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月迹 课件+练习(共37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24.月迹 课件+练习(共37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5.5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0-12-17 21:38:33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统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一课一练
24.月迹
一、读句子,用“√”给下面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1.这些都是妈妈日积月累(lèi lěi)收集来的书籍,经过一天的整理,它们终于整齐地放在了不同的书架上,可妈妈已经累(lèi lěi)坏了。
2.夕阳西下,袅(xiāo niǎo)袅炊烟飘荡在房顶上,晚饭后,我们都央求奶奶讲嫦(cháng chǎng)娥(é wó)的故事。
3.面对成绩优异的同学,我们要向人家看齐,而不是盲目嫉(jì jí)妒(hù
dù)。
二、把词语补充完整。
________的桂树 ________的骨朵儿
________的感觉 ________地爬高
________地溜进来 ________地闪着银光
三、用“然”字组词填空。(所填词语不能重复)
我正在外面玩,( )下起了小雨,( )雨不大,但是我早上洗过的衣服还晾在屋外面,于是我立刻骑车往家赶,中途车子( )爆胎了,无奈我只好推着车走,刚走没几步,( )碰到了好心人,他开车把我和车一块载着走。可谁知快到家时雨( )停了,我回到家一看晾衣架上的衣服( )没收,还好只是湿了一点。
四、写出句子使用的修辞方法。
(1)原来月亮是长了腿的,爬着那竹帘格儿。________
(2)(月亮)款款地悄没声儿地溜进来。________
五、按要求改写句子。
1.三妹说:“月亮是属于我的了!”(改为转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院子的中央处,是那棵粗粗的桂树。(缩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月亮是一盏黑暗中的明灯,让夜行的人明确前进的方向。(仿写关于月亮
的比喻句)
月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六、判断题。
《月迹》堂中赏月,判断对错,对的打“√”,错的打“×”。
1.“先是一个白道儿,再是半圆,渐渐地爬得高了,穿衣镜上的圓便满盈了。”这句话写出了月亮爬上竹帘格儿的动态变化,主要抓住了颜色的变化来写。(______)
2.“溜”“长了腿”“爬”等词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月亮的变化。(______)
3.课文围绕孩子和月亮写了盼月、议月、寻月三个方面的内容。(______)
4.寻找月亮,其实也是在寻找梦想和希望。找到了月亮,也就有了希望,心里便踏实了,满足了。文章抒发了对未来的美好憧憬和对幸福的渴望追求。(______)
5.“只要你愿意,它就有了哩。”这句话的意思是说每个人都有一个月亮。(______)
七、重点段落品析。
奶奶说:“月亮是每个人的,它并没有走,你们去找它吧。”我们越发觉得奇了,便在院里找起来。妙极了,它真没有走掉,我们很快就在葡萄叶儿上,瓷花盆儿上,爷爷的锨刃儿上找到了。我们来了兴趣,竟寻出了院门。
院门外,便是一条小河。河水细细的,却漫着一大片的净沙,全没白日那么的粗糙,灿烂地闪着银光。我们从沙滩上跑过去,弟弟刚站到河的上湾,就大呼小叫了:“月亮在这儿!”
妹妹几乎同时在下湾喊道:“月亮在这儿!”
