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能力提升题(含答案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能力提升题(含答案解析)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0.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0-12-19 13:23:5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能力提升题
一、阅读下面这则文言文,回答问题。(6分)
入海取沉水
昔有长者子①,入海取沉水②。积有年载,方得一车,持来归家。诣市卖之,以其贵故,卒无买者。经历多日,不能得售。心生疲厌,以为苦恼。见人卖炭,时得速售,便生念言:不如烧之作炭,可得速售。即烧为炭,诣市卖之,不得半车炭之价直。
(选自《百喻经》)
【注】①长者子:年长有声望之人的儿子。②沉水:即沉香,因木质坚硬,能沉于水,故名。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2分)
(1)方得一车
方:__________
(2)不如烧之作炭
之:__________
2.把文中的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2分)
以其贵故,卒无买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从文章中,你得到了什么启示?(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题目。(14分)
【甲】宋之丁氏,家无井而出溉汲,常一人居外。及其家穿井,告人曰:“吾穿井得一人。”有闻而传之者:“丁氏穿井得一人。”国人道之,闻之于宋君。宋君令人问之于丁氏,丁氏对曰:“得一人之使,非得一人于井中也。”求闻之若此,不若无闻也。
(选自《吕氏春秋》)
【乙】有盲子道涸溪,桥上失坠,两手攀楯①,兢兢握固,自分②失手必堕深渊已。过者告曰:“毋怖第③放下即实地也。”盲子不信,握楯长号,久之,力惫,失手坠地,乃自哂④曰:“嘻!蚤知即实地,何久自苦耶!”夫大道甚夷,沉空守寂⑤,执一隅以自矜严⑥者,视此省哉!
(选自《应谐录》)
【注】①楯(shǔn):栏杆上的横木。②分:料想。③第:只管。④哂:嘲笑。⑤沉空守寂:指陷在空想中。沉:沉溺。⑥矜严:矜持自负。
4.解释下列句中的加线词。(4分)
(1)家无井而出溉汲
__________
(2)及其家穿井
__________
(3)盲子不信
__________
(4)视此省哉
__________
5.请用“/”给下面句子划分合理的停顿。(限标两处)(2分)








也。
6.请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1)得一人之使,非得一人于井中也。(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久之,力惫,失手坠地。(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从【甲乙】两文中,你分别获得了怎样的启示?(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后面的问题。(16分)
行走在岸上的鱼
---蔡楠
