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致巴特勒上尉的信》课堂实录

文档属性

名称 7《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致巴特勒上尉的信》课堂实录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97.8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0-12-19 11:45:5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致巴特勒上尉的信》课堂实录
一、导入
今天老师邀请我们同学一起来读一封信,(屏显题目《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致巴特勒上尉的信》,去重温一段屈辱的历史,去见证一场人类的浩劫,去结识一位被赞誉为“法国良心”的大文豪——维克多·雨果。
二、字词教学
1、在阅读这份信之前,老师先跟大家分享信中的几个字词,来,我们一起齐声响亮地把大屏幕上的几个字词读两遍。
屏显:
琉璃??珐琅??晨曦??箱箧??绸缎?缀满??瞥见??制裁??赞誉[ zàn yù ] 赃物 ?惊骇
2、在这些字词中,今天老师特别推荐——“赞誉”一词。
猜想一下“赞誉”什么意思?
(赞美、称扬)
同学们可以做一下摘记。
三、寻?“赞誉”
1、下面请同学们快速地浏览课文,找一下“赞誉”一词在文中出现了几次?并找出相应的语句,来读一读。
屏显:
(1)在您看来,打着维多利亚女王和拿破仑皇帝双重旗号对中国的远征,是由法国和英国共同分享的光荣,而您想知道,我对英法的这个胜利会给予多少赞誉。
(2)先生,以上就是我对远征中国的全部赞誉。
2、结合我们课前的阅读感受,想一想。这两处的“赞誉”的意思是否一致?
四、析“赞誉”
(一)、巴特勒上尉的“赞誉”
【我们先来看第一个“赞誉”。】
屏显:
“在您看来,打着维多利亚女王和拿破仑皇帝双重旗号对中国的远征,是由法国和英国共同分享的光荣,而您想知道,我对英法的这个胜利会给予多少赞誉。”
1、此语句中的“赞誉”是什么意思?(就是原意:赞美、称扬。)
2、为什么巴特勒上尉会如此自信,雨果先生定然会给予他很高的赞誉?同学们可以关注第一段,找到相应的话回答。
a、您认为这次远征是体面的,出色的。
b、在您看来,打着维多利亚女王和拿破仑皇帝双重旗号对中国的远征,是由法国和英国共同分享的光荣。
(1)自由朗读这两句话,体会一下,你在朗读时把重音加在哪儿?为什么?
好的,你来读读看,说说你把重音放在了哪些字词上了?(“您认为”、“在您看来”、“体面的”、“出色的”、“光荣”)
(2)你读出了这两句话中雨果先生的言外之意了没有?
(是的,这次英法联军远征中国,“您认为”是“体面的”、“出色的”,而在雨果先生眼里是“丢脸的”“失败的”,“在您看来”是“光荣”的,而在雨果先生看来是“耻辱的”。——这就是巴特勒上尉的无耻。
3、好,我们再齐读这两句话,把握好重音,读出巴特勒上尉的“厚颜无耻”。
4、其实巴特勒上尉的厚颜无耻还想利用雨果的显赫声望,为他这次远征中国的“胜利”歌功颂德,好让他从此青史留名。
(二)雨果对英法联军的“赞誉”
【那雨果先生给出了他的“赞誉”没有?好的,我们来看文中的第2处“赞誉”的语句。】
屏显:
“先生,以上就是我对远征中国的全部赞誉。”
1、联系上文说说这一句的“赞誉”又是什么意思?
(批判,谴责)
2、那既然这个“赞誉”是“批判、谴责、讽刺”,作者为什么要用“赞誉”这个词?
