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实验中学2021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题(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河北省实验中学2021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题(含答案)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782.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20-12-18 10:21:3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河北省省实高级中学2021届高三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
生 物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40分,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
1.新冠病毒(2019-nCoV)是一种单链RNA病毒,其表面的S蛋白能和人体细胞膜上的ACE2的受体结合,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新冠病毒的主要组成成分中都含C、H、O、N、P
B.新冠病毒的RNA彻底水解的产物有六种
C.S蛋白与ACE2的受体结合体现了细胞间的信息交流功能
D.新冠病毒能增殖,属于生命系统结构层次的最基本层次
2.下列生活中的实例和对应的生物解释或原理错误的是( )
A.糖尿病患者不能口服胰岛素进行治疗--口服后蛋白质被水解,失去功效
B.矿工职业病硅肺--硅尘破坏吞噬细胞的溶酶体膜,内容物释放后破坏细胞结构
C.新宰的猪肉放置一段时间再煮更新鲜--这与肌细胞线粒体的活动密切相关
D.酷夏时节,户外工作人员需要补充盐汽水--保证体内水盐平衡
3.已知取某植物花瓣细胞浸润在M浓度的蔗糖溶液中,一段时间后会发生质壁分离现象。某同学将该植物花瓣细胞平分成两组,分别放入M浓度的蔗糖溶液和一定浓度的X溶液中,测量细胞液浓度的相对变化情况,结果如图所示。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A.曲线a代表M浓度蔗糖溶液中的花瓣细胞,细胞液渗透压升高
B.在0~10min内,放入X溶液中的花瓣细胞因失水而会发生质壁分离
C.在10~25min内,b曲线说明该溶液中的物质X可被植物细胞吸收
D.在25min以后,放入M浓度蔗糖溶液中的细胞不再有水分子进出
4.胃蛋白酶(pH>5.0时会发生不可逆的变性而失活)只会消化外源食物中的蛋白质,而不会消化胃组织自身的蛋白质,这归功于胃腔表面的胃黏液碳酸氢盐屏障。下图是胃黏液碳酸氢盐屏障示意图,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若①和②表示“促进”或“抑制”,则①指的是促进作用,②指的是抑制作用
B.HCO能中和胃酸,使胃黏膜细胞表面的pH接近7.0,从而使胃蛋白酶失活
C.主细胞通过胞吐的方式分泌胃蛋白酶原,该过程消耗能量
D.胃蛋白酶原经过内质网和高尔基体的加工后形成胃蛋白酶
5.夏季大棚种植,人们经常在傍晚这样做:①延长2小时人工照光,②熄灯后要打开门和所有通风口半小时以上,③关上门和通风口。对于上述做法的生物学原理的分析错误的是( )
A.①延长光合作用时间,可以提高有机物的制造量
B.②起到降氧、降温、降湿度的作用,从而抑制细胞呼吸减少有机物消耗
C.与①时的状态相比,②③时叶肉细胞中线粒体的功能有所增强
D.③可积累棚内CO2浓度来抑制细胞呼吸,并对下一天的光合作用有利
6.绿色植物青萍在修复重金属污染水体方面有重要价值。为探究不同浓度Zn2+对青萍生长和叶绿素含量的影响,某研究者将生长状况一致的青萍清洗后随机均分为若干组,分别置于含有不同浓度的ZnSO4的完全培养液中培养,在适宜条件下培养96h。一段时间内青萍个体增殖率及其叶绿素含量的变化趋势如图所示。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A.当Zn2+ 浓度为5mg/L时,青萍的叶片在光反应阶段吸收的光能最多
B.当Zn2+ 浓度为10mg/L时,青萍叶绿素含量减少,个体增殖受到抑制
C.当Zn2+ 浓度超过10mg/L时,青萍叶肉细胞中C3的含量会暂时增加
D.叶绿素易溶于有机溶剂,可用无水乙醇提取青萍细胞中的叶绿素
7.如图表示菠菜叶肉细胞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过程中碳元素和氢元素的转移途径,其中①~⑥代表有关生理过程。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过程④、⑤、⑥发生在生物膜上
