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汉时期(图一),丞相谒见皇帝时,皇帝起立,赐丞相座。
隋唐时期的官员上朝奏事也都有座。
到了宋代(图二),所有官员必须站着奏事。
官员上朝礼仪发生了什么变化?
这种变化说明了什么?
第二单元 辽宋夏金元时期: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
第6课
北宋的政治
我们就跟随一个人进行穿越,回到北宋建立的那个时刻
人物档案
姓名:
身份:
石守信
后周禁军将领---北宋禁军将领--节度使
石守信正率兵在黑暗中焦急地等待,他要为兵变的军队打开都城的大门。
第二单元
辽宋夏金元时期
北宋的建立和局部统一
一
史上最有学问的兵变
1、兵变名称:
2、兵变时间:
3、兵变结果:
960年
赵匡胤(宋太祖)建立北宋,都城在东京(今河南开封)
陈桥驿兵变
请据表格分析赵匡胤兵变如此成功的原因?
第二单元
辽宋夏金元时期
第二单元
辽宋夏金元时期
北宋的建立和局部统一
一
史上最有学问的兵变
{5C22544A-7EE6-4342-B048-85BDC9FD1C3A}殿前司
将领职务
将领姓名
与赵匡胤的关系
侍卫亲军
将领职务
将领姓名
与赵匡胤的关系
都点检
赵匡胤
都指挥使
李重进
正在千里之外
副都点检
慕容延钊
布衣之交
副都指挥使
韩通
都指挥使
石守信
结义兄弟
都虞侯
韩令坤
发小、好友
马军都指挥使
高怀德
心腹亲信
都虞侯
王审琦
结义兄弟
步军都指挥使
张令铎
心腹亲信
这场兵变,没有喋血宫门,伏尸遍野,更没有烽烟四起,兵连祸结,几乎是“兵不血刃”,就取得了改朝换代的成功,创造了“不流血而建立一个大王朝的奇迹”。
宋太祖:赵匡胤
北 宋
第二单元
辽宋夏金元时期
北宋的建立和局部统一
一
史上最有学问的兵变
赵匡胤采纳赵普的建议“先南后北”进行统一。
宋太祖去世后,其弟赵光义登基为帝,称宋太宗。
宋太宗时结束了五代十国的分裂割据局面。
辽
西 夏
吐 蕃
大 理
北宋没有实现全国统一,
多个民族政权并立
第二单元
辽宋夏金元时期
北宋的建立和局部统一
一
史上最有学问的兵变
961年,赵匡胤宴请禁军将领喝酒,
石守信也在其中,赵匡胤表示当皇帝还
不如当节度使时快乐,因为怕老部下们
也被黄袍加身。石守信等人当即就跪下磕头哭泣,赵匡胤指示他们置办家业,回家享福。
第二天,石守信率先称病辞职,不再承担禁军将领,赵匡胤任命他做节度使。
杯 酒 释 兵 权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
宋太祖加强中央集权
二
充满智慧的体制建设
宋太祖凭借着什么能采用温和的
办法收回兵权?
宋太祖决定建立完美的制度
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宋太祖为什么如此防备武将?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
宋太祖加强中央集权
皇 帝
枢密院
殿前司
侍卫马军
侍卫步军
管理训练军队
奉旨之后可调兵
资历浅、威望低
调兵权
统兵权
(文官)
军事上
更戍法:(军队换防)宋太祖以禁军分驻京师与外郡,内外轮换,定期回驻京师,但将领却不随之调动,使“兵无常帅,帅无常师”。
宋太祖还经常调动将领。
二
充满智慧的体制建设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
宋太祖加强中央集权
二
充满智慧的体制建设
①通过___________的办法,解除了_______
的兵权,控制了军队。
②控制对军队的_______。
③经常调换__________,定期______。
军事上
杯酒释兵权
军队将领
调动
禁军将领
换防
你认为宋太祖的军事措施会带来哪些影响?
{5C22544A-7EE6-4342-B048-85BDC9FD1C3A}
平常时的军费开支
唐朝
两百万贯
宋朝
五千万贯
宋太祖加强中央集权
二
充满智慧的体制建设
宋太祖只防范武将夺权吗?
宋太祖怎么防范宰相夺权呢?
分化事权
宋代之前宰相是“事无不统”,到宋太祖时,宰相只分管行政,并设立“参知政事”若干人,位同副相,与宰相共执行政权。
在中央
交出禁军的兵权后,石守信成为
天平军(今山东东平)的节度使。
此时的节度使的权力和唐朝时期
已经大大不一样了,成为虚职,石守信大胆发财,就这么过了17年。
宋太祖是怎样把节度使的权利层层剥夺,使其成为虚职的呢?
行政权
宋太祖的统治措施
在地方
财 权
兵 权
朕今选儒臣干事者百余,分治大藩(节度使辖区),纵皆贪浊,亦不及武臣一人也。---宋太祖
①文臣任地方长官,
行政权
三年一换
②设通判分权
北宋时期,要派一个朝廷官员(最爱吃螃蟹)去地方担任知州,问他想去哪里?他说:“但得有螃蟹,无通判处可也。 ” ——《归田录》欧阳修
“凡兵民、钱谷、户口、赋役、狱讼听断之事,可否裁决,与守臣(知州)通签书施行。”
(通判)“所部官有善否及职事修废,得剌举以闻。”
——《宋史·职官志》
宋太祖加强中央集权
二
充满智慧的体制建设
行政权
宋太祖的统治措施
在地方
财 权
兵 权
①文臣任地方长官,
财 权
三年一换
②设通判分权
宋太祖加强中央集权
二
充满智慧的体制建设
①取消节度使收税权力,各州留必要支出,其余一切税收由中央掌控。
②设转运使
行政权
宋太祖的统治措施
在地方
财 权
兵 权
①文臣任地方长官,
三年一换
②设通判分权
①取消节度使收税权力,各州留必要支出,其余一切税收由中央掌控。
②设转运使
兵 权
宋
朝
的
兵
样
地方节度使成为虚职
宋太祖的统治措施
宋太祖加强中央集权
二
充满智慧的体制建设
地方
地方
地方
行政权
兵 权
财权
中央集权
中央
强干
弱枝
皇权加强
979年,宋太宗北伐攻辽,启用
石守信做大军的都督,宋军大败于高
梁河(今北京附近)。宋太宗撤走,
战败的责任落到石守信的头上。
宋军战败的主要原因是都督指挥不力吗?
