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上1.4--1.5同步练习
一、单选题
1.下列科学家中,对“牛顿第一定律”的建立做出巨大贡献的是(? ?)
A.?亚里士多德?????????????????????????????B.?伽利略?????????????????????????????C.?帕斯卡?????????????????????????????D.?托里拆利
2.大老虎从静止开始加速追赶小羚羊,快追上时,羚羊突然急转弯逃脱了老虎的捕捉。在此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老虎静止时没有惯性???????????????????????????????????????????B.?老虎加速过程惯性增大
C.?老虎惯性大不易转弯???????????????????????????????????????????D.?老虎惯性小不易转弯
3.下列事例中,物体运动状态没有发生改变的是(?? )
A.?火车启动时,从静止变为运动
B.?在地面上滚动的小球,速度逐渐变慢
C.?汽车在盘山公路上匀速行驶
D.?重物被吊车沿直线向上匀速吊起
53365402927354.蜗牛爬行的时候会分泌出一种黏液,蜗牛正是靠这种黏液在墙上爬行的,蜗牛能牢牢静止在竖直的墙面上而不会掉落,这是因为蜗牛(??? )
A.?受到的摩擦力大于它本身的重力?????????????????????????B.?受到的摩擦力等于它本身的重力
C.?分泌的黏液把蜗牛粘在墙壁上?????????????????????????????D.?缓慢向上爬行时,受到的摩擦力向下
5.公交车上安装有拉环,避免站着的乘客由于车突然启动或刹车而摔倒。如图是水平向右匀速运动的公交车内一名没有抓住拉环的乘客的示意图。急刹车时,该乘客摔倒方向和拉环摆动方向的示意图应是(??? )
A.??????????????????????B.??????????????????????C.??????????????????????D.?
6.下列阐述正确的是( )
A.?牛顿第一定律是能够直接通过实验验证
B.?足球离开运动员的脚,仍能向前滚动,是由于足球具有惯性
C.?用力使锯条变弯,说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D.?汽车刹车后,速度会逐渐减小,最后停下来,是因为汽车具有惯性
7.一小球正沿水平方向向右作匀速直线运动,如上图所示的甲、乙、丙三幅图中,能正确反映小球受力情况的是( ?)
A.?甲???????????????????????????????????????B.?乙???????????????????????????????????????C.?丙???????????????????????????????????????D.?甲和乙
8.对生活中一些惯性现象的解释:
①水平公路上行驶的汽车关闭发动机后还能继续行驶一段距离,是因为汽车具有惯性;
②跳远运动员助跑起跳,是为了增大惯性;
③小汽车配置安全气囊,可以减小惯性带来的危害;
④抛出去的实心球还会在空中运动一段时间,是因为实心球受到惯性力的作用。以上四种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只有①②???????????????????????????B.?只有①④???????????????????????????C.?只有②③???????????????????????????D.?只有①③
9.如图所示,甲、乙两个弹簧测力计放在水平面上并相互钩在一起,用水平拉力F1和F2分别拉开,F1=F2=5N,两弹簧测力计静止时,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甲对乙的拉力和乙对甲的拉力是一对平衡力
B.?甲受力平衡,乙对甲的拉力是5 N,甲的示数是5 N
C.?乙受力平衡,甲对乙的拉力是5 N,乙的示数是10 N
D.?甲和乙受到的合力均为零,示数均为零
10.某次演练中,直升飞机悬停于高空,一伞兵(含伞)跳伞后竖直降落,其速度v与时间t的关系如图所示。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在0~t1内,伞兵受到的重力小于阻力?????????????????B.?在t1~t2内,伞兵受到的重力等于阻力
C.?在t2~t3内,伞兵受到的重力大于阻力????????????????D.?在t2~t3内,伞兵受到的阻力保持不变
11.如图所示,弹簧测力计和细线的重力及一切摩擦均不计,物重G=5N,则弹簧测力计A和B的示数分别为(? )
