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 古代诗歌四首《观沧海》课件(共29张PPT)+素材+教案+导学案(教师版+学生版)

文档属性

名称 4 古代诗歌四首《观沧海》课件(共29张PPT)+素材+教案+导学案(教师版+学生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6.0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0-12-18 13:03:16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观沧海》导学案
〖学习目标〗
1.了解作者及其创作背景;
2.品味语言,体会诗中描绘的宏伟壮丽景象,领悟诗歌意境;
3.体会诗人广阔的胸襟、豪迈的气慨。
〖学习重点〗
1.有感情地反复朗读、背诵诗歌;
2.体会诗中描绘的宏伟壮丽景象,领悟诗歌意境。
〖学习难点〗
体会诗中描绘的宏伟壮丽景象,领悟诗歌意境。
〖学习时间〗1课时
〖学习进程〗
一、导入新课
二、有关资料
1、走近作者
曹操(155-220),字孟德,小名阿瞒。曾历任大将军、丞相,封魏王,建安二十五年卒。子曹丕称帝,追尊为武帝。曹操是东汉末年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和诗人。他的诗歌大多用乐府旧题写成,用以抒发自己的政治抱负。代表诗作有《步出夏门行》《蒿里行》《短歌行》等。文学方面,在曹操父子的推动下形成了以“三曹”(曹操、曹丕、曹植)为代表的建安文学,史称“建安风骨”,他的诗以慷慨悲壮见称,在文学史上留下了光辉的一笔。
2、文体知识
这首《观沧海》就是一首乐府诗。乐府诗本是指汉代乐府机构收集整理的诗歌,其中大部分是民歌,东汉末年的文人仿照这种诗歌体例、或用乐府旧题进行创作,他们的诗歌也称为乐府诗。
3、写作背景
东汉建安年间,曹操借许攸之计,以少胜多,击退了他在北方的主要对手--大军阀袁绍。袁绍残部逃到乌桓(当时辽东半岛上的一个少数民族政权),想得到乌桓的支持,以求东山再起。曹操乘胜追击,征讨乌桓。东汉建安12年,即公元207年,曹操挥鞭北指,所向披靡,大败乌桓。归途中,曹操登上碣石山(位于今河北省东亭县西南的大碣石山。此山现已不存,相传已沉入大海),观看沧海壮丽景色。此时,曹操踌躇满志,意气昂扬,挥笔疾书,便有了《观沧海》一诗。
三、预习设计
1、请默写韩翃的《寒食》一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根据课文填空
⑴________________,脉脉不得语。
⑵千磨万击还坚劲,________________。
⑶________________,客舍青青柳色新。
⑷山下兰芽短浸溪,________________。
3、根据理解默写
⑴杜甫《春夜喜雨》中,常用来表示思想教育工作要用恰当的方法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宋代诗人叶绍翁在《游园不值》一诗中赞美“春色美好”的一个名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文学常识填空
《观沧海》就是一首_____诗,作者是_____时期的的政治家、军事家、诗人_____。其诗气魄雄伟,慷慨悲壮,是文学史上__________的开创者。
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碣(
)石
沧(
)海
澹澹(
)
竦峙(
)
萧瑟(
)
幸甚至哉(
)
四、朗读诗歌
1、读准字音、节奏
2、读出情感
观沧海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五、疏通文意
1、解释下列加点词语
⑴东临(
)碣石,以(
)观沧海。
⑵水何(
)澹澹(
),山岛竦峙(
)。
⑶秋风萧瑟(
),洪波涌起。
⑷星汉(
)灿烂,若(
)出其里
⑸幸(
)甚至(
)哉,歌以(
)咏志。
2、把诗歌翻译成现代汉语
六、合作探究
1、全诗围绕哪个字展开来写的?
2、这首诗写了几层意思?各写了什么内容?哪些诗句是写现实的?哪些是诗人想象的?
3、《观沧海》中哪些诗句最能体现作者博大的胸怀?诗人是怀着怎样的感情描绘大海形象的?
4、“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这四句是全诗的高潮,作者运用了什么样的表现手法?有怎样的表达效果?
5、品析这首诗运用了那些景物描写的方法?并说明这些描写方法在诗中是如何得以体现的。
七、课堂检测
1、注音或写汉字
碣(
)石
澹(
)澹
sǒnɡ(
)

