授课讲义
学员姓名
年级
初三
科目
物理
日期
时段
授课教师
课题
第二章电05
并联电路
授课主题
T(同步知识主题)
C
(专题方法主题)
T
(学法与能力主题)
星
级
★★
★★
★★
教学内容
一、同步知识梳理
知识点1:并联电路的概念:把电路元件并列接在电路中的两点之间,由此组成的电路叫做并联电路。
知识点2:并联电路电流、电压的特点:
并联电路的总电流等于各支路的电流之和:I0
=
I1
+
I2
+
I3+…
①
②
(
R
1
R
2
R
3
1
0
)
(
U
)
并联电路的总电压与各支路的电压相等:U=U1=U2=U3
并联电路的总电阻的倒数等于各支路电阻的倒数之和;
知识点3:说明
(1)把n段导体并联起来,总电阻比任何一段导体的电阻都小,这相当于导体的横截面积增大。
求两个并联电阻R1、R2的总电阻R=
特例:n个相同的电阻R0并联,则总电阻R=R0/n
。
(2)分流定律:并联电路中,流过各支路的电流与其电阻成反比,即I1/I2=
R2/R1
。
二、同步题型分析
题型一:考察并联电路的特点
【例1】:三个相同的灯泡L1、L2、L3组成如图所示的电路,电流表A1、A2、A3的示数分别为I1、I2、I3,则它们之间的关系是(
)
A、I1=I2
B、I3=I1+I2
C、I1=I2+I3?
D、I2=I3
Key
B
Tips并联电路的总电流等于各支路的电流之和:I0
=
I1
+
I2。
【教学建议】:基本知识点,让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
【例2】:
阻值为3Ω的电阻与15Ω的电阻并联后的总电阻是(
)
A、18Ω
B、9Ω
C、2.5Ω
D、0.4Ω
Key
C
Tips利用两个并联电阻R1、R2的总电阻R=,代入即可求出。
【教学建议】:典型题型,可强调一下一个电阻并联上另一个电阻后总电阻变小,而若并联电路中其中一个电阻变大总电阻也变大。
【例3】(★★★)如图所示电路中,电源电压为3伏保持不变,定值电阻R1=15欧。求:(1)当电键S断开时,电流表A的示数。(2)当电键S闭合时,若电流表A的示数为0.3安,求定值电阻R2
的阻值。
Key:(1)、0.2A(2)、30欧
Tips:本题考查并联电路的电流的特点,属于基础题
【教学建议】:培养学生规范写作的习惯。
变式训练:1
、(★★★)(2011静安一模).在图9所示的电路中,电源电压为6伏且不变,电阻R2为15欧。
①
求:电流表A2的示数I2。
②
闭合电键S时,电流表A1的示数变化了0.6安,求:此时电流表A1的示数I和电阻R1。
(
R
2
A
2
S
R
1
A
1
图
9
)
Key:①、0.4A
②
、0.6A;10欧
Tips:本题关键是理解:各支路电流互不影响,干路电流的改变量就是流过电阻R1的电流I1。
【教学建议】:培养学生独立解题的习惯。
(
R
1
图
19
P
A
1
R
2
A
2
S
)变式训练:2.(★★★)(2013年1月杨浦区25题)在图19所示的电路中,电源电压保持不变。电阻R1的阻值为30欧,滑动变阻器R2上标有“20
2A”字样。电流表A1与电流表A2都有“0~0.6A”和“0~3A”两个量程。闭合电键S,电流表A1的示数变化了0.4安。
①
求电源电压。
②
移动变阻器的滑片P,使电流表A1的变化量达到最大,求变阻器连入电路的最大值和最小值。
Key
U1=IR1=30欧×0.4安=12伏
②
I总=I1+I2
∵
I1不变,∴要使I总变化量达到最大,则I2的变化量达到最大。
当R2最大时,I2最小。
∴
R2最大=20欧
又∵I2的最大电流为2安,
∴
R2最小=U2/
I2=12伏/2安=6欧
【教学建议】:题目综合性强,可先引导学生自己思考。
一、专题知识梳理
并联电路特点
并联电路:
二、专题精讲
例题1:
(
R
1
P
A
S
V
A
1
图
1
R
2
)
在图1所示的电路中,电源电压保持不变。闭合电键S,当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向右移动时,变大的是