A.?5N,0N????????????????????????????B.?0N,5N????????????????????????????C.?5N,5N????????????????????????????D.?5N,10N
12.在一根结实的细绳下端拴一个小球,绳子上端固定在悬挂点0上,做成一个单摆。拉动小球到B处,放手后使它摆动起来,若小球运动到A点时突然一切外力消失,则小球的运动状况是(??? )
A.?斜向上运动????????????????????B.?斜向下运动????????????????????C.?水平向左运动????????????????????D.?竖直向下运动
13.图甲所示是消防队员小王进行爬杆训练的示意图,在某次爬杆训练中,小王沿杆竖直向上运动的v(速度)-t(时间)图像如图乙所示,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0至6s时间内,小王沿杆匀速向上运动
B.?6s至15s时间内,小王沿杆上爬的距离是5.4m
C.?0至18s时间内,小王受到的摩擦力方向向下
D.?15s至18s时间内,小王受到的摩擦力大小等于重力大小
14.小金同学在科技馆观摩自行车走钢丝表演后回家做了一个模型,把挂了一个钩码的小自行车放在钢丝上,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自行车的重力与钢丝对自行车的支持力是一对平衡力
B.?自行车和所挂钩码总重力与钢丝对自行车的支持力是一对平衡力
C.?自行车对钢丝的压力与钢丝对自行车的支持力是一对平衡力
D.?自行车对绳的拉力与钩码的重力是一对平衡力
15.小科家住 8 楼,他先在家中地面上用台秤称得自己的体重为500N,再将台秤移至电梯内,电梯从t=0时由静止开始向下运动到t=11s时停止,测得台秤对自己的支持力F随时间t变化的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电梯内,相对于台秤,小科是运动的??????????????????B.?小科在 0-2s 时做匀速直线运动
C.?小科在电梯内时,自身重力会变大或变小???????????D.?小科在2-10s 时受力平衡
16.如图甲所示,水平地面上的一物体,受到方向不变的水平推力F的作用,F的大小与时间t的关系和物体的速度v与时间t的关系如图乙所示,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0~2s内物体没有被推动,是因为推力小于摩擦力
B.?2~4s内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
C.?2~4s内物体受到的摩擦力是3N
D.?4~6s内物体受到的摩擦力与水平推力是一对平衡力
17.如图所示,弹簧测力计下挂着铁块P,其正下方的水平地面上放着一块条形磁铁Q,P和Q均处于静止状态。已知P和Q的重力分别为G和3G,若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2G,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48818807810500
A.?P对弹簧测力计的拉力大小为G
B.?P对Q的吸引力和Q对P的吸引力是一对平衡力,大小均为G
C.?P对Q的吸引力和地面对Q的支持力大小分别为G和2G
D.?弹簧测力计对P的拉力和Q对P的吸引力是一对平衡力,大小均为2G
567944035941018.如图所示,小球静止在弹簧上,在不计空气阻力的情况下,若小球受到的重力突然消失,下列关于小球的运动状态的描述正确的是(??? )
A.?仍保持静止状态??????????????????????????????????????????????????B.?做匀速直线运动
C.?先做加速直线运动,后做匀速直线运动???????????????D.?先做加速直线运动,后做减速直线运动
19.一人站在电梯上随电梯一起匀速上升,如图所示,则下列关于人的受力分析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人受到重力、竖直向上的支持力以及水平向右的摩擦力
B.?人受到重力、竖直向上的支持力以及水平向左的摩擦力
C.?人受到重力、竖直向上的支持力
D.?人受到重力、竖直向上的支持力以及电梯对人斜向上与速度方向一致的推力
20.如图是小明自创的“大炮”的示意图。当瓶内产生的气体增多时,瓶塞会水平向右冲出,若此时所有外力全部消失,瓶塞将(??? )
