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七年级下册音乐第三单元《春江花月夜》 教学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音乐第三单元《春江花月夜》 教学设计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30.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音乐
更新时间 2020-12-19 11:47:5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题:《春江花月夜》教案
教学内容:
1、了解“八音”的种类及相应的乐器
2、欣赏:《春江花月夜》
3、了解民主管弦乐队的编制
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对中国民族乐器和古曲的欣赏,感受民主音乐的魅力,培养学生热爱民族音乐的情感。
过程与方法
运用讲解、合作、探究等教学方法,在了解“八音”及其乐器组成的基础上感受主要乐器的音色。
通过学习熟悉民族音乐创作手法“鱼咬尾”和“换头合尾”。
知识与技能
1、简介“八音”及相应乐器。
2、复习民族五声调式、“鱼咬尾”。
3、了解“换头合尾”的结构特点。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掌握“八音”及相应乐器;简单了解“换头合尾”的结构特点。
教学难点:初步感受民族调式的风格。
教学过程:
导入
教师:同学们好!请欣赏在维也纳金色大厅里演奏的《春江花月夜》引子部分。这段旋律是民乐还是西洋乐?你知道有哪些民族乐器吗?我国的民族乐器种类繁多,今天我们就一起去感受民族音乐的魅力。
进入新课
1、“八音”的概念讲解
⑴八音按制成乐器的材料分:金石土革丝木匏竹(分别出示图片及主要乐器音响片段)
⑵八音按演奏形式分:吹拉弹打
民族管弦乐队分组
⑴吹管乐器组:笛、箫、唢呐、笙等。
⑵拉弦乐器组:二胡、革胡等。
⑶弹拨乐器组:琵琶、古筝、古琴等。
⑷打击乐器组:鼓、锣、木鱼、梆子等。
欣赏民族管弦乐合奏曲《春江花月夜》
⑴作品介绍:《春江花月夜》是中国十大古曲之一,原是一首琵琶曲,名为《夕阳箫鼓》,后改编为民族管弦乐合奏曲《春江花月夜》,全曲一共分为十段,每一段都有一个小标题。这是一首标题性音乐,通过标题我们联想到了什么画面呢?(春天,有江有水有花有月的晚上)。唐朝有一位诗人叫张若虚,用一首同名诗来描绘了这样的场景:“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我们的民族器乐是怎样来描写这样的场景呢?
⑵先欣赏引子和主题江楼钟鼓。问题:乐曲一开始是由什么乐器奏出?模仿的是什么音响效果?还听到哪些乐器?刻画的什么音乐场景呢?
⑶学唱主题旋律
分析主题旋律调式。
划分乐句,复习民族五声调式、“鱼咬尾”结构特点。
重点了解“换头合尾”的结构特点。这段主题旋律名为《江楼钟鼓》是乐曲的第一段,也是全曲旋律的基础,此后的旋律乐段都是在此旋律基础上进行“换头合尾”演变而成的。
整体欣赏
要求学生在欣赏全曲是听到主题旋律和每段“合尾”是哼唱出旋律,欣赏完后谈一谈自己的感受。教师总结:《春江花月夜》犹如一幅山水画卷,通过“换头合尾”的创作手法将多个画面有机的结合在一起,乐曲动静结合,情景交融,引人入胜。
了解民族管弦乐队排列位置
课堂小结
中国民族音乐是中华民族文化宝库中珍贵的财富,弘扬民族音乐,我们任重而道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