B.过程②、③、⑥所需酶的最适温度相同
C.过程②、③、⑤产生的[H]所代表的物质相同
D.过程②、③、④、⑤均伴随ATP的产生
8.对于多细胞生物而言,细胞具有不同的形态是因为生物体内细胞所处的位置不同,功能不同,是细胞分化的结果。下列造成不同种类细胞形态结构等不同的原因不正确的是( )
A.植物的贮藏细胞富含叶绿体,利于贮藏营养物质
B.洋葱表皮细胞呈长方体形状,排列紧密,有利于起到保护作用
C.红细胞呈中央微凹的圆饼状,有利于与氧充分接触,起到运输氧的作用
D.有丝分裂中期着丝点排列在赤道板位置,是确保遗传物质平均分配的前提之一
9.人体细胞中的染色体DNA会随着复制次数增加而逐渐缩短。在生殖系细胞和癌细胞中存在端粒酶(由RNA和蛋白质形成的复合体),能够将变短的DNA末端重新加长。端粒酶作用机理如图所示。下列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人体生殖系细胞以外的其他细胞不含端粒酶基因
B.端粒酶中的蛋白质能够催化染色体DNA的合成
C.细胞衰老与染色体DNA随复制次数增加而缩短有关
D.抑制端粒酶的作用可抑制癌细胞增殖
10.下列有关实验的研究过程或方法思路,正确的是( )
A.观察人口腔上皮细胞中线粒体时,需要先用8%的盐酸溶液处理,再用健那绿染色
B.用于观察质壁分离与复原的紫色洋葱表皮细胞同样可用来观察植物细胞有丝分裂
C.格里菲思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与赫尔希和蔡斯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的思路大致相同
D.摩尔根运用假说-演绎法提出基因位于染色体,之后又证明基因在染色体上呈线性排列
11.下列有关各种化学键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肽键既可以在叶绿体内形成,也可以在线粒体内形成
B.氢键既可以在线粒体内形成,也可以在线粒体内断裂
C.磷酸二酯键既可以存在于DNA分子中,也可以存在于RNA分子中
D.高能磷酸键既可以在叶绿体类囊体薄膜上形成,也可以在叶绿体基质中形成
12.某学生取甲、乙两纸盒,准备若干写着“A” “a”的卡片,在甲中放入“A” “a”卡片各10片,摇匀,乙做同样处理,开始性状分离比模拟实验。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两个纸盒分别代表了雌性和雄性生殖器官
B.可向甲盒中再增加两种卡片各10片,不影响统计结果
C.将分别从甲、乙盒中取出1张卡片组合在一起模拟了雌、雄配子的随机结合
D.若要模拟自由组合定律,需再向甲、乙盒中各加入等量写着“B” “b”的卡片
13.若“P→Q”表示由P一定能推理得出Q,则下列选项符合这种关系的是( )
A.P表示遵循基因的分离定律,Q表示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
B.P表示某生物发生了基因突变,Q表示该生物性状发生了改变
C.P表示某生物为单倍体,Q表示该生物体细胞中含1个染色体组
D.P表示父亲是伴X染色体显性遗传病患者,Q表示女儿患有该病
14.某XY型性别决定的雌雄异株植物,其花色有红花和黄花两种类型,由一对等位基因控制。用纯种品系进行杂交实验如下:
实验1:红花♀×黄花♂→子代50%红花雌株,50%红花雄株
实验2:黄花♀×红花♂→子代50%红花雌株,50%黄花雄株
根据以上实验,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A.实验1中子代雌雄株杂交的后代不出现雌性黄花植株
B.实验2中子代雌雄株杂交的后代不出现雌性黄花植株
C.两组实验子代中的雌性植株基因型相同
D.两组实验结果不同,推测控制花色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
15.如图所示为甲、乙、丙、丁四种单基因遗传病的遗传系谱图,则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对家族中有甲病病史的适婚青年,遗传咨询时建议生男孩
B.如果调查丙病的发病率,男性的发病率一般不会高于女性
C.禁止近亲结婚,可以有效降低乙病的发病概率
D.丁图中夫妇再生患病女孩的概率是3/8
16.豌豆的圆粒性状是由R基因控制的,当R基因中插入一段800个碱基对的DNA片段时就成为控制皱粒性状的r基因。豌豆种子圆粒性状的产生机制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a、b过程都遵循碱基互补配对原则
B.R基因中插入一段800个碱基对的DNA片段属于基因重组
C.对基因进行荧光标记可知R、r基因在染色体上的位置
D.该图说明基因能通过控制酶的合成来控制代谢过程,进而控制性状