A.电流表A示数与电流表A1示数的差值
B.电流表A示数与电流表A1示数的比值
C.电压表V示数与电流表A1示数的比值
D.电压表V示数与电流表A示数的比值
Tips:本题来自2013年静安一模卷第6题
Key:D
例题2:
如图11所示电路,R2阻值为16欧,当电键闭合时,电流表A1的示数为0.2安,电流表A2的示数为0.3安。求(1)电源电压(2)滑动变阻器接人电路的阻值
Tips:本题来自某年嘉定区二模卷
Key(1)电源U=U1=U2=I2·R2=0.2A×16Ω=3.2V
(2)I1=I-I2=0.1A
R1=U1/I1=3.2V/0.1A=32Ω
例题3图9所示,某小组同学在“探究并联电路中导体对电流的阻碍规律”实验中,用2节电池作为电源,甲同学先将电阻R1和R2并联,然后用R代替图9(a)中并联电阻R1和R2,如图9(b);乙同学将电阻R1和R3并联,如图9(c)所示。请仔细观察图中的操作和现象,分析归纳出初步结论。
(1)比较图9(a)和(b)两图中电流表的示数及相关条件,归纳得出的初步结论是:
(23)
;
(2)比较图9(a)和(c)两图中电流表的示数及相关条件,归纳得出的初步结论是:
(24)
。
Tips:2012年奉贤区一模卷第16题
Key
当一个电阻对电流的阻碍作用与两个并联电阻对电流的阻碍作用相同时,这个电阻可以等效替代那两个电阻(2)电压相同时,一个电阻所并联的另一电阻越大,它们对电流的阻碍作用越大
【教学建议】:实验题类型有助于学生理解规律及其应用。
例题4:10、(长宁26)小丽和小敏同学做“探究并联电路的规律”实验,她们探究了并联电路各电阻两端的电压,得出它们都等于电源电压(6伏)。接着她们继续按图16所示的电路图正确连接电路。在实验中保持电阻R1(10欧)不变,四次改变电阻Rx的阻值,闭合电键后观察并记录电流表的示数,如下表所示。
(
实验
序号
A
1
示数
(安)
A
2
示数
(伏)
A
示数
(伏)
电阻
R
x
(欧)
1
0
.
6
0
.
2
0
.
8
2
0
.
6
0
.
3
0
.
9
3
0
.
6
0
.
4
1
.
0
4
0
.
6
0
.
6
1
.
2
图
16
R
1
R
x
S
A
1
A
2
A
)
①小丽同学分析表格中的第3列数据、相关条件及欧姆定律,得出电阻RX的阻值分别为_______(10)___欧。
②小敏同学在分析实验序号1(或2或3或4)中的____(11)______列数据及相关条件时,得出的初步结论是:并联电路的总电流等于通过各电阻的电流之和。
③为了研究并联电路中的总电阻,小丽同学分析表格中的第_____(12)____列数据、相关条件及欧姆定律,又得出该电路的总电阻分别为__________(13)_______欧。最后,为了研究总电阻和各电阻的关系,小丽和小敏两位同学先将总电阻和_________(14)_________阻值大小进行比较,然后再继续实验得出结论。
Tips:选自长宁区26题
Key
:
①30、20、15、10。
②第2、3、4
③第4;
7.5、
6.7、
6、
5;
R1、Rx
三、专题过关
检测题1.做“用电流表测
电流”的实验时,电源电压保持不变。已知R1=R2,R3=R4,且R1R3。若闭合电键S后,电流表A1、A2、A3的示数分别为0.2安、0.4安和0.6安,则实验时的电路图应为图1中的
(
R
1
R
2
A
3
S
A
1
A
2
R
2
R
3
A
3
S
A
1
A
2
R
3
R
4
A
3
S
A
1
A
2
R
4
R
1
A
3
S
A
1
A
2
A
B
C
D
图
1
)
Tips:选自2013普陀一模第6题
Key
:B
【教学建议】:题目比较新颖,但不难。
检测题2.如图15(a)所示电路,电源电压保持不变,滑动变阻器R2上标有“50
2A”字样,闭合电键后,当滑片位于中点位置时,电流表A1和A2的示数均如图15(b)所示,
求:①电源电压;②R1的阻值;
③不改变各电表量程,在电路安全工作的情况下,移动滑片使电流表A2与A1的示数的比值变大,当比值达到最大时,R2连入电路的电阻值是多少?电流表A2与A1的示数的比值是多少?
