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
生态系统的组成教学设计
教材地位和教材分析
1.教材地位:本节是第五章第2节内容,是第五章“生态系统”的主体,本节内容是在上节学习生物与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基础上,总结出生态系统的概念,阐明生态系统是生物与环境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统一整体,阐述生态系统的组成将为第2节内容后面的两大块“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主要的生态系统类型”的学习奠定知识基础,因此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2.教材分析:“你知道吗”模块选择了“世界上最大的热带雨林”作为学生预习阅读的内容,通过介绍亚马孙热带雨林这一完善的生态系统中丰富的自然资源和多姿多彩的生物,学生对生态系统有一个初步的认识,从而为本课内容做好铺垫。
本课内容是“学习与探究”模块的第一部分“生态系统的组成”,阐述了生物群落的概念、生态系统的概念以及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分为非生物部分和生物部分组成,对每部分又进行了进一步的阐述,如生物成分分为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进一步引导出食物链和食物网的概念。最后课本上通过“思考与讨论”中认识一个生态系统,进一步理解生态系统各组成成分的作用。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理解生态系统的整体概念及各组成成分的相互关系(B级)
2.举例说出所熟悉的生态系统的基本成分。(A级)
(二)?过程与方法:?
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过程及探究能力、观察、分析和概括能力。?(B级)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懂得生态系统各成分之间的相互影响、相互作用。(A级)
2.感悟珍爱生命和保护环境的重要性,热爱大自然。(B级)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生态系统的概念和组成。
2.教学难点:食物链和食物网
四、教学方法:?
引导、启发、观察、制作、分析、讨论、归纳等?
五、课时安排
1课时
六、教学准备:
PPT、卡纸、各种动植物图片、微景观生态系统、河水等
七、教学过程
教学内容
教师行为
学生行为
教学说明
创设情境,视频导入
同学们,学习今天的内容之前大家先来看看视频,(PPT播放《流浪地球》开始的一段)看完之后猜一猜这是什么电影。
提问:如果有一天我们不得不离开地球这个家园,我们将怎样去建设新的家园?学完今天的内容,我们就会有一个大概的方向了。
观看视频
争相说出电影的名称——流浪地球
思考,带着好奇去学习今天的内容
影片《流浪地球》既充分激发学生的兴趣,又导入了生态系统建设的这一活动,以便进行环保教育。以情景导入,提高学习兴趣。
新课学习“什么是生物群落?”
提问:上一节课已经学习了种群的概念,有没有同学来回忆一下种群的概念?
学生回答完后,PPT展示荷塘的图片,提问:这幅图片中有哪些种群呢?
肯定学生的回答,并补充一些。
大家想一想,这些种群在这个区域形成的群体叫什么?老师讲解种群和群落的区别。并举例问:一个池塘中所有的鱼算不算种群呢?
那算不算一个生物群落呢
回忆种群概念,举手回答。
仔细观察,然后举手抢答:有荷叶、有水中的鱼虾蟹等。其他同学补充;还有鸭子,微生物等。
异口同声回答。
认真听讲
认真思考,举手回答。回答算不算生物群落时出现分歧。
复习种群知识,进而引入群落的概念知识,也更好地去区分种群和群落。
通过举例,学生既能更充分区分种群和群落,还提高了兴趣。
歌词情景过度到
“什么是生态系统”
俗话说:鱼儿离不开水,万物生长靠太阳。如果没有水、阳光这些环境条件,这些生物还能生存下来吗?
指出:我们发现生物群落离不开周围的环境。生物与环境息息相关,我们把这样在一定区域内,生物与环境形成的统一整体叫做生态系统。
展示PPT上池塘生态系统。请同学们用一分钟观察一下图片,再来回答一下,这个池塘生态系统有哪些生物?
老师肯定学生所知道的生物,进一步提问:那这个生态系统中有哪些环境条件呢?
老师总结:我们发现生态系统真的是由生物和环境条件有机结合在一起的整体。地球上有各种各样的生态系统,有些范围大点,有些范围小点,PPT展示地球上各种生态系统,如一片海洋、一片森林、一座城市、一块农田、一处荒漠等,并提出这些大大小小的生态系统形成了生物圈。
提问:请同学们思考一下,生物圈的范围是怎样呢?
给回答问题的同学给予赞扬
异口同声回答:不能。
认真做笔记。
仔细观看PPT上的图片,1分钟后举手回答:有鱼、一些藻类植物、还有昆虫等。其他同学站起来补充。
学生举手回答。
仔细看PPT上的图片,看到生态系统的美,也发现地球上所有的生态系统是一个统一的整体,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是生物圈。
根据自己的课外知识,举手回答:我所知道的范围应该有水圈、岩石圈上部和大气圈的底部。
承上启下,学生可以知道生活环境中处处都有生物与环境的整合,自然而然引出生态系统的概念,进而进入今天的重点知识点。
通过池塘生态系统再一次理解生物和环境条件,为学习生态系统的组成打下坚实的基础。
图片展示各种生态系统,明确生物圈是一个统一的整体,培养学生的整体观,提高保护环境的意识。
为保护环境的全球性埋下伏笔。
及时表扬,提高学习热情。
学习重点知识
“生态系统的组成和各组分的营养方式
”
设问:老师这里还有一个问题,一根朽木算不算一个生态系统呢?
教师点评:想要准确判断算不算一个生态系统,就要知道生态系统有哪几个组成成分?
PPT展示图片
教师肯定学生的回答,并作出相应的总结。生态系统的组成包括两部分:生物成分有植物、动物、细菌和真菌等(板书);非生物成分有阳光、水分、温度和矿物质等。
老师进一步提问:那现在大家再来判断一下,一根朽木算不算一个生态系统呢?
