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6.1 图形的放大与缩小 冀教版

文档属性

名称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6.1 图形的放大与缩小 冀教版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34.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冀教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20-12-18 13:39:1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图形的放大和缩小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经历认识图形的放大和缩小,以及把图形放大或缩小的过程。
2、理解放大和缩小的含义,能在方格纸上按要求将简单图形放大或缩小。
3、积极参加数学活动,获得成功的体验,体会图形的相似,发展空间观念。
教学重点:理解放大和缩小的含义,经历认识图形的放大和缩小的过程。
教学难点:能在方格纸上按要求将简单图形放大或缩小。
教具准备:课件 放大镜 任务单
学具准备:放大镜 小棒 方格纸 直尺 铅笔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活动一:认识放大与缩小
1、师:同学们好!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件东西,你们看,这是什么?(放大镜)
师:你们都认识呀!那你们知道放大镜的作用吗?放大镜能放大什么东西?能放大所有东西吗?带着这个疑问,我们来体验放大镜的作用?每个组都有一把放大镜,快快体验一下放大镜到底能不能放大所有东西?一会儿找同学说你观察了什么?有没有被放大?
师:这位同学轻拿轻放,真好!好了,现在大家把放大镜放好,谁来说说你观察的结果?你用放大镜观察了什么?(字),有没有被放大?(放大了)(板书:放大)
师:用放大镜看到的字与书上的字有什么不一样?相比较什么变了?什么没变?(形状没变,大小变了。)
师:你还用放大镜观察了什么?谁观察了图形的度数有没有被放大?(没有)
师:通过刚才的活动我们知道了放大镜可以把字放大,边长放大,图形放大,但是并不能放大所有的东西,比如:角度。我发现同学们特别善于观察。
师:像用放大镜看书,看到的字比原来大了,这种现象叫放大现象。
师:谁来说一说,在生活中,你还见过哪些是放大现象?
师:生活中有这么多放大现象,请看老师这里也有几幅放大现象,请看大屏幕(出示放大图)一起读一遍。(投影仪放映图表,复印机扩印,电影院放电影,放映机把胶片上的画面放大,学校实验室的显微镜有放大功能,老花镜,望远镜)
请同学们观察一幅图。(出示图片)你们能看清吗?看不清怎么办呢?(放大)放大再看?现在呢?再放大再看,现在看清了吧。请同学们观察这三幅图片,从左往右观察,依次怎样变化?(放大)从右向左观察依次怎样变化?(缩小) 生活中也有这种现象,老师这有两张照片,同学们比较一下,照片上的人、物与原人、物有什么不同?
形状相同,只是人、物的大小发生了变化。一般我们拍的照片上的人、物,比实际的人、物怎么样?(小)对,照片将他们缩小了。(板书:缩小)像照相机拍照,拍摄出来的照片风景比实景小了好多,这种现象也叫缩小现象。(课件出示)
师:现在,同学们想一想在生活中或者教室中还有没有其他缩小现象?谁来说?(复印机缩印,盖房子的图纸,望远镜反着看,有缩小功能)
师:老师找了些缩小现象,请看大屏幕,介绍深圳世界之窗微缩景观(把各地的名胜古迹按不同的比例缩小仿建的,楼房平面图,我们的房子都是根据图纸建造的。
师:刚刚我们说了很多放大与缩小的现象,其实我们的生活中还有很多放大与缩小现象等待你们去发现,只要你做一个有心人,一定会有更多的收获,现在我们来研究“图形的放大与缩小”(板书:与)
师:咱们先玩一个游戏,你比我猜。我来示范:先用手比一个图形做标准,再比一个形状相同大小不同的图形,其他人猜猜是放大还是缩小。现在同桌一起玩,每人比一个,看谁猜对的多,也可以比其他图形。
找同学演示
二、探究新知
活动二:摆图形
1、(动手操做体会放大与缩小的现象的规律)
复习等边三角形特征
师:同学们,想不想换一个游戏继续玩?(想)一起来读一读游戏要求?
(课件出示)问题
生齐读:小组合作,摆一摆,分别用同样长的3根、6根、9根小棒摆成三个等边三角形。
师:摆等边三角形呀,感觉好难,你们知道等边三角形的特征吗?(等边三角形三条边都相等三个角都是60度。)
师:你真是个有心人,说的真完整。数学语言要求严谨,讲究语言的完整性,我们回答问题就应该这样完整回答。
2、动手游戏:摆三角形
师:既然大家对等边三角形的特征熟悉了,下面小组合作2人一起大胆的摆一摆吧!
