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基本信息
课题
§19.1
家庭电路
授课教师
学科
物理
年级
九年级
教材
人民教育出版社
《义务教育教科书
物理
九年级
全一册》
教学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
《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2011版)》的基本理念之一就是:“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通过贴近学生生活、符合学生认知特点,激发并保持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通过学习和探索掌握物理学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并能将其应用于实践,为以后的学习、生活和工作打下基础。”
实验在物理教学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实验教学是物理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全面提高学生科学素养的重要途径,提倡使用日常用品进行实验,拉近物理学与生活的距离。做演示实验时,教师要引导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启发学生对实验现象说明的问题进行积极思考和交流。
教学背景分析
一、对课标相关内容的理解
从“课程内容”的要求看,本节涉及如下条目:“1.了解家庭电路”。本条目涉及课程标准中一级主题“能量”中“电磁能”的内容。“能量”是课程标准中科学内容的三大主题之一。本节课课程内容涉及主要认知性技能目标。具体说明如下:
“了解家庭电路。”“了解”属于认知性目标行为动词,从行为动词层次水平看,了解属于认知性目标中的“了解”层次水平。
二、课题及教学内容的分析
家庭电路是前几章电学知识的延续和提升应用,也是本章“生活用电”的学习核心和基础。本节内容由“家庭电路的组成”“火线和零线”“三线插头和漏电保护器”三部分构成。本节课是从家庭电路的组成入手,引起学生的兴趣,对家庭电路组成、连接顺序等有所了解。家庭电路中的电能是由进户的火线和零线提供的,引导学生会使用试电笔辨别火线和零线。结合电工的知识,引导学生阅读教材,自学三线插头和漏电保护器,地线是与用电器的金属外壳相连,防止用电器外壳带电导致触电事故。
三、学生情况分析
家庭电路学生既熟悉也陌生,生活中对家庭电路的主要设备及其作用还是知道的,对于电路的组成及连接方式比较陌生,因为家庭电路的布线大多采用暗线铺设,学生对家庭电路完整的结构、实际电路的连接缺乏直观感性的认识。因此,不能很好地将所学的物理知识与生活实际相联系起来。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家庭电路的组成和连接方式。?
2.了解家庭电路各组成部分的作用。
3.了解三线插头与漏电保护器和安全用电的关系。
二、过程与方法
1.
通过实验了解保险丝的作用和制作材料,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2.
通过了解试电笔的工作原理,引导学生掌握试电笔的使用方法。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对家庭电路的学习,有初步的安全用电的常识。
教学重点和难点
一、教学重点
家庭电路的组成。
二、教学难点
1.
保险丝的作用和制作材料。
2.
试电笔的结构和使用方法。
教学资源和教学方法
一、教学资源
家庭电路演示板、试电笔、自制试电笔模型、多媒体课件、三孔插座、两孔插座、保险丝作用演示器等
二、教学方法
讲授法、实验演示、讨论法、观察法、小组合作学习、启发引导
板书设计
§19.1
家庭电路
一、家庭电路的组成
二、火线和零线
三、三线插头和漏电保护器
教学过程
教学
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新课
引入
通过列举生活中的各种家用电器,引出电对人们日常生活的影响,从而引出课题。
聆听,思考
从学生身边的物品引出新课,体现从生活走向物理。
过渡
展示家庭装修布线的图片。
观察,思考
增强学生对家庭电路的感性认识。
新课
教学
一、家庭电路的组成
1.
家庭电路的组成
通过图片和实物演示板展示,引导学生归纳出家庭电路的组成部分。
2.
电能表
引导学生回忆上一章学过的电能表的知识,总结电能表的作用和安装位置,以及练习读数。
3.
总开关
通过与前面学过的电路中的开关作用、位置相联系,引导学生归纳出家庭电路中总开关的作用和安装位置。
4.
保险装置
展示图片,介绍插入式保险盒的结构。
【演示实验1】
利用保险丝作用演示器演示保险丝的作用。
【过渡】
家庭中的用电器工作,肯定需要消耗电能,而将电能输送到千家万户的就是两条重要的进户线——火线和零线。这两条线也是家庭电路的组成部分。下面我们就来学习火线和零线。
二、火线和零线
1.
试电笔
(1)作用
介绍火线、零线和地线相互之间的电压。
【提问】
如果家庭中电路出现故障,需要维修,为了保障人身安全,电工首先要辨别火线和零线,请问如何辨别呢?
(2)构造
展示图片和试电笔,引导学生观察试电笔,总结出试电笔的构造。
(3)使用方法
引导学生根据试电笔的构造,思考其使用方法。
在学生分析的基础上,总结试电笔的正确使用方法。
【演示实验2】
利用自制教具,实验演示,引导学生尝试解释试电笔的工作原理。
【演示实验3】
通过实物投影演示试电笔辨别插座的火线和零线。
2.