(
图
15
(
a
)
)
(
图
15
(
b
)
)Tips:选自2012杨浦一模
Key
:①
U=U1=U2
U=
I2R2
=
0.3安25欧=
7.5伏
②
I1=I-I2=1.5安-0.3安=1.2安
R1
=
U1/I1=7.5伏/
1.2安=6.25欧
③
当I2=0.6安时,比值最大,
R2
=
U2/I2=7.5伏/0.6安=12.5欧
I2/I=0.6安/1.8安=1/3
检测题3:某小组同学为了研究“串、并联电路的电阻特点”,做了如下实验:他们利用两节干电池作为电源,在电路中分别接入阻值不同的R1、R2电阻进行实验,如图7中的(a)、(b),然后分别将R1、R2组成并联和串联电路,如图7(c)、(d)所示。请仔细观察和比较图中的装置、操作和电流表指针的偏转角度,然后归纳得出初步结论。
(
R
1
0.6
3
A
R
2
0.6
3
A
R
1
R
2
R
1
0.6
3
A
R
2
0.6
3
A
)
(
(
a
)
(
b
)
(
c
)
(
d
)
图
7
)
(
(
21
)
)
(1)
观察比较图7(c)与(a)(b)中实验情况可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
22
)
)(2)
观察比较图7(d)与(a)(b)中实验情况可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Tips:2012年青浦区一模卷第16题
Key
:1)并联电路的总电阻小于任何一条支路的电阻;(2)串联电路的总电阻大于任一串联部分的电路的电阻;
能力培养(专题知识迁移)
迁移1:如图11所示电路,R2阻值为16欧,当电键闭合时,电流表A1的示数为0.2安,电流表A2的示数为0.3安。求(1)电源电压(2)滑动变阻器接人电路的阻值(3)若A2选0~0.6安量程,为保证A2安全使用,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阻值最小是多少?
Tips:本题来自2007年嘉定区二模卷第17题
Key
:(1)电源U=U1=U2=I2·R2=0.2A×16Ω=3.2V
(2)I1=I-I2=0.1A
R1=U1/I1=3.2V/0.1A=32Ω
(3)I1′=I′-I2=0.6A-0.2A=0.4A
R1′=3.2V/0.4A=8Ω
迁移2:小明同学在“探究并联电路电阻的规律”实验中,他利用2节干电池作为电源,将电阻R2或R3分别与电阻R1并联,研究过程如图7(a)、(b)、(c)所示。请仔细观察图中的操作和现象,然后归纳得出初步结论。
(
①
)(1)比较图7(a)、(b)或图7(a)、(c)可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②
)(2)比较图7(b)、(c)可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
Tips:我们可以这样问学生“(1)图中b、c是什么电路?串联还是并联?(2)那么图中标出数字的是什么物理量?(3)并联电路的电阻有什么规律吗?”
Key
:(1)当并联一个电阻后,总电阻变小;(2)当电路中所并联的电阻越小,总电阻也越小。
二、能力检测
检测1
、下列电路图中,开关S闭合后,两个电阻并联的是
……………………………………( )
(
A
.
B
.
C
.
D
.
