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平均分》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经历把一些物体平均分的活动过程,体会平均分的含义。
2.在数学活动中,学会与他人合作解决问题,培养合作意识。
教、学具准备:12枝彩笔、圆片、学案、课件等。
教学重点:经历把一些物体平均分的活动过程,体会平均分的含义。
教学难点:体会平均分的含义。
课前谈话:
首先,老师要热烈欢迎二(4)班的小朋友们今天跟我一起上课(两次鼓掌,一次一下,另一次两下);接着老师还要欢迎后面的客人老师来指导(两次鼓掌,都是两下)。细心的小朋友会发现,刚才老师两次鼓掌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
教学过程:
初步感悟什么是平均分
小猴分桃
师:小猴子去山里采到6个桃子,他一路回家想着怎么和他的好朋友小山羊分享,猜一猜,他会怎么分?
生:我觉得他会自己吃一个,给小山羊5个。
生:可能他自己吃掉两个,留给小山羊四个。
师:哇 小猴真大方
师:小猴子也可能会怎么分呢?
生:他还可能自己吃5个,给小山羊1只。
生:我觉得或者他还会自己吃4只,留给小山羊2只。
师:恩,看来这只小猴子有点贪吃呢。
师:还有吗?
生:这只小猴子会一分为二,自己吃3只,也给小山羊3只。
师:是的,今天我们就要来研究这最后一种分法。
师:小猴子分得几只?小山羊分得几只?他们分到桃子的个数怎么样?
生:一样多。
生:都有3只。
师:小猴和小山羊分到的桃子同样多,像这样,每份分得同样多,叫作平均分。
分法延伸
师:这6个桃还可以怎样平均分?
生:如果有3个小朋友来分桃子,6个桃子可以分成2个、2个、2个
…………
师:还可以呢?
生:把这6个桃子,分成6堆,每堆有一个。
意图:通过小猴分桃,初步感知平均分的含义,然后“还可以怎样平均分”再次操作、交流,进一步明确平均分的概念。
操作体验怎么平均分
按每份个数分一分
分8个桃
师:有8个桃,每个小朋友分得2个,可以分给几个小朋友呢?
学生操作圆片分一分
请两名学生上台操作演示
师:仔细观察他是怎么分的?
生:每次拿出2个圆片,分给一个小朋友,拿了四次,所以分给了4个小朋友。
…………
师:如果用圆圈表示代替圆片,画出8个圆圈,每次圈出2个作为一份,试试看,圈出几份? (学生动手画一画,展示成果)
师:所以说,8个桃子,每人分2个,可以分给()人
小组活动分12根小棒
师:老师带来12根小棒,每2根一份,可以分成几份?每3根、4根一份呢?
小组4人 分别分一分 一起说一说
意图:感受平均分,可以每2个一份,每3个一份,每四个一份,虽然分成的分数不同,只要保证每份同样多,通过操作分圆片、画图分一分的形式逐步在形式上抽象和总数变化、每份个数变化逐步在含义上抽象。
按份数平均分
分8个桃
师:把8个桃平均分给2个小朋友,每个小朋友分得几个?
情景展示: 学生操作圆片分一分 请学生上台演示
师:请同学们仔细观察,A同学是怎么把桃子分给B同学和C同学的?
生:首先A同学给B同学一个桃子,给C同学一个桃子。
师:也就是给了B和C一人一个桃子
生:然后继续分桃子,每次每人分到一个桃子,知道分完。
师:是的,每次每人分一个桃子,直到分完,在看到每人分到4个桃子。
师:谁分的不一样?
请三名学生上台演示
师:A同学是怎么分的?
生:A同学先给B同学3个,也给C同学3个,最后剩下两个,急继续一人一个分完,最终每人也是分得4个桃子。
师:还可以怎么分呢?
…………
师:这么多的分法,有每次一人分1个,每次一人2个,不管每次两个一给还是三个一给,都是只分给两个人。
师:同样,如果用圆形代替圆片,画8个圆形,可以怎样画一画呢?
师:这8个桃子是按几个小朋友分的?那我们就可以先画出两个椭圆,代表两个小朋友,接下来可以怎样分?
…………
师:8个桃子,平均分给两个人,每人分得( )个
分12根小棒
师:要把这12根小棒平均分成2份,每份几根?平均分成3份?4份呢?
四人小组,分别分一分,一起交流
意图:通过情景现场活动展示分的过程,使学生体验按份数平均分的具体分法,通常具有一定数学直觉的学生可以一次就分完,得出每份的数量。在画的过程中,学生能够进一步感受按分数平均分的分法的不同。
抽象提炼平均分意义
例题呈现,观察比较
辨析两种分法
师:仔细观察这两道题目,有什么不同?
