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动物
常见的脊椎动物类群(鱼类)
<观察和解剖鲫鱼>
一、教学目标
1、理解鲫鱼的形态结构与生活环境相统一。
2、理解鱼类的基本特征及其与人类的关系。
3.
初步学会解剖的规范性技能,养成良好的实验习惯。
二、教学重点
1、鲫鱼与水生环境相适应的的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
2、初步学会解剖鲫鱼的技能。
三、教学难点
1、解剖鲫鱼的方法和技能。
2、辨认鲫鱼的内脏结构,并知道其功能。
四、教学准备
鲫鱼骨骼标本、鲫鱼、解剖剪、解剖盘、镊子、水槽、玻璃片、放大镜、吸水纸、细铜丝线
五、教学过程:
教学内容
教师行为
学生行为
教学说明
引入
复习提问:植物依靠什么营养方式维持生命?那么动物又是怎么获取营养维持生命的呢?
提出“自养”和“异养”的概念,动物是通过异养获取营养的一类生物。
事先准备好放在透明鱼缸内的活鲫鱼及鲫鱼骨骼标本,请学生观察鲫鱼及骨骼标本。
提问:①鲫鱼身体靠近背部的一节节骨构成的结构叫什么?
②还有哪些动物也有像鲫鱼身体里这样的骨骼结构?
③根据动物的这个特征,可以将动物分成哪两大类?
当学生回答出以上三个问题后,教师进行讲评并归纳学生的回答,指出什么是脊柱,什么叫做无脊椎动物和脊椎动物。
出示主题:脊椎动物之鱼类。
设问:桌上放着的是什么鱼?
鱼类具有哪些形态结构特点?
思考、回答。
由植物的营养方式引出“自养”和“异养”的概念。
通过鲫鱼骨骼的观察了解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的区别。
由鲫鱼实物切入主题,激发学生探究兴趣。
观察和解剖鲫鱼
辨认方向与分部
观察外部形态
解剖鲫鱼
观察内部结构
通过观察和解剖鲫鱼,探究鱼类适于水中生活的形态结构特点。
引导学生了解实验目的,实验内容,实验器材。
利用图片,引导学生认识鲫鱼的方向与分部以及观察时的顺序。
进行分组。
先观察究鲫鱼的外部形态,按以下顺序进行,并完成实验报告。
体形
体色
体表
头部器官
呼吸器官
运动器官
利用图片巩固鲫鱼的外部形态,并引导学生说说鲫鱼具有这样的外部形态有何意义。
按照怎样的顺序进行解剖?从哪个部位开始入手?解剖时应注意些什么?
演示解剖方法
巡视,对有困难的小组给予指导与帮助。
引导学生观察鲫鱼的内部结构并完成实验报告。
鳃的颜色、形状、组成
找一找生殖腺
消化系统
鳔
其它内部结构
利用图片进一步讲解鲫鱼的内部结构及其各器官、系统的功能。
阅读、说出所需的实验器材。
辨认、交流
知道按照怎样的顺序进行观察。
组员分工合作,边观察,边完成实验报告。
学生观察并交流观察结果。
交流
回答
分组进行解剖
边观察,边完成实验报告。
交流观察结果。
弥补小组观察中的不足与遗漏,并将实验报告填写完整。
有序观察,提高观察的有效性。
发扬团队协作精神。
形成生物体结构与环境相适应的观点。
进行安全教育。
树立结构与功能相统一的观点。
学习小结
讨论:鲫鱼有哪些适于水中生活的形态结构特点?与人类的关系呢?
列举我国主要的淡水鱼类和海水鱼类,请学生说说鱼类的价值。
讨论、交流、归纳。
交流如何保护鱼类资源
总结、概括知识点
激起他们保护鱼类的意识。
作业布置
练习册P.7
(六)2
及
P.34-35实验报告
六、板书设计
第2节
动物
常见的脊椎动物类群(鱼类)
1、鲫鱼的外部形态:体形、体色、鳞片、侧线、鳍、鳃盖等
2、鲫鱼的内部结构:鳃、消化系统、生殖腺等
3、鱼类的主要特征
4、鱼类与人类的关系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