图
2
)
Tips:2013崇明一模第6题
Key
:C
检测2
(
图
1
R
1
S
A
R
2
A
1
)
将电阻R1、R2串联后接在电源两端,R1、R2两端的电压U1、U2之比为5︰3。若将它们并联后接在同一电源两端,如图1所示,闭合电键S,电流表A与A1的示数之比为
A.3︰8
B.8︰3
C.3︰5
D.5︰3
Tips:2013虹口一模第6题
Key
:B
(
R
1
R
2
A
1
S
A
2
S
(
a
)
(
b
)
图
2
R
3
R
4
)检测2
图2(a)、(b)所示电路的电源电压相等且不变,若电流表A1、A2的示数相等,则电阻R1、R2、R3、R4的大小关系有
A.R1+R2=R3+R4
B.R1=R3+R4
C.R1>R3+R4
D.R2<R3+R4
Tips:2013静安一模第7题
Key
:C
检测4、图9所示,某小组同学在“探究并联电路中导体对电流的阻碍规律”实验中,用2节电池作为电源,甲同学先将电阻R1和R2并联,然后用R代替图9(a)中并联电阻R1和R2,如图9(b);乙同学将电阻R1和R3并联,如图9(c)所示。请仔细观察图中的操作和现象,分析归纳出初步结论。
(1)比较图9(a)和(b)两图中电流表的示数及相关条件,归纳得出的初步结论是:
(23)
;
(2)比较图9(a)和(c)两图中电流表的示数及相关条件,归纳得出的初步结论是:
(24)
。
Tips:2012年奉贤区一模卷第16题
Key
:(1)当一个电阻对电流的阻碍作用与两个并联电阻对电流的阻碍作用相同时,这个电阻可以等效替代那两个电阻(2)电压相同时,一个电阻所并联的另一电阻越大,它们对电流的阻碍作用越大
学法总结
知识收获
并联电路的特点
动态分析
并联电路计算方法
图片归纳题型分析
二、
方法总结
总结归纳法:比如检测1:可总结出和串联电路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在学习中进行对比,使学生更容易理解和记忆。
课后作业
作业1:
1.(★★★)如图3所示电路,电源电压不变,当电键S由闭合到断开时,两电流表的读数将(???
)
A.
A1不变,A2变大
B.
A1变大,A2变小
C.
A1不变,A2变小
D.
A1变小,A2不变
Key
:C
2、(★★★)如图所示电路中,L1、L2为二个相同的灯泡,电流表A1、A2的示数分别为I1、I2,则它们的大小关系正确的(
)
A、I1=I2
B、I1>I2
C、I1D、无法确定、
Key
:C
3.(★★★)(虹口2011一模)在图2(a)所示的电路中,当电键S闭合后,电流表A1和A2的示数如图2(b)所示,则通过灯L1和L2的电流分别为
(
)
(
(
A
1
)
(
A
2
)
图
2
A
2
A
1
L
2
L
1
S
(
a
)
(
b
)
)
A
1.2安,0.5安。
B
0.5安,1.2安。
C
0.7安,0.5安。
D
0.5安,0.7安。
Key
:C
4.(★★★)
电阻R1与R2并联在电路中,已知R1:R2=3:2,则通过的电流之比I1:I2=_____________,电阻两端的电压之比U1:U2=____________
Key
:2:3,1:1
5.
(★★★)R1与R2两电阻并联在电路中。已知通过R1的电流是干路电流的1/3,则R1∶R2为(???
)
A.
2∶1
B.
1∶2 C.
3∶1
D.
1∶3
Key
:A
6.
(★★★)学校照明电路的总电阻,当(???
)
A.
全校电灯开关都闭合时最大
B.
全校电灯开关都闭合时最小
C.
全校电灯开关都断开时最小
D.
全校电灯少用时最小
Key
:B
作业2:
1.
在图9所示的电路中,电源电压为6伏且不变,电阻R2为15欧。
(
R
2
A
2
S
R
1
A
1
图
9
)①
求电流表A2的示数I2。
②
闭合电键S时,有某个电流表的示数变化了0.6安,
求此时通过电阻R1的电流I1及R1的电阻。
Key
:(1)I2=U2/R2=U/R2
=6伏/15欧=0.4安
(2)I1=
0.6安
R1=
U1/I1=
U/I1=6伏/0.6安=10欧
2.
