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3
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1.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特点实验”中,蜡烛、凸透镜和光屏在光具座上的位置如图所示,此时能在光屏上看到烛焰清晰的像,若保持透镜位置不变,将蜡烛沿光具座向远离透镜的方向移动10cm,调节光屏位置,可在光屏上看到
A.缩小的实像
B.放大的实像
C.缩小的虚像
D.放大的虚像
2.如图,手机扫描二维码,相当于给二维码拍了一张照片,手机摄像头相当于凸透镜,影像传感器相当于光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物体上的二维码是光源
B.扫码时二维码要位于摄像头二倍焦距以外
C.要使屏幕上二堆码的像变小,只需将二维码靠近凸透镜
D.影像传感器上成的是正立的实像
3.蝴蝶研究专家章丽晖在茅山首次发现国家二级保护动物—中华虎凤蝶.他先用相机拍摄了蝴蝶休憩的照片甲,为了拍摄照片乙,应
A.相机适当靠近蝴蝶,镜头略向外伸
B.相机适当靠近蝴蝶,镜头略向内缩
C.相机适当远离蝴蝶,镜头略向外伸
D.相机适当远离蝴蝶,镜头略向内缩
4.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蜡烛、凸透镜和光屏的位置如图所示,烛焰在光屏上恰好成一清晰等大的实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该凸透镜的焦距是20cm
B.将蜡烛移动到20cm刻度处,移动光屏可得到倒立、放大的实像
C.将蜡烛移动到35cm刻度处,为使烛焰在光屏上成一清晰的像,应向右移动光屏
D.将蜡烛移动到45cm刻度处,为使烛焰在光屏上成一清晰的像,应向右移动光屏
5.如图,小强在做凸透镜成像实验时,他得到以下结论,你认为正确的是
A.蜡烛置于c点时,在光屏上能成一个放大的像
B.蜡烛置于b点时,在光屏上能成一个倒立缩小的像
C.蜡烛从a点向b点移动,光屏上的像逐渐变大
D.蜡烛从b点向左移动,光屏上的像逐渐变大
6.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时,将点燃的蜡烛放在距凸透镜30cm处,在透镜另一侧距离透镜16cm处的光屏上得到烛焰清晰的像。则下列相关说法正确的是
①光屏上成倒立、放大的实像
②照相机是利用这一成像原理工作的
③该透镜的焦距f一定满足8cm<f<15cm
④将近视镜片放在蜡烛和凸透镜之间,要使光屏上出现清晰的像,光屏应靠近透镜
A.只有①和③
B.只有②和④
C.只有②和③
D.只有①和④
7.近年来流行一种“自拍神器”给旅行者自拍带来方便,如图所示,与直接拿手机自拍相比,利用“自拍神器”可以
A.增大像距B.增大像的大小
C.缩短景物到镜头距离
D.增大取景范围
8.如图所示,若想在位于凸透镜右边的光屏上(图中光屏未画出)得到一个烛焰清晰放大的像,那么点燃的蜡烛应置于图中的
A.a点B.b点C.c点D.d点
9.某手机拍照镜头可看作凸透镜,其拍照的原理是:当被拍摄的物体离凸透镜距离___(大于/等于/小于)2f时,成倒立的___实像.当手机离被拍摄的物体很近时,物体所成实像的像距将变___,从手机中看到的像变模糊,为了仍能拍摄出清晰的像,我们可以自制手机微距镜头,即在手机镜头前加一___(凸/凹)透镜,使近距被拍摄的物体清晰成像。
10.用如图所示装置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图中凸透镜的焦距为___cm.实验中,小明移动蜡烛,观察到光屏上呈现清晰缩小的像,此像是___(实/虚)像.继续移动蜡烛发现,在光屏上可以成放大的像,说明物体通过凸透镜成像的性质与___有关.