17.下图是真核生物某个核基因(S基因)的表达过程,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在①过程中会形成DNA-RNA的杂交区段
B.mRNA上结合多个核糖体可缩短一条肽链的合成时间
C.S基因中存在转录后不能翻译成多肽链的区段
D.异常mRNA被分解,利于S基因控制的性状保持稳定
18.蜜蜂中工蜂和蜂王是二倍体,体细胞含有32条染色体。雄蜂是单倍体,可通过一种特殊的减数分裂方式形成精子,如图所示。下列有关分析成立的是( )
A.蜜蜂的一个染色体组含有16条同源染色体
B.蜜蜂的性别由性染色体所决定,属于ZW型
C.在精子形成过程中,细胞含有的染色体始终为16条
D.若不考虑突变,一只雄蜂只能产生一种类型的精子
19.进化形成了地球上千姿百态的物种和生态系统,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真核生物及有性生殖的出现,生物进化的速度明显加快
B.在环境条件保持稳定的前提下,种群的基因频率不会发生改变
C.生物多样性的形成也就是新物种不断形成的过程
D.在进化地位上越高等的生物,适应能力越强
20.下列有关内环境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草履虫细胞需要通过内环境才能与外部环境进行物质交换
B.机体细胞无氧呼吸产生的CO2进入到血液中会参与体液调节
C.机体组织水肿时,血浆和组织液中的水分仍可以相互交换
D.血糖浓度、尿液浓度、细胞外液渗透压的相对稳定都属于内环境的稳态
二、不定项选择题(本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每小题有一个或多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全部选对的得3分,选对但不全的得1分,有选错的得0分)
21.研究发现,一个名为Ef-cd的基因可将水稻成熟期提早7天至20天,不造成产量损失甚至具有不同程度的增产效果,含Ef-cd基因的水稻氮吸收能力、叶绿素代谢及光合作用相关基因表达显著增强,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Ef-cd基因有可能促进叶绿素的分解而使水稻增产
B.Ef-cd基因中含有4种脱氧核苷酸、5种含氮碱基
C.Ef-cd基因有可能促进叶绿体中与光合作用有关酶的合成
D.Ef-cd基因有可能促进植物根细胞膜上NH4+ 载体数量增加
22.图为初级精母细胞减数分裂时的一对同源染色体示意图,图中1~8表示基因,不考虑基因突变的情况下,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图中有2个着丝点,4个DNA,8条脱氧核苷酸链
B.基因1、3、5、7可能控制着生物体同一性状
C.1分别与6、7、8组合形成的都是重组型配子
D.该初级精母细胞有丝分裂时,1、2分离的时期与7、8不同
23.某基因含有3000个碱基,腺嘌呤占35%。若该DNA分子以同位素标记过的四种游离脱氧核苷酸为原料复制3次,将全部复制产物进行密度梯度离心,得到如图甲结果;如果将全部复制产物加入解旋酶处理后再离心,则得到如图乙结果。下列有关分析正确的是( )
A.X层全部是仅含的基因
B.W层中含标记的胞嘧啶6300个
C.X层中含有氢键数是Y层的1/3
D.W层与Z层的核苷酸数之比是1:4
24.某开红花豌豆植株的一条染色体发生缺失且多了一条染色体,研究发现无正常染色体的花粉不育(无活性),在减数分裂时,三条染色体可以随机两两联会,剩余的一条随机移向一极,基因B控制红花,b控制白花。如图所示,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该变异可以通过光学显微镜进行观察
B.该植株减数分裂能产生的雌配子种类及比例是BB:Bb:B:b=1:2:2:1
C.该植株为父本,正常白花植株为母本,则杂交后代2/5植株含缺失染色体
D.如果该植株自交,其后代的性状表现一般是红花:白花=35:1
25.图示肝细胞与甲、乙、丙三种细胞外液的物质交换关系,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甲中的葡萄糖不可能来自肝细胞
B.甲、乙、丙依次为组织液、血浆、淋巴
C.NaHCO3等缓冲物质可使乙的pH稳定在7.35~7.45
D.CO2浓度大小关系为乙>甲>肝细胞
三、非选择题(共45分)
26.(16分)为了探明臭柏幼苗在遮荫处理下的光合特性,通过盆栽实验,测定了75%遮荫处理下臭柏的叶面积、叶绿素含量等生理指标。实验结果如下表所示。请分析回答:
叶面积
(cm2) 总叶绿素
(mg·g -1 FW) 胞间CO2浓度
(μ mol·mol-1) 净光合速率
(μ mol·m-2·s-1)
75%遮荫 3715 1.67 297 4.47
自然条件 2856 1.41 178 14.05
(1)叶绿体中含量较少的两种色素是 。光反应的产物用于暗反应还原____物质。
(2)表中自然条件下胞间CO2浓度更低,推测其原因是____。75%遮荫处理一段时间后,臭柏幼苗产生的有利于提升光能利用率的变化是________。