小华同学通过实验探究并联电路中电阻的特点,研究过程如图7(a)、(b)和(c)所示。请仔细观察图中电路的连接及电流表的指针偏转情况,然后归纳得出初步结论。
(1)比较图7中的(a)和(b)两图及相关条件可知:
(21)
。
(2)比较图7中的(b)和(c)两图及相关条件可知:
(22)
。
Key
:(1)当电阻并联后,电路中的电流变大,总电阻变小。(2)一个电阻可以等效替代两个并联电阻。
3.某小组四位同学通过实验探究并联电路的电阻特性,他们的研究过程如下:
⑴
猜想和问题:他们在完成“电流表、电压表测电阻”后,接着又将另一电阻R2并接在电阻R1两端,如图13所示,再次闭合电键后,发现电压表示数几乎不变,电流表示数增大一点。据此现象,他们提出:
(i)猜想:R1
R2两个电阻组成的并联电路的等效电阻一定比R1
⒀
(选填“大”或“小”)。
(ii)问题:两个电阻R1
R2并联在一起后,这段电路的等效电阻与每个导体的电阻之间会存在怎样的定量关系呢?
(2)探究:他们利用图13所示的电路继续实验,先后将两个电阻并接在电路AB两点上,用电流表、电压表测出相应的电流和电压,并计算出对应的电阻。他们将有关的实验数据记录在表一中。
表一
同学R1
(欧)R2
(欧)R
(欧)小王303015小李15106小张603020小徐301510
①通过交流各自的实验数据,大家初步分析比较表一中的数据后得出:并联电路的等效电阻总比电路中的任何一条支路中的电阻要
⒁
。由此他们验证了猜想是
⒂
的(选填“正确”或“错误”)。
②四位同学对表一中数据进行进一步计算处理得到表一中的每个电阻的倒数值(如表二所示)。
表二
同学R1
(欧)R2
(欧)R
(欧)(欧-1)(欧-1)(欧-1)小华303015小红15106小蒋603020小葛301510
进一步分析比较表二中每位同学在实验中得到的各电阻倒数之间的大小关系,得到它们间的定量关系是:
⒃
。
Key
:①第4、5、6;
②在串联电路中,各处的电流都是相等的。
③(a)小华;(b)15、20、25、30;电流表的示数。
④在串联电路中,各导体两端的电压之比等于各导体的电阻之比。变阻器连入电路中电阻变化的范围是2欧~8欧授课讲义
学员姓名
年级
初三
科目
物理
日期
时段
授课教师
课题
第二章电04
并联电路
授课主题
T(同步知识主题)
C
(专题方法主题)
T
(学法与能力主题)
星
级
★★
★★
★★
教学内容
一、同步知识梳理
知识点1:并联电路的概念:把电路元件并列接在电路中的两点之间,由此组成的电路叫做并联电路。
知识点2:并联电路电流、电压的特点:
并联电路的总电流等于各支路的电流之和:I0
=
I1
+
I2
+
I3+…
①
②
(
R
1
R
2
R
3
1
0
)
(
U
)
并联电路的总电压与各支路的电压相等:U=U1=U2=U3
并联电路的总电阻的倒数等于各支路电阻的倒数之和;
知识点3:说明
(1)把n段导体并联起来,总电阻比任何一段导体的电阻都小,这相当于导体的横截面积增大。
求两个并联电阻R1、R2的总电阻R=
特例:n个相同的电阻R0并联,则总电阻R=R0/n
。
(2)分流定律:并联电路中,流过各支路的电流与其电阻成反比,即I1/I2=
R2/R1
。
二、同步题型分析
题型一:考察并联电路的特点
【例1】:三个相同的灯泡L1、L2、L3组成如图所示的电路,电流表A1、A2、A3的示数分别为I1、I2、I3,则它们之间的关系是(
)
A、I1=I2
B、I3=I1+I2
C、I1=I2+I3?