A.?立即沿竖直方向下落到地面上?????????B.?向上运动?????????C.?水平向右做匀速直线运动?????????D.?立即静止
21.如图所示是探究“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的实验装置,下列有关此探究活动的各种表述,错误的是(??? )
A.?每次实验时,应使小车从斜面的同一高度滑下
B.?小车到达水平面后会继续向前运动
C.?水平面越粗糙,小车在水平面上前进的距离越远
D.?运动的物体若不受阻力,将一直运动下去
22.有两根完全相同的轻质弹簧,原长10cm。若一根弹簧两端受到10N的压力时,弹簧的长度压缩到5cm。如图所示,第一次将一根弹簧水平压在墙壁和甲物体之间,使弹簧的长度为5cm,弹簧和甲物体处于静止状态。第二次再将另一根弹簧放在甲和乙物体之间,使两根弹簧都被压缩到5cm且处于同一水平直线上,甲、乙两物体都处于静止状态。若甲和乙是两个完全相同的正方体,重力都是50N。则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第一次时,墙壁受到10N的推力
B.?第二次时,甲没有受到地面的摩擦力
C.?乙受到的地面10N的摩擦力,方向为水平向左
D.?第二次时,由于两根弹簧都被压缩,墙壁受到20N的推力
23.跳板跳水的第一阶段:运动员发力下压踏板,人随踏板一同向下运动到最低点;第二阶段:踏板反弹将运动员送至空中;第三阶段:运动员在空中做出动作并落入水中若不计空气阻力,有关运动员在各阶段运动过程中叙述正确的是(??? )
A.?第一阶段,始终受到平衡力的作用??????????????????????B.?第二阶段,所受弹力一直增大
C.?第三阶段,始终受2个力作用??????????????????????????????D.?整个跳水过程中,运动状态不断在改变
24.在匀速直线行驶的敞篷车上,小明竖直向上抛出一个小球,若不计空气阻力,则小明和地面上的小东看到小球的运动轨迹分别是下图中的(?? )
A.?①和②????????????????????????????????B.?①和③????????????????????????????????C.?①和④????????????????????????????????D.?③和②
25.如图所示,有四块相同的砖块,被A、D外两侧两块竖直的木板左右夹住,砖块处于静止状态,问此时B砖块受到几个力的作用(?? )
A.?三个?????????????????????????????????????B.?四个?????????????????????????????????????C.?五个?????????????????????????????????????D.?六个
二、填空题
26.“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小温同学除认真学习外,还坚持进行跳绳、篮球等项目的锻炼。
(1)小温投掷篮球,球离手后还能向前运动一段距离,这是因为球具有________。
(2)跳绳时,小温先从地面向上起跳,起跳时,他受到的支持力和重力的大小关系是________。
27.一个质量是10kg的物体,沿水平面做匀速直线运动,已知物体受到的摩擦力是20N,则物体受到的拉力是________?N;如果将该物体用绳悬挂起来,绳对物体的拉力是________N,若拉住绳子使物体匀速上升,则绳子对物体施加的拉力是________?N。(g取10N/kg)
28.在探究运动和力关系的实验中,将同一辆小车从相同的高度处由静止开始沿斜面滑下,如图所示。第一次水平木板上铺有毛巾,第二次是棉布,第三次直接滑在水平木板上,小车在三种不同的水平面运动一段距离后,分别停在木板上的不同位置。
(1)小车在三个不同的水平面上运动时,水平面越光滑,小车运动的距离越________(选填“远”或“近”),这表明小车受到的摩擦力越________(选填“大”或“小”)。
(2)对上问实验分析后可以推测:如果小车在水平面受到的阻力为零,物体将保持________运动状态不变。
(3)英国科学家_________对上面实验进行科学的推理,并概括出著名的________定律。
29.汽车刹车时,站在车内的人会向前倾倒。在解释这一现象时,要用到以下四句话:①刹车时人的脚和汽车一起减慢了速度;②汽车行驶时人和汽车以相同的速度前进;③人的身体由于惯性还在以原来的速度向前运动;④人会向前倾倒。正确解释这一现象的顺序是________(填序号)。
30.在《二力平衡条件》一课中,教材设计了一个活动,在一块正方形轻质木板两对角位置打上两个小孔A和B,并在A和B间画一条对角线。用两个弹簧测力计通过细绳分别对木板施加力。