用电器与火线、零线的连接
展示图片,引导学生分析用电器与火线、零线的连接方式,以及控制电灯的开关连接的位置。
【过渡】
我们弄清楚了用电器与火线、零线的连接方式,请问同学们有没有仔细观察过这些用电器的插头?插头上有几个脚呢?
三、三线插头和漏电保护器
1.
插座的连接方式
引导学生回忆刚才的试电笔辨别插座上零线和火线的演示实验,从而得出两孔插座和三孔插座的连接方式。
2.
三线插头
引导学生根据插座的连接方式,判断三线插头对应的连接。
3.
漏电保护器
【提问】
空气开关和漏电保护器在电路中分别起什么作用?这样安装有什么好处?
引导学生自己阅读教材第107页最后两段文字,小组交流讨论,回答问题。
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再进行适当的总结。
观察,思考,归纳。
回忆,思考。
思考,回答。
观察,思考,分析插入式保险盒的结构。
观察,思考,体会,理解。
聆听,思考。
聆听,思考。
思考,回答:需要用工具——试电笔。
观察,讨论,总结试电笔构造。
交流,讨论,思考,分析。
聆听,思考。
观察,思考,理解,解释试电笔的工作原理。
观察,思考。
观察,思考,总结。
思考,回答:有的两个脚,有的三个脚。
回忆,思考,理解。
观察,思考,判断。
结合问题,自主阅读,独立思考,然后小组交流讨论,回答问题。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归纳能力。
温故而知新。
运用以前学过的知识进行适当迁移,学习新的知识。
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通过明显的实验现象,带给学生强烈的直观感受,体会保险丝的作用。
引出后面的教学内容。
通过介绍家庭电路的电压值高于人体的安全电压,引出使用试电笔的必要性,从而让学生了解试电笔的作用。
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和总结能力。
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让学生在头脑中对试电笔的正确使用方法有较为清晰的认识。
让学生对知识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
通过演示让学生明确试电笔的正确使用方法。
在引导学生分析的过程中,让学生初步懂得安全用电常识,为后面学安全用电做铺垫。
引出后面的教学内容。
一是让学生知道生活中插座的连接方式,二是为讲插头的连接方式做铺垫。
让学生掌握插头的连接方式。
培养学生独立阅读、提炼信息的能力;同时,通过小组交流讨论,培养学生沟通合作的能力。体现自主学习与合作学习相结合。
课堂
小结
【提问】
1.家庭电路由哪些部分组成?
2.
保险丝由什么材料制成?
3.
怎样辨别火线和零线?
4.
试电笔如何正确使用?
5.
插座的连接方式是什么?
思考,回答。
通过问题的形式,引起学生的思考,小结本节课的内容,也达到对学生掌握本节课内容的反馈目的。
课堂练习
【练习1】
请用笔画线表示导线,将图中的电灯、开关(控制电灯),以及插座(插座准备接大功率用电器)接入家庭电路中。
【练习2】
试电笔中串联了一个很大的电阻,约有1百万欧,请利用欧姆定律,估算正确使用试电笔测量家庭电路火线时流过人体的电流。这个电流大约是25W灯泡正常工作电流的多少分之一?
结合学案,完成练习。
课堂练习,及时反馈,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
课后
作业
1.
学探诊第76-77页。
2.
回家正确使用试电笔辨别插座的火线和零线。
完成作业。
课下落实。
学习评价设计
一、课堂评价
1.
通过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互动、合作,评价学生的课堂学习状态。
2.
通过课堂练习和课堂小结,评价学生对本节课的知识掌握情况。
二、课后评价
1.
通过检查课后书面作业的落实情况,评价学生的学习新知识的掌握程度。
2.
通过与家长进行沟通,了解学生将物理知识运用于生活实际的情况。
教学设计的创新说明
1.
思路清晰,层次分明,重点突出,内容完整。
2.
展示大量生活中的实物和图片,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体现了“从生活走向物理”的新课程理念。
3.
实验演示、自主阅读、小组讨论、启发引导等多种教学手段和方法相结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体现了课堂教学的多样化。
4.
突出实验在物理教学中的作用。
(1)本节课演示了“保险丝的作用”、“试电笔的正确使用”等实验,给学生强烈的视觉冲击力,引发学生在观察中思考;
(2)通过自制教具,并进行演示,让学生不仅知道了“试电笔的正确使用方法”,还理解了“试电笔的工作原理”,拉近了物理学与生活的距离,让学生深切地感受到科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