3、①屏显:
小贴士:反语:故意使用与本意相反的词语或句子来表达本意,也称“倒反”、“反话”,多用在揭露、批判、讽刺等方面。
②记得我们曾经在鲁迅先生的《藤野先生》学过这种修辞:
屏显:
【链接旧课】也有解散辫子,盘得平的,除下帽来,油光可鉴,宛如小姑娘的发髻一般,还要将脖子扭几扭。实在标致极了。——鲁迅《藤野先生》
——鲁迅先生的“实在标致极”运用反语,讽刺清国留学生在日本不务正业的丑态。
③——那此处的“赞誉”也是一种反语,写尽了作者雨果对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的批判与指责。
3、“先生,以上就是我对远征中国的全部赞誉。”请同学们默读第5-9段,信中哪些字词句是具体写出了大文豪雨果“赞誉”?找出相应的句子并做批注。(可从写作手法、修辞、字词、作者表达的情感等方面进行赏析。)
a、有一天,两个来自欧洲的强盗闯进了圆明园。一个强盗洗劫财物,另一个强盗放火。
b从前他们对巴特农神庙怎么干,现在对圆明园也怎么干,不同的是更彻底,更漂亮,以至于荡然无存。
c、丰功伟绩!收获巨大!两个胜利者……笑嘻嘻地回到欧洲。
d、我们欧洲人是文明人,中国人在我们眼中是野蛮人。这就是文明对野蛮所干的事情。
(1)有一天,两个来自欧洲的强盗闯进了圆明园。一个强盗洗劫财物,另一个强盗放火。
——“强盗”一词,运用了比喻,将英法联军比作强盗,形象地突出了他们掠夺的丑恶行径。
(2)从前他们对巴特农神庙怎么干,现在对圆明园也怎么干,不同的是更彻底,更漂亮,以至于荡然无存。
——反语,“更彻底”、“更漂亮”,讽刺了英法联军对圆明园破坏深度之深,说明了他们的行为的丑恶。
(3)丰功伟绩!收获巨大!两个胜利者,一个塞满了腰包,这是看得见的,另一个装满了箱箧。他们手挽手,笑嘻嘻地回到欧洲。
①学生自由读,读出感情
②个别学生朗读,其他同学点评
③这一语句,作者都运用了哪些手法去刻画这两个强盗?a、反语——“丰功伟绩!收获巨大!”——讽刺意味淋漓尽致,愤慨之情入木三分。
b、动作与神态描写——“手挽手,笑嘻嘻”——通过描写(情态、动作)强盗的丑态,达到讽刺效果。
c、短句:“丰功伟绩!收获巨大!”这是两个短句,干脆有力。
④那老师还有一个问题想问问大家,能否把“丰功伟绩!收获巨大!”两个感叹号改为逗号和句号?
——句末连用感叹号,感情强烈,写出掠夺者贪婪无耻的丑恶嘴脸,表现了作者极大的愤慨,实际上是说他们犯下了滔天大罪还自鸣得意。逗号与句号情感太弱,不足以表达作者的谴责之意、愤怒之情。
⑤好的,通过分析之后,我们再来齐读一遍,读出雨果先生字里行间的极大愤慨与辛辣的嘲讽。
【老师也想跟大家分享一句】
(4)我们欧洲人是文明人,中国人在我们眼中是野蛮人。这就是文明对野蛮所干的事情。①自由读
②个别生读。
屏显:
我们欧洲人是文明人,中国人在我们眼中是野蛮人。(哼)这就是文明对野蛮所干的事情。
③老师觉得你的愤慨之情,嘲讽之意还可以读得更到位一些,我们不妨在句中加一个“哼”的语气词,试试。这位同学再来读一遍。
④很好,就是这种感觉,我们再齐读一遍。
——反语,自诩为文明人的欧洲人做出了毁灭文明、劫掠文明的野蛮行径,而创造了惊世文明的中国人却遭受了侵略,圆明园这一人类文化瑰宝也荡然无存,谁文明,谁野蛮,不言而喻。辛辣的讽刺尽在“野蛮人”创造文明,“文明人”践踏文明中。
4、再回过头读读这一句
屏显:
先生,以上就是我对远征中国的全部赞誉。
其实应该改为“先生,以上就是我对远征中国的全部???????。
(谴责、嘲讽)
——在文质彬彬的一声“先生”里,一个看似褒义的“赞誉”中,却是满腔的谴责与嘲弄,雨果先生的这种含笑地怒骂,辛辣地讽刺,比那种金刚怒目式的谩骂杀伤力更强。
(三)雨果对圆明园的“赞誉”
1、信中雨果先生明写了两个“赞誉”,细心同学可能还发现作者在这份信的字里行间还隐藏着一声“赞誉”,一声由衷地发自内心的真正的“赞誉”?是对什么的“赞誉”?
