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教版生物八年级第二册 5.1.3 种群的数量变化规律及其应用 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沪教版生物八年级第二册 5.1.3 种群的数量变化规律及其应用 教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8.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沪教版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20-12-20 19:57:1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种群的数量变化规律及其应用
一、设计思路
本节课主要包括种群的概念、种群的数量变化规律及种群数量变化规律的应用3方面内容。在进行什么是种群的教学中,学生对抽象概念的理解上存在困难,为此需要通过枚举例子,进行研判辨析,帮助学生抓住种群概念的核心内涵。关于第二部分《种群的数量变化规律》,以构建数学模型的形式展现,通过提供数据资料,引导学生运用“五点法”绘制简单的函数曲线,逐步揭示种群增长的“J”型曲线和种群增长的“S”型曲线。在教学中,先从“J”型个体增长曲线的解释再推导到“S”型个体增长曲线的分析与解释,能更有利于学生理解这两种曲线变动中的关系和内在联系。由于这部分知识学生比较陌生,因而需要将曲线分段描述,并体现其所蕴涵的生物学含义。在此基础上,组织学生讨论浙南地区对松林害虫控制的方法,并补充案例发动学生讨论,以理解种群数量变化规律对人类生产实践活动的价值。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学生能够举例说明种群的概念。
2、说出种群增长“J”型曲线和“S”型曲线的数量变化规律及内在联系。
3、了解种群的数量变化规律对人类生产实践活动的指导价值。
(二)过程与方法
构建数学模型,通过对图、曲线的对比与分析,学会运用图像和数据分析问题的方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能感悟到科学在合理利用和保护生物资源以及防治有害生物的指导作用。
三、重点和难点
重点:种群的概念及种群增长“J”型曲线和“S”型曲线的数量变化规律。
难点:种群增长“J”型曲线和“S”型曲线的数量变化规律。
四、教学准备
种群增长“J”型曲线和“S”型曲线的数量变化图片。
五、教学过程
教学内容
教师行为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引入新课
展示图片。设问:说出这些图片体现了怎样的的种内关系?给你什么启示?
明确生物与环境是相互作用的统一整体,生物不仅以个体为单位面对环境,更以群体为单位来面对环境。
观看图片,回忆并回答
理解、认同。
温故知新
实证导入
(一).种群的概念
呈现草原上斑马群的图片。
1.引出核心概念——种群
2.通过实例分析,引导学生讨论种群的概念
3.判断下列哪些属于种群,并说明理由
A.所有的鲤鱼
B.一片森林中全部的蛇
C.一块农田中的全部水稻
D.一口池塘里所有的雌性鲫鱼
E.你手上所有的金黄色葡萄球菌
划出种群的概念:一定区域内同种生物个体的总和。
思考、辨析
逐步引导到对概念中关键词的聚焦。
培养学生的概念研读能力。
过渡
假如现在你手上有1个金黄色葡萄球菌,该细菌每20分钟繁殖一代。那么两个小时之后你手上有多少细菌?那么是不是你手上的细菌一直这样增殖下去呢?会受到什么因素影响呢?你手上所有的金黄色葡萄球菌构成了一个种群,它们的数量变化有何规律?带着这个问题我们一起学习新课:种群的数量变化规律及其应用。
(二).种群的数量变化规律
种群的研究核心就是种群的数量变化,为了直观、简便地研究种群的数量变化规律,建构数学模型是常用的方法之一。
时间(min)20406080100分裂次数12345数量
1.通过计算细菌繁殖的应用题,构建生物数学模型,得出“J型”增长曲线
2.提出问题:“J型曲线是在什么情况下出现的?”
3.举出J型曲线的实例(澳洲野兔)
实例:1859年,一位英国人来到澳大利亚定居,他带来了24只野兔。让他没有想到的是,一个世纪之后,这24只野兔的后代竟达到6亿只以上。漫山遍野的野兔与牛羊争食牧草,啃啮树皮,造成植被破坏,导致水土流失。
过渡:“J”型曲线是理想状态下的产物,真实的自然环境并非如此,在有限资源的制约下,种群发展到一定程度,会有什么情况发生?
4.
同样地,科学家做了相关的研究,我们一起来看下:
高斯把5个大草履虫置于0.5mL的培养液中,每隔24小时统计一次数据,经反复实验,结果如下:
时间(d)12345种群大小20.4137.2
319.0369.0
373.3
根据大草履虫繁殖的应用题,构建生物数学模型,得出“S型”增长曲线
5.提出问题:“什么情况下种群的增长呈S型曲线?
阅读应用题,计算,画出曲线
讨论、回答
讨论、发言
思考、领会
阅读应用题,画出曲线
构建数学模型,培养学生的学科交叉能力
锻炼学生的合作交流能力
引发思考刨根问底
过渡
我们已经知道了种群数量变化的规律,那么它在生产、生活中有何意义?
(三).
种群数量变化规律的应用
1.种群数量的增长规律在害虫、害兽防治的应用
指导学生阅读课本案例。
植保人员对浙南地区松树的主要害虫松墨天牛进行了连续3年的监测,绘制出了下图。
1)松墨天牛的种群呈现_____的曲线增长。
2)___和____月增长速度最快。___月达到高峰值。
3)如果要喷洒杀虫剂抑制松墨天牛高峰期的出现,最佳时机在____和____月。
2.种群数量变化规律在养殖业的应用
3.种群数量变化规律在保护生物资源中的利用
大熊猫是我国的国宝,一级保护动物,现存的数量大概在1600只,大熊猫濒临灭绝。保护大熊猫是每个公民义不容辞的责任,根据所学内容,谈一谈我们该如何保护大熊猫。
4.种群数量变化规律对中国人口发展的指导意义。
看图分析,并回答问题
分组讨论,小组反馈交流结果
了解我国人口变化情况,知道我国的计划生育国策。
培养学生应用书本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体会生命科学规律的实践价值与意义
引导学生关注生态环境,关心国计民生,树立可持续发展理念
小结
归纳重点,巩固练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