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第六章第三节第2课时教学设计
课题
第三节人第2课时
单元
第六章
学科
地理
年级
八年级下册
学习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知道黄土高原是一个脆弱的生态环境区域,知道黄土高原进行生态建设的重要性,初步掌握以综合分析的方法分析区域发展问题。
2.通过对黄土高原自然灾害形成原因的分析,初步掌握地理要素之间的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构成一个整体环境,而具有独特的区域地理环境特征以及人地关系的矛盾与协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过程与方法读图、分析、讨论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2.使学生认识到人与自然及自然环境各要素之间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复杂关系,从而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人地观和可持续发展观。
重点
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的原因。2.黄土高原脆弱的生态环境及成因。
难点
黄土高原千沟万壑的地形特征的成因。2.黄土高原人地关系的矛盾和协调。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欣赏图片,回答下列问题黄土高原地表千沟万壑,支离破碎。而与一望无际、平坦宽阔的内蒙古高原和巴西高原大不相同。造成这种状况的主要原因是什么呢?
水土流失。
图片导入直观,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讲授新课一、严重的水土流失
生态建设
让学生讨论回答,
①水土流失带走了什么?是表层土还是深层土两种土哪个含营养物质更多?这样会对农业生产造成怎样的影响?②让学生结合图“黄土高原上的聚落和耕地”回答,很多农田和村庄都分布在高原面上和缓坡上,水土流失严重了,这里会出现怎样的情形??
③让学生结合上学期所学内容,认识水带着泥沙流向何处?它给黄河带来了什么问题?
总结:经过一系列问题,让学生对水土流失问题的恶果有充分的认识,教师在此基础上做简要总结。
水土流失带走了地表肥沃的土壤,使农作物产量下降;使沟谷增多、扩大、加深,从而导致耕地面积减少;对当地的社会、经济发展造成很大影响,还向黄河下游输送大量泥沙,给河道整治和防洪造成巨大困难。
承转:地形和气候条件确实是造?成水土流失严重的一个主要因素,其实,这两个因素还会产生其他不利影响,下面我们一起分析,请同学们做29页活动第1题。
通过活动让学生分析黄土高原会产生旱、涝灾害,接着教师提问:黄土高原那么疏松的土壤,在暴雨的作用下,会有什么后果??
引导使学生意识到黄土高原各自然地理要素之间的相互作用地和相互影响,得出黄土高原脆弱的生态环境的结论。
讲述:之所以说黄土高原的生态环境脆弱,不仅因为这里水土流失严重、自然灾害频繁,而且因为其生态环境被破坏之后不易恢复。为使学生对这一问题认识得更深刻,让学生就黄那土高原生态环境脆弱的原因进行讨论,发表自己的看法,然后教师总结。?帮助学生画出“黄土高原人地关系恶性循环示意图”。
活动:让学生读图6.36,进一步认识人类在生态环境被破坏过程中起的负面作用,并且明确人类活动加剧了这种“脆弱”。承转:黄土高原生态环境脆弱,已严重制约当地社会、经济发展,如何解决这一问题??
引导学生得出结论:
采取植树种草等生物措施与建梯田、修挡土坝等工程措施相结合,治理水土流失。
(1)在坡脚建挡土坝等,用工程措施防治水土流失。
(2)在陡坡地实行生物工程,种草、灌木和山杏。
(3)在缓坡建梯田,种山杏和优质牧草。
?1.?生物措施与工程措施相结合
合理安排生产活动,如陡坡地退耕还林、还草,过度放牧的地方减少放牧的牲畜数量。
2.因地制宜、合理安排农业活动
总结:通过上述措施:一是改善了当地的生态环境;二是增加了当地人民的收入,提高了当地人民的生活水平。
同学们,既然要保持水土,是不是对黄土高原所有的土地都要退耕,退耕的土地又是不是都要还林呢?让学生做第31页活动第2题,分组讨论,分为正反两方进行辩论,然后教师再对学生的辩论进行评价总结。
在黄土高原生态建设中,各级政府要根据当地的地形和气候条件等自然因素以及当地人们的生产生活习惯,因地制宜地发展。要掌握好“度”,不搞一刀切。?对黄土高原来说,既不能过分强调经济发展,也不能只求水土保持。要二者兼顾,协调发展。因为我国人口众多、耕地面积有限,人多地少是黄土高原生态建设中面临的重要问题。
