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兼爱》导学案
【 学习目标】
1、认知目标:积累文中所涉及的典型实词、虚词和句式知识。
2、技能目标:能够运用所学的实词、虚词及句式方面的知识,去阅读浅易的文言文。
3、体会兼爱的思想内涵,进一步思考其对社会的进步意义。
【学习重难点 】
多义词义项的归纳和墨子思想的理解。
1、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
2、查找资料,了解墨家思想的特点,及其与儒家思想的不同之处。
3、 作者介绍:
墨子,约在 公元前 468 年~前 376 年,名翟 (注音: ) ,鲁人。墨子是我国 时期 著名的 、 、科学家、 军事家 、社会活动家 。 的创始人 , 并有 一书传世。 他的基本思想主张是 、 、 、 尚同 、节用、 节葬 、非乐、 天志 、明鬼、 非命 等项, 其 核心 是 。
墨子精通手工技艺,可与当时的巧匠公输班 ( 俗称鲁班 ) 相比。他自称是 “ 鄙人 ” ,被人称为 “ 布衣之士 ” 。墨子曾做过宋国大夫,自诩说 “ 上无君上之事,下无耕农之难 ” ,是一个同情 “ 农与工肆之人 ” 的士人。墨子曾经从师与儒者,学习 孔子 之术,称道尧舜大禹,学习《诗》、《书》、《春秋》等儒家典籍。但后来逐渐对儒家繁琐礼乐感到厌烦,最终舍掉了 儒学 ,形成自己的墨家学派。墨家是一个宣扬仁政的学派。 为宣传自己的主张,墨子广收门徒,亲信弟子达数百人之多,形成了声势浩大的墨家学派。 在代表新型地主阶级利益的 法家 崛起以前,墨家是先秦和儒家相对立的最大一个学派,并列 “ 显学 ” 。 墨家以“为万民兴利除害”为自己使命,并为之孜孜奋斗,游说诸侯,谋求制止战争,安定社会,安定民生。 墨子的行迹很广,东到齐,西到郑、卫,南到楚、越。他还曾和公输班论战,成功地制止了楚国对宋国的侵略战争 。 墨子又是我 国古代哲学思想史上与孔、孟、老、庄齐名的一位伟大的思想家,他出身于平民世家,一生没有脱离生产劳动。他和他的弟子们始终过着勤劳俭朴的生活,立足现实,崇尚和平,以自苦利他为己任。
墨子还是著名的科学家和发明家 , 被称为 ( ) 。 ① 在宇宙论方面,他 给出了时空的定义之后,墨子又进一步论述了时空有限还是无限的问题 。 时空理论的基础上,墨子建立了自己的运动论。他把时间、空间和物体运动统一起来,联系在一起。 对于物质的本原和属性问题,墨子也有精辟的阐述 . 属性不会离开物质客体而存在,属性是物质客体的客观反映。人之所以能够感知物质的属性, 是由 于有物质客体的客观存在。 ②在数学方面: 墨子是 中国历史 上第一个从理性高度对待数学问题的科学家 。 关于“倍”的定义 ; 关于“同长”的定义 ; 关于“中”的定义 “中”指物体的对称中心 ; 给予圆以精确的定义,则是墨子的贡献。墨子关于圆的定义与欧几里得几何学中圆的定义完全一致。 关于正方形的定义 ; 关于直线的定义。墨子说,三点共线即为直线 。 ③ 在物理方面: 首先,墨子给出了力的定义 ; 着,墨子又给出了“动”与“止”的定义 ; 关于 杠杆定理 ,墨子也作出了精辟的表述 ; 墨子首先探讨了光与影的关系 ; 接着,墨子又进行了小孔成像的实验 ; 墨子对平面镜、凹面镜、凸面镜等进行了相当系统的研究 。 ④机械制造方面 : 曾制成“木鸢”,据说三天三夜飞在天空没有掉下来。他还擅长守城技术,其弟子将他的经验总结成《城守》二十一篇 。 值得指出的是,墨子几乎谙熟了当时各种兵器、机械和工程建筑的制造技术,并有不少创造城门和城内外各种防御设施的构造,弩、 桔槔 和各种攻守器械的制造工艺,以及水道和地道的构筑技术。他所论及的这些器械和设施,对后世的军事活动有着很大的影响
墨子还在哲学很有建树,以认识论和逻辑学最为突出。墨子又是中国逻辑学的奠基者。 他称逻辑学为“辩”学,首先就必须建立判别同异、是非的法则,以之作为衡量、判断的标准,合者为“是”,不合者为“非”。 他把思维的基本方法用“名” ( 概念 ) 、“辞” ( 判断 ) 、 “说” ( 推理 ) 表达出来。“以类取,以类予”,相当于现代逻辑学的类比,是一种重要的推理方法。此外,墨子还总结出了假言、直言、选言、演绎、归纳等多种推理方法 。
墨子是中国历史上的全才之一。
4 、读准字音并解释
①家之与家之相 篡 ( ) ②不 惮 ( )
③富必 侮 贫 ( ) ④ 贵必 敖 贱 ( )
5、 通假字:
既以非之( )
天下之难物于故也( )
天下之士君子特不识其利、辩其故也( )
昔者楚灵王好士细要( )
教驯其臣( )
破碎乱行( )
贵必敖贱( )
6、 古今异义:
仁人之所以为事者 ( )
士闻鼓音,破碎乱行( )
害人者,人亦从而害之( )
7 、 一词多义:
仁人之所以为事者,必兴天下之利,除天下之害。 ( )
所以 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 ( )
凡天下祸篡怨恨,其所以起着,以不相爱生也,是以仁者非之。( )
以不相爱生( )
以 以兼相爱、交相利之法易之( )
人以见于君,出以践于朝( )
是以仁者非之( )
之 此何难之有焉( )
必兴天下之利,除去天下之害( )
恶 恶人者,人亦从而恶之( )
昔者晋文公好士之恶衣( )
1、 本文的 结构 框架是什么?
