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上6.1-6.2同步练习
一、单选题
1.我国著名科学家张青莲教授主持测定了铕等9种原子质量新值,已知铕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为152,核电荷数为63,则铕原子的核外电子为(?? )
A.?63???????????????????????????????????????B.?89???????????????????????????????????????C.?152???????????????????????????????????????D.?215
2.下列物质的分子模型可用“ ”表示的是(?? )
A.?氮分子?????????????????????????????B.?氯分子?????????????????????????????C.?氯化氢分子?????????????????????????????D.?甲烷分子
3.原子和分子的根本区别是(?? )
A.?大小不同????????B.?在化学反应中能否再分????????C.?能否保持物质的物理性质????????D.?能否直接构成物质
4.下列粒子微粒中不能构成物质的是(?? )
A.?原子?????????????????????????????????????B.?电子?????????????????????????????????????C.?离子?????????????????????????????????????D.?分子
5.2017年,哈佛大学科学家将微小的固态氢置于488万个大气压下,使固体中所有的氢气分子破裂为氢原子,制得具有金属性质的金属氢,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金属氢是由原子直接构成的????????????????????????????????B.?金属氢与氢气的化学性质相同
C.?金属氢是由金属元素组成的????????????????????????????????D.?金属氢形成过程中,氢原子核发生了改变
6.下列各组都是非金属元素的是(?? )
A.?S?? Si?? Fe??????????????????????????B.?P?? H?? O??????????????????????????C.?Cu?? C?? Cl??????????????????????????D.?Al?? C?? Ca
7.如下图为某原子结构模型的示意图,其中a、b、c是构成该原子的三种不同粒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原子中 a 与 c 的数目一定相同????????????????????????????B.?原子中 b 与 c 的数目一定相同
C.?决定该原子种类的是 b 粒子的数目?????????????????????D.?原子的质量集中在a 和 c 上
8.下列关于Mg、Mg2+两种粒子的判断中不正确的是(??? )
A.?核电荷数相同????????????????????B.?质量几乎相等????????????????????C.?中子数相等????????????????????D.?电荷数相同
9.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构成物质的微粒在不停地运动
B.?构成物质的微粒只有分子和原子
C.?原子不显电性是因为在原子中不存在带电荷的粒子
D.?水和过氧化氢的化学性质不同,因为组成元素和分子构成不同
10.科学家用质子数为20的钙离子,轰击核电荷数为98的锎元素靶,使两种元素的原子核合并在一起,合成核电荷数为118的新元素。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A.?新元素的原子核外电子数为116??????????????????????????B.?新元素的原子序数为118
C.?新元素的原子中子数为118?????????????????????????????????D.?变化过程中元素种类没有发生变化
11.下列符号既可表示一个原子,又可表示一种元素,还能表示一种物质的是(?? )
A.?H2?????????????????????????????????????????B.?2N?????????????????????????????????????????C.?Cu?????????????????????????????????????????D.?O
12.生活中常会见到“加碘盐”、“含氟牙膏”、“加铁酱油”,其中的“碘”、“氟”、“铁”指的是(?? )
A.?原子?????????????????????????????????????B.?离子?????????????????????????????????????C.?元素?????????????????????????????????????D.?分子
13.在一个N2O5和一个N2O的分子中,都含有(? ?)
A.?氮气?????????????????????????????B.?两个氮原子?????????????????????????????C.?氮元素?????????????????????????????D.?1个氮分子
14.下列元素分类正确的是(?? )
A.?金属元素:钙、镁、钡、铜、铁、汞??????????????????B.?非金属元素:碳、氢、氧、氮、磷、金
C.?稀有气体元素:氦、氖、氩、氪、氯、氡???????????D.?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铁、碘、氟、硒、钙、铅
15.“○”表示氧原子,用“●”表示氢原子,能保持水的化学性质的粒子是(??? )
A.????????????????????B.????????????????????C.????????????????????D.?
16.如图是科学家最新发现的第四个磁性元素钌的相关信息,则钌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为(??? )
?44???????????????????????????????????????B.?57???????????????????????????????????????C.?101???????????????????????????????????????D.?145
17.1911年,英国科学家卢瑟福用带正电的α粒子轰击金属箔,这就是著名的α粒子散射实验。该实验不能证明的是(??? )
A.?? 原子核体积很小????????????????????????????????????????????????B.?原子不是实心球体,大部分空间是空的
C.?原子核是由质子和中子组成????????????????????????????????D.?原子核质量比较大
18.某品牌的纯牛奶的包装盒上标有:每100毫升中含钠58毫克、钙120毫克,这里的钠、钙是指( ??)