(1)现在由一位同学用手按住木板,另两位同学拉住弹簧测力计对木板施加力,力的方向如图所示,拉力大小保持相等;当按住木板的同学放开手后,可以观察到木板 ________?。
(2)两位施加力的同学继续用力使得木板再次静止,此时可以发现这两个力的方向 ________。
(3)两位施加力的同学继续保持用力状态,原来按住木板的同学两次将木板按住,并设法用刀具沿另一条木板的对角线将木板一分为二,放手后,木板两部分立即分离,此现象说明要使二力平衡,这两个力必须________?。
31.如图甲所示,拨动弹性钢片,把小钢球与支柱之间的轻塑料片弹出时,小钢球并没有随轻塑料片飞出,这是因为小钢球具有________;如图乙所示,运输液体的槽车,液体中有气泡,当车向右启动时,气泡向________运动。
32.如图所示,在水平拉力F的作用下,重100N的物体A沿水平桌面做匀速直线运动,弹簧测力计B的示数为10N,则拉力F的大小为________N,物体A与水平桌面的摩擦力大小为________N。
33.两个完全相同的物体A、B , 每个重为20N。
(1)如图甲所示,A和B叠放在水平桌面上,在15N的水平拉力作用下,A、B一起向右做匀速直线运动,此时木块B受到的摩擦力大小为________?N。
(2)如图乙所示,若将A、B木块紧靠着放在水平桌面上,用水平力F2推A使它们一起向右做匀速直线运动,则F2的大小是________N,此时A对B的推力为________N。
34.连接在水平桌面上的物体M两端的轻质细绳分别绕过定滑轮与A、B相连,细绳恰好水平,如图所示,当A重3N,B重5N时,M恰好做匀速直线运动,若滑轮摩擦不计,此时M受到的摩擦力大小为________N,方向是________。当B刚触地时,若AM都不会与滑轮相碰,M受到的摩擦力方向为________
35.摩擦现象广泛存在于人们的生活与生产中,小科对此很感兴趣,围绕生活中的摩擦现象进行了探究。
(1)小科分别对物体在静止状态和运动状态下受到摩擦力情况进行研究,并绘制了图像,如图甲所示,请比较图像中A、B两点处力的大小(选填“>”“<”“=”或“不能确定”):①FA________fA;②FB________fB。
(2)摩擦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非常广泛,并不断地进行着改进,火柴的擦燃就是一例,如图乙所示,火柴盒侧面已由以前的图乙(a)替换成图乙(b)的式样,这样设计的现实意义是________。
三、实验探究题
36.小科骑自行车时发现,在不同的路面上,停止踩脚踏板,车都能继续运动一段距离。于是小科作出了以下猜想。
猜想一:车运动的距离可能与路面的粗糙程度有关;猜想二:车运动的距离可能与车速有关。
为验证猜想,他用丝绸、棉布、小球、斜面和长木板进行模拟实验,如图所示。
(1)验证猜想一,应分别将丝绸、棉布铺在________(选填“斜面”“长木板”或“斜面和长木板”)上,并完成实验。
(2)请用所给的器材,设计一个验证猜想二的实验方案(要求简要叙述实验步骤和预期实验结果)。
(3)小科实验结束后反思,若探究“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那么可以通过比较起始速度相同的同一小球,在不同水平面上运动的距离或________来判断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
37.为研究作用在物体上的两个力满足什么条件时,才能使物体处于平衡状态,进行如下实验。
(1)选用轻薄塑料片作为图甲实验研究对象的原因是________。
(2)将图甲中静止的研究对象转到虚线位置,松手后发现研究对象发生转动。据此可以得出结论:作用在物体上的两个力需要满足的条件是________,物体才处于静止状态。
(3)如图乙,若启动电动机继续进行研究:当弹簧测力计示数与物体重力大小相等时、观察物体的运动状态;当弹簧测力计示数与物体重力大小不相等时,再观察物体的运动状态。继续这项研究的目的是________。
38.在探究“二力平衡的条件”的实验中:
(1)实验装置如图甲所示。实验目的是探究小车在水平方向上所受两个拉力F1、F2的关系。实验中,小车应该处于________状态。
(2)保持F1与F2相等,用手将小车扭转到如图乙所示的位置,松手后瞬间,小车不能保持平衡状态。实验中设计这一步骤的目的是为了探究二力平衡时,这说明两个力必须作用在同一________(选填“物体”或“直线”)上,物体才能平衡。
(3)实验时使用小车而不使用木块,是因为小车与桌面间的________更小,从而减小对实验结果的影响。
(4)小车在桌面上受到________(选填“1”、“2”、“3”或“4”)对平衡力的作用。
答案解析部分
1-5 BCDBB 6-10 BCDBB 11-15 CCBBD 16-20 CCBBD 21-25 DCCCC