2、 结合课文思考,解释“兼爱” 的 含义。
3 、儒家 的“仁爱”和墨家的“兼爱” 二者有什么不同?
4、怎么看待墨子这个人?
黑色的光亮(节选)
余秋雨
中国 ,有过一种黑色的哲学。世人又将之称为“显学”。法家的主要代表人物韩非子也说:“世之显学,儒墨也。”但是,这两大显学,却不能长久共存。
墨子熟悉儒家,但终于否定了儒家。其中最重要的,是以无差别的“兼爱”,否定了儒家有等级的“仁爱”。他认为,儒家的爱,有厚薄,有区别,有层次,集中表现在自己的家庭,家庭里 有 亲疏差异,其实最后的标准是看与自己关系的亲近,因此核心还是自己。这样的爱,是自私的爱。他主张“兼爱”,也就是祛除自私之心,爱他人就像爱自己。
《兼爱》篇说 :“ 若是天下兼相爱,国与国不相攻,家与家不相乱,盗贼无有,君臣父子皆能孝慈,若此则天下治……故天下兼相爱则治,交相恶则乱。故墨子曰:不可以不劝爱人者,此也。”这话讲得很明白,而且已经接通了“兼爱”和“非攻”的逻辑关系。是啊,既然“天下兼相爱”,为什么还要发动战争呢? 墨子的这种观念,确实碰撞到了儒家的要害。儒家“仁爱”的前提和目的,都是礼,也就是重建周礼所铺陈的等级秩序。在儒家看来,如果社会没有等级,世界就成平的了,何来尊严,何来敬畏,何来秩序?但在墨家看来,世界本来就应该是平的,只有公平才有人的尊严。在平的世界中,根本不必为了秩序来敬畏什么上层贵族。要敬畏,还不如敬畏鬼神,让人们感到冥冥之中有一种督察之力,有一番报应手段,由此建立秩序。
儒家的仁爱,由于太讲究内外亲疏的差别,造成了人际关系的迷宫,知道今天仍难以走出。当然,不彻底的仁爱终究也比没有仁爱好得多,在漫无边际的历史残忍中,连儒家的仁爱也令人神往 。 更不奇怪的是,上层社会终于排斥了墨家。这种整体态度,倒不是出于误读。上层社会不会不知道墨家的崇高地位和重大贡献。例如,就连早已看穿一切的庄子,也曾满怀钦佩地说:“墨子真天下之好也,将求之不得也,虽枯槁不舍也。”就连统治者 视为 圭臬的法家,也承认他们的学说中有不少是“墨者之法”;甚至,就连大家都认为经典的《礼记》中的“大同”理想,也与墨家的理想最为接近。但是,由于墨家所代表的社会力量是上层社会万分警惕的,又由于墨家曾经系统地抨击过儒家,上层社会也就很自然地把它从主流意识形态中区隔出来了。
秦汉之后,墨家衰落,历代文人学士虽然也偶有提起,往往句子不多,评价也不高,这种情景一直延续到清后期。这种命运实在让人一叹。但是,情况终于改变了。一些急欲挽救中国的社会改革家发现,旧时代的主流意识形态必须改变,而那些数千年来深入民间社会的精神活力则应该调动起来。因此,大家又重新惊喜地发现了墨子。
孙中山先生在《民报》创刊号中,故意不理会孔子、孟子、老子、庄子,而独独把墨子推崇为平等、博爱的中国宗师。后来他又经常提到墨子,例如,仁爱也是中国的好道德,故事最讲“爱”字的莫过于墨子。墨子所讲的“兼爱”,与耶稣所讲的博爱是一样的。梁启超先生更是在《新民丛报》上断言:“今欲救亡,厥惟学墨”。他在《墨子学案》中甚至把墨子与西方的思想家亚里士多德、培根、穆勒做对比,认为一比就会知道孰清孰重。他伤感地说,只可惜我们做子孙的没出息,把祖宗遗下的无价之宝,埋在地窖里两千多年,今日我们在世界文化民族中,算是最缺乏论理精神, 缺乏科学精神的
民族,我们还有面目见祖宗吗?如何才能一雪此耻,诸君努力啊!
孙中山和梁启超,是真正懂得中国的人。他们的深长感慨中,包含着历史本身的呼喊声。 墨子、墨家,黑色的珍宝,黑色的光亮,中国亏待了你们,因此历史也亏待了中国。那么,千说万说,墨子四处传播的道义中,有哪一些特别重要,感动过千年民间社会,并感动了孙中山、梁启超等人呢?我想,就是那简单的八个字吧 —— 兼爱、非攻、尚贤、尚同。
我希望,人们在概括中华文明的传统精华时,不要遗落了这八个字。
作业 :1 、假如有时空隧道,你见到了 战国时期的墨子,你会对他说些什么?
2、 整理本课中的词类活用现象、 重点虚词和特殊句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