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教版生物八年级第二册 4.2.3 两栖类、爬行类 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沪教版生物八年级第二册 4.2.3 两栖类、爬行类 教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0.1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沪教版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20-12-20 19:31:5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两栖类和爬行类(课后修改稿)
一.教学设计思路
脊椎动物的主要类群是八年级生命科学第四章第二节的内容。本章内容的学习将为第4节“生物的分类”以及第五章“生态系统”等内容的学习奠定知识基础。
教材中,动物的主要类群是按照生物进化的顺序逐一介绍,而把脊椎动物放在无脊椎动物之前来学习,是因为学生在《科学》教材中已经学习过脊椎动物,对内容比较熟悉,这部分内容也容易引起学生的注意并激发学习兴趣。
本节课是“常见的脊椎动物类群”的第二课时,学生已经解剖过鲫鱼,了解了鱼类的主要特征,所以在教学过程中采用比较的教学方式,让学生区分两栖类和爬行类,重点围绕卵和肺的结构认识这两类动物适应水、陆环境。教学从鱼类特征复习引入,继而学习两栖类和爬行类,而学生对这两类总是不能很好的区分,运用比较、观察、试错、资料补充等手段促进学生的思考与学习,从而认识两栖类和爬行类动物的主要特征、与人类的关系及其对环境的适应。
二.教学目标
1、通过比较、观察、触摸等方式归纳出两栖类、爬行类动物的主要特征。
2、能列举两栖类、爬行类动物适应环境的结构特征。
3、通过对两栖类与爬行类动物的观察、比较,明白生物的结构功能与其生活环境是相适应的。
4、通过对动物结构与环境的适应性的了解以及它们与人类的关系,增强学生的辩证唯物主义哲学观,增进对事物发展规律的理解,体验生物进化的意义,培养科学的环保意识。
三.重点与难点
重点:两栖类、爬行类动物的主要特征;两栖类、爬行类动物与环境的适应。
难点:两栖类、爬行类动物与环境的适应。
四、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1、将学生分成4人一组,每组提供一只牛蛙,一只乌龟,分别装在透明的容器内.。一个鸡蛋,放在塑料杯中,培养皿一个,供观察羊膜卵用。2、课件PPT。
学生准备:查找箭毒蛙、大鲵、扬子鳄、巴西龟的资料,了解它们与人类的关系。
五.教学过程
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教学说明
引入
板书写好六个主要特征项目
引入:通过解剖鲫鱼和对鱼类主要特征的学习,我们知道鱼类是适应水中生活的。它们有哪些主要特征适应水中生活呢?将学生回答的复习内容板书。
今天我们接着学习两栖类和爬行类。
口头回答鱼类的主要特征。
回答鱼类的主要特征,填写在学习单表格第一行。
复习鱼类主要特征,为后面进化和比较做铺垫。
一、两栖类和爬行类的主要特征
活动一:说一说,尝试着做
我知道的两栖类动物:
我知道的爬行类动物:
今天给每组提供了一只牛蛙,一只乌龟,它们分别是两栖类和爬行类的代表动物。
观察提供的牛蛙和乌龟,初步尝试填写学习单表格第二行和第三行的内容。
结果反馈(板书)
过渡语:我们究竟如何区分两栖类和爬行类?主要从它们的生殖方式和肺的结构来认识。
