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教版生物八年级第二册 4.2.1 鱼类 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沪教版生物八年级第二册 4.2.1 鱼类 教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9.7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沪教版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20-12-20 19:10:3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鱼类
三、教材分析:本节课是八年级《生命科学》第二册第四章第二节中的内容,鱼类是脊椎动物中比较低等的一个类群,通过对鲫鱼的观察和解剖,逐步学会有序的观察的方法。了解鱼类适应水中生活的形态结构特征。利用多媒体演示解剖过程突破难点,帮助学生认识鲫鱼的内部结构和功能,掌握鱼类的基本特征。
四、学情分析:在本节课前,学生已经学习了“生物类群”,这为本节课的学习开展打下了基础。但初二(5)班的学生学习总结归纳的能力较差,教师在讨论环节需要适时的指导。本节的内容与生活息息相关,学习可能从课外能了解到一些内容,但无法形成理论系统,老师需要指导学生将零散的知识相联系,形成知识体系。
五、教学目标:1、了解鱼类的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特点。
2、了解鱼类的形态结构生活环境的关系。
六、教学重点:鲫鱼的形态特征
教学难点:1学生能正确描述鱼类的特征。
2对鲫鱼呼吸器官——鳃的气体交换功能的描述
七、教学方法:多媒体
PPT
实验
八、教学过程:
活动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课
讲述:地球上已知的动物有150万种,其中有大约5万种动物和人一样,体内有脊柱。而我们今天学习的脊椎动物终生都生活在水中,一生都离不开水,大家猜猜是哪一种?
学生根据已有知识回答。
温故知新。
激发兴趣。
鱼类(鲫鱼)
1、鱼类的形态特征(外部)
2、鱼类的内部结构
鱼类有哪些适应水中生活的外部特征?(引导学生观察鱼类体表特征,完成学习单部分)
鱼类有哪些适应水中运动的外部特征?(引导学生观察鲫鱼的鱼鳍,完成学习单部分)
小结
过渡:刚刚我们观察了鲫鱼外部形态,接着我们要观察鱼类的内部。
鱼类的解剖
解剖的方法?
实验注意事项
根据图片讲解鱼的内部结构鱼类有哪些适应水中呼吸的结构特征?(引导学生观察鱼类体表特征,完成学习单部分)
完成学习单
总结鱼的的共同特征
根据原有的知识辨别,并说明理由
观察,体验,思考,完成相关的学习,知识总结。
带着问题去探究鱼鳍的作用。
知道要有序的进行实验观察
观察,推导各器官的功能。
了解实验注意事项
思考,归纳,总结
通过问题的层层递进,使得复杂问题具体化,抽象问题形象化,较轻松地突破了教学的难点。
体会观察生物的基本方法:有整体到局部,由里到外。
二、拓展
指出以下图片中哪些不属于鱼类,并说明理由
文昌鱼:无脊椎到脊椎动物的过渡型
课堂拓展
三、巩固
完成练习
学生当堂答题
通过练习题,可及时反馈教学效果。
九、板书:
第二节
动物
常见的脊椎动物——鱼类
鱼类的形态特征
1外部
2内部
文昌鱼
2
2016学年第二学期
教学比赛
生命科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