红鲤逃离白洋淀,开始了在岸上的行走。她的背鳍、腹鳍、胸鳍和臀鳍便化为了四足。在炙热的阳光和频繁的风雨中,红鲤细嫩的身子逐渐粗糙,一身赤红演变成青苍,漂亮的鳞片开始脱落,美丽的尾巴也被撕裂成碎片。然而红鲤仍倔强而执着地行走着,离水越来越远。
其实红鲤何尝不眷恋那清澈澄明的白洋淀水呢?曾几何时,那里是她的家园呀!那荷、那莲、那苇、那菱,甚至那叫不上名来的蓊蓊郁郁、密密匝匝的水草,都让她充满了无尽的遐想。她和她的父辈母辈、兄弟姐妹在这一方碧水里遨游、嬉戏、生存,实在是一种极大的快乐啊!更何况红鲤是同类中最招喜爱、最受羡慕、最出类拔萃的宠儿呢!她有着与众不同的赤红的锦鳞,有着一条细长而美丽的尾巴,有着一身潜游仰泳的本领。因此红鲤承受着同类太多的呵护和太多的爱怜。
如果不是为了逃避老黑的魔掌,如果不是遇到白鲢,如果不是渔人们不停追捕,红鲤也许就在白洋淀里平静地生活了,直到衰老死亡,直到化为白洋淀的一朵小小的浪花。厄运开始于那个炎热的夏天。天气干燥,久无雨霖,白洋淀水位驟降,红鲤家族居住的明珠淀只剩下了半米深的水,而且他们再也忍受不了近期污水中毒的折磨,不得不在一天夜里开始向深水里迁移。迁移途中,鲤鱼们遭到了一群黑鱼的袭击,那是一场心惊肉跳的厮杀。黑涛翻腾,白浪迸溅,红波激荡鲤鱼们伤亡惨重。最后的结局是,红鲤被黑鱼族头领老黑猎获,鲤鱼们才得以通行。
其实老黑早就风闻红鲤的美丽,并渴望用她作为诱饵捕猎更多的美味。因此老黑有预谋地安排了这次伏击战。老黑将红鲤俘获并将其放在洞口旁边,在周围安排了多个看守和猎手。红鲤不肯“出卖”无辜的生灵,身上便满布刽子手的啮痕和血淋淋的伤口,晶莹剔透的眼睛没几天就暗淡下去了。红鲤坚强地忍受着严酷的身心折磨,也暗暗地寻找着逃跑的机会。
中午是老黑们最为倦怠的时刻。为逃避渔人的捕杀,他们不敢出洞,常常是吃完夜间觅来的食物后便沉入梦乡。就是中午,红鲤悄悄地绕开看守,轻甩尾鳍,打一个挺儿便钻出了黑鱼洞,浮上了水面。红鲤望见了水一样的天空,望见了鱼一样的鸟儿,望见了树叶样漂浮的渔船。老黑率领一群黑鱼一路啸叫追逐而来。红鲤急中生智,躲到了一只渔船的尾部。她看到渔船上那个头戴斗笠的年轻渔人甩出了一面大大的旋网,旋网在空中生动地划了一个圆,便准准地罩住了黑鱼群。
红鲤扁扁嘴,一个猛子扎入深水,向远处游去。接下来的日子,红鲤开始了对红鲤家族的寻找。寻找一度成为红鲤生命的主题。在寻找中,红鲤的伤口发了炎,加之不易觅食,又饿又痛,终于昏倒在寻找的水道上。
这时,白鲢出现在红鲤的生死线上。白鲢将红鲤拖进了荷花淀。白鲢用嘴吮吸清洗红鲤的伤口,一口口地喂她食物。红鲤慢慢苏醒了。
荷花淀里多了两个生死相依的朋友。红鲤红,白鲢白,藕花映日,荷叶如盖。红鲤和白鲢在无数个白天和夜晚听渔歌互答,看鸥鸟飞回。白鲢对红鲤说:“天空的鸟自由,也比不过我们呢,鸟飞上天空,不知被多少猎枪瞄着呢!”红鲤提醒说:“我们也不自由呀,荷花淀外的渔船一只挨一只,人们各式各样的渔具,都在威胁着我们,说不定哪一天我们就会成为网中之鱼呢!”
果然,不幸被红鲤言中。一个午后,白鲢和红鲤出外觅食,兴之所至,便远离了荷花淀。他们穿过了一道又一道苇箔,绕过一条又一条粘网,闪过一只又一只鱼叉,快活地畅游、嬉戏。他们来到了一个细长而幽邃的港汊间。这时一只嗒嗒作响的渔船开过来,白鲢看见一柄长长的钓竿伸下,一个圆乎乎的铁圈拖着长长的电线冲他们伸来。白鲢用尾巴一扫红鲤,喊了声快跑,便觉一股电流划过,一阵晕眩,就失去了知觉。
红鲤目睹了白鲢被电船电翻打捞上去的经过。红鲤扎入青泥中紧贴苇根再不愿动弹。她陷入了绝望和恐惧之中。一个越来越清晣的念头强烈地震撼着她:离开这里,离开水,离开离开离开——
天黑了,一声炸雷响起,暴风雨来了。红鲤缓慢地浮上水面。暴雨如注,水面一片苍茫。红鲤一个又一个地打着挺儿,一个又一个地翻着跟头。突然又一阵更大的雷声,又一道更亮的闪电,红鲤抖尾振鳍,昂首收腹,一头冲进了暴风雨,然后逆流而上,鸟一样跨过白洋淀,竟然飞落到了岸上。
