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寿二中2020~2021学年度第一学期12月份月考试
高一语文试题
姓名:_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_ 考号:___________
一、现代文阅读(21分)
(一) 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3题
高中语文人教版选修教材《中国小说欣赏》第二单元《谈神说鬼寄幽怀》中讲到孙悟空的故事实际上暗含了佛教“放心”“定心”与“修心”的全过程,来宣扬一种佛家的摆脱迷惑找回本心不得迷失的精神境界。文学首先是人学。所谓文学的人民性,概括地说,是指文学具有反映人民生活、表达人民思想感情以及同情或歌颂人民的社会属性。《西游记》是一部神怪小说,小说中的主要人物除唐僧是个人,而且是个慢慢神2化了的凡人之外,其余全是怪,但书中尽是“精怪魑魅俱通人情”,“神仙鬼怪皆晓人性”,所以虽然表象是“怪”“神”,实质仍是“人”。我们熟悉的孙悟空,就是一位由石猴幻化而成的精怪,而恰恰是这样一个非人类的精怪却蕴含了深厚的人民性。这也是《西游记》得以流传不朽而“孙悟空”家喻户晓的重要原因。
早在东晋王嘉《拾遗记》卷八“周群”条中就描写了一只传授周群历算的白猿,它有变幻莫测能知过去未来的神通,它可与天齐寿,这些全都具有后来孙悟空的特点;唐传奇《补江总白猿传》里描写的那只“遍体皆如铁”、“虽百夫操兵不能制、知死生之数”的白猿,不更有孙悟空的影子?宋代《大唐三藏法师取经诗话》中,往西天取经的唐三藏法师座下的护法猴行者,应该就是孙悟空的前身。以上种种显示孙悟空这一形象不是一时一地一人所为,而是历代人民集体智慧的结晶,是扎根于中华大地的土壤中的。
第二,作者有意让孙悟空处在一个世俗态层面,是要借宗教徒们宣扬的“虔诚信教、苦修苦炼、成仙成佛的母题”来阐发世俗社会一个生活哲理:要获得成功需走正道,历经磨难,而且要有百折不回、勇往直前的斗志。孙悟空如此历炼艰苦,也正因此孙悟空并没有远离尘世,脱离人民,而是反映了人们的心理状态,阐述了群众集体意识中的人生哲理。
第三,从孙悟空性格中最鲜明最突出的两个特点:有个性、追求自由。这两个方面论述这一形象还体现了明代人民乃至今天人们仍津津乐道的审美价值取向:个性、自由。举一处例子:对那个专门用来“拘系、收管”他,不让他“逍遥自由耍性子”的紧箍儿,念念不忘能“脱下来,打得粉碎,切莫叫那甚么菩萨,再去捉弄他人”。孙悟空一生奋斗,都是为了获得人生的最大自由,而“斗战圣佛”的成果也是“来去任自由,也无恐怖也无愁。”无忧无虑,自由自在以及在追求过程中体现的优良品质,英雄特征无一不是人民群众集体意识中所向往的,而鲜明地打上了人民性的烙印了。
再有,《西游记》作者吴承恩由于考试落第、一生不遇,只做过一个地位极卑的胥吏,被士大夫视为奴仆。他的社会地位决定了他决不会成为士大夫阶层的代言人和传声筒,他的笔下绝不会是歌功颂德的官方著书,更不会是封建统治阶级愚弄百姓的说教。也正因为孙悟空形象蕴含了人民对英雄的品评,反映了世俗宗教文化,由于他具有强烈的人民性,贴近人民心理,所以在古代就深受广大人民喜爱,在民间长期传讲,广泛流传,“街谈巷议皆孙猪”。小说中的精彩回目还被排成戏剧,在舞台上表演。连《红楼梦》里薛宝钗过生日也要点一出“西游记”,慈禧太后的戏楼里专门为孙悟空安排了一个飞天的通道,绍兴戏里有大量的猴戏。在今天,《西游记》还不断被拍成电视剧电影动画片等各类节目,翻译成外文流行于欧美。孙悟空形象之所以有如此强盛的生命力、巨大的吸引力,应该归因于这个形象体现出的强烈鲜明的人民性,使得这一形象成为中国文学史上一支奇葩,千百年来绽放着异彩,经久不衰。
(删改自《解读孙悟空形象的人民性》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文学因为是人学,所以有了人民性。文学具有反映生活、表达人民思想感情的社会属性。
B.《西游记》是一部神怪小说,小说中的人物除唐僧是个慢慢神化了的凡人,其余全是怪。
C.孙悟空是一位石猴幻化的精怪,却蕴含了深厚的人民性,这是《西游记》流传的原因。
D.《西游记》实际上通过孙悟空的情节来宣扬一种摆脱迷惑、找回本心的佛家精神境界。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无论是《拾遗记》中“遍体皆如铁”的白猿,还是《补江总白猿传》里那只传授周群历算的白猿,都有孙悟空的影子。
B.孙悟空的形象不是作者一个人的独创,而是在历代人民集体智慧的结晶基础上再创造的。
C.孙悟空的精神母题意在告诉人们,要想成功,不光要走正道,还要百折不挠,勇往直前。
