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课 地形图的判读 等高线地形图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第2课 地形图的判读 等高线地形图教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74.1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商务星球版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11-11-14 14:42:1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当堂达标教学课时教案
学校: , 年级:初三, 学科:地理。
授课人 班级 时间
课 题 第2课 地形图的判读
教学 目标 1、了解高度的表示方式,知道海拔和相对高度的意义。2、了解陆地五种地形的特点。3、知道等高线地形图的构成。4、理解不同部位的等高线的意义。
重点 判断不同部位等高线表示的地形
难点 判断不同部位等高线表示的地形
教学 方法 合作探究、当堂达标
手段 分层设色地形图,等高线模型
板书设计 第2课 地形图的判读一、海拔和相对高度二、等高线地形图1、等高线 2、等高线图 3、等深线三、分层设色地形图
教 学 过 程
教学程序 教 师 活 动 学 生 活 动
1、新课引入:上一节学了地图的基本要素,今天我们学习一种重要的地图——地形图。2、我们知道,地球表面起伏很大,怎么表示一个地区的高度呢?读课本24页回答。(解释)在地图上一般用海拔来表示高度,在日常生活里常用相对高度表示。 参照课本地形示意图,分析五种基本地形的特征板书:一、海拔和相对高度1、海拔和相对高度2、五种地形特征(转折)下面我们学习一种特殊的地形图——等高线地形图,首先了解一下等高线的定义和特点。(展示等高线模型)结合课本示意图和模型,理解山峰、陡崖、山脊、山谷、鞍部的等高线特征(讲解)等高线闭合的时候,越向里面越高是山峰,越低是盆地,如果等高线向一方弯曲,那么向海拔高处弯曲是山谷,向海拔低处弯曲是山脊。这是一个难点,希望同学们多练习。(总结)等高线地形图是一种重要的地图,也是我们看到的分层设色地形图的前身,因此我们要多画图,多练习,力求掌握 读课本,按照海拔和相对高度示意图理解二者的定义和区别。读课本,讨论得出结论名称海拔特征山地500米以上坡度较陡,沟谷较深平原200米以下地面广阔平坦丘陵不超过500米相对高度较小,坡度和缓高原500米以上地面起伏和缓盆地四周高,中间低在课本找出等高线的定义,了解等高矩的含义,同理理解等深线的意义。认真观察模型,弄清楚等高线的含义,注意不同部位等高线的弯曲状况,分清楚几种地形的等高线特征用橡皮泥做山脉模型,搞清楚在等高线地形图上和实际地图上同一部位的不同特质。
达标检测 课内练习 21、根据右图判断正确的是( )甲乙两地的相对高度是2470米EF是山脊A是鞍部,G是陡崖C处可形成小河
课外练习 20、下列等高线图表示的地形名称依次是( )山脊、山谷、山峰、盆地 B、山脊、盆地、山峰、山谷C、山谷、山脊、山峰、盆地 D、山脊、山谷、盆地、山峰
错题集锦 (1)写出地形各部位名称:A B C D E (2)山顶A的海拔在 米以上;若C的气温为180C,则A的气温最高也低于 0C。(3)B在A的 方向。(4)若在甲、乙两地间修一条公路,图中设计路线是否合理?请说明原因。
教学思考 本单元是七年级复习教学中的一个重点和难点,复习时应注意放慢速度,个别指导,仔细分析,及时查漏补缺。个别基础差的同学,注意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