活动二:提供青蛙和乌龟的发育过程图,比较两栖类和爬行类适应环境的形态结构上的变化。
1、卵的结构
比较:青蛙卵和乌龟卵
学习认识羊膜卵结构的认识(阅读教材第27页信息库资料)
观察鸡蛋(观察提供的白煮蛋,打开,寻找气室、卵壳膜、卵黄囊膜等结构)
羊膜卵的结构,动物才能摆脱幼体出生时对外界水的束缚,才能真正适应陆地环境。
2、肺的结构
展示牛蛙和蜥蜴等的肺的结构的图片,比较两类动物在呼吸上的不同。
展示牛蛙皮肤下的血管的图片,了解皮肤的辅助呼吸功能。
活动三:再尝试填写两类动物的主要特征。
启发“体表特征”这一特征。
归纳语:我们把像牛蛙这样幼体必须在水中,成体可以在水中也可以再陆地生活的动物称为两栖类,而像乌龟这样幼体可以摆脱对外界水的束缚、适应陆地环境的生物称为爬行类。它们的主要特征为:
两栖类的主要特征:
幼体鳃呼吸、鳍运动、适于水生
成体肺呼吸、四肢运动、皮肤裸露富有粘液辅助呼吸
体温不恒定、卵生
爬行类主要特征:
体表覆盖鳞片或骨板,用肺呼吸,产羊膜卵,四肢运动,体温不恒定
再归类:重温前面我们列举的动物,将其归类,说明原因。
列举知道的两栖类和爬行类动物的名称
小组组员观察、触摸、比较并尝试填写表格
组长交流,组员补充
学生描述两种动物的发育过程。
从发育过程图中,认识青蛙幼体和成体的生活环境、乌龟的生活环境;它们卵的生活环境。
比较,获取资料信息
实物辅助认知,认识到壳的作用:保护以及防止内部水分过渡蒸发。
比较牛蛙的肺和蜥蜴等的肺,观察牛蛙皮肤下的血管,认识牛蛙皮肤辅助呼吸的作用。
再填写两类动物的主要特征(小组)
参考教材资料,小组讨论。
完善学习单表格内容
运用所学,将前面列举的动物正确归类,说明原因。
利用列举的不确定性资源,为后面的教学做铺垫。蛇和龟学生放在了两栖类中,存疑,后面解决
一部分特征学生已经清楚,还有一些需要观察、分析、比较
体表特征这个项目,学生的表达不到位,牛蛙的幼体和成体没有分开写,这是正常现象,为后面教学设伏笔。
学生描述和教师补充,比较、感受两类动物幼体的出生对环境中水的依赖不同。加深对羊膜卵结构的认识,进而认识到这种卵可以让幼体摆脱对外界水的束缚,是真正适应陆地生活所必须的。
肺的结构越来越复杂,是生物进化的结果。
“体表特征”还需要运用启发引导和教材资料阅读等方式辅助学生完成。“体温”
可以作为教学内容的留白,留待学习哺乳类的时候再来解决。
完善表格内容,归纳两类动物的主要特征。
检验所学,回归学生遗留的问题,解决问题。
二、两栖类、爬行类与人类的关系
图片展示两栖类动物和爬行类动物的典型代表。
学生们说说它们与人类的关系(学生课前准备的资料)。
小组讨论:像扬子鳄这样的濒危物种以及一些国家级保护动物,我们可以做些什么?
这两类动物中,有些与人类的关系非常密切,从有利有害两方面认识两类动物与人类的关系,
思考、小组讨论
交流
让学生收集资料、分析资料、归纳出有用信息,对他们也是一种锻炼和培养。
针对一些物种进行环保话题讨论,渗透环保理念,促进学生正确价值观的形成。
作业
课外拓展:如何正确对待外来入侵物种?(巴西龟)
反思
六、板书设计
两栖类和爬行类
生活环境
体表特征
呼吸器官
运动器官
生殖方式
体温
鱼类
水中
鳞片,有黏液


卵生
不恒定
牛蛙
两栖类
幼体水中
成体陆地
皮肤裸露有黏液
幼体鳃
成体肺、皮肤
幼体鳍
成体四肢
卵生
不恒定
乌龟
爬行类
陆地
表皮干燥,有鳞片或骨板

四肢
卵生(羊膜卵)
不恒定
两栖类和爬行类
学习单
班级
姓名
学号
一、两栖类和爬行类动物的主要特征
生活环境
体表特征
呼吸器官
运动器官
生殖方式
体温
鱼类
牛蛙
两栖类
乌龟
爬行类
二、小组讨论:
像扬子鳄这样的濒危物种以及一些国家级保护动物,我们可以做些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