D.吴承恩的社会地位决定了他的文学立场,他描写的孙悟空形象反映了人民的心理状态。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孙悟空西行路上历经磨难,百炼成钢,也从侧面说明孙悟空并没有远离尘世,脱离人民。
B.孙悟空许多英雄特征都是人民群众集体意识中向往的,并且鲜明地打上了人民性的烙印。
C.《红楼梦》里关于《西游记》的情节设计,是由于《西游记》深受广大人民群众的热爱。
D.孙悟空性格中有个性、追求自由的特点,体现明代人民乃至今天人们的审美价值取向。
(二) 实用类文本阅读(本小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材料一:
早在先秦、两汉时期,汉语就已形成当时的共同语“雅言”和“通语”了。秦汉时代,语言的统一性更强,西汉扬雄的《方言》中出现了“通语”“凡语”,就是指当时的共同语。东汉时的洛阳话、唐代的长安话、宋代的汴梁话等,都曾先后成为汉民族的共同语。金、元、明、清四代都曾建都北京。由于政治、经济的集中,北京话的影响逐渐增大、地位日益重要。北京话成为明代“官话”的基础语言,“官话”成了明清时期的“共同语”。
1956年2月6日,国务院发布《关于推广普通话的指示》,完整地赋予了“普通话”科学的定义:“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这个定义从语音、词汇、语法三方面明确规定了普通话的标准。
普通话以北京话为标准音,是以北京语音的系统为标准,并不是北京土音,也不是把北京语音的一切读法照搬。因此,普通话不等于北京话。推广普通话,并不意味着消灭北京土音,但方言的力量必然会减弱。
(摘编自潘佳《普通话的前世今生》)
材料二:
国家通用语言普通话的推广是与时俱进的:1955年,国家提倡推广普通话,提出的方针是“重点推行,逐步普及”;1957年,这个方针增补为“大力提倡,重点推行,逐步普及”;1992年,推普方针调整为“大力推行,积极普及,逐步提高”,新世纪大体还是延续着这个方针。
普通话的规范使用,是形成和实现社会语言生活和谐的必要条件,是人们语言素养和语言能力的体现和表征。诚然,普通话的规范使用不是阻碍语言的发展变化和遏制语言的修辞创新,而是有助于引导语言的健康发展和有效地进行修辞创新。而经典就正是这种规范的生动体现和修辞创新的真正榜样,所以要向经典学习,展开经典朗读、诗词吟诵、演讲比赛、咬文嚼字等活动。从经典中人们会发现:语言的使用,“规范着才是美丽的”。
(摘编自陈光磊《普通话,规范着才是美丽的》)
材料三:
长期以来,有人把推广普通话简单地理解为国家政治意志,这是片面的。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多语言、多方言的人口大国,需要有一个沟通各族人民的共通语,以方便交际,增强民族凝聚力、向心力和国家认同感。
当今,跨区域合作、全国市场趋于一体化,已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常态,更加需要推广普通话,以方便交际,减少语言成本,促进民族地区和汉语方言区更好地分享全国市场,加快发展。社会化程度日益提高的时代,推广普通话可帮助大众更好地融入社会、享受公共服务。
会讲普通话有助于争取更多更好的就业机会、有助于获得更高的收入,有助于开拓更大的发展空间。这是个简单的道理:懂一种语言或方言只能跟本地人打交道,学会了普通话不仅能跟所有讲普通话的人直接打交道,而且还可以跟所有懂得普通话的讲其他语言或方言的人直接打交道。这不仅扩大了个人社交网络,也可带来更广阔的用武之地。
我国进入了“强起来”的新阶段,世界也面临新的变局。新形势下,提升国家语言能力也有了新需求和新任务。有哲人说:“语言永远与实力相伴!”古代拉丁语、法语、汉语的辉煌,今天英语的强势,都证明了这一点。可见,以推广普通话为抓手来全面提升国民语言能力和国家语言能力,更具有助力国家“强起来”的重大意义。
(摘编自赵世举《推广普通话是发展的需求》)
材料四:
新时代,我国语言文字事业发展呈现崭新局面: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普及程度进一步提高,普通话普及率达到73%以上,语言交流障碍初步消除,社会用字进一步规范;中国诗词大会等优秀语言文化品牌活动广受关注和赞誉;世界语言大会成功举办,中文成为越来越重要的国际语言,全球学习人数迅速增长。中华优秀语言文化承载的中国智慧越来越受到世界瞩目,古老而又年轻的中国语言文字又一次焕发出迷人的魅力和光辉,中国人民沉淀了几千年的文化自信更加坚定。这些成就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奠定了坚实基础,为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促进经济发展和文化繁荣、提高国民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发挥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摘编自杜占元《普通话助力建设语言文化强国》)
