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课--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课件(29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第03课--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课件(29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165.8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0-12-18 21:14:5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导 入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篇幅较长,洋洋洒洒6000多字,但是,通读一遍,如果技法得当,我们就能很快把握文章的基本信息。如何快速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提高阅读的速度和做题的准确性,是我们进行现代文阅读时应掌握的一种能力。

【素养目标】
1.提取关键句,理解文本中的观点。
2.把握文章结构,理解各个部分和文章主题之间的关系。
3.学习文中引用论证、举例论证等论证方法,体会文章的严谨准确的语言特色。
目 录
1、知人论事
1、知人论世
3、品读探究
4、素材积累
2、初读感悟
知人论世

了解作者
胡福明,生于1935年,江苏无锡人。1955年9月就读于北京大学新闻专业,后进入中国人民大学哲学研究班学习。1962年毕业后,到南京大学政治系(后改为哲学系)任教。曾获“江苏社科名家”称号2018年,被党中央国务院授予改革先锋称号颁授改革先奖意,并获评真理标進大讨论的代表人物。2019年,获“最美奋斗者”个人称号。1978年5月11日,由其主创的《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一文在《光明日报》以“特约评论员”的名义发表。

写作背景
20世纪70年代中后期,我国面临重大的历史转折,“解放思想”成为时代的呼声。但是,这一进程受到“两个凡是”(即“凡是毛主席作出的决策,我们都坚决维护,凡是毛主席的指示,我们都始终不渝地遵循”)错误方针的严重阻碍,党和国家的工作在前进中出现徘徊局面。针对这种状况,邓小平多次旗帜鲜明地提出,“两个凡是”不符合马克思主义,人们要完整准确地理解毛泽东思想。1977年,《光明日报》的《哲学》专刊组组长请胡福明为《哲学》专刊撰稿。胡福明完成了两篇稿子,其中一篇是《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后来,这篇文章经过反复修改,于1978年5月11日以“特约评论员”的名义在《光明日报》上发表。这篇文章很快引发了场全国范围内的真理标准问题大讨论,对中国社会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文体知识
社 论
社论是新闻评论的一种,是代表媒体(报纸、杂态、通讯社、广播电台、电视台等)编舞部和媒体主办者对重大新闻事件或时事政治问题发表的权威性评论。在广播电台、电视台称为“本台评论”。媒体的社论集中反映并传播一定的政党、社会集团、社会价层对即时发生的新闻事实或现实问题的立场、观点、主张,是社会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并对社会舆论产生重大的影响

题目解说
“实践”指的是实际去做,履行,不是仅体现在理论上;“唯一”突出了“实践”这一标准的重要作用和地位。
题目明确提出了观点,突出了“实践”的重要意义。
资料链接1
“左”倾机会主义路线
左倾是指政治上追求进步、同情劳动人民的倾向。而带引号的“左”倾,则是政治思想上超越客观,脱离社会现实条件,陷入空想、盲动和冒险的倾向。
“左”倾思想表现为急于求成,主观地夸大革命力量,轻视敌人力量和客观困难,在革命和建设中采取盲动的冒险的行动;或者在革命组织内部混淆两类不同性质的矛盾,采取残酷斗争、无情打击的政策;或者在同盟军问题上实行关门主义,打倒一切。
“左”倾思想如果形成系统完整的路线并在实践中执行,便成为“左”倾机会主义,或叫“左”倾冒险主义。

资料链接2
右倾机会主义路线
在政治思想上,认识落后于实际,不能随变化了的客观情况变化、前进,甚至违背客观发展规律的倾向。右倾机会主义在政治斗争中往往放弃原则,牺牲无产阶级根本利益而求得妥协,又叫右倾投降主义。右倾机会主义否定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原则,在革命斗争中过高估计敌人力量,过低估计革命力量,不敢积极发动和组织群众进行斗争,坐失有利时机,甚至悲观失望,退却逃跑。
区别:“左”倾和右倾的主要区别就是“左”倾太过于激进、冒险,右倾太过于悲观、失望。
前者容易采取盲目冒险的行动,后者容易投降和妥协


初读感悟
文章开篇有什么特点?简要分析作用。
设问的形式开头,引发人们的思考,引起人们的注意。
回答干脆,“早”字突出了问题解决之久
诵读课文,文章采用小标题的形式,有什么作用?
使用小标题,使文络清晰。
小标题既有提纲挈领、条分缕析的作用,又可以减少一些过渡性文字的铺张,以便于突出重点。
本文用四个小标题来组织文章,层层递进,符合逻辑,体现内在联系。
快速浏览课文,结合全文,分析文章各部分是怎样联系在一起的。
文章四部分紧紧围绕“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这一观点,层层深入进行论证。
在分析过程中,通过批驳错误做法来表达自己的观点,正反对比,使观点越来越清晰,越来越深刻。