A.?元素?????????????????????????????????????B.?单质?????????????????????????????????????C.?原子?????????????????????????????????????D.?离子
19.世界万物都是由元素组成的,元素观更是化学的重要观念之一。下列有关元素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元素是具有相同质子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
B.?同种元素原子的质子数与中子数一定相等
C.?在物质发生化学变化时,原子的种类可能改变,但元素不会改变
D.?在元素周期表中,元素的原子序数与该元素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在数值上相同
20.已知氧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为16,银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为108,若银原子的实际质量为m,则氧原子的实际质量可表示为(??? )
A.?????????????????????????????????????B.?????????????????????????????????????C.?????????????????????????????????????D.?
二、填空题
21.在横线上填写“构成”或“组成”。
(1)镁由镁元素________,镁由镁原子直接________。
(2)氧气由氧元素________,氧气由氧分子________,一个氧分子由两个氧原子________。
(3)水由氢、氧两种元素________,水由水分子________,一个水分子由两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________。
(4)氯化钠由氯离子和钠离子________。
22.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________, 含最多的非金属元素是________,由这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的化学式为________。
23.科学研究证实,物质是由微粒构成的,例如,铁是由铁原子构成的。请你填写构成下列物质的具体微粒名称。
(1)家中铝合金窗户中的铝是由________构成的。
(2)用于人工降雨的干冰(固态二氧化碳)是由________构成的。
(3)用于配制生理盐水的氯化钠晶体是由________构成的。
24.对原子结构模型的形成,汤姆生、卢瑟福和玻尔等科学家做出了突出贡献。请根据所学完成下列有关问题。
(1)汤姆生发现了原子中存在一种带负电荷的粒子,证明了原子是可以再分的。汤姆生发现的粒子是________。
(2)1911年,卢瑟福等人进行了α粒子(α粒子是带两个单位正电荷的氦原子核)散射实验,为建立现代原子理论打下了基础。 如图a、b、c、d四条线中,不可能是α粒子在该实验中的运动轨迹的是________。
(3)从原子结构模型建立的过程中,我们发现? ????。(可多选)
A.科学模型的建立是一个不断完善、不断修正的过程
B.模型在科学研究中起着很重要的作用
C.玻尔原子模型的建立,使人们对原子结构的认识达到了完美的境界
D.人类借助模型的建立,对原子的认识逐渐接近本质
25.构成物质的微观粒子有多种,如图所示是构成物质的粒子之间的关系:
(1)甲是________。
(2)在氧气、水、汞、氯化钠、铁,这五种物质中,由原子构成的物质是________。
(3)二氧化碳是由________(填具体粒子的名称)构成的。
26.如图为水分子电解模型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在该变化中________发生了变化,分裂为________。而________重新组合构成了新的________,但在整个过程中________始终没有变化。
(2)保持水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是________。
27.根据如图甲、乙、丙三幅元素含量示意图,试推测元素分布领域(填图下序号):分布在人体中的是________;分布在海水中的是________;分布在地壳中的是________。
28.元素周期表是学习科学的重要工具。下表是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请回答下列问题。
(1)不同种元素之间最本质的区别是? ???不同。
A.相对原子质量
B.质子数
C.中子数
(2)第3号元素属于________(填“金属”或“非金属”)元素。
(3)第12号元素和第17号元素组成化合物的化学式是________。