4.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共同语的形成与政治中心有密切关系,宋以后,北京被金、元、明、清作为都城,因此,以北京方言为基础的“官话”成为共同语。
B.普通话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但不等于就是北京话,普通话是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语音和语法规范并没有完全照搬北京话。
C.大力推广和规范使用国家通用语言普通话是我国的一贯政策,从1955年起,普及普通话一直是推广工作的重要目标。
D.普通话的推行与方言的使用是和谐共存的关系,推广普通话不是要消灭方言,但随着民族共同语的发展,方言的力量必然会减弱。
5.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经典是语言的社会使用规范的生动体现和修辞创新的真正榜样,所以,要说好普通话就必须要向经典学习。
B.会讲普通话的人比不会讲普通话的人,会有更多更好的机会,会讲普通话就能接触到更多的人和更广阔的天地。
C随着国家的繁荣富强,中文越来越被更多的外国人学习,古老的中国语言文字再次焕发出魅力和光辉。
D..随着普通话的日益普及,我国的文化越来越繁荣,国民素质和社会文明水平得到了很大提高,社会也更和谐。
为什么需要推广普通话?请结合材料三简要概括。(6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29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7-10题。
君子曰:学不可以已。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木直中绳,輮以为轮,其曲中规。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7、下列画线的词中是古今异义的一项是( )(3分)
①不如登高之博见也
②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③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④故不积跬步
⑤积土成山,风雨兴焉
⑥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
A.②③④⑥ B.①②③⑥
C.①②④⑤ D.②③④⑤
8、下列各句中的“而”字归类正确的一项是( )(3分)
①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②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
③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
④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
⑤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
⑥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⑦蟹六跪而二螯
⑧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
A.①③④/②/⑤⑦/⑥⑧
B.①③⑤/②④⑥⑦/⑧
C.③/①④/⑧②/⑤⑥/⑦
D.②③/①④/⑤/⑥⑦⑧
9、下列各句中,与例句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3分)
例句: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微斯人,吾谁与归
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甚矣,汝之不惠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旦