萧sè(
)
2、根据课文填空
⑴树木丛生,____________。
⑵____________,洪波涌起。
⑶《观沧海》中写大海水波荡漾、山岛高耸挺立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⑷《《观沧海》中以沧海自比,通过写大海吞吐宇宙的气势,来表现诗人宽广的胸怀和豪迈
的气魄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阅读诗歌,回答问题
⑴这是一首写景抒情诗,统领全篇写景的一个字是“
”。写景时先写岛上的
,次写海面上的
,最后写天空中的日月星辰。本诗的感情基调是

⑵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观沧海》是乐府诗《步出夏门行》中的第一章。
B.建安文学时的“三曹”包括本诗作者曹操及其子曹丕、曹植。
C.“山岛竦峙”一句中“竦”与“耸”同义,为“高”的意思。
D.本诗结尾两句,紧扣上文,抒发感情,起深化主题的作用。
⑶对这首诗的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A.开篇点题,交代了观察的方位、地点及及观察的对象,“观”字统领全篇。
B.“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描写秋风呼啸、惊涛拍岸的景象,是作者的想像。
C.“洪波涌起”中的“涌”字,不仅让我们看到了大海波涌连天的形态,而且仿佛听到了惊涛拍岸的声音。
D.“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描绘大海吞吐日月、包容星汉的壮阔景象,表现诗人开阔的胸怀和宏大的抱负。
⑷请你展开合理的想象,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把“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所表现的画面描述出来。
⑸“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布置作业
1、背诵并默写这首诗。
2、预习《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共29张PPT)
部编本七年级上册
一代枭雄曹操成为人们热议的焦点话题,这一切都缘于河南省文物局的高调宣布--该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在安阳县安丰乡西高穴村抢救性发掘的一座东汉大墓被确定为文献中记载的魏武王曹操高陵。曹操是一位备受争议的历史人物,在老百姓的眼里,他是阴险狡诈的白脸奸雄;在读书人眼里,他是文才卓异的文坛巨擘;在政治家的眼里,他是叱咤风云的乱世枭雄;在历史家的眼里,他是雄才伟略的盖世英豪,真实的曹操是一位怎样的人呢?让我们通过他的一首诗《观沧海》来初步了解一下这位备受争议的历史人物。
导入新课
〖教学目标〗
1.了解作者及其创作背景;
2.品味语言,体会诗中描绘的宏伟壮丽景象,领悟诗歌意境;
3.体会诗人广阔的胸襟、豪迈的气慨。
〖教学重点〗
1.有感情地反复朗读、背诵诗歌;
2.体会诗中描绘的宏伟壮丽景象,领悟诗歌意境。
〖教学难点〗
体会诗中描绘的宏伟壮丽景象,领悟诗歌意境。
1、走近作者
曹操(155-220),字孟德,小名阿瞒。曾历任大将军、丞相,封魏王,建安二十五年卒。子曹丕称帝,追尊为武帝。曹操是东汉末年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和诗人。他的诗歌大多用乐府旧题写成,用以抒发自己的政治抱负。代表诗作有《步出夏门行》《蒿里行》《短歌行》等。文学方面,在曹操父子的推动下形成了以“三曹”(曹操、曹丕、曹植)为代表的建安文学,史称“建安风骨”,他的诗以慷慨悲壮见称,在文学史上留下了光辉的一笔。
有关资料
2、文体知识
这首《观沧海》就是一首乐府诗。乐府诗本是指汉代乐府机构收集整理的诗歌,其中大部分是民歌,东汉末年的文人仿照这种诗歌体例、或用乐府旧题进行创作,他们的诗歌也称为乐府诗。
文学常识
3、写作背景
东汉建安年间,曹操借许攸之计,以少胜多,击退了他在北方的主要对手--大军阀袁绍。袁绍残部逃到乌桓(当时辽东半岛上的一个少数民族政权),想得到乌桓的支持,以求东山再起。曹操乘胜追击,征讨乌桓。东汉建安12年,即公元207年,曹操挥鞭北指,所向披靡,大败乌桓。归途中,曹操登上碣石山(位于今河北省东亭县西南的大碣石山。此山现已不存,相传已沉入大海),观看沧海壮丽景色。此时,曹操踌躇满志,意气昂扬,挥笔疾书,便有了《观沧海》一诗。
文学常识
预习设计
1、请默写韩翃的《寒食》一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根据课文填空
⑴_____________,脉脉不得语。
⑵千磨万击还坚劲,________________。
⑶________________,客舍青青柳色新。
⑷山下兰芽短浸溪,________________。
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
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
盈盈一水间
任尔东西南北风
渭城朝雨浥轻尘
松间沙路净无泥
3、根据理解性默写
⑴杜甫《春夜喜雨》中,常用来表示思想教育工作要用恰当的方法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宋代诗人叶绍翁在《游园不值》一诗中赞美“春色美好”的一个名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文学常识填空
《观沧海》就是一首_____诗,作者是_____时期的的政治家、军事家、诗人_____。其诗气魄雄伟,慷慨悲壮,是文学史上__________的开创者。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春色满园关不住,
一枝红杏出墙来。
乐府
东汉
曹操
建安文学
1、读准字音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碣(
)石
沧(
)海
澹(
)
竦峙(
)
萧瑟(
)
幸甚至哉(
)
jié
cānɡ
dàn
sǒnɡzhì
zāi
xiāosè
朗读诗歌
2、教师范读,读准节奏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3、自由朗读,注意情感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疏通文意
东临
碣石,以
观沧海。
登上