29.根据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1)核事故时往往泄漏出污染物(具有放射性的碘原子131I),有关131I(碘-131)的相关报道成为热门话题。131I原子中含有53个质子,78个中子。自然界中普遍存在另一种稳定的碘原子127I,它和131I同属于碘元素。127I原子的质子数为________
(2)血红蛋白的相对分子质量为68000,经测定其中铁的质量分数为0.33%,则每个血红蛋白分子中铁的原子个数为________
30.?2016年5月31日是第29个世界无烟日,世卫组织确定的主题是“为平装做好准备”,我国的活动主题是“拒绝烟草的危害”。香烟的烟气中含有几百种有毒物质,其中的一氧化碳能与血红蛋白结合,可能导致人体缺氧窒息。血红素是血红蛋白分子上的主要稳定结构,为血红蛋白、肌红蛋白等的辅基,其分子式是C34H32N4FeO4。请回答下列问题:
(1)血红素中C、H、O、N、Fe五种元素的原子个数比是________。
(2)经测定血红蛋白中铁的质量分数为0.335%,每个血红蛋白分子中含有n个铁原子,则血红蛋白的相对分子质量可用含n的代数式表示为________?(不必化简)。
三、实验探究题
31.人们为了揭示原子结构的奥秘,经历了漫长的探究过程。以下是英国科学家卢瑟福进行的探究。
【过程与现象】1911年英国科学家卢瑟福进行了著名的α粒子(带正电)轰击金箔实验。结果发现:绝大多数α粒子穿过金箔后仍沿原方向前进,但是有少数α粒子却发生了较大的偏转,并且有极少数α粒子的偏转超过90°,有的几乎达到180°,像是被金箔弹了回来。
【解释与结论】
(1)绝大多数α粒子穿过金箔后方向不变,说明________;
(2)通过上述实验,可推出的原子结构模型为________;
(3)【分析与应用】当α粒子轰击金箔时,如图所示的运动轨迹不可能是________(填字母)。
32.探究原子结构的奥秘:1803年英国科学家道尔顿提出了近代原子学说,他认为一切物质是由原子构成的,这些原子是微小的不可分割的实心球。1911年,英国科学家卢瑟福用一束平行高速运动的α粒子(α粒子是带两个单位正电荷的氦原子)轰击金箔时(金原子的核电荷数为79,相对原子质量为197),发现大多数α粒子能穿透金箔,而且不改变原来的运动方向,但是也有一小部分α粒子改变了原来的运动路径,甚至有极少数的α粒子好像碰到了坚硬不可穿透的质点而被弹了回来(如图)。
(1)若原子质量、正电荷在原子内均匀分布,则极少数α粒子就________(选填“会”或“不会”)发生大角度散射。
(2)绝大多数α粒子穿过后方向不变,说明???? (填序号)。
A.原子内部绝大部分空间是空的
B.原子的质量是均匀分布的
(3)从原子结构模型建立的过程中,我们发现???? (填序号)。
A.科学模型的建立是一个不断完善、不断修正的过程
B.模型在科学研究中起着很重要的作用
C.波尔的原子模型建立,使人们对原子结构的认识达到了完美的境界
D.人类借助模型的建立,对原子的认识逐渐接近本质
答案解析部分
1-5 ACBBA 6-10 BADAB 11-15 CCBAC 16-20 ACAAC
一、单选题
1.【答案】 A
【解析】已知铕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为152,核电荷数为63,根据核电荷数=核外电子数可知,它的核外电子数为63,故A正确,而B、C、D错误。
2.【答案】 C
【解析】根据分子模型 可知,该分子由两种原子构成,且每种原子只有一个。
A.氮分子N2由两个氮原子构成,故A不合题意;
B.氯分子Cl2由两个氯原子构成,故B不合题意;
C.氯化氢分子HCl由一个H原子和一个Cl原子构成,故C符合题意;
D.甲烷分子CH4由一个C原子和4个氢原子构成,故D不合题意。
3.【答案】 B
【解析】原子和分子的根本区别是:在化学变化中能否再分,故B正确,而A、C、D错误。
4.【答案】 B
【解析】分子、原子和离子是构成物质的基本微粒,而电子是原子的组成部分,不能构成物质,故B符合题意,而A、C、D不合题意。
5.【答案】 A
【解析】 A、金属氢是由原子直接构成的,符合题意;
B、金属氢与氢气构成物质的粒子不同,则化学性质不同,不符合题意;
C、 金属氢是由氢元素组成的,氢元素属于非金属元素,不符合题意;
D、 金属氢形成过程中,是氢分子分成氢原子,氢原子重新组合,所以氢原子核不发生了改变,不符合题意;
6.【答案】 B
【解析】A.Fe是金属元素,故A不合题意;
B.P是磷元素、H是氢元素、O是氧元素,它们都是非金属元素,故B符合题意;
C.Cu是金属元素,故C不合题意;
D.Al是金属元素,故D不合题意。
7.【答案】 A
【解析】由图可知a是核外电子,b是中子,c是质子。
A.a是核外电子,c是质子,质子数=核外电子数,A符合题意。
B.b是中子,c是质子,质量数=中子数+质子数,但中子数和质子数不一定相等,B不符合题意,
C.决定原子种类的是质子数,即c的数目,而不是b中子数,C不符合题意。
D.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构成,也就是b和c,D不符合题意。
8.【答案】 D
【解析】 Mg是镁原子,Mg2+ 是镁离子,镁离子是镁原子失2个电子之后形成的,二者核电荷数相等,质量几乎相等,中子数相等,镁原子呈中性,镁离子带2个单位正电荷,故电荷数不相同;
9.【答案】 A
【解析】A.构成物质的微粒在不停地运动,故A正确;?