10、重点句子翻译题(每题5分,共10分)
(1)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二)古代诗歌鉴赏(本题共2小题,10分)
阅读下面这首清词,完成11-2题。
夕阳楼
李商隐
花明柳暗绕天愁,上尽重城更上楼。
欲问孤鸿向何处,不知身世自悠悠。
“花明柳暗绕天愁”一句运用了什么手法?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4分)
有人说本诗三、四句最具表现力,请从诗句选用意象的角度做简要分析。(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10分)
13.补写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0分)
(1)《琵琶行》以琵琶女的身世遭遇为明线,诗人的经历感受为暗线,两条线索交汇在全诗的主旨句: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2)《念奴娇·赤壁怀古》中诗人面对赤壁惊险壮阔的自然景象,发出了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的感慨,将自然风景与怀古之情融为一体。
(3)辛弃疾在《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借用;廉颇典故表达自己虽然年老但壮志犹存,渴望为国立功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4)李清照的《声声慢》中直抒胸臆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5)中国是一个有着尊师传统的国家,韩愈在《师说》中指出教师的职责是: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三、语言文字运用(3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16题。
世界杯揭幕战开始,中国足球队缺席,但中国媒体并不缺席。为了利益,中国一些媒体人成为戏精段子手。如何极尽所能制造出戏剧性,如何把世界杯搞成肥皂剧和悬疑片,如何东拉西扯演绎戏剧性冲突,反倒成了刷屏利器。而之所以段子和戏精能在世界杯期间 _______________ ,以及对冰岛足球真正崛起原因的漠视,恐怕也不难看出中国足球水平之所以落后的根本所在,不难找出中国足球土壤之所以贫瘠的源头。
因为爱所以爱,没有_______________ 的辉煌,没有随随便便的成功,所有足球强国的成绩都孕育于热爱足球的土壤,得益于强大的青训体系,需要有别于“盆景工程”式的炒作,( )。就像当点击量和有态度产生分歧时,点击量能带来短暂的狂欢,但有态度却能在 中 _______________ 。媒体如此,冰岛足球如此,我想中国足球也不可能例外。
14.依次填入文中横线空白处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大行其道 一蹴而就 潜移默化 水滴石穿
B.盛行一时 一挥而就 耳濡目染 积羽沉舟
C.大行其道 一挥而就 潜移默化 水滴石穿
D.盛行一时 一蹴而就 耳濡目染 积羽沉舟
15.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对足球作为一个运动项目所产生的运动规律需要有着最起码的尊重。
B.作为一个运动项目所产生的运动规律需要对足球有着最起码的尊重。
C.需要作为一个运动项目所产生的运动规律对足球有着最起码的尊重。
D.需要对足球作为一个运动项目所产生的运动规律有着最起码的尊重。
16.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如何东拉西扯演绎出戏剧性,如何把世界杯搞成肥皂剧和悬疑片,如何极尽所能制造戏剧性冲突,反倒成了刷屏利器。
B.如何东拉西扯制造出戏剧性,如何把世界杯搞成肥皂剧或者悬疑片,如何极尽所能演绎戏剧性冲突,反倒成了刷屏利器。
C.如何东拉西扯演绎出戏剧性,如何把世界杯搞成肥皂剧或者悬疑片,如何极尽所能制造戏剧性冲突,反倒成了刷屏利器。
D.如何东拉西扯制造出戏剧性,如何把世界杯搞成肥皂剧和悬疑片,如何极尽所能演绎戏剧性冲突,反倒成了刷屏利器。
17.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不记其数 欢欣鼓舞 戕害 负荷
B.按部就班 脉膊微弱 狙击 艳羡
C.计日成功 欢度春节 标识 擢升
D.貌合神离 明知故犯 斐然 惬意