一、单选题
1.【答案】 B
【解析】A.亚里士多德是古希腊的大哲学家,它认为物体运动要靠力来维持,故A不合题意;
B.伽利略通过实验发现,如果物体不受力,那么会永远不停的运动下去,但是没有研究物体静止时的状况。牛顿在伽利略等人的研究基础上,通过科学推理和总结,进而得到了“牛顿第一定律”,故B符合题意;
C.帕斯卡发现了“帕斯卡定律”,故C不合题意;
D.托里拆利在世界上第一次用水银测出了大气压强的准确值,故D不合题意。
2.【答案】 C
【解析】一切物体都有惯性,故A错误;
惯性的大小只与物体的质量大小有关,与运动速度无关,故B错误;
老虎的质量大,惯性就大,因此运动状态改变起来就比较困难,即不易转弯,故C正确,D错误。
3.【答案】 D
【解析】A.火车启动时,从静止变为运动,运动状态改变,故A不合题意;
B.在地面上滚动的小球,速度逐渐变慢,运动状态改变,故B不合题意;
C.汽车在盘山公路上匀速行驶,速度不变但是方向改变,故C不合题意;
D.重物被吊车沿直线向上匀速吊起,速度大小和方向都保持不变,因此运动状态不变,故D符合题意。
4.【答案】 B
【解析】【分析】对墙壁上的蜗牛进行受力分析,根据二力平衡的知识判断即可。
【解答】当蜗牛静止在竖直的墙壁上时,它受到竖直向下的重力和竖直向上的摩擦力,二者相互平衡,即摩擦力等于自身重力,故B正确,而A、C、D错误。
5.【答案】 B
【解析】原来汽车和拉环、乘客一起向右运动,当汽车受力由运动变为静止时,由于惯性,拉环和人的上半身都会继续向前运动,故B正确,而A、C、D错误。
6.【答案】 B
【解析】A、牛顿第一定律是在大量实验和事实的基础上,通过科学推理得出的,而不是通过实验直接验证的,故A错误;
B、足球离开运动员的脚后,由于足球具有惯性,仍然向前滚动,故B正确;
C、用力使锯条变弯,锯条的形状发生改变,说明力可以使物体发生形变,这个例子不能说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故C错误;
D、汽车刹车后,受到地面的摩擦阻力,在该力的作用下,汽车的运动状态发生改变,速度越来越小,最终会停下来,并不是由于汽车具有惯性,故D错误。
7.【答案】 C
【解析】一个小球在光滑水平面上正沿着水平方向向右作匀速直线运动,在光滑面没有摩擦力,只考虑竖直方向受力情况:只受重力和支持力的作用,因为球做匀速直线运动,所以二力平衡,故丙图正确。
8.【答案】 D
【解析】①水平公路上行驶的汽车关闭发动机后还能继续行驶一段距离,是因为汽车具有惯性,故①正确;
②跳远运动员助跑起跳,是为了增大起跳时的初速度,而不是增大惯性,故②错误;
③小汽车配置安全气囊,可以减小惯性带来的危害,故③正确;
④抛出去的实心球还会在空中运动一段时间,是因为实心球有惯性。
那么正确的是①③。
9.【答案】 B
【解析】A.甲对乙的拉力作用在乙上,而乙对甲的拉力作用在甲上,二者没有作用在同一物体上,肯定不是平衡力,故A错误;
B.甲处于静止状态,那么甲受力平衡,即手对甲的拉力和乙对甲的拉力相等。因为手对甲的拉力F1=5N,所以乙对甲的拉力也是5N,甲的示数是5N,故B正确;
C.因为乙处于静止状态,所以乙受力平衡,即手对乙的拉力F2与甲对乙的拉力大小相等,因此甲对乙的拉力为5N,乙的示数也是5N,故C错误;
D.甲和乙都处于平衡状态,合力为零,但是示数都是5N,故D错误。
10.【答案】 B
【解析】A.在0~t1内,伞兵在做加速运动,此时合力的方向向下,即G-f>0,受到的重力大于阻力,故A错误;?
B.在t1~t2内,伞兵做匀速直线运动,那么合力为零,即G-f=0,受到的重力等于阻力,故B正确;?
C.在t2~t3内,伞兵做减速运动,即G-f<0,受到的重力小于阻力,故C错误;?
D.在t2~t3内,伞兵的速度减小量逐渐变小,因此阻力在不断减小,故D错误,
11.【答案】 C
【解析】都以右边的重物为受力分析的对象,它们受到向上的拉力和向下重力,二者相互平衡,即测力计的示数都等于重力G,因此测力计A和B的示数都等于5N,故C正确,而A、B、D错误。
12.【答案】 C
【解析】当小球运动到A点时,它的运动方向沿水平向左。如果此时它受到的外力突然消失,则由于惯性,会保持在A点的运动方向和速度做匀速直线运动,即水平向左运动,故C正确,而A、B、D错误。
13.【答案】 B
【解析】A.根据乙图可知,0~6s内物体的速度不断增大,即做加速运动,故A错误;
B.6s~15s内,小王做匀速直线运动,速度为0.6m/s,那么它上爬的距离:s=vt=0.6m/s×(15s-6s)=5.4m,故B正确;
C.0~18s内,小王的双手向下用力,根据物体间力的作用的相互性可知,它受到的摩擦力方向向上,故C错误;