我两处去看了,两处的水里都有月亮,沿着河边跑,哪一处的水里都有月亮了。我们都看向天上,我突然又在弟弟妹妹的眼睛里看见了小小的月亮。我想,我的眼睛里也一定是会有的。噢,月亮竟是这么多的:只要你愿意,它就有了哩。
(1)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兴趣----________ 粗糙----________
(2)对文中画线句子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月亮饱含了人们对美的追求,它在每个人的心里。
B.月亮不见了,奶奶让大家去寻找。
C.天阴了,月亮才不见了。
(3)通过阅读选文的第二、三自然段,我明白了_____,它是人们对________。
八、课外阅读。
我爱家乡的秋夜
家乡的秋夜素雅、幽静。我对家乡的秋夜有一种(眷恋 爱恋)之情,我爱家乡的秋夜。家乡的秋夜像一幅美丽的水墨画。柔和的月光下,一望无际的田野是碧的翡翠,水稻的叶子挑起一粒粒的秋露,远远望去,好像珍珠撒在翡翠上,绿得逗你的眼,亮得闪你的目。
月光慢慢地从浓密的竹林里一丝一缕地透过来,撒在细密的竹叶上,撒在亭亭玉立的竹茎(jìng jīng)上,撒在浓黑的小草上。叶的碎影、枝的碎影、茎的碎影,重叠错落,把竹的绿映照得深浅明暗,美丽极了。
柿子园里的景色更是迷人。走进柿子园,枝繁叶茂的柿子树上,挂满了沉甸甸的柿子。黄澄澄的柿子,晶莹透明,令人垂涎欲滴。
家乡的秋夜像一首美妙的交响曲。瑶寨的小伙子、大姑娘能歌善舞,每当夜幕降临,他们就会载歌載舞,用山歌来表达对生活的赞美,用舞蹈道出丰收的喜悦。田野里的小艺术家们也不甘示弱:们欢快地哼着小夜曲;青蛙似男高音唱着那粗犷(嘹亮 响亮)的歌儿;蟋蟀们更是尽情地伴奏,构成了一首绝伦无比的交响曲。这声音在空旷的山野间回荡,如春蚕的咀嚼(jué jiáo)声,似清风拂过杨柳,又似草原上的野马在奔驰。
夜深了,人们睡了,大山睡了,湖也睡了,只有风儿还在神采地守护着。风儿把湖面吹醒,在月光的朗照下,湖面闪动着片片银光。柳儿也不甘示弱地飞舞着,梳理着自己的秀发。在这深夜里,偶尔传来几声汽车的喇叭声,那是家乡的经济命脉在流动。那响彻夜空的鸡声,划破了黑夜的幕布,预示着黎明即将到来,美好的一天又开始了。
1.选择恰当的词语或读音,在下面画“√”。
2.根据下列释义,从文中找出相对应的词语。
(1)不愿意显得比别人差。 ( )
(2)形容十分贪吃的样子;比喻看到好的东西,十分羡慕,极想得到。(含贬义)( )
3.按要求从文中摘抄句子。(各一句)
(1)静态描写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动态描写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作者说:“家乡的秋夜像一首美妙的交响曲。”请简要说说这首交响曲是由哪些曲声构成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作者在文中表达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之情。
参考答案;一、1. lěi lèi 2. niǎo cháng é 3. jì dù
二、高高;累累;奇妙;渐渐;悄没声儿;灿烂
三、示例:忽然 虽然 突然 竟然 居然 果然
四、(1)拟人(2)拟人
五、1三妹说,月亮是属于她的了!
2.中央处是柱树。
3示例:一曲思念的歌谣,使远在他乡的游子获得心灵的慰藉。
六、1.×2.√3.√4.√5.×
七、(1)兴致;粗劣(2)A
(3)月亮无处不在,它在每个人的心里;美好事物的追求
八、1.眷恋 √ jīng √ 嘹亮 √ ju é√
2.(1)不甘示弱(2)垂涎欲滴
3.(1)走进柿子,核繁叶茂的子树上,挂满了沉甸甸的柿子。黄澄的柿子,莹透明,令人垂涎欲。
(2)风儿把湖面吹醒,在月光的朗照下,湖面闪动着片片银光
4.小伙子、大娘的山歌;们的小夜曲;青蛙的歌儿;蟋们的伴奏。
5.对家乡秋夜及对家乡的喜爱和赞美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共37张PPT)
24.月迹
语文统编版 五年级上
贾平凹 1952年生,陕西人。1974年开始发表作品,曾获首届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第七届茅盾文学奖、施耐庵文学奖、鲁迅文学奖等。代表作品有长篇小说《秦腔》《浮躁》《废都》等,散文集《爱的踪迹》《贾平凹长篇散文精选》等。
相关资料


qiǎo

léi
chánɡ
我会认


é






lěi (累累)
lèi (劳累)
多音字
悄没声儿:形容没有声音或声音很低。
面面相觑:你看我,我看你,形容大家因惊惧或不知所措而互相望着,都不说话。
争执:争论中固执己见,不肯相让
词语解释
1.课文中介绍的月亮的足迹都在哪儿?