向东进发登碣石山,得以观赏到苍茫的大海。
水何
澹澹,
山岛

峙。
多么
水波荡漾的样子
海水是多么宽阔浩荡,海中山岛高耸陡立。
高耸的样子
挺立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碣石山上树木丛生,各种草长得很繁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树木被秋风吹动的声音
秋风飒飒,海上涌起巨大的波涛。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太阳和月亮的运动,好像是从大海中产生的,
星汉
灿烂,若
出其里。
星河
银河里的星星发出灿烂的光辉,好像也是从
大海中产生的。
好像


至哉,
歌以咏志。
幸运
真是幸运极了,就用歌唱来抒发我心中的情怀吧!
达到极点

1、全诗围绕哪个字展开来写的?
全诗以“观”字统领全篇,下文由“观”字展开,写登山所见。
合作探究
2、这首诗写了几层意思?各写了什么内容?哪些诗句是写现实的?哪些是诗人想象的?
共3层意思:
第一层(1-2句):交代观海的地点。
第二层(3-8句):描写海水与山岛。(

第三层(9-12句):表现大海吞吐日明星辰的气概。


最后两句是附文,则为和乐而加,与诗的内容无关。
实景
想象,虚写
3、《观沧海》中哪些诗句最能体现作者博大的胸怀?诗人是怀着怎样的感情描绘大海形象的?
⑴“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四句写大海的磅礴气势,全用虚写,却表现了大海有包容天地万物的气概,更显示了诗人的博大胸怀。
⑵大海的形象正是诗人形象的化身。诗人已经削平了北方群雄,现在又将北征乌桓,为即将到来的胜利和统一中国的远景作铺垫,这正是诗人踌躇满志的时候,他借大海的形象抒发了建功立业的愿望,写出了千百年来脍炙人口的雄浑诗句。
4、“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这四句是全诗的高潮,作者运用了什么样的表现手法?有怎样的表达效果?
明确:作者运用夸张的手法创造出一个极其开阔的意境,给诗歌增添了积极的浪漫主义色彩。诗人联想日月星辰这些自然界伟大的景象,全离不开大海的怀抱。想象奇特,胸怀开阔,渗透着诗人自己的雄心壮志和昂扬奋发的精神,展现了诗人力挽狂澜、重建天下的雄心,塑造了自我豪气盖世的英雄形象。
5、品析这首诗运用了那些景物描写的方法?并说明这些描写方法在诗中是如何得以体现的。
⑴由近及远(由眼前实景到想象、联想之景的描写空间关系的迁移,显得层次分明)
⑵虚实相生(水、山岛、树木、百草、秋风、洪波等景象为实写,日月、星汉为虚写。采用虚实相生的描写手法,使诗内涵丰富,意韵无穷)
⑶动静姐合(水、秋风、洪波、日月、星汉等景象的描写为动景,山岛、树木、百草等景象的描写为静景。动静结合,使诗歌显得鲜活生动,富于感染力)
课堂检测
1、注音或写汉字
碣(
)石
澹(
)澹
sǒnɡ(
)

