备战2021中考语文针对性考点精选专练:古诗文阅读训练(有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备战2021中考语文针对性考点精选专练:古诗文阅读训练(有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4.2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0-12-19 11:51:5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备战2021中考语文针对性考点精选专练:古诗文阅读训练
阅读下面的文言语段,完成以下小题。
  任元受①事②母尽孝,母老多疾病,未尝离左右。元受自言:“老母有疾,其得疾之由,或以饮食,或以燥湿,或以语话稍多,或以忧喜稍过。尽言皆朝暮候之,无毫发不尽,五脏六腑中事皆洞见曲折,不待切脉而后知,故用药必效,虽名医不迨③也。”张魏公作都督,欲辟④之入幕,元受力辞⑤曰:“尽言方养亲,使得一神丹可以长年,必持以遗老母,不以献公。况能舍母而与公军事耶?”魏公太息而许之。
(节选自宋·陆游《老学庵笔记》)
【注】①任元受:名尽言。②事:侍奉。③迨(dài):及。④辟:征召。⑤辞:推辞。
1.解释下列句中加粗词的意思。
①未尝离左右:(? ? ? ? ? ? ? ?)
②或以语话稍多:(? ? ? ? ? ? ? ? ? ? ?)
③尽言方养亲:(? ? ? ? ? ? ? ?)
④必持以遗老母:(? ? ? ? ? ? ? ? )
2.下列各句与例句中“以”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其得疾之由,或以饮食
A.又留蚊于素帐中,徐喷以烟(《幼时记趣》)
B.虽多忌克,而能以天下事为己任(《赵普》)
C.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马说》)
D.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岳阳楼记》)
3.断句题
虽名医不迨也。
4.翻译下列句子。
(1)魏公太息而许之。
(2)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出师表》)
5.《老学庵笔记》是宋人笔记中的佼佼者。选文对任元受这一形象的刻画很出色,请简要分析。
参考答案
1.解释下列句中加粗词的意思。
①未尝离左右:身边
②或以语话稍多:稍微
③尽言方养亲:正
④必持以遗老母:给
理解常见文言词语在句中的含义。理解文言词语的含义要注意其特殊用法,如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和古今异义词等;平时要多积累文言词汇,要能结合具体语境,弄清句子的意思来辨析推断,揣摩其意思。比如本题中的“左右”指“身边”;“遗”是“给”的意思。
2.下列各句与例句中“以”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D )
例句:其得疾之由,或以饮食
A.又留蚊于素帐中,徐喷以烟(《幼时记趣》)
B.虽多忌克,而能以天下事为己任(《赵普》)
C.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马说》)
D.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岳阳楼记》)
本题考查一词多义。例句中的“以”是“因为”的意思。A项中的“以”是“用”的意思;B项中的“以”是“把”的意思;C项中的“以”是“用”的意思;D项中的“以”是“因为”的意思,故选D。
3.断句题
虽/名医/不迨也。
本题是对文言文的断句的考查。文言文断句的前提是对文意的领会。首先通读全文,了解文意,依据语境断句。可借助标志性词语断开比较明显的地方,分清谓语动词的界限,注意对称句式,常见虚词的位置及词性,也可借助文段的一些特征巧妙断句,比如借助句式,借助对话词“曰”“言”等。本句“虽名医不迨也”,“虽”后面要停顿,“名医不迨也”是主谓句,在“名医”的后面应停顿。据此理解作答。
4.翻译下列句子。
(1)魏公太息而许之。
魏公叹息着答应了他。
(2)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出师表》)
亲近贤臣,远离小人,这是先汉兴旺发达的原因啊。
本题考查翻译文言语句的能力。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找出关键实词、虚词,查看有无特殊句式。尤其要注意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通假字等特殊的文言现象,重点实词必须翻译到位。(1)句中的“太息(叹息)”“许(答应)”几个词是赋分点;(2)句中的“亲(亲近)”“兴隆(兴旺发达)”几个词是赋分点。翻译时要做到“信”“达”“雅”。
5.《老学庵笔记》是宋人笔记中的佼佼者。选文对任元受这一形象的刻画很出色,请简要分析。
任元受是一个非常孝顺的人。母亲年老多病,他一直没有离开母亲的身边;张魏公想征召他入府,他极力推辞。这些都表现了他是一个非常孝顺的人。