18.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相同的一组是( )
A.浮力 氟气 服从 春风拂面 扶摇直上
B.疲惫 蓓蕾 悖谬 风冠霞帔 关怀备至
C.斑驳 湖泊 脉搏 日薄西山 英姿勃发
D.差劲 惊诧 古刹 姹紫嫣红 叱咤风云
19.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6分)
汉字是蛮有意思的一种文字,许多汉字都可以用拆字法来解释。例如,“与日月合其明”中的“明”字, ________①_______ ,那是连孩子也知道的“日月为明”。可是,《说文解字》却道:“明,照也。”月光透过窗户照进来的光线,这是“明”的本义。于是,人们纳闷了: _______② ________ ,而不是日光呢?太阳难道不比月光更明亮吗?原来,这跟中国人的诗意情怀有关。中国人习惯了日出而作,日暮而息,中国文人又对月光情有独钟。所以,在艳阳高照的白天,他们并没有太多地去关注光线, _____③__________ ,人们才格外地感到月光跟人的关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下面一则文稿在表达上有五处不妥当,请指出并改正。(5分)
树人中学40周年校庆邀请函
尊敬的校友:
风雨沧桑40年,薪火相传一甲子。今年,树人中学将迎来诞辰40周年。为了弘扬树人精神,凝聚广大师生和校友力量,促进学校发展,我校决定以“携手再超越,共筑树人梦”为主题,于2018年3月18日(周日)在学校举行40周年庆典活动。我们热忱邀请您亲自莅临,共襄盛举! 专此诚邀,叨扰望谅!
树人中学40周年校庆等备组
2020年3月7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请对下面这段新闻报道的文字进行压缩。要求保留关键信息,句子简洁流畅,不超过70字。(4分)
2020年“中国航天日”启动仪式于4月24日在国家航天局网站举行。备受关注的中国首次火星探测任务名称、任务标识在启动仪式上公布。中国行星探测任务被命名为“天问系列”,首次火星探测任务被命名为“天问一号”,后续行星任务依次编号。据介绍,该名称源于屈原长诗《天问》,体现了探索自然和宇宙空间的文化传承,寓意追求科技创新永无止境,而象征“揽星九天”的任务标识,展现出中国航天开放合作的理念与态度。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写作(60分)
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作文。
“英雄”一词在古典诗词中经常出现,如杜甫《蜀相》“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英雄无觅孙仲谋处”,呼唤英雄成了那个时代的声音。而今,时代变迁,有人说,这是一个英雄辈出的时代;还有人说,这是一个没有英雄只有偶像的年代。
当今的时代还有英雄吗?对此,你有怎样的感触和思考?请就此写一篇文章。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1.D(3分)(A.强加因果;B.小说中的主要人物,而非所有人物;C.主要原因而非原因)
2.A(3分)(《拾遗记》《补江总白猿传》对应的形象写反了。)
3.C(3分)(由于《西游记》中孙悟空形象的人民性。)
4.A(3分)(因果关系不成立)
5.A(3分)(B.“会讲普通话就能接触到更多的人和更的天地”说法绝对,C.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普及程度进一步提高,以及中国诗词大会、世界语言大会等活动使古老而又年轻的中国语言文字又一次焕发出迷人的魅力和光辉。D.于文无据。)
6.(6分)
(1)有助于方便交际,增强民族凝聚力、向心力和国家认同感。(2分)
(2)有助于帮助大众更好地融入社会、享受公共服务。(2分)
(3)有助于争取更多更好的就业机会,获得更高的收入,开拓更大的发展空间。(2分)
(4)有助于全面提升国民语言能力和国家语言能力,对促进国家“强起来”有重大意义。(一点2分,任意三点满分。)
7.A(3分)②古义:广泛地学习,今义:渊博的知识;③古义:长江与黄河,今义:大河的泛称;④古义:两步,今义:一步;⑥古义:容身,今义:寄理想、情感于某人或某事物
8. B(3分)①③⑤连词,表示转折关系。②连词,表示修饰关系,连接状语和中心词
⑥连词,表示递进关系。⑦连词,表示并列关系。⑧连词,表示顺承关系。
D(3分)A.宾语前置,吾与谁归 B.状语后置 C.倒装句
(1)君子的本性跟一般人没什么不同,只是君子善于借助外物罢了。?