萧sè(
)
2、根据课文填空
⑴树木丛生,____________。
⑵____________,洪波涌起。
⑶《观沧海》中写大海水波荡漾、山岛高耸挺立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⑷《《观沧海》中以沧海自比,通过写大海吞吐宇宙的气势,来表现诗人宽广的胸怀和豪迈的气魄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jié
dàn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3、阅读诗歌,回答问题
⑴这是一首写景抒情诗,统领全篇写景的一个字是“
____”。写景时先写岛上的
_________,次写海面上的___________,最后写天空中的日月星辰。本诗的感情基调是______________。

树木百草
秋风洪波
苍凉慷慨、悲壮激昂
⑵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观沧海》是乐府诗《步出夏门行》中的第一章。
B.建安文学时的“三曹”包括本诗作者曹操及其子曹丕、曹植。
C.“山岛竦峙”一句中“竦”与“耸”同义,为“高”的意思。
D.本诗结尾两句,紧扣上文,抒发感情,起深化主题的作用。
D
“幸甚
至哉,歌以咏志”是合乐时加上的,是诗的附文,跟诗的内容没有联系。
⑶对这首诗的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A.开篇点题,交代了观察的方位、地点及及观察的对象,“观”字统领全篇。
B.“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描写秋风呼啸、惊涛拍岸的景象,是作者的想像。
C.“洪波涌起”中的“涌”字,不仅让我们看到了大海波涌连天的形态,而且仿佛听到了惊涛拍岸的声音。
D.“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描绘大海吞吐日月、包容星汉的壮阔景象,表现诗人开阔的胸怀和宏大的抱负。
B
是作者眼前的实景,不是想像。
⑷请你展开合理的想象,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把“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所表现的画面描述出来。
秋风阵阵,呼呼作响,诗人站在辽阔的在海边,面对波涛汹涌的大海,心潮与大海一起涌动,感慨万千。
⑸“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表达了诗人博大的胸襟和统一天下、建功立业的雄心壮志。(或表达了诗人宏伟的政治抱负、建功立业的雄心壮志、对前途充满信心的乐观气度。或表达了诗人博大的胸怀、像大海容纳万物一样,把天下纳入自己掌中的开阔胸襟、宏大的抱负。)
1、背诵并默写这首诗。
2、预习《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布置作业