(3)为了进一步研究臭柏光合作用O2产生和CO2吸收的部位,有人设计了“叶绿体膜和叶绿体基质”离体实验。实验I:用充分研磨的方法破坏细胞,离心分离生物膜;实验II:用酶破坏细胞壁,离心分离叶绿体;在适宜光照的条件下,分别检测两组实验装置是否产生O2和吸收CO2。
预测实验结果并分析原因:
实验I结果: ,原因是________。
实验II结果: ,原因是 。
27.(10分)果蝇是常用的遗传学实验材料,体色黄身(H)、灰身(h),翅型长翅(V)、残翅(v)分别位于两对常染色体上,现用一批杂合果蝇(HhVv)作亲代,自由交配得大量F1,出现黄身长翅:黄身残翅:灰身长翅:灰身残翅接近5:3:3:1。根据以上实验结果,请回答问题:
(1)控制这两对相对性状的基因遵循 规律。F1中基因型为HhVv的果蝇比
例为____。
(2)针对F1出现该比例的原因,有人推测:亲代产生的____,而卵细胞可育。
(3)请以亲本及F1中的个体为材料,设计最佳的杂交实验验证上述推测,写出实验思路、预期实验结果。
28.(12分)研究发现一些家族的遗传性严重肥胖受某常染色体上的M、m基因和另一常染色体上的R、r基因共同控制。黑皮素4受体与促黑素细胞激素结合才能维持正常的体重,否则将会出现严重性肥胖,作用机理如图1所示。图2显示该家族的严重肥胖遗传系谱,其中I1是纯合体,I2的基因型为mmRr。请据图分析并回答问题:
(1)组成M基因的基本单位是____,黑皮素4受体的本质是____。
(2)基于图示机理,该家族中体重正常个体的基因型为 。
(3)在酶X表达受阻的下列基因型个体中,注射促黑素细胞激素能缓解甚至治疗严重肥胖的有____(填字母)。
a.MMRr b.Mmrr c.mmrr d.MMrr
(4) II4的基因型为 。若II5为杂合子,则生出的孩子严重肥胖的概率是____。
29.(7分)松花江是黑龙江的支流之一,在其上游黑龙江段生活着许多珍贵的鱼类,例如史氏鲟鱼。长江是我国内陆地区最大的江,长江的中华鲟鱼野生型已经很是稀少。回答有关进化的问题:
(1)自然条件下,长江的中华鲟和黑龙江的史氏鲟不会发生基因交流,其原因是二者在空间上存在 。
(2)对长江的中华鲟和黑龙江的史氏鲟两群体的线粒体cytb基因片断序列进行分析,结果显示,序列有44个变异位点,总变异率为11.5%,这些差异属于____多样性层次,这种多样性的形成主要是生物与环境之间 的结果。
(3)在对史氏鲟的某一理想种群进行的调查中,发现基因型为DD和dd的个体所占的比例分别为10%和70% (各种基因型个体生存能力相同),第二年对同一种群进行的调查中,发现基因型为DD和dd的个体所占的比例分别为4%和64%,在这一年中,该鱼种群是否发生了进化?____,理由是 。
(4)现代进化理论认为: 产生进化的原材料,进化的方向由 决定。
生物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本题共20小题,每题2分,共40分,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
1-5 BCDDC 6-10 BDAAD 11-15 DDDBA 16-20 BBDAC
二、不定项选择题(本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每小题有一个或多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全部选对的得3分,选对但不全的得1分,有选错的得0分)
21 AB 22 ACD 23 C 24 ABC 25 BC
三、非选择题(共45分)
26.(16分,每空2分)
(1)叶黄素、胡萝卜素 C3化合物
(2)光照强度大,净光合速率高,消耗CO2较快 总叶绿素含量增加,叶面积增大
(3)实验I:能产生O2,但不能吸收CO2
叶绿体被破坏,分离只得到破碎的类囊体膜,叶绿体基质流失(或:实验II中只有类囊体膜,无叶绿体基质,只能进行光反应)
实验II:既有O2的产生,也有CO2的吸收
叶绿体类囊体膜完整,叶绿体基质得以保留;(或:叶绿体完整,光合作用能正常进行)(2分)
27.(10分,每空2分)
(1)基因自由组合(或基因的分离和自由组合) 1/4(写1/3也可给分)
(2)基因型为HV的精子不育
(3)实验方案:将多个亲代的黄身长翅果蝇与F1中多个灰身残翅果蝇分别进行正反交实验,观察比较子代的表现型。(表现型1分,正反交1分)
预期实验结果:黄身长翅为父本,灰身残翅为母本时,子代没有黄身长翅出现;黄身长翅为母本,灰身残翅为父本时,子代有黄身长翅出现。(正反交结果各1分)
28.(12分,每空2分)
(1)脱氧核苷酸 蛋白质(或糖蛋白)
(2) MMrr或Mmrr
(3) bcd
(4) MmRr 5/8
29.(7分,每空1分)
(1)地理隔离
(2)基因 共同进化
(3)否 种群的基因频率没有改变
(4)突变和基因重组 自然选择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