(2)螃蟹有六只脚和两只蟹钳,(可是如果)没有蛇和鳝鱼的洞就没有可以藏身的地方,是因为用心浮躁的缘故哇。
11. (4分)一句运用反衬(衬托、对比)的手法(2分)以花明柳暗的春色反衬自己的一腔哀愁,(1分)表达了一种愁苦之情。(1分)
12.(6分)以“孤鸿”喻自己,以“孤鸿”的形单影只表达出自己的孤独寂寞;以“孤鸿”的不知身世喻自己前程未卜。(每点3分)
13.(10分)
(1)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
(2) 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3)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4)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5)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者也。
14.A(3分)(大行其道原指某种学术、道术正在盛行、流行。现指某种新潮事物流行、盛行,成为一种风尚。一般为贬义词或中性词。盛行一时形容一时特别兴盛或流行,含有褒义。这里应该是大行其道。一挥而就,偏正式成语,形容才思敏捷,一动笔就写成。一蹴而就,成语,作谓语、宾语、定语。蹴:踏;就:成功。踏一步就成功。比喻事情轻而易举,一下子就成功。这里指做事情容易成功。潜移默化,成语,指人的思想或性格不知不觉受到感染、影响而发生了变化。常用作定语、状语,用于人的思想、动作等。耳濡目染,谓形容听得多了,见得多了,自然而然受到影响。两个都可以。水滴石穿一词出自《汉书·枚乘传》:“泰山之霤穿石,单极之绠断干。水非石之钻,索非木之锯,渐靡使之然也。”指水不停地滴,石头也能被滴穿。比喻做事情只要有恒心,不断努力,事情就一定能成功。积羽沉舟,羽毛虽小,积多了也能把船压沉。比喻小小的坏事积累起来就会造成严重的后果。这里是水滴石穿。)
15. D(3分) 前面语境是动宾结构,所以排除AB两项,前后构成排比,更连贯,更有气势;C项主客颠倒,运动规律对足球尊重,所以排除C项。
16. C (3分) 肥皂剧和悬疑片这里是选择关系, AD逻辑矛盾,所以排除AD两项;演绎和冲突不搭配,所以排除B项。
17. D(3分)A.不计其数 B.脉搏微弱C.计日程功
18.A(3分)A全读fú,B.凤冠霞帔pèi,其余全读bèi C?.湖泊pō其余读bó D.叱咤zhà,其余读chà
19.①由“日”和“月”组成 ②为什么是月光穿过窗户照进来③而到了明月当空的晚上。(每空2分,共6分,只要意思答对即可)
解答时注意联系语段的前后语境,第一空根据“许多汉字都可以用拆字法来解释”一句,可以推出应填写“由‘日’和‘月’组成”;第二空根据“月光透过窗户照进来的光线”一句,可以推出应填写“为什么是月光穿过窗户照进来”;第三空根据“在艳阳高照的白天”一句,可以推出应填写“而到了明月当空的晚上”.
20.①“一甲子”指的是60年,用此处不妥,可将“一甲子”改为“数十载”;②“诞辰40周年”语序不当,改为“40周年诞辰”;③语序不当,“以携手再超越,共筑树人梦为主题”应置于“举行”之后;④“亲自莅临”应删去“亲自”;⑤“叨扰望谅”不恰当,可改为“敬祈惠允”
21.2020年“中国航天日”启动仪式4月24日(1分)在国家航天局网站举行。(1分)首次(1分)火星探测任务名称“天问一号”和象征“揽星九天”的任务标识在仪式上公布。(1分)
【解析】作答本题,首先要明确所给语段是一段新闻材料,然后抓住语段的关键句,即第1、2句,并结合下文,提取出时间、地点、事件、结果等关键要素。本题中,时间是“4月24日”,地点是“国家航天局网站”,事件是“举行2020年‘中国航天日’启动仪式”,结果是“首次火星探测任务名称‘天问一号’和象征‘揽星九天’的任务标识在仪式上公布”。据此组织答案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