那场暴风雨过去,红鲤便开始了岸上的行走。她要创造一个鱼儿离水也能活的神话,她要寻找一块能够自由栖息、自由生活的陆地。
(有删改)
小说为什么以“行走在岸上的鱼”为题?(4分)2.红鲤遭到老黑暗算摧残的情节是否可以删去?为什么?(请答出两条理由)(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红鲤遭到老黑暗算摧残的情节是否可以删去?为什么?(请答出两条理由)(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试就这篇童话形式的小说所运用的一种艺术表现手法进行赏析。(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自选一个角度对这篇小说构思上的独特之处进行简要评价。(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解析:
1.(1)才,刚(2)代词,代指“沉水”(沉香)(每空1分)
技巧点拨:
作答这类题,要先大致了解文章内容,弄清句子的意思,根据句意和对文言常用词的掌握来判断词义。解释时要注意辨析词的含义和用法的变化。
2.因为沉香价格太贵,最终没有购买的人。(2分。关键词:以、卒)
3.[答案示例]做事情要有耐心和恒心,不能急功近利,否则将适得其反,事与愿违。(2分)
【解题思路】“长者子”卖沉香的故事,告诉我们做事不能急于求成,不能见异思迁,应有耐心和恒心。
【参考译文】
以前,有一位年长有声望的人的儿子,到海中打捞沉香这种木料。积累了一年,才得到了一车,并把它运回家。他把沉香拿到市场上去卖,因为沉香价格太贵,最终没有购买的人。过了许多天,他都没能卖出去。他感到很疲劳厌烦,为此十分苦恼。他看到别人卖木炭,都很快地将木炭卖了出去,便心生想法:不如把沉香烧成木炭,这样就可以很快卖出去了。于是就把沉香烧成木炭,运到市场卖掉,只卖了不到半车木炭的价钱。
4.(1)从井里取水(2)待,等到(3)相信(4)反省(每空1分)
技巧点援:
解释文言词语意思时,一要熟记课下注释,如“汲”“及”;二要联系课内文言文所学,如“省”与《<论语>十二章》中“吾日三省吾身”中“省”意思一致。
5.【答案示例】毋怖/第放下/即实地也。(2分)
【解题思路】首先弄懂句子的意思,这句话的意思是:别害怕,只管放手,下面就是实地了。然后根据意思和文言知识进行断句即可。
6.(1)得到一个人使唤(得到一个人的劳力),而不是在井里得到一个人。(2分。关键词:使、于)
(2)时间久了,力气渐渐用尽,便失手坠落在地上。(2分。关键词:久之、坠)
7.【答案示例】【甲】:①凡事都要调查研究,仔细辨别,才能弄清真相。②切不可轻信流言,人云亦云,使事情被传得面目全非。【乙】:①凡事要勇于尝试,不要被自己凭空想象出来的东西吓倒。②要善于听取别人的意见,不要一意孤行。(4分)
【解题思路】要结合选文故事情节及主题谈启示。【甲】宋氏打井得到一个人使唤,在传话过程中,事情被传成了宋氏打井发现了一个人。事情被误传的原因是人们都没有去调查研究,没有仔细辩别,就轻易相信了别人的话。据此谈启示即可。【乙】结合“嘻!蚤知即实地,何久自苦耶!”“夫大道甚夷,沉空守寂,执一隅以自矜严者,视此省哉!”来谈启示即可。
【参考译文】
【乙】有个盲人经过一条干涸的小溪,在桥上突然失手坠落,他两手攀住栏杆,胆战心惊地抓得紧紧的,自己料想只要失手,一定会坠入深渊。过路的人告诉他说:“别害怕,只管放手,下面就是实地了。”盲人不相信,握紧桥栏大声呼叫,时间久了,力气渐渐用尽,便失手坠落在地上,于是他嘲笑自己说:“嘻!早知道(下面)就是实地,何必长时间为难自己呢!”大道(其实)很平实,陷在空想中,执着而矜持自负的人,看到这个故事该醒悟啊!