(对圆明园的赞誉)
2、雨果对圆明园的赞誉集中在哪一段?
(第3段)
3、自由朗读第3小节:说说在大文豪雨果的心中圆明园是怎么样的?
要求:圈划出雨果对这座圆明园评价的关键字词、短语。
(圆明园是个奇迹,世界奇迹。
圆明园是“某种令人惊骇而不知名的杰作”
是一座语言无法形容的,恍若月宫的建筑
是幻想的某种规模巨大的典范
某种令人眼花缭乱的洞府
是欧洲文明的地平线上瞥见的亚洲文明的剪影)
②是的,在雨果先生的心里
屏显:
圆明园
你是诗人建筑家建造的一千零一个梦
是某种令人惊骇而不知名的杰作
是某种令人眼花缭乱的洞府
是一座语言无法形容的,恍若月宫的建筑
是幻想的某种规模巨大的典范
是亚洲文明的剪影
圆明园呵圆明园
你是奇迹——是世界奇迹
是人们心中最完美的一个梦
——用我们满腔的热诚去盛赞雨果先生用他诗人的笔触,描摹出的这个“世界的奇迹”,这个“一千零一个的梦”。
——然而这个梦,这个仙境,这个奇迹,这个世界之最,却在1860年10月某个晚上消失,英法联军以其强盗般的卑劣行径掠夺并焚烧了圆明园,如今只留下些断壁残垣。更令人遗憾的是历史并没有为我们留下多少可以见证的文字,但有一个难能可贵的例外,那就是从遥远的国度里传来了这一声声正义的质问,那就是伟大作家、法国的良心——雨果所发出的正义之声。
五、雨果的情怀之赞誉
1、屏显:【雨果简介】
维克多·雨果:19世纪前期法国积极浪漫主义文学的代表作家,代表作有《巴黎圣母院》、《悲惨世界》等。贯穿他一生活动与创作的主导思想是人道主义、反对暴力,以爱制“恶”,被后人赞誉为“法国的良心”。
小贴士:人道主义:一种关怀全人类幸福的博爱的世界观、价值观。
2、可是有人却质疑,“雨果是法国人,不仅对法国的“胜利”没有丝毫喜悦和赞美,反而谴责批判这次“胜利”,称自己的法兰西为强盗,是不是不爱国?”