D、I2=I3
【例2】:
阻值为3Ω的电阻与15Ω的电阻并联后的总电阻是(
)
A、18Ω
B、9Ω
C、2.5Ω
D、0.4Ω
【例3】(★★★)如图所示电路中,电源电压为3伏保持不变,定值电阻R1=15欧。求:(1)当电键S断开时,电流表A的示数。(2)当电键S闭合时,若电流表A的示数为0.3安,求定值电阻R2
的阻值。
变式训练:1
、(★★★).在图9所示的电路中,电源电压为6伏且不变,电阻R2为15欧。
①
求:电流表A2的示数I2。
②
闭合电键S时,电流表A1的示数变化了0.6安,求:此时电流表A1的示数I和电阻R1。
(
R
2
A
2
S
R
1
A
1
图
9
)
(
R
1
图
19
P
A
1
R
2
A
2
S
)变式训练:2.(★★★)(2013年1月杨浦区25题)在图19所示的电路中,电源电压保持不变。电阻R1的阻值为30欧,滑动变阻器R2上标有“20
2A”字样。电流表A1与电流表A2都有“0~0.6A”和“0~3A”两个量程。闭合电键S,电流表A1的示数变化了0.4安。
①
求电源电压。
②
移动变阻器的滑片P,使电流表A1的变化量达到最大,求变阻器连入电路的最大值和最小值。
一、专题知识梳理
并联电路特点
并联电路:
二、专题精讲
例题1:
(
R
1
P
A
S
V
A
1
图
1
R
2
)
在图1所示的电路中,电源电压保持不变。闭合电键S,当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向右移动时,变大的是(
)
A.电流表A示数与电流表A1示数的差值
B.电流表A示数与电流表A1示数的比值
C.电压表V示数与电流表A1示数的比值
D.电压表V示数与电流表A示数的比值
例题2:
如图11所示电路,R2阻值为16欧,当电键闭合时,电流表A1的示数为0.2安,电流表A2的示数为0.3安。求(1)电源电压(2)滑动变阻器接人电路的阻值
例题3图9所示,某小组同学在“探究并联电路中导体对电流的阻碍规律”实验中,用2节电池作为电源,甲同学先将电阻R1和R2并联,然后用R代替图9(a)中并联电阻R1和R2,如图9(b);乙同学将电阻R1和R3并联,如图9(c)所示。请仔细观察图中的操作和现象,分析归纳出初步结论。
(1)比较图9(a)和(b)两图中电流表的示数及相关条件,归纳得出的初步结论是:
;
(2)比较图9(a)和(c)两图中电流表的示数及相关条件,归纳得出的初步结论是:
。
例题4:10、(长宁26)小丽和小敏同学做“探究并联电路的规律”实验,她们探究了并联电路各电阻两端的电压,得出它们都等于电源电压(6伏)。接着她们继续按图16所示的电路图正确连接电路。在实验中保持电阻R1(10欧)不变,四次改变电阻Rx的阻值,闭合电键后观察并记录电流表的示数,如下表所示。
(
实验
序号
A
1
示数
(安)
A
2
示数
(伏)
A
示数
(伏)
电阻
R
x
(欧)
1
0
.
6
0
.
2
0
.
8
2
0
.
6
0
.
3
0
.
9
3
0
.
6
0
.
4
1
.
0
4
0
.
6
0
.
6
1
.
2
图
16
R
1
R
x
S
A
1
A
2
A
)
①小丽同学分析表格中的第3列数据、相关条件及欧姆定律,得出电阻RX的阻值分别为_______(10)___欧。
②小敏同学在分析实验序号1(或2或3或4)中的____(11)______列数据及相关条件时,得出的初步结论是:并联电路的总电流等于通过各电阻的电流之和。
③为了研究并联电路中的总电阻,小丽同学分析表格中的第_____(12)____列数据、相关条件及欧姆定律,又得出该电路的总电阻分别为__________(13)_______欧。最后,为了研究总电阻和各电阻的关系,小丽和小敏两位同学先将总电阻和_________(14)_________阻值大小进行比较,然后再继续实验得出结论。
三、专题过关
检测题1.做“用电流表测
电流”的实验时,电源电压保持不变。已知R1=R2,R3=R4,且R1R3。若闭合电键S后,电流表A1、A2、A3的示数分别为0.2安、0.4安和0.6安,则实验时的电路图应为图1中的
(
R
1
R
2
A
3
S
A
1
A
2
R
2
R
3
A
3
S
A
1
A
2
R
3
R
4
A
3
S
A
1
A
2
R
4
R
1
A
3
S
A
1
A
2
A
B
C
D
图
1
)
检测题2.如图15(a)所示电路,电源电压保持不变,滑动变阻器R2上标有“50
2A”字样,闭合电键后,当滑片位于中点位置时,电流表A1和A2的示数均如图15(b)所示,
求:①电源电压;②R1的阻值;
③不改变各电表量程,在电路安全工作的情况下,移动滑片使电流表A2与A1的示数的比值变大,当比值达到最大时,R2连入电路的电阻值是多少?电流表A2与A1的示数的比值是多少?
