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科技成就

文档属性

名称 古代科技成就
格式 rar
文件大小 6.3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1-11-13 19:45:3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9张PPT)
9月29日,天宫一号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成功
火龙出水
明朝中期,中国人发明的一种新式火箭,
也是二级火箭的始祖。
第1课
中国古代的科学技术成就
造纸术
印刷术
火药
指南针
食、月食记录(商朝) 有关哈雷彗星记录(春秋)
《甘石星经》(战国) 有关太阳黑子记录(西汉)
地动仪(东汉) 《九章算术》(东汉)
华佗发明麻沸散(东汉) 祖冲之的圆周率(南朝)
《齐民要术》(北魏) 地球子午线长度测量(唐)
《唐本草》(唐) 赵州桥(隋)
《梦溪笔谈》(北宋) 《授时历》(元)
…… ……
中国古代领先世界的科技成就
“如果诺贝尔奖在中国的古代就已经
设立,各项奖金的得主,就会毫无争议地
全都属于中国人。”
——美国学者罗伯特·坦普尔
四大发明(中国古代最具代表性的科技成就)
影响
外传
发明及应用过程
项目
造纸术
指南针
火药
印刷术
影响
外传
发明及应用过程
项目
造纸术
指南针
火药
印刷术
西汉早期:发明纸
东汉:“蔡侯纸”
魏晋南北朝:成为主
要书写材料
影响最为久远,作用最为显著,应用最为广泛
战国: “司南”
北宋:指南鱼、指南针,
应用于航海
12世纪末13世
纪初由海路传
入阿拉伯,之
后传入欧洲
为远洋航行提供了技
术保障
12、13世纪传入阿拉伯,后传入欧洲
将人类带入了热兵器
时代,为资产阶级打
败骑士阶层创造了条件
8世纪传到阿拉伯,12世纪传入欧洲
发明:商周、春秋
战国、汉、东晋
应用:唐末至宋初、
北宋、明
隋唐:雕版印刷术
北宋:毕升活字印刷术
元代:王祯木活字、转
轮排字盘
明代:铜活字
14、15世纪经
波斯传到西方
为欧洲的宗教改革和
文艺复兴运动准备了
条件
促进文化的传播和发展
西汉前期有纸张,东汉蔡伦又改良。
隋唐雕版印刷术,宋代活字威名扬。
一不小心炼火药,唐末军事试锋芒。
北宋抵御辽夏金,此物派上大用场。
指南仪器初司南,宋代指针助远航。
四大发明传欧洲,封建主义被埋葬。   
比较古代四大发明,可以得到哪些重要结论
1、指南针、火药、印刷术在宋代都有划时代的发展
2、阿拉伯人在东西方文化交流中起了重要的桥梁作用
中国人的头,
阿拉伯人的口,
欧洲人的手
3、四大发明促进了世界文明的发展和进步,但在东西方
产生的影响却大相径庭。
………
英国科学家李约瑟在其《中国:发明与发现的摇篮》一书中说:“……现代世界科技赖以存在的发明一半来自中国的北宋……”
思考:为什么三大发明在宋代都有划时代的发展?
思考:为什么三大发明在宋代都有划时代的发展?
印刷术
宋代书院兴盛、文化繁荣
宋代对外贸易发达,以海路为主
指南针
宋代民族政权并立,战争频繁
火药
材料一:北宋初期,书院开始兴旺起来,其规模和数量大幅度扩展,成为宋代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材料三:两宋时期,与汉族王朝并立的少数民族政权有
契丹族建立的辽、女真族建立的金和党项族建立的西夏,那时
候,战争频繁,人民深受其苦。
材料二:两宋时期,海上丝绸之路发达,海外贸易超过
前代,与两宋通商的国家达50多个,泉州成为当时世界上最大
的国际贸易港。
学法指导:
科技文化是社会政治经济的反映.
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传播图
奠定了中国文明古国的地位
西方人眼中的四大发明:
中国人眼中的四大发明:
火药、指南针、印刷术--这是预告资产阶级社会到来的三大发明。火药把骑士阶层炸得粉碎,指南针打开了世界市场并建立了殖民地,而印刷术则变成新教的工具,总的说来变成科学复兴的手段,变成对精神发展创造必要前提的最强大的杠杆。 —马克思
外国人用火药制造子弹御敌,中国人却用它做爆竹敬神;外国人用罗盘针航海,中国人却用它看风水;外国人用鸦片医病,中国人却拿来当饭吃。 —鲁迅
四大发明在欧洲向近代社会转变中起到了重要的促进作用
旧中国的愚昧落后使科技缺乏转换为生产力的环境
英国著名科技史学者李约瑟:
中国“在公元3世纪到13世纪之间保持着一个西方所望尘莫及的科学知识水平,中国的发明和发现远远超过同时代的欧洲,特别是在15世纪之前更是如此”,但16世纪以后,中国科技的发展却越来越滞后。近代科学只在欧洲文明中发展,却未在中国文明中成长。
中国古代科技为什么能够长期领先于世界?