总结:《中国?21世纪议程》指出:中国的农业与农村要摆脱困境,必须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其目标是:保持农业生产率稳定增长,提高食物生产和保障食物安全,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人,改变农村贫困落后状况,保护和改善农业生态环境,合理、永续地利用自然资源,特别是生物资源和可再生能源,以满足逐年增长的国民经济和人民生活的需要。生活在黄土高原的人们要实现这一目标,应采取以下行动:
第一,加强计划生育力度,严格控制人口增长,提高人口素质。
黄土高原地区农村人口数量多,虽然实行计划生育有所控制,但出生率仍较高。由于历史的和现实的原因,农村人口的文化、科技素质较差,许多地区连初中文化以上的人口比例都不高,文盲、半文盲依然很多。随着农村经济发展,人口素质将成为黄土高原地区可持续发展的主要因素。
第二,把生态环境脆弱区的人口迁移到其他地方去,建立移民新村。
黄土高原的一-些地区自然条件恶劣。人、畜饮水困难。水已成为制约当地人民生活、生产的主要因素。国家从90年代开始建立移民新村,以改变当地人的生活生产条件。
第三,政府部门要加大宣传力度,向农民提供足够的粮食或补贴,使他们响应退耕号召,积极进
行生态建设。
第四,黄土高原在进行生态建设过程中要因地制宜,根据当地的自然条件,发展多种经营,提高农民收人,解决黄土高原人多地少的问题。
水土流失带走的是表层土,表层土含营养物质更多,这样会使土壤肥力下降,粮食减产。如果水土流失继续发展,最终会导致耕地没有了,村庄也不知道该搬到哪里去了。水带着泥沙流入黄河,进入下游后,泥沙沉积形成“地上河”,给黄河下游的人民的安全带来隐患。会发生泥石流、滑坡、塌陷等灾害。加强水土保持工作,进行生态建设
培养学生读图,识图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动脑、动手、思考的习惯。
课堂小结
本节课我们重点学习了黄土高原脆弱的生态环境和黄土高原生态建设两部分内容。黄土高原的生态环境脆弱,不仅是因为水土流失严重自然灾害频繁,而且因为其生态环境被破坏之后不易恢复,因此必须进行生态建设,在生态建设中要因地制宜,做到工程措施和生物措施相结合。以实现黄土高原的可持续发展。
板书
第三节世界最大的黄土堆积区一黄?土高原一、严重的水土流失
二、生态建设
1.生物措施与工程措施相结合
2.因地制宜、合理安排农业活动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共26张PPT)
第六章第三节第2课时严重的水土流失
水土保持
地理人教版
八年级下
新知导入
黄土高原
内蒙古高原
巴西高原
黄土高原地表千沟万壑,支离破碎。而与一望无际、平坦宽阔的内蒙古高原和巴西高原大不相同。造成这种状况的主要原因是什么呢?
欣赏图片,回答下列问题
水土流失。
新知讲解
第六章第三节第2课时严重的水土流失
水土保湿
新知讲解
严重的水土流失
学生讨论回答:
①水土流失带走了什么?是表层土还是深层土?
两种土哪个含营养物质更多?这样会对农业生产造成怎样的影响?
水土流失带走的是表层土
表层土含营养物质更多,这样会使土壤肥力下降,粮食减产
新知讲解
如果水土流失继续发展,最终
会导致耕地没有了,村庄也不知道该搬到哪里。
有些村庄和耕地分布在高原面和缓坡上。
如果水土流失继续发展,有那么一天,不仅耕地没有了,村庄也不知道
搬到哪里。
②让学生结合“黄土高原上的聚落和耕地”图回答,很多农田和村庄都分布在高原面上和缓坡上,水土流失严重了,这里会出现怎样的情形?
新知讲解
③让学生结合上学期所学内容,认识水带着泥沙流向何处?它给黄河带来了什么问题?
水带着泥沙流入黄河,进入下游后,泥沙沉积形成“地上河”,给黄河下游的人民的安全带来隐患。
总结:
水土流失带走了地表肥沃的土壤,使农作物产量下降;使沟谷增多、扩大、加深,从而导致耕地面积减少;对当地的社会、经济发展造成很大影响,还向黄河下游输送大量泥沙,给河道整治和防洪造成巨大困难。
新知讲解
新知讲解
分析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自然原因
读图,说说水土流失与地表植被的关系。?
(1)植被有涵养水源、保持水土的作用。
(2)植被破坏——容易造成水土流失。
新知讲解
黄土高原那么疏松的土壤,在暴雨的作用下,会有什么后果?
会发生泥石流、滑坡、塌陷等灾害。
泥石流
滑坡
塌陷
新知讲解
画出“黄土高原人地关系恶性循环示意图”
人口增长
人均耕地减少,燃料需求增加
破坏植被,开垦荒地,砍伐森林
生态环境恶化,自然灾害频发
扩大开荒
开垦面积
农作物产量下降
新知讲解
让学生读图
进一步认识人类在生态环境被破坏过程中起的负面作用,并且明确人类活动加剧了这种“脆弱”。
新知讲解
如何解决这一问题?