月亮无处不在,月亮属于每一个人。
2.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课文描述了我们一群孩子______的过程,作者用孩子的角度描写了我们在这一过程中获得的感悟,抒发了对____________________。
童真、童心的赞美之情
寻月
整体感知
  我们这些孩子,什么都觉得新鲜,又常常什么都觉得不满足。
总起句。“新鲜”、“不满足”为下文我们寻月亮埋下了伏笔。
课文解读
  中秋的夜里,我们在院子里盼着月亮,好久却不见出来,便坐回中堂里,放了竹窗帘儿闷着,缠着奶奶说故事。奶奶是会说故事的,说了一个,我们还要她再说一个……奶奶突然说:“月亮进来了!”
“盼着、好久”写出了我们想看到月亮的急切心情。“缠”写出了我们在等月亮时渴望奶奶给我们说故事。
我们看时,那竹窗帘儿里果然有了月亮,款款地悄没声儿地溜进来,出现在窗前的穿衣镜上了:原来月亮是长了腿的,爬着那竹帘格儿,先是一个白道儿,再是半圆,渐渐地爬得高了,穿衣镜上的圆便满盈了。
动态描写,拟人,想象。写月亮爬竹帘格儿的过程,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月亮的动态变化,让人感受到月亮的顽皮可爱。“溜进来、长了腿、爬着”运用了拟人手法,生动形象地描绘了月亮的足迹,语言充满童趣。
我们都高兴起来,又都屏住气儿,生怕那是个尘影儿变的,会一口气吹跑了呢。月亮还在竹帘儿上爬,那满圆却慢慢儿又亏了,末了,便全没了踪迹,只留下一个空镜, 一个失望。奶奶说:“它走了,它是匆匆的。你们快出去寻月吧。”
动态描写。“一个失望”写出了月亮消失后我们的失落,为下文写寻月作铺垫。
结合本段,简要分析作者是如何将无形无态的月迹写得可触可感的。
作者巧妙地借助竹窗帘儿、穿衣镜上的月亮,清晰地写出了月亮的踪迹,使月迹生动可感。
我们都跑了出来,它果然就在院子里,但再也不是那么个满满的圆了。满院子的白光,是玉玉的,银银的,灯光也没有这般亮的。
静态描写。写出了月光照在院子里的静态景象,表现了月亮的恬静柔美。“玉玉的,银银的”写出了月光的光亮洁白,语言充满童趣。
院子的中央处,是那棵粗粗的桂树,疏疏的枝,疏疏的叶,桂花还没有开,却有了累累的骨朵儿了。我们都走近去,不知道那个满圆儿去哪儿了,却疑心这骨朵儿是繁星儿变的;抬头看着天空,星儿似乎就比平日少了许多。月亮正在头顶,明显大多了,也圆多了,清清晰晰看见里边有个什么东西。
叠词的运用,使语言充满童趣,富有韵味。
静态描写。直接描写月亮又大又圆又亮。
“奶奶,那月上是什么呢 ”我问。
“是树,孩子。”奶奶说。
“什么树呢 ”
“桂树。”
对话描写。写出了孩子锲而不舍、不停追问的强烈好奇心,为后文到处找月亮埋下伏笔。
我们都面面相觑了。倏忽间,哪儿好像有了一种气息,就在我们身后袅袅,到了头发梢儿上,添了种淡淡的痒痒的感觉。似乎我们已在月里了,那月桂分明就是我们身后的这棵了。
我们听到奶奶讲解后的心理感受,大家触景生情,闻着桂花的芳香,仿佛院子中的桂树就是月亮中的桂树。将月亮与身边景物融为一体,创造了梦幻般的场景,给人以美的感受。
奶奶瞧着我们,就笑了:“傻孩子。那里边已经有人了呢。”
“谁 ”我们都吃惊了。
“嫦娥。”奶奶说。
“嫦娥是谁 ”
“一个女子。”
这句话运用了_____的方式,告诉我们一个神话故事的主人公叫______。
对话
嫦娥
哦,一个女子。我想:月亮里,地该是银铺的,墙该是玉砌的,那么好个地方,配住的一定是十分漂亮的女子了。
心理描写,想象。“我”对月亮里的景色和嫦娥的美好想象,表现了“我”的童真和对月亮的喜爱,为月亮蒙上了一层诗意。
“有三妹漂亮吗?”
“和三妹一样漂亮的。”
三妹就乐了:“啊啊,月亮是属于我的了!”