品读探 究
文章主要运用哪些论证方法,结合“检验真理的标准只能是社会实践”内容简要分析。
主要运用引证和例证
①引用毛泽东的话进一步明确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人们信服的,增强了说服力。
②列举真实、可靠、有代表性的具体事例,可使论证更具体更有说服力。
如“检验真理的标准只能是社会实践”中,作者运用“门捷列夫的元素周期表被证实是真理”和“哥白尼的太阳系学说成了公认的真理”这两个事例,证明了“正是实践,也只有实践,才能够完成检验真理的任务”的道理。
品读探究
文章立论驳论论相结合,请结合“理论与实践的统一,是马克思主义的一个最基本的原则”内容加以分析。
论证的形式
论证一般分为立论和驳论。
①立论是对一定的事件或问题,从正面阐述自己的见解和主张的论证方法。
②驳论是以有力的论据反驳别人错误论点的论证方式。
有三种方法:反驳论点、反驳论据、反驳论证。
反驳论点,即直接反驳对方论点本身的片面、虚假或谬误,这是驳论中最常用的方法。
文章立论驳论论相结合,请结合“理论与实践的统一,是马克 思主义的一个最基本的原则”内容加以分析。
为了证明自己的观点,需要对一些错误观点进行批驳。
如“理论与实践的统一,是马克思主义的一个最基本的原则”中,作者先提出一个“担心”,这个“担心”其实就是和自己观点不一致的错误观点,然后作者进行分析,指出“担心”是“多余”的。这是直接驳斥错误观点。
接着作者矛头直指“四人帮”的各种错误理论,指出它们“经不起革命实践的检验”,所以是错误的,因此证明了“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观点。
文章提出自己的观点,以“深入揭批四人帮”为主线,边立边驳,行文曲折,婉约会意,虽从头至尾没有半句提到“两个凡是”,但句句击中要害,明显地向“两个凡是”发起了猛烈的理论进攻。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有什么社会意义?
①任何理论都要不断接受实践的检验”等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从根本理论上否定了“两个凡是”。文章在党内外和广大干部群众中激起了强烈反响,成为实现党和国家历史性转折的思想先导。
②发的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冲破了“两个凡是”的严重束缚,推动了全国性的马克思主义思想解放运动,为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做了重要的思想准备,是十一届三中全会实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的思想先导。
这场大讨论,为党重新确立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和组织路线奠定了思想基础。
?
探究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一文的发表,是中国当代史上的一个具有标志性的大事件。读了此文,你获得了什么启示?
思想或理论不应该高居于象牙之塔庙堂之上。思想和理论的精髓就存在于日常生产和生活之中,思想和理论的力量就蕴含在生活常识和普遍人性之中。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说,实事求是就是尊重群众的社会实践和日常生活,就是强调恪守常识、尊重人性。《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给我们的最大启示是,在任何时候都必须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这马克思主义观察问题、判断是非的基本立场和基本原则。
写作特色

①富于思辨性。
如对“检验真理的标准只能是社会实践”的分析,对“修正主义的判,对实践的绝对性与相对性的分析,都体现了文章严密的辩证维,让人心服口服。
②论证充分有力。
文章讲道理又摆事实,既善于运用经典理论文献增强说理的权威性,也善于运用典型事例增强说服力;理论与驳论相结合,道理与现实相结合,既有理论深度又有现实针对性,分析透彻,论证充分。
主题
本文旨在肃清“四人帮”的“天才论” ……句顶一万句”等荒谬言论的流毒和影响,实现思想上的拨乱反正,提出“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这一观点,主张理论与实践的统一,理论要接受实践的持续检验,也要紧跟实践中的新问题、新情况而不断发展、改正,从而更好地为实践服务。

1977年2月7日,《人民日报》《红旗》杂志和《解放军报同时发表社论提出“两个凡是”的指导方针,即“凡是毛主席作出的决策,我们都坚决维护,凡是毛主席的指示,我们都始终不渝地遵循”。这种对毛泽东生前的决策和指示拒绝作任何分析的观点的出现,说明长期以来“左”的指导思想还未从根本上改变。
请写出适用角度:
“盲从”“思想控制”“改变”独立思考”等。
素材积累