D.15s~18s内,小王做减速运动,此时合力的方向与运动方向相反,即合力方向向下,那么f-G<0,也就是f14.【答案】 B
【解析】A.钢丝对自行车的支持力等于自行车和钩码的总重力,肯定大于自行车的重力,那么它们肯定不是一对平衡力,故A错误;
B.自行车和所挂钩码总重力与钢丝对自行车的支持力,二者都作用在自行车上,且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在同一直线上,肯定是平衡力,故B正确;
C.自行车对钢丝的压力作用在钢丝上,钢丝对自行车的支持力作用在自行车上,二者没有作用在同一物体上,肯定不是平衡力,故C错误;
D.自行车对绳的拉力作用在绳子上,钩码的重力作用在钩码上,二者没有作用在同一物体上,肯定不是一对平衡力,故D错误。
15.【答案】 D
【解析】A.在电梯内,相对于台秤,小科的位置保持不变,因此他是静止的,故A错误;
B.在0~2s内,小科受到的支持力为450N,重力为500N,因此二者的合力方向向下,与运动方向相同,因此小科做加速运动,故B错误;
C.小科在电梯内时,它的质量保持不变,所以他的重力保持不变,故C错误;
D.在2~10s内时,小科受到的支持力为500N,重力为500N,合力为零,因此它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那么受力平衡,故D正确。
16.【答案】 D
【解析】根据乙中右图可知,0~2s内物体处于静止状态,那么它受到的推力和静摩擦力相互平衡,即大小相等,故A错误;
根据乙中右图可知,物体在2~4s内运动速度不断增大,即做加速运动,故B错误;
根据乙中右图可知,4~6s内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那么此时它受到的滑动摩擦力与拉力平衡,即f=F=2N,故D正确;
在2~4s内,物体对地面的压力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不变,因此摩擦力不变,还是2N,故C错误。
17.【答案】 C
【解析】A.P对弹簧测力计的拉力等于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即为2G,故A错误;
B.P对Q的吸引力作用在Q上,Q对P的吸引力作用在P上,二者不在同一物体上,不是一对平衡力,故B错误;
C.对P受力分析可知,受到竖直向上弹簧测力计的拉力F拉、Q对P的吸引力F吸 , 竖直向下的重力G,
根据力的平衡条件可得:F吸=F拉-G=2G-G=G;
P对Q的吸引力和Q对P的吸引力为相互作用力,二者大小相等。
对Q进行受力分析,它受到竖直向下的重力和竖直向上的支持力、P对Q的吸引力,
根据力的平衡条件可得:F支持=GQ-F吸=3G-G=2G,故C正确;
D.弹簧测力计对P的拉力为2G,Q对P的吸引力为G,两个力的大小不相等,所以不是一对平衡力,故D错误。
18.【答案】 C
【解析】小球静止在弹簧上,它受到弹簧施加的向上的支持力和向下的重力平衡。如果小球的重力消失,那么它只受向上的支持力,合力向上,那么它会向上做加速运动。随着小球的上升,弹簧逐渐恢复原状,此时小球不再受到弹力,即合力为零,此时它将做匀速直线运动。
故C正确,而A、B、D错误。
19.【答案】 C
【解析】一人站在电梯上随电梯一起匀速上升,由于它和电梯之间保持相对静止,没有相对运动的趋势,所以他不会受到摩擦力,故A、B错误;
它在竖直方向上做匀速直线运动,因此受到的重力和支持力相互平衡,但不受摩擦力,故C正确,D错误。
20.【答案】 C
【解析】当瓶内产生的气体增多时,瓶塞会水平向右冲出,若此时所有外力全部消失,瓶塞将水平向右做匀速直线运动,故C正确,而A、B、D错误
21.【答案】 C
【解析】A.每次实验时,应使小车从斜面的同一高度滑下,这是为了保证小车到达水平面时速度相同,故A正确不合题意;
B.由于惯性,小车到达水平面后会继续向前运动,故B正确不合题意;
C.水平面越粗糙,小车受到的阻力越大,它的速度减小的越快,即小车在水平面上前进的距离越近,故C错误符合题意;
D.运动的物体若不受阻力,那么它的速度将不再减小,也就是将一直运动下去,故D正确不合题意。
22.【答案】 D
【解析】A.第一次时,弹簧被压缩到5cm,那么它产生的弹力就是10N,即它对墙壁产生10N的推力。因为墙壁对弹簧的推力和弹簧对墙壁的推力是相互作用力,所以二者相等,都是10N,故A正确不合题意;
B.第二次时,甲左右两边的弹簧都被压缩到5cm,那么左边弹簧给它向右的推力10N,右边弹簧给它向左的推力10N,二者正好平衡,因此甲在水平方向上不会受到摩擦力,故B正确不合题意;
