲的一种有益尝试。
(2)对昆曲这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在确认、立档、研究、保存的同时,还需要宣传、弘扬、传承和振兴;对故宫这类有形的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反对对遗产本身及其周围的环境作任何的改动,甚至反对必要的“修复”。
希望我们携手共进,同舟共济,
合力提高丽水的历史教学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