师提示:注意要按照要求摆,俩人共同完成呦。(摆的过程中,师巡视指导)
师:有的组已经摆完了,其他组要加油了,你们小组真快!摆完的同学观察三个三角形,你能发现什么?
师:同学们来看大屏幕,谁能告诉我第一个三角形你怎么摆的?每条边各有几根小棒?一共几根小棒?第二个三角形怎么摆?每条边各有几根小棒?一共几根小棒?第三个三角形怎么摆?每条边各有几根小棒?一共几根小棒?
交流讨论
同学们观察三个三角形你发现了什么?(明确三个三角形都是等边三角形,形状相同,大小不同)板书:形状相同,大小不同
师:现在我们来观察图1和图2两个三角形,说说这两个三角形的边有什么关系?(图2的边长是图1的边长的2倍,图1的边长是图2边长的1/2)
师:谁能用放大与缩小这些词说说他们的边有什么关系?(图2放大了2倍。)
师:是什么放大了2倍?(每条边都放大了2倍。)
师:说的真好,是每条边,连起来完整说一遍。(图1的边长放大到原来的2倍,得到图2,图2的边长缩小到原来的1/2后,得到图1。)
师:说的真好,为他鼓掌。谁愿意再来说一遍。
师:图1和图3两个三角形比较,可以怎么说?(图1的边长放大到原来的3倍,得到图3,图3的边长缩小到原来的1/3后,得到图1。)
4、小结:一个图形无论是放大还是缩小,只是图形的大小发生变化,形状不变,图形中每个角的度数不变。像这样的图形,叫相似图形。相似图形的形状相同,大小不同。
三、应用图形
活动三:画图形
1、师:刚刚我们对比了原图和放大、缩小图,知道了它们之间的规律,下面老师考考你们,你们可有信心?(有)
师:好,请看第一题(课件出示)
生齐读:在方格纸上按要求画出图形。(1)把下面长方形的各边放大到原来的2倍。
师:谁来说一说把长方形各边放大到原来的2倍是什么意思?各边是什么意思?怎样画出放大后的图形?首先看原图有几条边?数出原图长是几格长,宽是几个格长?每一条 边都放大到原来的2倍,放大后的长是几格长?怎样列式?(3×2=6个格长) 放大后的宽是几格长?怎样列式?(2×2=4个格长)请同学们跟老师一样标出格数,列出算式后,在答题纸上画图。
交流画的过程和结果
现在请看老师的答案。出示只放大长的图片:你们说对吗?为什么不对?出示只放大宽的图片:对吗?为什么不对?出示长宽都放大2倍的图片:这次对吗?谁来说一说为什么这次对呢?
出示正确答案。(课件展示)
2、师:嗯,很不错呦,放大的图形同学们会了,那缩小的敢不敢挑战?好请看第二题。
(课件出示)
生齐读:在方格纸上按要求画出图形。(2)把下面长方形的各边缩小到原来的1/2。
提问:把长方形各边都缩小到原来的1/2是什么意思?好,按照刚才的方法画出缩小后的图形。
巡视时提示列算式。
交流时说出:缩小后的长是8×?=4个格长,缩小后宽是4×?=2个格长。及画的过程和结果。
3、师小结:画放大或缩小后的图形方法:
一数,先数原图每条边各有几格长;
二算,计算放大与缩小后每边各有几格长;
三画,按算出的格长画放大与缩小图。
巩固练习
师:我们现在又学会了画图形的放大与缩小图,老师检验一下大家,有信心吗?好,进入第一关:辨一辨,找同学来读题,请你们用手势表示出来判断的结果,
交流时请同学说出摆的是什么图形,怎么摆的?长是几根?宽是几根?
第二关:观察下面图形,请你用小棒摆出新图形,使各边缩小到原来的1/2。
第三关:画出下列图形,使它们的边长为原来的2倍。
五、小结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结束语:同学们,今天这节课我们学习了图形的放大与缩小,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我们要试着缩小自己的缺点,放大别人的优点,享受生活,寻找快乐,拥有一个健康又快乐的美好童年。今天这节课就上到这,你们都学会了吗?好,下课,同学们再见!
课后作业
作业单:把下面长方形各边缩小到原来的1/3,画出缩小后的图形。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