谢谢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中小学教育资源网站
有大把高质量资料?一线教师?一线教研员?
欢迎加入21世纪教育网教师合作团队!!月薪过万不是梦!!
详情请看:
https://www.21cnjy.com/help/help_extract.php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观沧海》导学案(含答案)
〖学习目标〗
1.了解作者及其创作背景;
2.品味语言,体会诗中描绘的宏伟壮丽景象,领悟诗歌意境;
3.体会诗人广阔的胸襟、豪迈的气慨。
〖学习重点〗
1.有感情地反复朗读、背诵诗歌;
2.体会诗中描绘的宏伟壮丽景象,领悟诗歌意境。
〖学习难点〗
体会诗中描绘的宏伟壮丽景象,领悟诗歌意境。
〖学习时间〗1课时
〖学习进程〗
一、导入新课
一代枭雄曹操成为人们热议的焦点话题,这一切都缘于河南省文物局的高调宣布--该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在安阳县安丰乡西高穴村抢救性发掘的一座东汉大墓被确定为文献中记载的魏武王曹操高陵。曹操是一位备受争议的历史人物,在老百姓的眼里,他是阴险狡诈的白脸奸雄;在读书人眼里,他是文才卓异的文坛巨擘;在政治家的眼里,他是叱咤风云的乱世枭雄;在历史家的眼里,他是雄才伟略的盖世英豪,真实的曹操是一位怎样的人呢?让我们通过他的一首诗《观沧海》来初步了解一下这位备受争议的历史人物。
二、有关资料
1、走近作者
曹操(155-220),字孟德,小名阿瞒。曾历任大将军、丞相,封魏王,建安二十五年卒。子曹丕称帝,追尊为武帝。曹操是东汉末年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和诗人。他的诗歌大多用乐府旧题写成,用以抒发自己的政治抱负。代表诗作有《步出夏门行》《蒿里行》《短歌行》等。文学方面,在曹操父子的推动下形成了以“三曹”(曹操、曹丕、曹植)为代表的建安文学,史称“建安风骨”,他的诗以慷慨悲壮见称,在文学史上留下了光辉的一笔。
2、文体知识
这首《观沧海》就是一首乐府诗。乐府诗本是指汉代乐府机构收集整理的诗歌,其中大部分是民歌,东汉末年的文人仿照这种诗歌体例、或用乐府旧题进行创作,他们的诗歌也称为乐府诗。
3、写作背景
东汉建安年间,曹操借许攸之计,以少胜多,击退了他在北方的主要对手--大军阀袁绍。袁绍残部逃到乌桓(当时辽东半岛上的一个少数民族政权),想得到乌桓的支持,以求东山再起。曹操乘胜追击,征讨乌桓。东汉建安12年,即公元207年,曹操挥鞭北指,所向披靡,大败乌桓。归途中,曹操登上碣石山(位于今河北省东亭县西南的大碣石山。此山现已不存,相传已沉入大海),观看沧海壮丽景色。此时,曹操踌躇满志,意气昂扬,挥笔疾书,便有了《观沧海》一诗。
三、预习设计
1、请默写韩翃的《寒食》一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根据课文填空
⑴________________,脉脉不得语。
⑵千磨万击还坚劲,________________。
⑶________________,客舍青青柳色新。
⑷山下兰芽短浸溪,________________。
3、根据理解默写
⑴杜甫《春夜喜雨》中,常用来表示思想教育工作要用恰当的方法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宋代诗人叶绍翁在《游园不值》一诗中赞美“春色美好”的一个名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文学常识填空
《观沧海》就是一首_____诗,作者是_____时期的的政治家、军事家、诗人_____。其诗气魄雄伟,慷慨悲壮,是文学史上__________的开创者。
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碣(
)石
沧(
)海
澹澹(
)
竦峙(
)
萧瑟(
)
幸甚至哉(
)
四、朗读诗歌
1、读准字音、节奏
2、读出情感
观沧海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五、疏通文意
1、解释下列加点词语
⑴东临(
)碣石,以(
)观沧海。
⑵水何(
)澹澹(
),山岛竦峙(
)。
⑶秋风萧瑟(
),洪波涌起。
⑷星汉(
)灿烂,若(
)出其里
⑸幸(
)甚至(
)哉,歌以(
)咏志。
2、把诗歌翻译成现代汉语
六、合作探究
1、全诗围绕哪个字展开来写的?
2、这首诗写了几层意思?各写了什么内容?哪些诗句是写现实的?哪些是诗人想象的?
3、《观沧海》中哪些诗句最能体现作者博大的胸怀?诗人是怀着怎样的感情描绘大海形象的?
4、“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这四句是全诗的高潮,作者运用了什么样的表现手法?有怎样的表达效果?
5、品析这首诗运用了那些景物描写的方法?并说明这些描写方法在诗中是如何得以体现的。
七、课堂检测
1、注音或写汉字
碣(
)石
澹(
)澹
sǒnɡ(
)

萧sè(
)
2、根据课文填空
⑴树木丛生,____________。
⑵____________,洪波涌起。
⑶《观沧海》中写大海水波荡漾、山岛高耸挺立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⑷《《观沧海》中以沧海自比,通过写大海吞吐宇宙的气势,来表现诗人宽广的胸怀和豪迈
的气魄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阅读诗歌,回答问题
⑴这是一首写景抒情诗,统领全篇写景的一个字是“
”。写景时先写岛上的
,次写海面上的
,最后写天空中的日月星辰。本诗的感情基调是

⑵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观沧海》是乐府诗《步出夏门行》中的第一章。
B.建安文学时的“三曹”包括本诗作者曹操及其子曹丕、曹植。
C.“山岛竦峙”一句中“竦”与“耸”同义,为“高”的意思。
D.本诗结尾两句,紧扣上文,抒发感情,起深化主题的作用。
⑶对这首诗的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A.开篇点题,交代了观察的方位、地点及及观察的对象,“观”字统领全篇。
B.“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描写秋风呼啸、惊涛拍岸的景象,是作者的想像。
C.“洪波涌起”中的“涌”字,不仅让我们看到了大海波涌连天的形态,而且仿佛听到了惊涛拍岸的声音。
D.“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描绘大海吞吐日月、包容星汉的壮阔景象,表现诗人开阔的胸怀和宏大的抱负。
⑷请你展开合理的想象,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把“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所表现的画面描述出来。
⑸“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布置作业
1、背诵并默写这首诗。
2、预习《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参考答案
三、1、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
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
2、⑴盈盈一水间⑵任尔东西南北风⑶渭城朝雨浥轻尘⑷松间沙路净无泥。
3、⑴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⑵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4、乐府诗
东汉
曹操
建安文学
5、jié
cānɡ
dàn
sǒnɡzhì
xiāosè
zāi
五、1、⑴登上
来⑵多么
水波荡漾的样子
(山)高高地挺立。竦,;峙,挺立。⑶树木被秋风吹动的声音。⑷星河
好像⑸幸运
达到极点