生:问题不一样
生:例2的问题是可以分给几个小朋友?
生:例3的问题是每个小朋友分到几个?
师:除了问题不同,还有哪里不同?
生:已知的不一样
生:例2是知道了每个小朋友分得2个,例3是知道要分给两个小朋友。
师:是的,虽然都是分8个桃子,一个是已知每个小朋友分2个,要求可以分给几个小朋友。例3是已知要分给两个小朋友,要求每个小朋友能分得几个桃子
师:那他们分得过程一样吗?
生:例2 在分的时候是2个圈起来,2个圈起来,圈了几次就是可以分给几个小朋友。
生:例3是先画两个大圈,然后依次去分配花圈,分完以后看每个大圈里有几个圆,就是每个小朋友分到的桃子个数。
师:是的,像例2每个小朋友分得2个桃子,其实就是每份有2个,可以分给几个小朋友,就是可以分成几份,所以像例2这种是按每份的个数平均分。
师:例3 要分给2个小朋友,就是要把桃子分成2份,是按份数平均分。
沟通两种分法
师:那这按每份个数平均分和按份数平均分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呢?
生:例2、例3都是分8个桃子
生:都是平均分
师:对呀,不管怎么分,都是8个桃子。例2分的结果,最终是几个几呢?例3呢?
生:都是4个2
师:真棒,同样的8个桃子,不管是按每2个一份,还是按4份去平均分,最终分成的结果都是4个2。
灵活运用
师:现在,老师有12支铅笔,要把它平均分,可以怎样分?
小组活动
按“我是按……平均分,结果是……”交流
生:我是按每份3支平均分,分成了4份
生:……按每份4支平均分,分成了3份
生:……按平均分成4份,每份有3支
生:……按每份6支平均分,分成了2份
生:……按平均分成2份,每份有6支
生:……按平均分成3份,每份有4支
师:仔细观察这些分法,你能分分类吗?
…………
师:仔细看,每份3支,分成了4份;平均分成4份,每份3支。这两种分法有什么联系?
生:这两种分法最终的结果都是4个3。
师:是的,所以这两种分法属于一组,都是4个3支。像这样有联系的分法还有哪些?
意图:通过观察例2、例3的例题,回顾再现平均分的不同分法,对两种分法的初步比较、沟通和整合,对平均分的本质特征有更深入的体会。
四、组织练习,深化认识
1.“想想做做”第2题
师:小朋友们今天和小猴一样,都爱动脑筋,猴妈妈准备再拿出一些好吃的食品奖励给大家。看,猴妈妈拿出了什么?(课件出示饼干、糖果、巧克力)
我们先来数一数猴妈妈带了多少块饼干。(10个)
师:看看猴妈妈打算怎样分饼干。(课件出示前2个饼干被圈出来)这表示什么意思?
生:表示每2块一份。
师:说得真好,你观察的真仔细!那么小朋友们想一想,10块饼干,每2块一份,分成了几份呢?
生:分成了5份,每两块圈一个圈,一共5个圈。(课件演示)
师:还有糖果和巧克力要分,老师想让小朋友自己完成,请打开书43页“想想做做第2题”,找到要分的糖果和巧克力,拿出铅笔在书上圈一圈,再填空。
教师巡视时进行指导或鼓励学生质疑
完成后,指名回答,集体校对。
师:我们来看看大家分的跟猴妈妈相同吗?(课件演示,校对)
2.“想想做做”第3题
师:大家真厉害,连乐乐都对我们班小朋友竖起了大拇指,他决定拿出自己最喜欢的东西送给大家作为礼物,你们开心吗?看,他给大家带来了气球。(课件出示题目,指名读题)
先想一想你打算用什么方法解决这个问题,在同桌间、小组里自由的讨论讨论。
请小朋友们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分一分,并完成填空。
交流时让学生说说自己是怎样分的。
师:5个小朋友都满意吗?为什么?这种分法叫什么?
3.实践性作业
师:老师这还有道考考你们智力的题,看谁最聪明!(出示题目)这是小动物们一天的劳动成果,他们采集了很多水果(4个香蕉、9个梨、10个苹果、12个桃子),可是该选哪个果篮(每2个一份、每3个一份)来运就能平均分呢?请小朋友们回去找一找这些水果,往果篮里放一放,让爸爸妈妈看看你们今天学得怎么样,好吗?
四、课堂总结
问:你们今天对这节课满意吗?你有收获吗?学会了什么?
学生回答后教师进一步作评价总结。
师:小朋友们有收获,老师非常开心,老师对大家今天的表现也非常满意!你们每人都应得到奖励,所以6张圆片就作为奖励送给你们啦!
下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