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12.古诗三首-示儿》 课件(共20张 )+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统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12.古诗三首-示儿》 课件(共20张 )+教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0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0-12-19 19:07:28

文档简介

12
古诗三首
教学目标
⒈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会默写《示儿》。
⒉识记“乃、熏”等6生字,重点指导利用字源识记“示、熏”;指导书写“祭、乃”等8个生字,重点指导“熏”的笔顺及横画的书写。(重点)
⒊通过查找资料、结合注释、借助题目等方法,理解诗句的意思,感受作者的爱国之情。重点指导学生通过查找资料,结合写作背景理解“万事空、九州同、风雷”等词语的意思。(难点)
教学过程
㈠谈话激趣,导入新课
⒈谈话交流爱国的名言警句。
⒉板书诗题,理解诗题。
出示“示”甲骨文字形图片,理解“示”的本义:供放祭品的石桌,也即所谓的“灵石”。现在引申为:把事情摆出来让人知道。交流诗题意思:陆游临终时写给儿子看的诗。
⒊交流搜集到的陆游的资料,师小结并简介。
㈡初读古诗,尝试自学
⒈老师范读,边听边圈出不认识的字。
⒉自由读古诗,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⒊指导朗读,读好节奏。
教师引导学生标画出诗歌的停顿,圈画出句末押韵的字。多重形式练读,体会节奏与重音。
⒋教师引导学生根据题目交流:陆游临终前对儿子们说了些什么?初步感知古诗意思。
㈢引读古诗,重点探究
⒈学习前两句古诗。理解“但”“万事空”“九州同”的意思,并结合注释理解前两句意思。引导学生通过“元知”“但悲”体会作者对祖国山河破碎的悲痛心情,感受作者的爱国之心。
⑴自由读古诗,补充并理解“但”“万事空”“九州同”的意思。结合注释交流前两句古诗的意思。
⑵师生交流。
交流:诗中哪个字最能表现作者的心情?(悲)点出“悲”是整首诗的诗眼。圈出诗中最能体会这种心情的词语。引导学生通过“元知”“但悲”体会作者对祖国山河破碎的悲痛心情。(板书:元知
但悲)
补充资料:在陆游死前第11年写的《太息》中“砥柱河流掌日,死前恨不见中原。”进一步体会作者对祖国山河破碎的悲痛心情,感受作者的爱国之心。
⑶多种形式展示朗读,师生评价。
⒉学习后两句古诗。通过字源识记并理解“祭”。结合注释理解后两句意思。引导学生结合写作背景体会陆游的爱国之情。补充陆游爱国诗句,进一步感悟爱国之情。
⑴出示后两句古诗,指名读。
⑵出示古体字“祭”,左边是牲肉,右边是手,中间象祭桌。表示以手持肉祭祀神灵。“家祭”就是祭祀家中先人。指导书写“祭”,撇捺舒展,范写指导,学生练写,评价交流。
结合注释交流后两句古诗的意思。
⑶交流这首诗的写作背景,引导学生体会陆游的爱国之情。(板书:爱国)
⑷课件出示陆游所写的爱国诗句,朗读并交流体会。
⑸感悟的基础上,多种形式展示朗读,引导学生读出爱国之情。尝试背诵。
⒊回顾总结学习《示儿》的方法,理解诗题,抓住诗眼,结合资料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4.感悟的基础上,多种形式展示朗读,引导学生读出忧虑及爱国之情。尝试背诵。
㈤综合练习,实践运用
⒈练习背诵古诗,可通过想象意境、结合板书等方式熟读成诵。
⒉说说下列诗句的意思,想想它们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怀。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㈥课堂总结,布置作业
1.教师小结:病重的陆游的嘱托让我们感受到了他们那颗深深的爱国之心。
2.布置作业:背诵《示儿》,默写《示儿》。
3.拓展阅读陆游的《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夏日绝句》。
板书设计:
示儿
元知
但悲

国(共20张PPT)
古诗三首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文天祥《过零丁洋》
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
——林则徐《赴戍登程口占示家人》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王昌龄《出塞》
示儿
示儿
陆游,字务观,号放翁,南宋文学家、史学家、爱国诗人。陆游一生笔耕不辍,诗文具有很高成就。其诗兼具李白的雄奇奔放与杜甫的沉郁悲凉,尤以饱含爱国热情对后世影响深远。
示儿
【宋】陆游
死去元知万事空,
但悲不见九州同。
王师北定中原日,
家祭无忘告乃翁。
初读古诗
示儿
【宋】陆游
死去/元知/万事空,
但悲/不见/九州同。
王师/北定/中原日,
家祭/无忘/告乃翁。
初读古诗
示儿
【宋】陆游
死去元知万事空,
但悲不见九州同。
王师北定中原日,
家祭无忘告乃翁。
初读古诗
死去元知万事空,
但悲不见九州同。
但:只。
万事空:什么也没有了。
九州同:这里指祖国统一。
初读古诗
死去元知万事空,
但悲不见九州同。

重点探究
死去元知万事空,
但悲不见九州同。
元知
但悲
重点探究
砥柱河流僊掌日,
死前恨不见中原。
xiān
重点探究
死去元知万事空,
但悲不见九州同。
重点探究
王师北定中原日,
家祭无忘告乃翁。
重点探究

重点探究
王师北定中原日,
家祭无忘告乃翁。
重点探究
陆游,儿时的他备受流离迁徙的痛苦,且目睹了金兵强盗为非作歹,滥杀无辜,老百姓生活在水生火热之中,这在他幼小的心灵深处埋下了仇恨的种子。而南宋统治者向金人求得了暂时的安定后就纵情享乐,花天酒地,这更促使他念念不忘收复中原。为报仇雪耻,他曾从军九年,积极抗金。以后虽多次复职做官,但由于他积极主张抗金,就一直受到投降派的压制和排斥而多次失去官职。可不管个人遭遇多么不幸,他始终为国家前途、人民命运担忧。85岁临终之时写下了千古绝唱——《示儿》。
写作背景
示儿
【宋】陆游
死去元知万事空,
但悲不见九州同。
王师北定中原日,
家祭无忘告乃翁。
重点探究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综合学习
综合学习
1、背诵《示儿》。
2、默写《示儿》。
3、拓展阅读陆游的《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课后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