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5.1三角形的特征 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5.1三角形的特征 教案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54.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20-12-18 07:37:5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四年级数学下(R)
? 三角形
第1课时 三角形的特征
【教学内容】
教材第60页。
【教学目标】
1.在观察、操作活动中,概括三角形的特征,认识各部分名称以及底和高的含义,会在三角内画高,会用字母表示三角形。
2.在观察、操作、概括中,积累认识图形的经验和方法。
3.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
概括三角形的概念,认识三角形各部分的名称,知道三角形的底和高。
【教学难点】
会画三角形的高。
一、情境导入
1.让学生说说生活中有哪些物体的形状是三角形。展示学生搜集的有关三角形的图片。
2.播放录像。
师:接下来看一看老师搜集到的有关三角形的录像资料。
3.导入新课。
师:我们认识了三角形,三角形看起来简单,但生活中的三角形无处不在,在工农业生产和日常生活中有许多用处。三角形还有哪些奥秘呢?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研究这个问题。
(板书:三角形的特征)
二、探究新知
1.三角形的特点(出示教材第60页例1)。
(1)指定一名学生在黑板上画三角形,其他同学在练习本上完成画图。
(2)迁移感知。
师:说一说,你对三角形有哪些认识?
结合学生的交流,教师适时板书三角形各部分的名称。
三角形的画法学生们已有经验,画起来没有难度。在画图过程中自然唤醒学生对三角形的认识,比如三角形有3条边、3个角和3个顶点。
(3)学生在自己画出的三角形上标出边、角、顶点。
(4)师:为了表达方便,用字母A、B、C分别表示三角形的3个顶点,上面的三角形可以表示成三角形ABC。
要求学生在画好的三角形上标注字母。
2.三角形的定义。
师:大家刚刚认识了三角形各部分的名称,对三角形有了一定的了解,能不能用自己的话说说什么样的图形叫做三角形?
(1)组织学生在小组中讨论、交流后,请学生代表发言,说说自己的理解。
(2)教师小结并板书:由3条线段围成的图形(每相邻两条线段的端点相连)叫做三角形。
(3)师:在这个定义中你觉得哪些词重要?把“围成”改成“组成”,你认为怎么样?“围成”是什么意思?
多数学生认为不能把“围成”改成“组成”,可能有学生认为“围成”是围起来的意思,而“组成”是组合在一起的意思。
师:你们能演示“围成”的意思吗?
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以“手牵手”围成一圈的方式演示“围成”二字,明确了“围成”有首尾相连的意思,也就是三角形每相邻两条线段的端点必须相连。
3.三角形的高和底。
(1)认识三角形的高和底。
①在黑板上画一个锐角三角形,让学生分别指出它的边、顶点、角。
②用字母A、B、C标出三角形的三个顶点。
教师指着三角形提问:顶点A所对的边是哪一条?顶点B所对的边是哪一条?顶点C所对的边是哪一条?
学生指一指,说一说。
让学生自己在练习本上画一个三角形,同桌互相指一指,各个顶点所对的边是哪一条。
③擦去三角形其中的两条边,留下一个顶点和其所对的边。
师:谁能过点A作边BC的垂线?
指名学生上黑板作出线段BC的垂线,其余学生观察并评价。
④作完后,教师再补上擦去的两条边,教师介绍:像这种从三角形的一个顶点到它的对边作一条垂线,顶点和垂线之间的线段叫做三角形的高,这条对边叫做三角形的底。三角形的底实际就是它的边。作三角形的高一般用虚线画,并要标出直角符号。
学生读一读,在教材上将高的定义勾画出来。
⑤师:猜一猜,三角形有几条高?要求学生说说是怎样想的?
教师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概括:三角形有三个顶点、三条边,所以可以作三条高。
(2)三角形高的作法(部分内容涉及下节知识,请教师合理使用)。
①教师示范作出三角形的另外两条高。
②让学生在练习本上画一个锐角三角形,并作出它的三条高。
教师巡视,个别指导。等大部分学生完成后,展示画得比较标准的作品。
③教师在黑板上画一个直角三角形,学生在练习本上画,请一名学生上黑板画出这个直角三角形的三条高,其余学生在练习本上作出所画直角三角形的高。
师:在画这个三角形的高的过程中,你发现了什么?
生:其中有两条高就是三角形的两条边。
师:指一指,说一说高是这个三角形的哪两条边?
生:高是这个三角形的两条直角边。
师: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呢?能结合直角三角形的特征和高的定义说一说吗?
生:因为直角三角形的两条直角边是互相垂直的,而三角形的高和底也是互相垂直的。
教师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概括:直角三角形的两条直角边互相垂直,因此将一条直角边作为底,那么另一条直角边就是这个底对应的高。这两条直角边可以互为底和高。
④教师在黑板上画一个钝角三角形,示范作高,并说明钝角三角形有两条高在它的外面。(现阶段我们只要求作最长边对应的高。)
三、巩固练习
1.教材第60页“做一做”。
(1)同桌合作,手指着三角形说出每个三角形各部分的名称。
(2)学生独立画高,教师强调用铅笔画高的要求。
(3)集中订正。
2.教材第65页“练习十五”第1题。
(1)学生独立画高。
(2)同桌交换检查,如有错误,及时督促订正。
四、课堂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板书设计】
三角形的特征
由三条线段围成的图形(每相邻两条线段的端点相连)叫做三角形。
【教后思考】
这节课很明显在突出重点、突破难点上下了功夫。三角形的定义是本节课的重点,抓住其关键词“围成”,在学生容易出错的地方设疑立障,先引发学生思考辨析,再通过形象化、生活化的解读,使“围成”的理解深入人心,有助于学生进一步认识三角形的数学属性。数学学习不但学知识、学方法,更重要的是学思想。画三角形的高是本节课的难点,借助学生学习经验,通过温习“过直线外一点作垂线”,弱化三角形画高的难度,高和底一一对应,渗透转化的思想,凸显数学本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