(
图
15
(
a
)
)
检测题3:某小组同学为了研究“串、并联电路的电阻特点”,做了如下实验:他们利用两节干电池作为电源,在电路中分别接入阻值不同的R1、R2电阻进行实验,如图7中的(a)、(b),然后分别将R1、R2组成并联和串联电路,如图7(c)、(d)所示。请仔细观察和比较图中的装置、操作和电流表指针的偏转角度,然后归纳得出初步结论。
(
R
1
0.6
3
A
R
2
0.6
3
A
R
1
R
2
R
1
0.6
3
A
R
2
0.6
3
A
)
(
(
a
)
(
b
)
(
c
)
(
d
)
图
7
)
(
(
21
)
)
(1)
观察比较图7(c)与(a)(b)中实验情况可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
22
)
)(2)
观察比较图7(d)与(a)(b)中实验情况可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能力培养(专题知识迁移)
迁移1:如图11所示电路,R2阻值为16欧,当电键闭合时,电流表A1的示数为0.2安,电流表A2的示数为0.3安。求(1)电源电压(2)滑动变阻器接人电路的阻值(3)若A2选0~0.6安量程,为保证A2安全使用,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阻值最小是多少?
迁移2:小明同学在“探究并联电路电阻的规律”实验中,他利用2节干电池作为电源,将电阻R2或R3分别与电阻R1并联,研究过程如图7(a)、(b)、(c)所示。请仔细观察图中的操作和现象,然后归纳得出初步结论。
(
①
)(1)比较图7(a)、(b)或图7(a)、(c)可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②
)(2)比较图7(b)、(c)可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能力检测
检测1
、下列电路图中,开关S闭合后,两个电阻并联的是
……………………………………( )
(
A
.
B
.
C
.
D
.
图
2
)
检测2
(
图
1
R
1
S
A
R
2
A
1
)、
将电阻R1、R2串联后接在电源两端,R1、R2两端的电压U1、U2之比为5︰3。若将它们并联后接在同一电源两端,如图1所示,闭合电键S,电流表A与A1的示数之比为
A.3︰8
B.8︰3
C.3︰5
D.5︰3
(
R
1
R
2
A
1
S
A
2
S
(
a
)
(
b
)
图
2
R
3
R
4
)检测3、
图2(a)、(b)所示电路的电源电压相等且不变,若电流表A1、A2的示数相等,则电阻R1、R2、R3、R4的大小关系有
A.R1+R2=R3+R4
B.R1=R3+R4
C.R1>R3+R4
D.R2<R3+R4
检测4、图9所示,某小组同学在“探究并联电路中导体对电流的阻碍规律”实验中,用2节电池作为电源,甲同学先将电阻R1和R2并联,然后用R代替图9(a)中并联电阻R1和R2,如图9(b);乙同学将电阻R1和R3并联,如图9(c)所示。请仔细观察图中的操作和现象,分析归纳出初步结论。
(1)比较图9(a)和(b)两图中电流表的示数及相关条件,归纳得出的初步结论是:
;
(2)比较图9(a)和(c)两图中电流表的示数及相关条件,归纳得出的初步结论是:
。
学法总结
知识收获
并联电路的特点
动态分析
并联电路计算方法
图片归纳题型分析
二、
方法总结
总结归纳法:比如检测1:可总结出和串联电路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在学习中进行对比,使学生更容易理解和记忆。
课后作业
作业1:
1.(★★★)如图3所示电路,电源电压不变,当电键S由闭合到断开时,两电流表的读数将(???