B.构成物质的微粒有分子、原子和离子,故B错误;?
C.原子不显电性是因为在原子中原子核带的正电荷数与核外电子所带的负电荷数相同,故C错误;
D.水和过氧化氢的化学性质不同,是因为它们的分子构成不同,而组成元素都相同,故D错误。
10.【答案】 B
【解析】A、在原子中,质子数=电子数=核电荷数, 新元素的原子核外电子数为118 ,不符合题意;
B、在原子中,质子数=电子数=核电荷数, 新元素的原子核电荷数为118 ,符合题意;
C、 原子中子数不一定与质子数相等,不符合题意;
D、 变化过程中核电荷数发生了改变,则元素种类发生变化 ,不符合题意;
11.【答案】 C
【解析】A、 H2 表示氢气或一个氢分子, 清示元素或原子,不符合题意;
B、 2N只表示2个氮原子,不能表示元素或物质,不符合题意;
C、 Cu表示铜元素,一个铜原子,还能表示铜这种物质,符合题意;
D、 O 表示一个氧原子、氧元素,不能表示物质,不符合题意;
12.【答案】 C
【解析】 生活中常会见到“加碘盐”、“含氟牙膏”、“加铁酱油”中的“碘”、“氟”、“铁”指的是元素;
13.【答案】 B
【解析】 在一个N2O5和一个N2O的分子中,都含有2个氮原子;
14.【答案】 A
【解析】A、 钙、镁、钡、铜、铁、汞都属于金属元素,符合题意;
B、金属于金属元素,不符合题意;
C、 氯 不属于稀有气体元素,不符合题意;
D、铅不属于必需的微量元素,不符合题意;
15.【答案】 C
【解析】能保持水的化学性质的微粒是水分子,化学式为H2O,由2个氢原子和1个氧原子构成,如图:, 故C正确,而A、B、D错误。
16.【答案】 A
【解析】根据图片可知,该元素原子的原子序数为44,根据核外电子数=原子序数可知,它的核外电子数为44,故A正确,而B、C、D错误。
17.【答案】 C
【解析】A.根据图片可知,只有少数α粒子受到电磁力而发生偏转,这说明原子核体积很小,故A正确不合题意;
B.绝大部分α粒子直接穿过,根本没有受到撞击,这说明原子不是实心球体,大部分空间是空的,故B正确不合题意;
C.α粒子发生偏转,只能说明原子核内含有质子,没有任何现象说明其中后中子,故C错误符合题意;
D.α粒子偏转的角度非常大,说明受到的电磁力很大,即原子核质量比较大,故D正确不合题意。
18.【答案】 A
【解析】某品牌的纯牛奶的包装盒上标有:每100毫升中含钠58毫克、钙120毫克,这里的钠、钙是指元素,故A正确,而B、C、D错误。
19.【答案】 A
【解析】A.元素是具有相同质子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故A正确;
B.同种元素原子的质子数与中子数不一定相等,故B错误;
C.在物质发生化学变化时,原子的种类不会改变,元素不会改变,故C错误;
D.在元素周期表中,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等于原子序数和中子数的和,故D错误。
20.【答案】 C
【解析】设氧原子的实际质量为x,
那么:;
解得:x=。
二、填空题
21.【答案】 (1)组成;构成
(2)组成;构成;构成
(3)组成;构成;构成
(4)构成
【解析】(1)镁由镁元素(宏观)组成,镁由镁原子(微观)直接构成。
(2)氧气由氧元素(宏观)组成,氧气由氧分子(微观)构成,一个氧分子由两个氧原子(微观)构成。
(3)水由氢、氧两种元素(宏观)组成,水由水分子(微观)构成,一个水分子由两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微观)构成。
(4)氯化钠由氯离子和钠离子(微观)构成。
22.【答案】 铝;氧;Al2O3
【解析】地壳中含量居前五位的元素是:氧、硅、铝、铁、钙,其中铝、铁、钙是金属元素,所以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铝,含量最多的非金属元素是氧,铝是+3价,氧通常为-2价,根据十字交叉法,两者组成的物质化学式为Al2O3。
23.【答案】 (1)铝原子
(2)二氧化碳分子
(3)钠离子和氯离子
【解析】(1)家中铝合金窗户中的铝是由铝原子构成的。
(2)用于人工降雨的干冰(固态二氧化碳)是由二氧化碳分子构成的。
(3)用于配制生理盐水的氯化钠晶体是由钠离子和氯离子构成的。
?