11.为加强交通管理和社会治安,临沂市安装了“海燕系统”,该系统具有跟踪、抓拍及人脸识别功能。如图所示,系统摄像机的镜头是______透镜,拍摄时车辆和行人离镜头的距离应满足的条件是____________。
12.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某次实验的成像情况如图所示,小组成员提出“有哪些方法可以让光屏上的像变大”的问题,经过讨论后形成两个方案,而且结果都达到目的。方案一:保持蜡烛和光屏的位置不动,只将凸透镜向_________移动适当距离;方案二:保持凸透镜位置不动,将蜡烛和光屏都向_________移动。
13.将点燃的蜡烛和光屏放置在光具座上,再将焦距为30cm的凸透镜甲放置在蜡烛和屏之间适当位置,在屏上得到清晰的缩小实像;在透镜甲位置上换上焦距为20cm的凸透镜乙,不改变蜡烛位置,将光屏_________(选填“靠近”或“远离”)透镜适当距离,就可以再光屏上得到清晰的_________(选填“放大”“缩小”或“等大”)实像。
14.如图所示,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实验中,蜡烛、透镜、光屏的位置如图所示,光屏上成一个清晰的像,应用这一原理可制成________;再将蜡烛远离透镜,同时将光屏________(填“远离”或“靠近”)透镜,才能在光屏上再次成一个清晰的像.
15.兰州中川机场和西客站的进站通道采用了人脸识别系统(如图所示),识别系统的摄像机可以自动将镜头前1
m处的人脸拍摄成数码照片传送给设备识别.此系统的摄像机的镜头相当于________透镜,它的焦距应小于________cm.
16.某小组同学利用如图甲所示的装置做“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
(1)为使凸透镜所成的像位于光屏的中央,应调节烛焰、凸透镜、光屏三者的中心大至在_____上;该实验在光线较____________的环境中进行更便于观察.
(2)小王同学三次在光屏上看到烛焰的像如图乙所示,A'、B'、C'分别是蜡烛位于A、B、C时在光屏上所成的像.在此之前调节仪器时,若在光屏上看到窗外景物所成的清晰的像.这个像与如图乙中烛焰_______(选填“A”、“B”或“C")的成像原理相同.当把蜡烛移动到M点时,在光屏上找不到烛焰的像,因为此时烛焰_____(选填“成实像”、“成虚像”成“不成像”).
(3)分析如图乙中信息.凸透镜所成的实像都是_____(选填“正”或“倒”)立的.蜡烛远离凸透镜时,烛焰所成的像___________(选镇“靠近”成“远离”)凸透镜.因此用相机拍照,拍完近景再拍远景时,应将相机的镜头向_____(选填“靠近”或“远离”)景物的方向调一些,才能拍出清晰的照片.
17.小明用一个焦距为10cm的凸透镜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如下:
(1)实验前,让平行光束垂直镜面射入倒扣的烧杯中(如图甲),从烟雾中可以观察到凸透镜对光有______(选填“会聚”或“发散”)作用。
(2)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时,应调节烛焰、凸透镜与光屏中心在__________上。
(3)当装置如图乙所示时,烛焰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是倒立的、______、的实像,那么光屏离凸透镜的距离可能是______(填序号)
A.26cm
B.16cm
C.6cm
(4)实验中蜡烛在原来的位置越烧越短,则像在光屏上的位置会______(选填“往下移”、“不变”或“往上移”)
(5)若将印有字母“F”的纸片(图丙)放在离凸透镜6cm的地方,我们能看到的清晰的像是图丁中的______(请填序号)。
甲
乙
丙
丁
18.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小峻同学进行了如下实验。
(1)按如图甲所示操作,测出本实验所用凸透镜的焦距为____________cm;
(2)接着小峻调节蜡烛、凸透镜和光屏的位置如图乙所示,发现光屏上得到一个倒立、_________(选填“放大”“缩小”或“等大”)的清晰实像,生活中的___________(选填“照相机”“投影仪”或“放大镜”)就是利用了这样的成像原理。
(3)保持如图乙中凸透镜的位置不变,当向右移动蜡烛时,应该向_________(选填“左”或“右”)移动光屏,才能再次得到清晰的像。
(4)保持凸透镜的位置仍然不变,小峻继续向右移动蜡烛至45cm刻度线处,移动光屏,发现____________(选填“能”或“不能”)得到蜡烛清晰的像。
参考答案
1.A 2.B 3.
A 4.C 5.
C 6.
C 7.
D 8.C
9.大于
缩小
大
凸
10.12.0
实物距
11.凸u>2f
12.左
右
13.靠近
缩小
14.投影仪 靠近
15.凸 50
16.(1)同一高度(或凸透镜的主光轴)暗(2)A成虚像(3)倒靠近远离
17.(1)会聚(2)同一高度(3)缩小
B
(4)往上移(5)A
18.(1)
10.00
(2)放大投影仪(3)右(4)不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