【运用示例】
实践是压倒一切的标准。我国改革开放取得成功,一个重要原因是我们党在领导改革过程中始终坚持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改革开放是亿万人民自己的事业,必须坚持尊重人民首创精神。他指出,要广泛听取群众意见和建议,及时总结群众创造的新鲜经验,充分调动群众推进改革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把最广大人民的智慧和力量凝聚到改革上来,同人民一道把改革推向前进。党的十八大以来,人民群众的首创精神催生了互联网经济蓬勃发展,电子商务、互联网金融、互联网医院、虚拟产业园等相继涌现。在行政体制改革方面,很多重大改革举措都是先从地方做起,然后再推向全国,比如浙江省率先推出“最多跑一次”改革,让老百姓到政府机关办事不再难,得到了中央的肯定和推广。


可敬的逆行者—钟南山
钟南山的名字,和中国的公共卫生事业紧紧连在一起。2003年,非典肆虐。他不顾生命危险应对灾难,夜以继日地工作,由于过度疲劳,累倒在工作岗位上。他的态度很明确:“病人的生命重于一切。医院是战场,作为战士,我们不冲上去谁上去?”在非典病因不明的情况下,他以客观事实和临床经验为依据,通过精心制定治疗方案,挽救了很多病人的生命,最终使广东成为全球非典病人治愈率最高、死亡率最低的地区之,表现了一个科学家严谨求真的治学态度。
请写出适用角度:
“大爱无疆”“理想信念”“责任担当”“精神动力”“坚韧不拔”等。
素材积累

【运用示例】
“有院士的专业,有战士的勇猛,更有国士的担当”这是《人民日报》微博上对钟南山的评价。自古以来,我国知识分子就有“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的志向和传统。钟南山院士胸怀大理想、心中有人民。2003年非典肆虐,67岁的他说:“把最重的病人送到我这来。”“疾风知劲草,板荡识诚臣。”
钟南山,一个永远不会怂的逆行者,他是院士,更是战士。面对未知的艰难,他勇担大任,一往无前,既有医者仁心的专业技术,也有战士迎难而上的拼搏狠劲。但是在他看似无坚不摧的外衣之下,却深藏一颗柔情似水的仁人之心、一腔热血爱国的赤诚之情。正是这样的情怀,推动着中国历史前进的步伐,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奋勇前行!

农村改革的发源地“小岗村”
安徽凤阳小岗村,是中国农村改革的发源地,有“中国十大名村、安徽省历史文化名村”等美誉,但以前却是一个出了名的“讨饭村”。1978年,小岗村18位农民以“托孤”的方式冒着极大的风险,立下生死状,在土地承包责任书上按下了红手印,实施了“大包干”,拉开了中国改革开放的序幕。包干带头人、当年的血性汉子关友江说起现在的生活,有说不完的感慨。他说,当年为了能填饱肚子,冒着危险按下红手印,那候的小岗人穷得就像岗地上的石头,光溜溜的,实在走投无了,才会冒死一搏。经过改革开放这40来年,小岗人先是决了温饱,然后致富,现在是一心奔小康。现在小岗村外出打工的青年越来越少,村里招商来的外地企业成了年青一代的首选,小岗村也成立了属于村民自己的公司。集体经济的为展,为更好服务村民提供了坚实的经济基础。
请写出适用角度:
“改革”“勇气”“机遇”“实干”“敢为天下先”等。
素材积累

【运用示例】
《易经》有云:“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万事万物发展到一定阶段,都会遭遇瓶颈,这时主动调整、主动变化,在调整和变化中寻求新的发展路径,这样才能够稳定持续地发展。中国历史上的多数改革都是被瓶颈(困境)逼出来的。因为常吃败仗,大将被擒,城邑被占,赵武灵王不得不进行军队改革,推行胡服骑射;经济落后,井田制瓦解,土地私有的速度慢于各国,秦孝公不得不支持商鞅变法,以强秦国;冗官冗兵冗费,国力日拙,宋神宗不得不接受王安石的变法,以充实国库;全村乞讨,光棍满村,小岗村人不得不冒险实行包干到户以求温饱……一句话,唯有改革才有出路。我国改革已进入深水区和攻坚期,我们必须以壮士断腕的勇气、凤凰涅槃的决心,敢于向积存多年的顽瘴痼疾开刀,敢于触及深层次利益关系和矛盾,把改革进行到底。习近平说:“惟改革者进,惟创新者强,惟改革创新者胜。”愿人人都是改革的参与者,人人都是改革的受益者。
作业
正确而深刻的理论文章对国家进步、社会发展也会产生重大的影响,《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就是这样一篇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文章,在特定历史时期,对人们的思想起到了正本清源的作用。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文章的观点又不断得到历史的验证。请联系社会发展实际,或结合其他学科所学,谈谈你对这篇文章核心观点的认识。注意用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发生巨大变化的事实来论证你的观点。

谢 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