C.乙处于静止状态,那么弹簧给它的推力和地面的摩擦力相互平衡。因为弹簧的弹力是10N,所以地面对B的摩擦力也是10N,且方向向左,故C正确不合题意;
D.第二次时,虽然两根弹簧都被压缩,但是只有一根弹簧作用在墙壁上,因此墙壁受到的推力是10N,故D错误符合题意。
23.【答案】 D
【解析】A.第一阶段, 人随踏板一同向下运动到最低点 ,随着踏板形变程度增大,那么人受到的弹力不断增大。由于弹力大于重力,所以合力向上,与运动反向相反,做减速运动,因此不受平衡力的作用,故A错误;
B.在第二阶段,踏板反弹,它的形变程度逐渐减小,因此运动员受到的弹力在不断减小,故B错误;
C.在第三阶段,运动员离开踏板,不再受到弹力,这时只有重力,故C错误;
D.整个跳水过程中,运动员的运动速度在不断改变,即运动状态不断改变,故D正确。
24.【答案】 A
【解析】以小明为参照物,小球在水平方向上与小明保持相对静止,因此小明看到的就只是小球的竖直向上运动,故①正确;以地面为参照物,除了在竖直方向运动,还随车一起在水平方向做匀速直线运动,即斜抛运动,故②正确。
25.【答案】 B
【解析】先把四块砖看作一个整体,总重力是4mg,根据所学知识,在其他条件都相同的情况下,两边的压力相等,其受到的摩擦力也相等,又因为整体处于静止状态,即受力平衡,故向下的重力大小与两边的摩擦力之和相等,故fA=fD= 4mg2 =2mg,且A、D砖块受到的摩擦力方向竖直向上;对于砖块A:受到左边木板对其向上的摩擦力作用,大小为2mg,同时自身向下的重力为mg,根据平衡力知识,A还受到B砖对它向下的摩擦力作用,大小为mg;而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显然A砖对B砖也存在一个摩擦力,方向向上,大小也为mg;对于砖块B:显然,已经受到了两个力的作用(自身竖直向下的重力、A砖对它向上的摩擦力),这两个力正好是一对平衡力,B砖和C砖之间没有力的作用;要注意的是,摩擦力产生的条件之一就是两个物体之间要发生相互挤压,也就是说无论力的作用效果是否在数值及方向上相互抵消,但是压力本身是一定存在的,故砖块B同样也受到了来自左右两边的压力F,且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二、填空题
26.【答案】 (1)惯性
(2)支持力大于重力
【解析】(1)小温投掷篮球,球离手后还能向前运动一段距离,这是因为球具有惯性;
(2)起跳时,小温向上加速,那么合力向上,即支持力大于重力。
27.【答案】 20;100;100
【解析】(1)因为物体在水平面上做匀速直线运动,所以它受到的拉力和摩擦力相互平衡,即摩擦力=拉力=20N。
(2)如果将该物体用绳悬挂起来,那么它处于平衡状态,即竖直向上的拉力和重力相互平衡,则拉力F=G=mg=10kg×10N/kg=100N;
(3)若拉住绳子使物体匀速上升,那么它仍然处于平衡状态,即竖直向上的拉力和重力相互平衡,则拉力F=G=mg=10kg×10N/kg=100N。
28.【答案】 (1)远;小
(2)匀速直线
(3)牛顿;牛顿第一
【解析】(1)小车在三个不同的水平面上运动时,水平面越光滑,小车运动的距离越远,这表明小车受到的摩擦力越小。
(2)对上问实验分析后可以推测:如果小车在水平面受到的阻力为零,物体将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不变。
(3)英国科学家牛顿对上面实验进行科学的推理,并概括出著名的牛顿第一定律。 ?
29.【答案】 ②①③④
【解析】刹车前人和汽车以相同的速度前进;刹车时人的脚和汽车一起减慢了速度;人的身体由于惯性还在以原来的速度向前运动;所以人会向前倾倒。
30.【答案】 (1)转动
(2)相反
(3)作用在同一个物体上
【解析】(1)现在由一位同学用手按住木板,另两位同学拉住弹簧测力计对木板施加力,力的方向如图所示,拉力大小保持相等;当按住木板的同学放开手后,可以观察到木板转动 。
(2)两位施加力的同学继续用力使得木板再次静止,此时可以发现这两个力的方向相反。
(3)两位施加力的同学继续保持用力状态,原来按住木板的同学两次将木板按住,并设法用刀具沿另一条木板的对角线将木板一分为二,放手后,木板两部分立即分离,此现象说明要使二力平衡,这两个力必须作用在同一个物体上 。
31.【答案】 惯性;右
【解析】(1)拨动弹性钢片,把小钢球与支柱之间的轻塑料片弹出时,小钢球并没有随轻塑料片飞出,这是因为小钢球具有惯性;
(2)当车向右启动时,由于惯性,槽车里的液体保持原来的静止状态。以槽车为参照物,相当于液体向左运动,于是气泡被挤压,只能向右运动。
32.【答案】 20;10
【解析】(1)滑轮在水平方向做匀速直线运动,那么它处于平衡状态。它受到向左的两个拉力,向右的一个拉力,那么拉力F=2F示数=2×10N=20N;