你为什么这么判断?
有意重用文臣掌握军政大权
宋太祖
宋太宗
文臣统兵的格局逐渐形成。
武将带兵打仗要按照朝廷授予的“阵图”行军布阵。(受抑制)
这两位皇帝这么做的目的是什么?
唐朝受西北少数民族的影响,尚武的风气盛行一时,唐朝中期以来出现了骄兵悍将飞扬跋扈的局面。
重文轻武的政策
三
移风易俗的神奇政策
分析诗歌谈社会风气
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唐)
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宋)
尚武轻文
尚文轻武
第二单元
辽宋夏金元时期
宋太祖的统治措施
重文轻武的政策
三
移风易俗的神奇政策
宋真宗
①重用文官,抑制武将。
②注重发展文教事业。
《劝学诗》
富家不用买良田,
书中自有千钟粟。
安居不用架高堂,
书中自有黄金屋。
出门莫恨无人随,
书中车马多如簇。
娶妻莫恨无良媒,
书中自有颜如玉。
男儿若遂平生志,
六经勤向窗前读。
第二单元
辽宋夏金元时期
宋太祖的统治措施
重文轻武的政策
三
移风易俗的神奇政策
①重用文官,抑制武将。
②注重发展文教事业。
改革和发展了科举制。
大幅度增加科举取士名额,提高进士地位,进士不仅授官从优,而且升迁迅速。 —《宋代扩大科举取士与冗官问题》
宋代改革发展科举制带来什么样的影响呢?
华夏民族之文化,历数千载之演进,而造极于赵宋之世。
——著名历史学家陈寅恪
在全国范围营造了浓厚的读书风气,也促进整个社会文化素质的提高,造就了宋朝科技发达,文化昌盛,人才辈出的文治局面。
①重用文官,抑制武将。
②注重发展文教事业,改革和发展了科举制。
第二单元
辽宋夏金元时期
宋太祖的统治措施
重文轻武的政策
三
移风易俗的神奇政策
扭转了五代十国尚武轻文的风气,杜绝了武将夺权的情况发生,有利于政权的稳固。
利
害
“做人莫做军,做铁莫做针”
削弱了军队的战斗力。
此所以百三十余年(北宋)无兵变也。”—范祖禹《范太史集》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
北宋的政治
宋太祖强化中央集权
重文轻武政策
北宋建立
先南后北
措施
作用
措施
影响
(积极)
(1)军事
(2)政治
(3)经济
中央、地方
北宋建立和局部统一
学以致用
1、“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毛泽东这一诗句中的“唐宗”“宋祖”分别指的是中国历史上的哪两位皇帝。 [ ]
A.唐高祖、宋太祖 B.唐高宗、宋太宗
C.唐太宗、宋太祖 D.唐太宗、宋真宗
2、《百家姓》是我国影响极深的一种启蒙读书,据考证,该书前几个姓氏的排列是有讲究,赵是一个朝代国君的姓,理应为首,请问是哪个朝代?[ ]
A.明代 B.元代
C.唐代 D.宋代
学以致用
3、一位学生在其研究性学习论文中出现“守内虚外、强干弱枝、重文轻武、三冗局面”等语句,这典型反映了哪一王朝的统治状况? [ ]
A.秦朝 B.汉朝 C.唐朝 D.宋朝
4、北宋初期的政治改革最终形成了“冗官”、“冗兵”、“冗费”的局面,从借鉴的视角,当今政府应 [ ]
A.加强军队建设 B.重视精兵简政
C.加强民主政治建设 D.大力发展经济
政治:北宋实行文人治国。文官出任中央及各地最高行政长官,地位居于武官之上。
宋朝苛捐杂税众多,农民起义不断,但从未出现过地方割据的内乱,在历史上延续了300多年。
经济:北宋经济发展迅猛,无论在农业、商业、手工业等方面,都取得了突出的成就,无疑是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地区。
北宋政府国库异常空虚,到后期甚至入不敷出,只能加强剥削。
文化:北宋是中国历史上文化最繁荣昌盛的朝代。中国历史很多重大发明都出现在北宋。文学艺术方面,北宋更是名人辈出,登峰造极。
军事:北宋时期军队数量为历朝之最,最高时突破百万。但与少数民族对抗过程中,北宋长期处于劣势,不断求和、缴纳岁币。
【我眼中的北宋】
镜头一
镜头二
镜头三
镜头四
贤相辈出,却无力改变官场的腐败昏庸;
名将咸聚,却无法抵挡小国的进攻;
才子云集,却热衷无休无止的内耗;
经济富裕,却用于购买和平;
文化昌盛,却不能扭转颓败的国运。
这是最美好的时代,也是最糟糕的时代。
学完了本课,你会如何评价北宋的政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