2、向东进发登碣石山,得以观赏到苍茫的大海。海水是多么宽阔浩荡,海中山岛高耸陡立。碣石山上树木丛生,各种草长得很繁茂。秋风飒飒,海上涌起巨大的波涛。太阳和月亮的运动,好像是从大海中产生的,银河里的星星发出灿烂的光辉,好像也是从大海中产生的。真是幸运极了,就用歌唱来抒发我心中的情怀吧!
六、1、全诗以“观”字统领全篇,下文由“观”字展开,写登山所见。
2、共3层意思:第一层(1-2句):交代观海的地点。
第二层(3-8句):描写海水与山岛。(实景)
第三层(9-12句):表现大海吞吐日明星辰的气概。(想象,虚写)
最后两句是附文,则为和乐而加,与诗的内容无关。
3、⑴“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四句写大海的磅礴气势,全用虚写,却表现了大海有包容天地万物的气概,更显示了诗人的博大胸怀。
⑵大海的形象正是诗人形象的化身。诗人已经削平了北方群雄,现在又将北征乌桓,为即将到来的胜利和统一中国的远景作铺垫,这正是诗人踌躇满志的时候,他借大海的形象抒发了建功立业的愿望,写出了千百年来脍炙人口的雄浑诗句。
4、明确:作者运用夸张的手法创造出一个极其开阔的意境,给诗歌增添了积极的浪漫主义色彩。诗人联想日月星辰这些自然界伟大的景象,全离不开大海的怀抱。想象奇特,胸怀开阔,渗透着诗人自己的雄心壮志和昂扬奋发的精神,展现了诗人力挽狂澜、重建天下的雄心,塑造了自我豪气盖世的英雄形象。
5、⑴由近及远(由眼前实景到想象、联想之景的描写空间关系的迁移,显得层次分明)
⑵虚实相生(水、山岛、树木、百草、秋风、洪波等景象为实写,日月、星汉为虚写。采用虚实相生的描写手法,使诗内涵丰富,意韵无穷)
⑶动静姐合(水、秋风、洪波、日月、星汉等景象的描写为动景,山岛、树木、百草等景象的描写为静景。动静结合,使诗歌显得鲜活生动,富于感染力)
七、1、jié
dàn