(2)物体A在水平面上做匀速直线运动,那么它受到的摩擦力与拉力相互平衡,即摩擦力f=F示数=10N。
33.【答案】 (1)0
(2)15;7.5
【解析】(1)A、B一起向右做匀速直线运动,二者之间保持相对静止状态,肯定不会产生摩擦力,即木块B受到的摩擦力大小为0N;
(2)①A和B叠放在水平桌面上,且二者一起做匀速直线运动,那么它们处于平衡状态,即摩擦力和拉力相等,也就是f=F1=15N;
? ? ? 若将A、B木块紧靠着放在水平桌面上,将它们看做一个整体,那么它们对桌面的压力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不变,因此受到的摩擦力保持不变。根据二力平衡的知识可知,此时推力F2=f=15N。
②物体B对桌面的压力等于自身重力,肯定是AB两个物体对桌面压力的一半;因为摩擦力与压力成正比,所以物体B受到的摩擦力肯定是AB受到摩擦力的一半,即fB=12f=12×15N=7.5N。根据二力平衡的知识可知,此时A对B的推力等于摩擦力,即F2=fB=7.5N。
34.【答案】 2;水平向左;水平向左
【解析】解:当A重3N , B重5N时, M恰好做水平匀速直线运动,则M在水平方向.上受到三个力的作用: 4对M3N的拉力、B对M5N的拉力、桌面对M的摩擦力的作用,这三个力平衡,则摩擦力的大小为f=5N-3N=2N ,摩擦力的方向是水平向左的;
当B刚触地时, M由于惯性,仍然会向右运动,则M受到的摩擦力方向是水平向左的。
35.【答案】 (1)=;>
(2)增大摩擦
【解析】(1)①根据图像可知,在A点时,物体处于静止状态,那么它受到的静摩擦力与拉力相互平衡,即FA=fA。
②当在B点时,物体从静止变为运动,有一段加速过程,因此合力与运动方向一致,即FB-fB>0,则FB>fB。
(3)根据乙图可知,b的表面比a的表面更粗糙,这样可以通过增大接触面粗糙程度的方式增大摩擦力。
三、实验探究题
36.【答案】 (1)长木板
(2)先后三次将小球从斜面的不同高度处静止释放,测量并记录小球在粗糙程度相同的水平面上运动距离。如果三次小球在粗糙程度相同的水平面上运动距离不同,说明小球在水平面上的运动距离与速度有关
(3)时间或小球速度改变的快慢
【解析】(1)验证猜想一,应分别将丝绸、棉布铺在长木板上,并完成实验。
(2)验证猜想二的实验方案:先后三次将小球从斜面的不同高度处静止释放,测量并记录小球在粗糙程度相同的水平面上运动距离。
猜想二的预期实验结果:如果三次小球在粗糙程度相同的水平面上运动距离不同,说明小球在水平面上的运动距离与速度有关。
(3)小科实验结束后反思,若探究“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那么可以通过比较起始速度相同的同一小球,在不同水平面上运动的距离或时间或小球速度改变的快慢来判断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
37.【答案】 (1)减小研究对象的自重对实验的影响
(2)在同一条直线上
(3)作用在物体上的两个力大小满足什么条件,物体才能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解析】(1)选用轻薄塑料片作为图甲实验研究对象的原因是:减小研究对象的自重对实验的影响。
(2)将图甲中静止的研究对象转到虚线位置,塑料片两边的两根绳子就不再同一直线上了,松手后研究对象发生转动,不能保持静止状态,因此得到结论:作用在物体上的两个力需要满足的条件是在同一直线上,物体才处于静止状态。
(3)根据描述可知,实验研究的物理量是物体的运动状态,而变量是作用在它上面的两个力的大小关系,因此研究的目的是:作用在物体上的两个力大小满足什么条件,物体才能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38.【答案】 (1)静止
(2)直线
(3)摩擦力
(4)2
【解析】(1)实验装置如图甲所示。实验目的是探究小车在水平方向上所受两个拉力F1、F2的关系。实验中,小车应该处于静止状态。
(2)保持F1与F2相等,用手将小车扭转到如图乙所示的位置,此时两个拉力就不在同一直线上了,实验中设计这一步骤的目的是为了探究二力平衡时,这说明两个力必须作用在同一直线上,物体才能平衡。
(3)实验时使用小车而不使用木块,是因为小车与桌面间的摩擦力更小,从而减小对实验结果的影响。
(4)小车在竖直方向上保持静止状态,它受到的支持力和重力相互平衡;小车在水平方向上保持静止状态,它受到两个拉力相互平衡,因此它受到两对平衡力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