我们同学可以结合大屏幕上的语句,小组讨论一下。
屏显:
a、这座大得犹如一座城市的建筑物是世世代代的结晶,为谁而建?为了各国人民。因为,岁月创造的一切都是属于人类的。
b、治人者的罪行不是治于人者的过错;政府有时会是强盗,而人民永远也不会是强盗。
c、我希望有朝一日,解放了的干干净净的法兰西会把这份战利品归还给被掠夺的中国,那才是真正的物主。
(a、圆明园是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是民族的,也是世界的,归根结底是属于全人类的。雨果先生不仅仅是一个法国人的身份,他更是人类的一员。他已完全跳出了狭隘的民族主义。
b、其一,作者清楚地指出这是政府的错误,而非法兰西人民的错误,以正当的理由为人民辩护正是作者爱国的表现。其二,作者敢于对政府的错误进行批判,是为国家的长远计,也是爱国的表现。其三,作者的爱国主义并不只是站在狭隘的民族观上,而是站在人类文化历史角度上看待劫掠圆明园问题,是人道主义的体现,与爱国主义并不相悖。
c、对现下政府的极度不满,“干干净净”是指未来一个解放了的、彻底清除了强盗的干净的法国,它一定会把劫得的中国人民的财物物归原主。雨果他自始至终都是站在中国的立场、人类的立场、正义的立场上来看待这件事,没有任何一点狭隘的所谓的民族主义。
3、师小结:是的,雨果的坦诚谴责不是不爱国,恰是因为对法国爱得深沉,正如艾青诗云: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所以他才呼吁有一个“解放了的干干净净的”法国的出现,他的这封信不是对法国地不忠,而是“爱之深,责之切”,而是对全世界人民的负责,是对这段历史的诚实。
4、人常说:读一篇文,认识一个人。比如:
我们曾读《老王》,认识了一个有平等意识、同情弱者、用善心去对待不幸者的人道主义精神的杨绛;我们曾读《一棵小桃树》,认识了一个不屈不挠、顽强抗争、坚持梦想、不忘初心,砥砺前行的贾平凹;我们曾读《美丽的颜色》,认识了一个无惧一切困难、持之以恒、
不轻言放弃、对科学事业诚挚的热爱的玛丽·居里;
而今我们读《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致巴特勒上尉的信》,认识到了一个怎样的雨果?请仿照示例回答。
(读《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致巴特勒上尉的信》,认识到了一个有着清醒的头脑?、正直的良知、宽广的胸襟、没有狭隘的民族主义的法国良心——雨果。
?——俗话说“ 开卷有益”,雨果的这封信,用他的言行告诉我们看事论人不能狭隘,要公正公平正直,要有宽阔的胸襟。
3、其实提起雨果,我们就会自然地想起圆明园,同时也会让我们想起巴黎圣母院。
(1)屏显:
①巴黎圣母院(又名“巴黎夫人”),位于法国巴黎西堤岛,矗立在塞纳河畔,约建造于1163年到1250年间,是一座哥特式风格的天主教教堂。它是欧洲历史上第一座完全哥特式的教堂,具有划时代的意义,也是巴黎历史悠久最具代表性的古迹,其中玫瑰花窗更是举世闻名。
可是这个人类的艺术瑰宝却在
②2019年4月15日下午6点50分左右,法国巴黎著名地标建筑物巴黎圣母院起火,着火位置位于圣母院顶部塔楼,大火迅速将圣母院塔楼的尖顶吞噬,很快,尖顶如被拦腰折断一般倒下,整座建筑损毁严重。伫立了800多年的全人类的艺术瑰宝——法国巴黎圣母院就这样被大火吞噬。
(2)新闻报道后,面对法国这一灾难,有中国网友跟帖。
(3)?如果让你就巴黎圣母院被烧一事跟帖来谈谈你的看法,你会怎么跟?
师:是的,孩子们,你们说的很好,很真诚。是雨果先生的宽阔胸襟、正直良知,还有他的人道主义感染到了我们大家。同学们,我们心灵的这份触动,这份感染,就是雨果先生人格的魅力,就是文学的魅力,也正是我们对雨果先生最高的赞誉。这不仅是我们从信中读出的内容,其实也是我们九(9)班写给雨果先生的一封信。
?????
六、作业:
自选雨果的3句名言谈谈自己的理解,每句理解不少于200字。
1、世界上最宽阔的是海洋,比海洋更宽阔的是天空,比天空更宽阔的是人的胸怀。
2、最高贵的复仇是宽容。
3、人们不能没有面包而生活;人们也不能没有祖国而生活。
4、最高的圣德便是为旁人着想。
5、亲善产生幸福,文明带来和谐。
6、人类有一个暴君,那就是蒙昧。
7、被人揭下面具是一种失败,自己揭下面具却是一种胜利。
8、释放无限光明的是人心,制造无边黑暗的也是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