24.【答案】 (1)电子
(2)a
(3)A,B,D
【解析】(1)汤姆生发现了原子中存在一种带负电荷的粒子,证明了原子是可以再分的。汤姆生发现的粒子是电子;
(2)原子核带正电荷, α粒子也带正电,二者靠近时会发生相互排斥。如果α粒子离原子核较远,那么排斥力非常小,对运动没有影响,则可能沿直线运动;如果二者较近,那么α粒子受到排斥运动轨迹会向下弯曲;但是肯定不会向上弯曲,故选a;
(3)A.科学模型的建立是一个不断完善、不断修正的过程,故A正确;
B.模型在科学研究中起着很重要的作用,故B正确;
C.玻尔原子模型的建立,使人们对原子结构的认识更近一步,但是离完美还有一段距离,故C错误;
D.人类借助模型的建立,对原子的认识逐渐接近本质,故D正确。
25.【答案】 (1)离子
(2)汞、铁
(3)二氧化碳分子
【解析】(1)甲由原子得失电子形成,因此是离子;
(2)在氧气、水、汞、氯化钠、铁,这五种物质中,由原子构成的物质是:汞、铁。
(3)二氧化碳是由二氧化碳分子构成的。
26.【答案】 (1)分子;原子;原子;分子;原子的种类和数目
(2)水分子
【解析】(1)该变化中水分子发生了变化,分裂成氢原子和氧原子,然后氢原子和氧原子重新组合成氢分子和氧分子,在整个过程中,原子种类和个数没有发生变化。
(2) 保持水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是水分子;
27.【答案】 丙;乙;甲
【解析】人体中氧元素含量最高,其次是碳元素,故丙为人体中元素的分布图,海水中氧最高,然后是氢,故为乙图,地壳中最高元素为氧,其次是硅,故为甲图;
28.【答案】 (1)B
(2)金属
(3)MgCl2
【解析】(1)根据元素的定义可知,核电荷数的原子相同的是同一种元素,而核电荷数不同的原子就不是同一种元素,因此不同元素之间的本质区别是核电荷数不同。因为质子数=核电荷数,所以不同元素之间的本质区别就是质子数不同,故选B。
(2)第3号元素为锂,因为含有金字旁,所以属于金属元素;
(3)12号元素镁,最外层电子数为2,容易失去2个电子带两个单位的正电荷,即化合价为+2价;第17号元素氯,最外层电子数为7,容易得到1个电子达到稳定结构,因此带一个单位的负电荷,即化合价为-1价。根据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得到:(+2)x+(-1)y=0,解得:x:y=1:2,那么化合物的化学式为:MgCl2。
29.【答案】 (1)53 (2)4
【解析】(1) 131I 和 127I?都属于碘元素,根据同种元素质子数相同,则 127I的质子数与 131I 的质子数相同,即为53。
(2)血红蛋白中铁元素质量分数为 0.33% ,即 , 解得x=4。
30.【答案】 (1)34∶32∶4∶4∶1
(2)
【解析】(1)根据血红素的化学式可得血红素中C、H、O、N、Fe五种元素的原子个数比是 34∶32∶4∶4∶1;
(2)经测定每个血红蛋白分子中含有n个铁原子,且该物质中铁元素的质量分数为0.335%,则血红蛋白的相对分子质量是56×n÷0.335%=
三、实验探究题
31.【答案】 (1)原子内部绝大部分是空的
(2)C
(3)BC
【解析】(1)绝大多数α粒子穿过金箔后方向不变,说明原子内部绝大部分是空的;
(2)根据上述实验可知,原子内部大部分是空的,实心部分占的体积很小,故选C;
(3)原子内部的原子核带正电荷,而α粒子也带正电荷,根据“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可知,上面的α粒子轨迹向上弯曲,下面的α粒子轨迹向下弯曲,因此运动轨迹不可能是BC。
32.【答案】 (1)不会
(2)A
(3)A,B,D
【解析】(1)若原子质量、正电荷在原子内均匀分布,则极少数α粒子就不会发生大角度散射。
(2)绝大多数α粒子穿过后方向不变,说明原子内部绝大部分空间是空的,故选A。
(3)A.科学模型的建立是一个不断完善、不断修正的过程,故A正确;
B.模型在科学研究中起着很重要的作用,故B正确;
C.波尔的原子模型建立,使人们对原子结构的认识达到一个新的高度,但是仍然有很多东西没有研究清楚,故C错误;
D.人类借助模型的建立,对原子的认识逐渐接近本质,故D正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