2、⑴百草丰茂⑵秋风萧瑟⑶水何澹澹,山岛竦峙⑷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3、⑴观
树木百草
秋风洪波
苍凉慷慨、悲壮激昂。
⑵D(最后两句“幸甚
至哉,歌以咏志”是合乐时加上的,是诗的附文,跟诗的内容没有联系。)⑶B(“树林众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是作者眼前的实景,不是想像。)
⑷秋风阵阵,呼呼作响,诗人站在辽阔的在海边,面对波涛汹涌的大海,心潮与大海一起涌动,感慨万千。
⑸表达了诗人博大的胸襟和统一天下、建功立业的雄心壮志。(或表达了诗人宏伟的政治抱负、建功立业的雄心壮志、对前途充满信心的乐观气度。或表达了诗人博大的胸怀、像大海容纳万物一样,把天下纳入自己掌中的开阔胸襟、宏大的抱负。)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观沧海》教案
〖教学目标〗
1.了解作者及其创作背景;
2.品味语言,体会诗中描绘的宏伟壮丽景象,领悟诗歌意境;
3.体会诗人广阔的胸襟、豪迈的气慨。
〖教学重点〗
1.有感情地反复朗读、背诵诗歌;
2.体会诗中描绘的宏伟壮丽景象,领悟诗歌意境。
〖教学难点〗
体会诗中描绘的宏伟壮丽景象,领悟诗歌意境。
〖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进程〗
一、导入新课
一代枭雄曹操成为人们热议的焦点话题,这一切都缘于河南省文物局的高调宣布--该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在安阳县安丰乡西高穴村抢救性发掘的一座东汉大墓被确定为文献中记载的魏武王曹操高陵。曹操是一位备受争议的历史人物,在老百姓的眼里,他是阴险狡诈的白脸奸雄;在读书人眼里,他是文才卓异的文坛巨擘;在政治家的眼里,他是叱咤风云的乱世枭雄;在历史家的眼里,他是雄才伟略的盖世英豪,真实的曹操是一位怎样的人呢?让我们通过他的一首诗《观沧海》来初步了解一下这位备受争议的历史人物。
二、有关资料
1、走近作者
曹操(155-220),字孟德,小名阿瞒。曾历任大将军、丞相,封魏王,建安二十五年卒。子曹丕称帝,追尊为武帝。曹操是东汉末年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和诗人。他的诗歌大多用乐府旧题写成,用以抒发自己的政治抱负。代表诗作有《步出夏门行》《蒿里行》《短歌行》等。文学方面,在曹操父子的推动下形成了以“三曹”(曹操、曹丕、曹植)为代表的建安文学,史称“建安风骨”,他的诗以慷慨悲壮见称,在文学史上留下了光辉的一笔。
2、文体知识
这首《观沧海》就是一首乐府诗。乐府诗本是指汉代乐府机构收集整理的诗歌,其中大部分是民歌,东汉末年的文人仿照这种诗歌体例、或用乐府旧题进行创作,他们的诗歌也称为乐府诗。
3、写作背景
东汉建安年间,曹操借许攸之计,以少胜多,击退了他在北方的主要对手--大军阀袁绍。袁绍残部逃到乌桓(当时辽东半岛上的一个少数民族政权),想得到乌桓的支持,以求东山再起。曹操乘胜追击,征讨乌桓。东汉建安12年,即公元207年,曹操挥鞭北指,所向披靡,大败乌桓。归途中,曹操登上碣石山(位于今河北省东亭县西南的大碣石山。此山现已不存,相传已沉入大海),观看沧海壮丽景色。此时,曹操踌躇满志,意气昂扬,挥笔疾书,便有了《观沧海》一诗。
三、预习设计
1、请默写韩翃的《寒食》一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根据课文填空
⑴________________,脉脉不得语。
⑵千磨万击还坚劲,________________。
⑶________________,客舍青青柳色新。
⑷山下兰芽短浸溪,________________。
3、根据理解默写
⑴杜甫《春夜喜雨》中,常用来表示思想教育工作要用恰当的方法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宋代诗人叶绍翁在《游园不值》一诗中赞美“春色美好”的一个名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文学常识填空
《观沧海》就是一首_____诗,作者是_____时期的的政治家、军事家、诗人_____。其诗气魄雄伟,慷慨悲壮,是文学史上__________的开创者。
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碣(
)石
沧(
)海
澹澹(
)
竦峙(
)
萧瑟(
)
幸甚至哉(
)
答案:1、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
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
2、⑴盈盈一水间⑵任尔东西南北风⑶渭城朝雨浥轻尘⑷松间沙路净无泥。
3、⑴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⑵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4、乐府诗
东汉
曹操
建安文学
5、jié
cānɡ
dàn
sǒnɡzhì
xiāosè
zāi
四、朗读诗歌
1、读准字音、节奏
2、读出情感
观沧海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五、疏通文意
1、解释下列加点词语
⑴东临(
)碣石,以(
)观沧海。
⑵水何(
)澹澹(
),山岛竦峙(
)。
⑶秋风萧瑟(
),洪波涌起。
⑷星汉(
)灿烂,若(
)出其里
⑸幸(
)甚至(
)哉,歌以(
)咏志。
2、把诗歌翻译成现代汉语
答案1、⑴登上
来⑵多么
水波荡漾的样子
(山)高高地挺立。竦,;峙,挺立。⑶树木被秋风吹动的声音。⑷星河
好像⑸幸运
达到极点

