仁寿联校初中七年级2011年下学期半期检测
历史试题
(总分60分,45分钟完卷)
题号 一 二 三 总分
得分
一、 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30分。将正确答案的代码填写在各题对应的表格中。)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生活在距今约七十万年前,还保留了猿的某些特征,但手脚分工明显,能够制造和使用工具,已经会使用天然火。根据这些特征,请你判断他属于( )
A、元谋人 B、北京人 C、山顶洞人 D、半坡原始人
2、对我国原始居民的叙述,最正确的是( )
A、河姆渡人最早种植水稻 B、山顶洞人最早使用天然火
C、北京人掌握了钻孔技术 D、大汶口原始居民处在旧石器时代
3、传说中,植五谷,发明舟车,养蚕缫丝,筑屋挖井,开创了我国原始农业文明的华夏始祖是( )
A、燧人氏 B、神农氏 C、轩辕氏 D、伏羲氏
4、黄河流域原始农耕时代的居民是( )
A、北京人 B、山顶洞人 C、河姆渡原始居民 D、半坡原始居民
5、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建于( )
A、约公元前3072年 B、约公元前2070年
C、约公元前1800年 D、约公元前1600年
6、周初实行分封制主要是为了( )
A、削弱功臣、贵族的权力 B、巩固奴隶制国家政权
C、排斥异姓诸侯,团结同族诸侯 D、建立军事屏障,防止外族入侵
7、我国古代有着灿烂的青铜文明,我们四川有一独特的青铜文化,那就是举世闻名的“三星堆”文化,它大致处于( )
A、原始社会末期 B、夏朝 C、商周时期 D、战国时期
8、我国古代先民很早就开始使用铁器进行农业生产,我们开始出现铁农具是在( )
A、春秋时期 B、战国时期 C、夏朝 D、商朝
9、“群雄逐鹿,胜者为霸”,下列没有在春秋时期称过“霸”的人是( )
A、齐桓公 B、周平王 C、晋文公 D、楚庄王
10、象棋棋盘上两军之间有楚河汉界,楚河汉界与下列哪一历史事件有关( )
A、秦统一六国 B、淝水之战 C、赤壁之战 D、楚汉之争
11、西汉时期的著作《淮南子》中有一个“塞翁失马”的故事,反映了( )
A、老子的朴素的辩证法思想 B、孔子的儒家思想
C、韩非子的法家思想 D、墨子的墨家思想
12、汉武帝的“罢黜百家”是指( )
A、诸子百家 B、除儒家以外的诸子百家
C、法家和墨家 D、道家和兵家
13、下列文化成就,最能代表商朝文明的是( )
①甲骨文 ②钟鼓之乐 ③24节气 ④司母戊鼎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14、文景之治出现的原因不包括( )
A、劝课农桑 B、提倡节俭 C、建立太学 D、为民减负
15、成语“纸上谈兵”出自下列哪一历史事件( )
A、长平之战 B、吴越争霸 C、桂陵之战 D、城濮大战
二、材料分析题(20分)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16、“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史记》(14分)
①这句话是什么意思?(2分)
②商鞅的变法始于何年?是谁支持进行变法的?(2分)
③此语反映了商鞅什么主张?他属于什么学派?(2分)
④此次变法有哪些内容?(4分)
⑤你认为商鞅变法是成功了,还是失败了?为什么?(4分)
17、“始知李太守,伯禹亦不如”。(6分)
①这句话是用来赞美谁的?他是哪个时期的人?(2分)
②他修筑了一项什么工程?其功能是什么?(2分)
③这项工程对四川地区的发展有什么意义?(2分)
三、活动与探究(10分)
观察下面图画,他是我国历史上有作为的
封建君主
1、 这位封建君主叫什么名字?(1分)
2、 他为了巩固统一,加强中央集权采取了
哪些措施?(9分)
第 4 页 共 5 页七年级历史参考答案
一、 选择题:(30分)
1——5:BACDB 6——10:BCABD 11——15:ABDCA
二、材料分析题(20分)
16题(14分)
1 治理国家不一定只用一种方法,只要对国家有利,就不必效法古代的制度(2分)
1 公元前356年(1分)秦孝公(1分)
1 改革(1分)法家(1分)
1 A、国家承认土地私有,允许自由买卖。(1分)
B、 奖励耕战,生产粮食布帛多的人,可免除徭役。(1分)
B、 根据军功大小授予爵位和田宅,废除没有军功的旧贵族的特权。(1分)D、建立县制,由国君直接派官吏治理。(1分)
1 成功(1分)
因为经过商鞅变法,泰国的经济得到发展,军队战斗力不断加强,发展成为战国后期最富强的封建国家。(3分)
17、(6分)
①李冰(1分)战国时期(1分)
②都江堰(1分)防洪灌溉(1分)
③它使成都平原变得“水旱从人,不知饥馑”,因而获得了“天府之国”的美称,两千多年来,都江堰一直造福人民(2分)
三、活动与探究(10分)
1、秦始皇(1分)
2、①政治上:他创立了一套封建专制主义的中央集权制度,最高统治者称皇帝;中央设丞相、太尉、御史大夫,分管行政、军事和监察;在地方上实行郡县制,分天下为36郡。(3分)
②军事上:积极防御,反击匈奴,夺取河套地区,并将内地民众移居到那里垦田戊边;还修筑万里长城。(2分)
③经济上:统一货币,度量衡,开发南疆,兴修灵渠。(2分)
④文化思想上:统一文字,为加强思想控制,焚书坑儒。(2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