对话描写。将三妹和嫦娥相比,让人感觉月亮美的真实。这段话既写出了儿童天真烂漫、活泼可爱的天性,又反映了人们对美好事物的热爱和向往之情。
三妹是我们中最漂亮的,我们都羡慕起来;望着她的狂样儿,心里却有了一丝嫉妒。我们便争执起来,每个人都说月亮是属于自己的。
孩子们的争论说明人人都想追求美好事物,都希望自己拥有美丽的月亮,表达了孩子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奶奶说:“月亮是每个人的,它并没有走,你们去找它吧。”
隐含了人人都有欣赏美、追求美的权利,奶奶的话引导我们再次寻找月亮。
我们越发觉得奇了,便在院里找起来。妙极了,它真没有走掉,我们很快就在葡萄叶儿上、瓷花盆儿上、爷爷的锨刃儿上找到了。我们来了兴趣,竟寻出院门。
院里寻月
我们在院里很多地方发现了月亮的足迹。月亮象征着美好,到处可以找到月亮,正如生活中到处都有美,只要用心找,一定能找到。
院门外是一条小河。河水细细的,却漫着一大片的净沙,全没白日那么的粗糙,灿烂地闪着银光。我们从沙滩上跑过去,弟弟刚站到河的上湾,就大呼小叫:“月亮在这儿!”
妹妹几乎同时在下湾喊道:“月亮在这儿!”
河边寻月
写出了弟弟看到月亮后的惊喜和兴奋。
我两处去看了,两处的水里都有月亮,沿着河边跑,哪一处的水里都有月亮了。我们都看向天上,我突然又在弟弟妹妹的眼睛里看见了小小的月亮。我想,我的眼睛里也一定是会有的。噢,月亮竟是这么多:只要你愿意,它就有了哩。
眼瞳显月
心理描写。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只要你愿意去发现,美就无处不在。
我们坐在沙滩上,掬着沙,瞧那光辉……正像奶奶说的那样:它是属于我们的,每个人的。我们又仰起头来看那天上的月亮,月亮白光光的,在天空上。我突然觉得,我们有了月亮,那无边无际的天空也是我们的了。
沙滩议月
“无边无际的天空”象征着世间所有美好的事物,说明只要善于发现,我们每个人都可以找到生活中的美。
月亮的足迹都出现在了哪里?
月迹先是出现在中堂的竹窗帘儿里、穿衣镜上,然后是院中的桂树上、葡萄叶儿上、瓷花儿盆上,后来是院外的小河里,我们的眼睛里。因此,月亮的足迹出现在“中堂--院中--河边”。
寻月过程中,孩子们的心理有什么变化?
镜中月亮由圆变亏,最后消失,大家都很失望;到院子里寻月,发现月亮又大又圆,大家很开心;听说月中有树有人,三妹和月中嫦娥一样漂亮,三妹便觉得月亮属于她,大家由羡慕而嫉妒,便争执起来;听奶奶说“月亮是每个人的,它并没走”,大家越发觉得奇了;在河中和眼睛中看到月时,“我”发现原来“月亮竟是这么多”,觉得满足。
在孩子们寻月的过程中,奶奶这个人物是不可忽略的。你认为奶奶是个怎样的人?
①了解爱护孩子的童心。
②一个对生活充满激情,甚至自身也童心未泯的人。
③高明的教育家。
月迹
盼月:镜中望月——失望
寻月
院中望月——嫉妒、争执
河中寻月——处处都有、大呼小叫
眼瞳见月——竟是这么多
议月:沙滩议月——满足
美无处不在
结构梳理
《月迹》是一篇充满了童心与童趣的__________,从孩子的视角去发现月迹、感受月迹,写出了童年的 ___________与___________。
散文
丰富多彩
纯洁天真
主旨归纳
玉兔捣药
相传月亮之中有一只兔子,浑身洁白如玉,所以称作"玉兔"。这种白兔拿着玉杵,跪地捣药,成蛤蟆丸,服用此等药丸可以长生成仙。久而久之,玉兔便成为月亮的代名词。
拓展延伸
谢谢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中小学教育资源网站
有大把高质量资料?一线教师?一线教研员?
欢迎加入21世纪教育网教师合作团队!!月薪过万不是梦!!
详情请看:
https://www.21cnjy.com/help/help_extract.ph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