加强水土保持工作,进行生态建设。
新知讲解
生态建设
1.采取植树种草等生物措施与建梯田、修挡土坝等工程措施相结合,治理水土流失。
(1)在坡脚建挡土坝等,用工程措施防治水土流失。
(2)在陡坡地实行生物工程,种草、灌木和山杏。
(3)在缓坡建梯田,种山杏和优质牧草。
2.合理安排生产活动,如陡坡地退耕还林、还草,过度放牧的地方减少放牧的牲畜数量。
昔日未经治理的黄土高原
现今得到治理的黄土高原
新知讲解
新知讲解
一是改善了当地的生态环境;
二是增加了当地人民的收人,提高了当地人民的生活水平。
生态建设措施为人民带来什么好处?
新知讲解
同学们,既然要保持水土,是不是对黄土高原旨的土地都要退耕?退耕的土地又是不是都要还林呢?让学生读图,讨论。
在黄土高原生态建设中各级政府要根据当地的地形和气候条件等自然因素以及当地人们的生产生活习惯,因地制宜地发展。要掌握好“度”,不搞一刀切。对黄土高原来说,既不能过分强调经济发展,也不能只求水土保持。要二者兼顾,协调发展。因为我国人口众多、耕地面积有限,人多地少是黄土高原生态建设中面临的重要问题。
新知讲解
第一加强计划生育力度,严格控制人口增长,提高人口素质。
第二把生态环境脆弱区的人口迁移到其他地方去,建立移民新村。
第三政府部门要加大宣传力度,向农民提供足够的粮食或补贴;使他们响应退耕号召,积极进行生态建设。
第四黄土高原在进行生态建设过程中要因地制宜,根据地的自然条件,发展多种经营,提高农民收人,解决黄土高原,多地少的问题。
生活在黄土高原的人们,应采取以下行动:
课堂练习
1.造成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主要原因有(
)
A.年降水量大,位于湿润区
B.人类的植树造林活动
C.森林覆盖率高
D.黄土结构疏松、多孔隙的特性
2.在黄土高原上下列哪种活动属于不合理的生产活动(
)
A.植树种草
B.退耕还林、还草
C.建梯田、修挡土坝
D.陡坡种植粮食作物
3.下列关于黄土高原多旱涝灾害原因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属热带季风气候,降水季节分配不均
B.水土流失严重,造成河道中淤积严重,洪水排泄不畅
C.全年降水量地区分布不平衡
D.没有任何防洪抗旱措施
D
D
B
课堂练习
4.黄土高原生态环境脆弱的表现是(
)
A.土地荒漠化日益严重
B.自然条件恶劣,但抵御自然灾害能力较强
C.人口增长过快
D.环境遭破坏后,恢复相当困难
5.在治理黄土高原水土流失,进行生态建设的措施中,最合理的是(
)
A.全部退耕后种树
B.合理放牧
C.陡坡建梯田
D.缓坡全部退耕还林、还草
6.黄土高原地区生态建设中解决面临的人多地少问题的最佳方案是(
)
A.大力发展畜牧业
B.在生态建设的基础上适当发展畜牧业
C.将本区的人口全部迁走D.全部退耕还林、还草
B
D
B
拓展提高
拓展提高
关于治理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注重小流域的综合治理,原因是黄土高原小流域分布,且易于治理
B治理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应重治理、轻开发
C.从黄土高原现代水土流失产生的原因分析,人为因素绝对高于自然因素
D.提高植被覆盖率是做好水土保持工作
C
课堂总结
本节课我们重点学习了黄土高原脆弱的生态环境和黄土1原生态建设两部分内容。黄土高原的生态环境脆弱,不仅是为水土流失严重、自然灾害频繁,而且因为其生态环境被破坏;后不易恢复,因此必须进行生态建设,在生态建设中要因地自宜,做到工程措施和生物措施相结合。以实现黄土高原的可续发展。
板书设计
第三节世界最大的黄
土堆积区--黄
土高原
一、严重的水土流失
二、生态建设
1.生物措施与工程措施相结合
2.因地制宜、合理安排农业活动
作业布置
1.属于黄
土高原环境脆弱的表现是(
)
A.地下矿产多,地面开矿多
B.处于平原向山地过渡的地区
C.土壤受到侵蚀后,难以恢复原来的肥力
D.尽管水旱灾害频繁,但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仍很强
2.治理
黄河的根本措施是(
)
A.治理上游的干旱环境
B.治理中游的水土流失
C.治理下游的决口改造
D.治理中下游的水污染
3.黄土高原人地
关系恶化,关键问题是(
)
A.乱砍乱垦
B.人口增长过快
C.农作物产量下降
D.生态环境恶化
C
B
B
作业布置
谢谢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中小学教育资源网站
有大把高质量资料?一线教师?一线教研员?
欢迎加入21世纪教育网教师合作团队!!月薪过万不是梦!!
详情请看:
https://www.21cnjy.com/help/help_extract.ph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