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必修1 5.1走进数据分析(第1课时)
课题 必修1 5.1走进数据分析 单元 5 学科 信息技术 年级 高一
学习 目标 1. 通过公交车乘坐体验案例,了解数据分析的基本方法(对比分析法和平均分析)和可视化表达的特点,感受数据分析的一般过程。
2. 通过阅读数据报告范例,了解分析报告的一般结构和表述规范。
重点 了解数据分析的基本方法(对比分析法和平均分析);了解数据可视化表达的特点;了解分析报告的一般结构和表述规范。
难点 能够根据实际解决问题的需要,选择恰当的分析方法,多角度进行分析,得出结论,并有效表达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
5分钟 某同学每天7:00乘坐27路车去学校,17:00左右放学回家。他觉得每天往返途中,公交车上并不拥挤。而妈妈每天8:00乘坐49路车出发,18:00下班。她总是抱怨乘车者太多。请尝试进行数据分析。 学生听老师讲这个乘车的情况,尝试进行数据分析。 从生活实例引入数据分析。
学生 学生可以提出多种假设,例如:
(1)假设27路公交车7:00平均客流量小于49路公交车8:00平均客流量、27路公交车
17:00平均客流量小于49路公交车18:00平均客流量;
(2)27路公交车平均客流量小于49路公交车;
(3)27路公交车在上下班高峰期平均客流量小于49路公交车。 学生可以提出多种假设,分左边这三种情况。 让学生学会对生活实例进行分析
教师 由于假设不同,结论也可能不同。例如:
(1)27路公交车7:00平均客流量130人次小于49路公交车8:00平均客流量211人次、27路公交车17:00平均客流量120人次小于49路公交车18:00平均客流量123人次。假设成立。
(2)27路公交车在6:00-19:00平均客流量小于49路公交车,因此假设不完全准确。
如何界定上下班高峰期,假设中必须加以说明,然后才能得出相应结论。 学生提出的假设不同,具体结论也可能不同。 让学生知道,假设不同,得出的结论也可能不同。
讲授新知 数据分析是指用恰当的统计分析方法对收集来的大量数据进行分析,提取有用信息,并形成结论的过程。 学生学习数据分析的概念。 让学生理解数据分析的含义。
对比分析是指将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数据进行比较,分析它们的差异,从而揭示这些数据所代表的事物发展变化情况和规律。对比分为横向对比和纵向对比。
横向对比指的是类似的事物或者同类的事物之间进行比较;
纵向对比指的是和相同事物的不同时期进行比较。
对比两条公交线路的客流量,来分析哪一条线路更加繁忙属于_______;
对比一条公交线路不同时段的客流量,分析高峰期出现时间属于_______。
平均分析就是运用计算平均值的方法,来反映总体在一定时间、地点条件下某一数量特征的一般水平。平均分析和对比分析常结合使用,例如比较不同线路的平均客流量。 学生学习对比分析中的横向对比和纵向对比。及平均分析。 让学生理解对比分析中的横向对比和纵向对比。及平均分析。
教师:讲授新知 数据可视化表达:
以图形、图像和动画等方式更加直观生动地呈现数据及数据分析结果,揭示数据之间的关系、趋势和规律等的表达方式称为数据可视化表达。
词云通过对网络文本中出现频率较高的“关键词”予以视觉上的突出,可使浏览者快速了解核心内容。
学生学习数据可视化表达,词云等。 让学生理解数据可视化表达,词云。
教师 数据分析报告是项目研究结果的展示,也是数据分析结论的有效承载形式。通过报告不仅是把数据分析的起因、过程、结果及建议完整的展现出来,更为决策者提供科学、严谨的决策依据。在数据分析报告中,首先需要明确数据分析的目的和背景,阐述目前存在的问题及通过分析希望解决的问题;其次需要描述数据来源和数据分析的思路、方法和模型;最后需要重点呈现数据分析的过程、结论和建议。
后附报告范例 学生学习数据分析报告及报告范例。 让学生理解分析报告
课堂小结
2 分钟 老师带领着学生一起回顾本节课的知识。
1、了解数据分析的基本方法(对比分析法和平均分析法);
2、了解数据可视化表达的特点;
3、了解数据分析报告的一般结构和表述规范。 跟着老师一起对本节所学内容进行总结。 再次巩固本堂课的知识,体现教学的完
整性。
_21?????????è?????(www.21cnjy.com)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