1.【答案示例】①鱼行走在岸上违反自然常理,以此为题能吸引读者注意力,引发读者探求原委的渴望。②鱼行走在岸上是小说的结局,它反映的是鱼类生活空间遭到破坏,生存环境严重恶化,竟然到了改变物种生长习性才能存活的境地,以此为题能使文章主旨更加突出。③预示小说所要表现的艺术形象,使红鲤桀骜不驯、勇于与命运抗争的性格特征更加鲜明。(4分)
【解题思路】解答时,需联系文章的主要内容和主旨来具体分析。从题目本身来看,鱼不可能行走在岸上,只能游行于水中,所以题目本身就吸引了读者的阅读兴趣。联系全文内容来看,这个题目也是文中故事的结局,反映了鱼类生存空间遭到破坏的现实。联系文章主旨来看,“行走在岸上”这一有悖常理的行为,也表现了这条鱼桀骜不驯、勇于与命运抗争的性格特征。
2.【答案示例】不能。理由:①此情节能进一步突出红鲤遭遇坎坷,命运多舛,使情节丰富曲折。②红鲤遭遇暗算的起因是人类对生存环境的破坏,此情节揭示了人类与自然的尖锐矛盾,并非旁逸斜出。③写老黑的折磨摧残意在与人类捕杀行径进行对比,通过铺垫说明人类比自然界中的敌人更残暴凶狠。④创设激烈的矛盾冲突,为后来老黑被人类捕获和红鲤遇见白鲢以及行走在岸上埋设伏笔,推动情节发展。(每点2分,答出其中两点即可)
【解题思路】细读全文可知,红鲤遭到老黑暗算摧残的情节有其重要的作用。首先它使故事的情节更加丰富曲折。其次老黑的行为与人类的行为形成了对比,红鲤可以从老黑手里逃生,却被人类所逼行走在岸上,可见人类的残暴。同时,这一情节也为下文红鲤遇到白鲢和不得不行走在岸上埋下了伏笔。
3.【答案示例】①以生物生长习性特征为基础,用丰富新奇的想象,创造了一个崭新的鱼类生活世界,将一条鱼的遭遇叙述得曲折离奇,引人人胜。其目的是借此曲折反映人类对自然残酷掠夺、生态遭到严重破坏的现实,给人以深刻警示。②以大胆的夸张描写红鲤与老黑厮杀的激烈程度,红鲤像鸟一样跨过白洋淀,飞落岸上并在陆地上行走,有意挣脱生活逻辑的束缚,使形象光彩夺目,其强大的冲击力使读者心灵受到震撼。③拟人手法,赋予“红鲤”“老黑”“白鲢”等形象以人的动作、语言、思想和性格等,人格化地表现其生物特征和喜怒哀乐的情感,引发读者强烈共鸣。④用细节描写刻画形象。如“身上便满布刽子手的啮痕和血淋淋的伤口”“抖尾振鳍,昂首收腹”“冲进了暴风雨”“逆流而上”等一系列细节,生动刻画出红鲤历经磨难、执着追求的形象特征,给人深刻印象。⑤环境描写,含意丰富。文章描绘白洋淀优美的自然景色和红鲤平安幸福的生活,不但交代了故事发生的背景,渲染温馨和平的氛围,而且反衬出红鲤背井离乡、被摧残捕杀以至不得不行走在岸上的命运的悲惨,从而深刻揭露人类破坏环境、滥捕滥杀的现实。(4分,答出其中一点即可)
【解题思路】本文运用的表现手法主要有如下几种:一、以生物的生长习性为基础,虚构了一个新奇的故事,这个故事又与现实紧密联系,讽刺了人类的行径。二、夸张手法的运用,比如红鲤与老黑厮杀的激烈程度,红鲤像鸟一样跨过白洋淀,飞落岸上并在陆地上行走等。三、运用拟人手法,文中“红鲤”“老黑”“白鲢”等均具备人类的语言、思想等,生动地刻画了他们的内心世界,引起了读者强烈的共鸣。四、大量运用细节描写,刻画形象。五、环境描写,含意丰富。从以上五点中任选一点进行赏析即可。
4.【答案示例】①视角独特。作者借助生活在水中的一条鱼坎坷曲折的人生遭遇,反映动物生活处境艰难、生存环境恶劣的现实,展示人与自然的尖锐矛盾。这种独特视角也将读者带进危机四伏的动物世界中,从而使其获得真切体验、强烈感受和深刻感悟。②情节设置独特。小说情节安排张弛起伏。红鲤幸福的家乡生活、脱离老黑魔爪、与白鲢邂逅相依是“弛”“伏”,红鲤被黑鱼猎获、白鲢被杀害、红鲤跨越白洋淀是“张”“起”。这样写使小说产生了撼人心魄、扣人心弦的艺术效果,让读者获得艺术的享受。③结构形式独特。采用倒叙结构,开篇呈现故事结局,描述红鲤倔强执着地行走在岸上,顺势展开对红鲤遭遇的追溯。这令人匪夷所思的画面,成为巨大悬念,引发读者阅读兴趣,又与结尾遥相呼应,使文章浑然一体。(4分,答出其中一点即可)
【解题思路】这是一道开放性试题,作答本题时,可从视角独特、情节奇特、叙述形式独特三个角度中选择其一来表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