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
生活中的透镜
1.(郴州中考)同学们在用温度计测量烧杯中水的温度时,从侧面可以观察到温度计插入水中的部分变大了.下列设备中应用了这一光学原理的是(
)
A.照相机
B.放大镜
C.投影仪
D.平面镜
2.(河池中考)如图所示的四个情景中,成实像的是(
)
A.水面飞鸟的“倒影”
B.照相机胶片上的像
C.船上人看到水里的鱼
D.通过放大镜看到的字
3.在使用凸透镜时,小明同学观察到了如图所示的实验现象.下列光学仪器的工作原理与该现象所反映的规律相同的是(A)
A.投影仪
B.照相机
C.放大镜
D.汽车的后视镜
4.如图是小强用手机、透镜和纸盒自制简易“投影仪”,它能将手机上的画面放大投射到白墙上。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
A.手机屏幕到透镜的距离小于透镜到白墙的距离
B.白墙上呈现的是手机画面倒立、放大的实像
C.若用不透明的硬纸板遮住透镜的一部分,白墙上的画面将不再完整
D.从各个角度都能清楚地看到白墙上的像,是因为白墙对照射到其上面的光产生漫反射
5.李奶奶用放大镜看书时,觉得字的像太小,为使字的像大一些,正确的方法是(
)
A.眼睛和书不动,让放大镜离书稍远一些
B.眼睛和书不动,让放大镜离书稍近一些
C.放大镜和书不动,让人眼离放大镜稍近一些
D.放大镜和书不动,让人眼离放大镜稍远一些
6.要使投影仪银幕上出现“F”字样,投影片应按下图所示中的哪一种放置
(
)
7.(株洲中考)如图为某同学游酒埠江时拍下的一张照片。根据这张照片可推断( )
A.山峰有多高,湖水就有多深
B.照片中实景在上,倒影在下
C.群山通过照相机镜头成正立、缩小的实像
D.倒影通过照相机镜头成倒立、缩小的虚像
8.关于实像和虚像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光线经过折射所成的像是实像,经过反射所成的像是虚像
B.实像是能用光屏承接到的,虚像是不能用光屏承接到的
C.虚像是影子,实像就是实际光线所成的光斑
D.凸透镜所成的像是实像,平面镜所成的像是虚像
9.在①小孔成像;②放大镜成像;③平面镜成像;④投影仪成像;⑤照相机成像中
(
)
A.成实像的是①③⑤
B.成虚像的是②③④
C.属于折射成像的是①②④
D.属于反射成像的是③
10.如图所示是照相机的成像示意图,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照相机使用的是凹透镜
B.照相机使用的是凸透镜
C.所成的像是正立、缩小的实像
D.所成的像是倒立、缩小的虚像
11.为了公民的安全,公安部门在很多路口安装监控摄像头,如图所示,它可以拍下作案嫌疑人的现场照片,拍照时,摄像头的镜头相当于一个____(选填“凸”或“凹”)透镜,所成的像是缩小的____(选填“实”或“虚”)像.
12.电影放映机的镜头相当于一个
(选填“凸透镜”或“凹透镜”),电影放映时在银幕上形成的是
立、放大的实像。
13.如图所示,投影仪的镜头相当于一个凸透镜,来自投影片的光通过镜头形成一个
(选填“正立”或“倒立”)、放大的实像,为使我们能在前方屏幕上看到像,在镜头的上方安装了一个平面镜,它的作用是
。
14.小丑鱼颜色艳丽、体型较小,因此水族馆常将它放入球形鱼缸中以便观赏(如图所示),球形鱼缸起到了
镜的作用,我们看到的小丑鱼是它通过球形鱼缸形成的正立、放大的
(选填“实像”或“虚像”)。
15.甲图为电影放映机,其成像原理如图乙所示。要想让屏幕上的像大一些,应
(选填“增大”或“减小”)凸透镜到胶片之间的距离,增大凸透镜与屏幕间的距离;白色银幕是为了
(选填“反射”或“吸收”)所有颜色的光。
16.在鉴定文物时,考古学家常用放大镜观察文物的细微部分,这时他看到的是正立、
的虚像。如果在文物上有两条裂纹,其夹角是5°。要想看到的像更大些,应该将放大镜离裂纹稍微
(选填“近”或“远”)些。
17.如图所示,纸筒A的一端蒙上了一层半透明纸,纸筒B的一端嵌了一个凸透镜,两纸筒套在一起组成一个简易照相机,这个简易照相机的________相当于真实照相机的镜头,________相当于真实照相机的底片.为了得到清晰的像,应把A端朝着________,B端朝着________.(填“较暗的室内”或“明亮的室外”)
18.如图所示,请画出由S点发出的光经过凸透镜后的折射光线,并确定发光点S的像点S′.
参考答案
1.B 2.B 3.
A 4.C 5.
A 6.
D 7.
B 8.B 9.
D 10.
B
11.凸
实
12.凸透镜
倒
13.倒立
改变光的传播方向
14.凸透
虚像
15.减小
反射
16.放大
远
17.凸透镜 半透明纸 较暗的室内 明亮的室外
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