中国古代科技为什么在明清时期走向衰落?
中国古代科技为什么不能像西方那样发展成为近代科技?
破解李约瑟难题
学法指导:
科技文化是社会政治经济的反映.
寄语:
1、政治:国家长期统一,社会稳定,较早确立封建制度。
2、经济:封建经济的高度发展。
3、文化:教育的发展,培养了大批人才。
5、各族人民的聪明智慧和辛勤劳动
4、民族关系及对外交往:各民族间的融合及频繁的中外往来。
政治统一、经济发展、文化繁荣、民族融合、交往频繁
中国古代科技为什么能够长期领先于世界?
明清时期的中国和近代的欧洲
中 国 欧 洲
政治
经济
思想
外交
闭关锁国
制度腐朽
自然经济
商品经济
制度先进
殖民扩张
思想解放
文化专制
中国古代科技为什么在明清时期走向衰落?
为什么不能像西方那样发展成为近代科技?
2.纸发明前的主要书写材料:
甘肃天水放马滩
西汉墓纸质地图
1. 西汉早期发明可能是最早的纸:
3. 东汉蔡伦改进造纸术:
原料易得,造价低廉
竹木简牍和丝织品
“蔡侯纸”
不易携带、流传,价格昂贵
1、商周: 冶金广泛使用木炭。
2、春秋战国:熟知制作火药的原料硫磺、硝石
3、汉代:硫磺、硝石都被列为重要的药材,认识炭、硫、硝三种物质性能
4、东晋:葛洪提到“火药”。
火药的发明:
火药的应用:
1、唐末至宋初:已开始用于军事(火药箭、火炮)
2、北宋:火箭、火球、火蒺藜;多种火药配方。
3、明朝:地雷、水雷和定时炸弹(当时世界上最先进)
明朝驾火战车
火龙出水
优点:省时、省力、省钱
雕版
缺点:费时、费力、费钱
木活字
铜活字
转轮排字盘
改进:更经久耐用
意义:提高印刷效率
泥活字
(2011·江苏单科·3)据《与公肃甥书》记载:“忆昔
时邸报,至(明)崇祯十一年方有活板(版),自此
以前,并是写本。”对“活版”理解正确的是( )
A.活版技术从明代开始使用
B.活版之前信息传递均用手抄
C.活版最早使用的是木活字
D.活版在四大发明中出现最晚
(2011年3月江门市一模13题)“自古书契多编以竹简,
其用缣帛者谓之为纸。缣贵而简重,并不便于人。伦乃
造意,用树皮、麻头及敝布、鱼网以为纸。……自是莫
不从用焉,故天下咸称“蔡侯纸”。以上材料反映( )
①竹简和丝帛曾经是重要的书写材料
②“蔡侯纸”材料易得且便宜
③汉代纸成为最主要的书写材料
④造纸术是预兆资产阶级社会到来的三大发明之一
A.①②③ B.①②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2009年浙江省高考文综试卷)中国古代生产和科技
在不断进步中,中外交流也十分频繁。下列说法中
错误的是:
A.耕作技术大体经历了从“刀耕火种”到耦犁、一牛
挽犁的发展过程
B.纺织原料使用的先后顺序是麻和葛、家蚕丝、棉花
C.指南针在明清时期经由海路传入阿拉伯
D.印刷术经由波斯传到西方
(2011年1月湛江市高三模拟3题)2010年广州亚运会
以放烟花的中国传统方式点燃了亚运圣火,火药武器在
我国古代最早出现于( )
A.春秋 B.西汉
C.唐朝 D.明朝
方法归类:
我们可以通过哪些途径(哪些方
法)证实西汉早期发明了最早的纸?
实物遗存(文物考古)
历史记载(文献典籍)
史学方法:
“二重证据法”
吾辈生于今日,幸于纸上之材料外,更得地下之新材料。由此种新材料,我辈得据以补正纸上之材料,亦得证明古书之某部分全为实录。此二重证据法。
------王国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