考查对人物形象的分析。在整体感知文章内容的基础上,结合对人物的描写和具体的事件分析作答。从“母老多疾病,未尝离左右”“张魏公欲辟之入幕,元受力辞”“使得一神丹可以长年,必持以遗老母”等方面可以看出任元受是一个非常孝顺的人。据此理解概括作答。
【参考译文】
  任元受侍奉母亲孝顺到了极点,他的母亲年老,生了很多病,他从未离开过母亲身边。元受自己说:“我的老母生病了,她生病的由来,要么是饮食上的,要么是天气原因,要么是讲话太多了,要么是情绪波动太大了。我都早晚都侍奉在边上,没有任何细微的地方是我考虑不到的,母亲的五脏六腑的各种问题我都能看明白其中的道理,不用等到切脉之后才知道,所以我用药都必定会生效,即使是名医也比不上我。”张魏公当都督的时候,想要征辟他到自己幕中。元受坚决推辞道:“我正在侍奉我的母亲,假如我得到了一个可以使人长命百岁的神丹,我一定拿来献给我的老母,不会拿来献给您。哪里还能舍弃老母而来参与您的军政之事呢?”魏公叹息着答应了他。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雹神
蒲松龄
  王公筠苍①莅任楚中,拟登龙虎山谒天师。及湖,甫登舟,即有一人驾小艇来,使舟中人为通。公见之,貌修伟,怀中出天师刺②,曰:“闻驺从③将临,先遣负弩④。”公讶其预知益神之诚意而往。天师治具相款。其服役者,衣冠须鬣多不类常人,前使者亦侍其侧。少间向天师细语,天师谓公曰:“此先生同乡,不之识耶?”公问之。曰:“此即世所传雹神李左车也。”公愕然改容。天师曰:“适言奉旨雨雹,故告辞耳。”公问:“何处?”曰:“章丘。”公以接壤关切,离席乞免。天师曰:“此上帝玉敕,雹有额数,何能相徇?”公哀不已。天师垂思良久,乃顾而嘱曰:“其多降山谷,勿伤禾稼可也。”又嘱:“贵客在坐,文去勿武。”神出至庭中,忽足下生烟,氤氲匝地。俄延逾刻,极力腾起,才高于庭树;又起,高于楼阁。霹雳一声,向北飞去,屋宇震动,筵器摆簸。公骇曰:“去乃作雷霆耶!”天师曰:“适戒之,所以迟迟,不然平地一声,便逝去矣。”公别归,志其月日,遣人问章丘。是日果大雨雹,沟渠皆满,而田中仅数枚焉。
(选自《聊斋志异》)
【注释】①王公筠苍:王孟震,字筠苍,山东淄川人。明代万历年间进士。②刺:名帖。③驺从:古时达官贵人出行时护卫在前后的骑卒。④负弩:充当先导。
1.解释下面加点的词语。
(1)怀中出天师刺 (? ? ? ? ? ? ? )
(2)公以接壤关切 (? ? ? ? ? ? ? )
(3)顾而嘱曰   (? ? ? ? ? ? ? ? ? ?)
(4)文去勿武   (? ? ? ? ? ? ? ? ?)
2.断句题
公讶其预知益神之诚意而往
3.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1)其服役者,衣冠须鬣多不类常人,前使者亦侍其侧。
(2)此上帝玉敕,雹有额数,何能相徇?
3.王筠仓这个人物具有哪些特点?结合文章内容写出你的理解。
参考答案
1.解释下面加点的词语。
(1)怀中出天师刺 取出
(2)公以接壤关切 因为
(3)顾而嘱曰   回头,回头看
(4)文去勿武   离开
2.断句题
公讶其预知/益神之/诚意而往
3.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1)其服役者,衣冠须鬣多不类常人,前使者亦侍其侧。
那些仆人侍从,衣帽须发大多不像普通人,之前遇到的使者也在天师旁边侍奉。
(2)此上帝玉敕,雹有额数,何能相徇?
这是玉皇大帝的诏命,降下多少冰雹是有定额的,哪敢对你徇私?
4.王筠仓这个人物具有哪些特点?结合文章内容写出你的理解。
①爱民心切,感动天神。②热爱家乡,关注民生。(答出一点即可)王公是一个爱民如子的廉吏。听说雹神要在与自己家乡淄川接壤的章丘下冰雹,担心庄稼受害百姓遭殃,于是向天师祈求免除这个灾祸。天师被他感动,吩咐雹神多降山谷,勿伤禾稼。
【参考译文】
  王筠苍到楚中上任做官,到任后,准备登龙虎山拜谒张天师。一天他来到湖边,刚登上船,就见有一个人驾着一只小船向他驶来,叫船上的人替他通报。王公会见后,发现此人容貌甚是伟岸端正,来人从怀中取出天师名帖,道:“(天师)听闻贵客将临,特遣在下在此迎候。”王公见对方能未卜先知,非常惊讶,更加神往,对此次拜见更加诚意。王公到后,天师摆酒相迎,左右侍从甚众,衣帽须发,皆异于常人。迎接王公的那位官员,也站在一边侍卫。一会儿,他走到天师耳边小声说了几句话。天师问王公:“这是你的同乡啊,还认得么?”王公表示不认得,问是谁,天师说:“他就是世上传说的雹神李左车将军。”王公非常愕然,马上另眼相看。天师说:“他刚才说奉旨要去降雹子,特来告辞。”王公问:“到哪里去?”天师说:“章丘。”王公因为章丘是淄川的近邻,忙离席下拜请求不要去降冰雹。天师说:“这是上帝的玉旨,降多少雹子都是有数的,哪能徇私情?”王公哀求不止。天师低头想了半天,回头对雹神嘱咐说:“你可多把雹子下到山谷里,不要伤害庄稼就是了。”又叮嘱说:“这里贵客在座,温文离开,不要勇武。”雹神听后退出殿堂。走到庭院里忽然见他脚下生烟,烟雾环绕,一会儿就烟雾遍地。稍等了会,才使劲腾云起来,开始时,升的和庭院中的大树一般高;继续飞升便和楼阁一般高;然后呼隆一声向北方飞腾而去,殿堂立刻受到剧烈震动,席上碗盏都被震歪碰倒。王老先生吓得说:“去时真如雷霆!”张天师说因为刚才告诫了他,所以才慢慢飞升而去。不然的话呼地一声轰鸣,他就会立即消失。”王老先生告辞回到住所,记下拜访那天年月,派人去章丘打听。果然那天下了大雨冰雹,雹粒布满沟壑,田地里却只有几粒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