2、向东进发登碣石山,得以观赏到苍茫的大海。海水是多么宽阔浩荡,海中山岛高耸陡立。碣石山上树木丛生,各种草长得很繁茂。秋风飒飒,海上涌起巨大的波涛。太阳和月亮的运动,好像是从大海中产生的,银河里的星星发出灿烂的光辉,好像也是从大海中产生的。真是幸运极了,就用歌唱来抒发我心中的情怀吧!
六、合作探究
1、全诗围绕哪个字展开来写的?
全诗以“观”字统领全篇,下文由“观”字展开,写登山所见。
2、这首诗写了几层意思?各写了什么内容?哪些诗句是写现实的?哪些是诗人想象的?
共3层意思:
第一层(1-2句):交代观海的地点。
第二层(3-8句):描写海水与山岛。(实景)
第三层(9-12句):表现大海吞吐日明星辰的气概。(想象,虚写)
最后两句是附文,则为和乐而加,与诗的内容无关。
3、《观沧海》中哪些诗句最能体现作者博大的胸怀?诗人是怀着怎样的感情描绘大海形象的?
⑴“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四句写大海的磅礴气势,全用虚写,却表现了大海有包容天地万物的气概,更显示了诗人的博大胸怀。
⑵大海的形象正是诗人形象的化身。诗人已经削平了北方群雄,现在又将北征乌桓,为即将到来的胜利和统一中国的远景作铺垫,这正是诗人踌躇满志的时候,他借大海的形象抒发了建功立业的愿望,写出了千百年来脍炙人口的雄浑诗句。
4、“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这四句是全诗的高潮,作者运用了什么样的表现手法?有怎样的表达效果?
明确:作者运用夸张的手法创造出一个极其开阔的意境,给诗歌增添了积极的浪漫主义色彩。诗人联想日月星辰这些自然界伟大的景象,全离不开大海的怀抱。想象奇特,胸怀开阔,渗透着诗人自己的雄心壮志和昂扬奋发的精神,展现了诗人力挽狂澜、重建天下的雄心,塑造了自我豪气盖世的英雄形象。
5、品析这首诗运用了那些景物描写的方法?并说明这些描写方法在诗中是如何得以体现的。
⑴由近及远(由眼前实景到想象、联想之景的描写空间关系的迁移,显得层次分明)
⑵虚实相生(水、山岛、树木、百草、秋风、洪波等景象为实写,日月、星汉为虚写。采用虚实相生的描写手法,使诗内涵丰富,意韵无穷)
⑶动静姐合(水、秋风、洪波、日月、星汉等景象的描写为动景,山岛、树木、百草等景象的描写为静景。动静结合,使诗歌显得鲜活生动,富于感染力)
七、课堂检测
1、注音或写汉字
碣(
)石
澹(
)澹
sǒnɡ(
)

萧sè(
)
2、根据课文填空
⑴树木丛生,____________。
⑵____________,洪波涌起。
⑶《观沧海》中写大海水波荡漾、山岛高耸挺立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⑷《《观沧海》中以沧海自比,通过写大海吞吐宇宙的气势,来表现诗人宽广的胸怀和豪迈
的气魄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阅读诗歌,回答问题
⑴这是一首写景抒情诗,统领全篇写景的一个字是“
”。写景时先写岛上的
,次写海面上的
,最后写天空中的日月星辰。本诗的感情基调是

⑵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观沧海》是乐府诗《步出夏门行》中的第一章。
B.建安文学时的“三曹”包括本诗作者曹操及其子曹丕、曹植。
C.“山岛竦峙”一句中“竦”与“耸”同义,为“高”的意思。
D.本诗结尾两句,紧扣上文,抒发感情,起深化主题的作用。
⑶对这首诗的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A.开篇点题,交代了观察的方位、地点及及观察的对象,“观”字统领全篇。
B.“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描写秋风呼啸、惊涛拍岸的景象,是作者的想像。
C.“洪波涌起”中的“涌”字,不仅让我们看到了大海波涌连天的形态,而且仿佛听到了惊涛拍岸的声音。
D.“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描绘大海吞吐日月、包容星汉的壮阔景象,表现诗人开阔的胸怀和宏大的抱负。
⑷请你展开合理的想象,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把“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所表现的画面描述出来。
⑸“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案1、jié
dàn


2、⑴百草丰茂⑵秋风萧瑟⑶水何澹澹,山岛竦峙⑷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3、⑴观
树木百草
秋风洪波
苍凉慷慨、悲壮激昂。
⑵D(最后两句“幸甚
至哉,歌以咏志”是合乐时加上的,是诗的附文,跟诗的内容没有联系。)⑶B(“树林众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是作者眼前的实景,不是想像。)
⑷秋风阵阵,呼呼作响,诗人站在辽阔的在海边,面对波涛汹涌的大海,心潮与大海一起涌动,感慨万千。
⑸表达了诗人博大的胸襟和统一天下、建功立业的雄心壮志。(或表达了诗人宏伟的政治抱负、建功立业的雄心壮志、对前途充满信心的乐观气度。或表达了诗人博大的胸怀、像大海容纳万物一样,把天下纳入自己掌中的开阔胸襟、宏大的抱负。)
布置作业
1、背诵并默写这首诗。
2、预习《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