)
A.
A1不变,A2变大
B.
A1变大,A2变小
C.
A1不变,A2变小
D.
A1变小,A2不变
2、(★★★)如图所示电路中,L1、L2为二个相同的灯泡,电流表A1、A2的示数分别为I1、I2,则它们的大小关系正确的(
)
A、I1=I2
B、I1>I2
C、I1D、无法确定、
3.(★★★)(虹口2011一模)在图2(a)所示的电路中,当电键S闭合后,电流表A1和A2的示数如图2(b)所示,则通过灯L1和L2的电流分别为
(
)
(
(
A
1
)
(
A
2
)
图
2
A
2
A
1
L
2
L
1
S
(
a
)
(
b
)
)
A
1.2安,0.5安。
B
0.5安,1.2安。
C
0.7安,0.5安。
D
0.5安,0.7安。
4.(★★★)
电阻R1与R2并联在电路中,已知R1:R2=3:2,则通过的电流之比I1:I2=_____________,电阻两端的电压之比U1:U2=____________
5.
(★★★)R1与R2两电阻并联在电路中。已知通过R1的电流是干路电流的1/3,则R1∶R2为(???
)
A.
2∶1
B.
1∶2 C.
3∶1
D.
1∶3
6.
(★★★)学校照明电路的总电阻,当(???
)
A.
全校电灯开关都闭合时最大
B.
全校电灯开关都闭合时最小
C.
全校电灯开关都断开时最小
D.
全校电灯少用时最小
作业2:
1.
在图9所示的电路中,电源电压为6伏且不变,电阻R2为15欧。
(
R
2
A
2
S
R
1
A
1
图
9
)①
求电流表A2的示数I2。
②
闭合电键S时,有某个电流表的示数变化了0.6安,
求此时通过电阻R1的电流I1及R1的电阻。
2.
小华同学通过实验探究并联电路中电阻的特点,研究过程如图7(a)、(b)和(c)所示。请仔细观察图中电路的连接及电流表的指针偏转情况,然后归纳得出初步结论。
(1)比较图7中的(a)和(b)两图及相关条件可知:
(21)
。
(2)比较图7中的(b)和(c)两图及相关条件可知:
(22)
。
3.某小组四位同学通过实验探究并联电路的电阻特性,他们的研究过程如下:
⑴
猜想和问题:他们在完成“电流表、电压表测电阻”后,接着又将另一电阻R2并接在电阻R1两端,如图13所示,再次闭合电键后,发现电压表示数几乎不变,电流表示数增大一点。据此现象,他们提出:
(i)猜想:R1
R2两个电阻组成的并联电路的等效电阻一定比R1
⒀
(选填“大”或“小”)。
(ii)问题:两个电阻R1
R2并联在一起后,这段电路的等效电阻与每个导体的电阻之间会存在怎样的定量关系呢?
(2)探究:他们利用图13所示的电路继续实验,先后将两个电阻并接在电路AB两点上,用电流表、电压表测出相应的电流和电压,并计算出对应的电阻。他们将有关的实验数据记录在表一中。
表一
同学R1
(欧)R2
(欧)R
(欧)小王303015小李15106小张603020小徐301510
①通过交流各自的实验数据,大家初步分析比较表一中的数据后得出:并联电路的等效电阻总比电路中的任何一条支路中的电阻要
⒁
。由此他们验证了猜想是
⒂
的(选填“正确”或“错误”)。
②四位同学对表一中数据进行进一步计算处理得到表一中的每个电阻的倒数值(如表二所示)。
表二
同学R1
(欧)R2
(欧)R
(欧)(欧-1)(欧-1)(欧-1)小华303015小红15106小蒋603020小葛301510
进一步分析比较表二中每位同学在实验中得到的各电阻倒数之间的大小关系,得到它们间的定量关系是:
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