对,你们说的非常正确!
设问:同学们思考一下,生态系统的这些组分分别有什么作用呢?
认真聆听学生的说法。
肯定学生的答案,同时举一些特殊的例子,如蚯蚓、屎壳郎等虽然是动物,但属于分解者,某系食虫植物是消费者等。
设问:那么,阳光、水分等非生物成分有什么作用呢?
总结学生的答案并板书。
全班一起回答:有些同学觉得算,有些同学觉得不算。
学生回想刚刚的内容:包括生物和周围的环境条件。
学生根据PPT上的图片附和老师。
回答:算。因为朽木算是非生物成分,朽木上生长的苔藓、小动物以及微生物等算生物成分。
仔细看书,寻找答案。回忆之前学过的知识一一举手回答:植物能够通过光合作用生产有机物,是生产者。动物只能通过直接或者间接吃植物来获取营养物质,是消费者。大多数细菌和真菌是能分解动物的排泄物和动植物的遗体残骸,是分解者。其他同学举手补充。
举手回答:是生物物质和能量的源泉。
带有启发性的问题引入,提高学习兴趣,巩固生态系统的概念知识。
各种方式如提问、讨论等突出本节课的重点知识,理解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
明确生态系统中生物成分按营养方式来分可以分为: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等。突破本节课的重点知识。
活动一:用卡纸连接“食物链”
自然界中,吃与被吃的关系非常常见,例如大鱼吃小鱼,小鱼吃虾米;螳螂捕蝉,黄雀在后等。美国生态学家在1942年提出这种现象叫做——食物链。
在一个风和日丽里的早晨,蝴蝶正在取食花蜜,我们来看看会发生什么现象。PPT播放“螳螂捕蝴蝶,蜥蜴在后”的视频。
展示教师制作的食物链模型图,如“水稻→螳螂→蛙→蛇→老鹰”,告诉学生规律,并强调箭头指向的原因是水稻被螳螂吃,则水稻中的能量和物质机会进入到螳螂体内。
设问:每组同学的桌上都有老师提供的卡片,卡片上有各种生物,同学们能不能也像老师这样连接这些生物呢?请你试一试。
教师师等待两组学生做完后展示。评论时提出食物链写错的地方。
等学生展示完后,立马提问:如果这两组同学展示的食物链上的生物在一个生态系统中,食物链该怎么连接呢?继续用卡纸将其他生物粘连在黑板上。
教师:食物链与食物链交错相连而成的结构我们把它叫做食物网。同时举例说明食物链中各生物的关系不是一成不变的,可以是竞争,也可以是捕食。
PPT展示注意事项:
1.食物链的起点总是生产者,终点是不被其他动物所食的动物。
2.分解者不参与食物链的构成。
3.生物之间的关系不是一成不变的。
4.箭头的含义:箭头方向体现捕食与被捕食的关系,指向能量流动的方向。
学完了食物链和食物网的知识之后,老师总结今天所学的知识。
附和老师,发现自然界存在各种吃与被吃关系。
凝神谛听
认真观看视频,并对视频中的各种捕食场景惊叹。
认真听讲,做笔记。附和老师水稻被螳螂吃,螳螂被蛙吃等的过程。
进行活动一,分组将自己桌上的卡纸上的生物用箭头连接成食物链状。分组展示。展示过程其他同学发挥“大家来找茬”的本领发现台上的人的错误。
仔细观看,思考一分钟后举手到黑板来连接食物链,最终发现多条食物链连成了网状结构,就知道了食物网的概念。
发现多种生物同时吃同一种生物,而本身也可能存在吃与被吃的关系。
做笔记,思考。提出自己的疑问。
和老师一起回忆今天所学内容。
承上启下,引入难点知识——食物链和食物网。
制作的教具展示食物链,瞬间吸引了学生的目光,明确了食物链的写法。
学生分组讨论食物链并书写食物链的方式,突破难点知识,加强理解食物链的概念。
学会质疑,增强
学习兴趣。充分理解食物链内部各组分的关系。
再次突破难点知识,知道了生态系统中生物与生物的关系是复杂的。
承上启下,复习了前面一节所学的生物之间的“捕食”和“竞争”。
巩固知识,加深印象
活动二:制作自己的微景观生态系统,认识一个生态系统。
总结完毕后,设问:为了更好地认识一个生态系统,这里有一个微景观生态系统,同学们想不想也动手做做?
PPT展示做微景观所用到的材料,鼓励学生思考将从哪些步骤后来制作一个生态系统。
教师鼓励学生根据老师提供的材料,按照本组的想法和讨论的步骤,用十分钟的时间分组制作一个微景观生态系统。
等待学生制作完。大概十分钟后鼓励两组同学来展示。
观看学生展示,表扬学生展示的成果。点评学生的短时间的成果。
鼓励学生悉心爱护成果。
观看微景观生态瓶并感叹。
绝大部分的同学回答:想。
学生看大器材后,纷纷举手提出自己制作微景观生态系统的基本步骤和想法。
每组派两个同学领取实验器材,之后开始讨论,分组动手构建微景观生态系统。最后举手展示。
两组同学在展示的时候,分别都能说出本组的设计意图如微景观生态系统有植物、动物和微生物等生物成分,还有土壤以及阳光、水分等非生物成分。
通过微型景观生态系统的展示,吸引学生,自己动手制作微型景观生态系统,知道植物(绿色植物)、动物、微生物和阳光等等在生态系统中所担负的功能?。深化对生态系统的认识,进一步理解本节的重点。同时发现生态系统设计需要考虑的方方面面,进而理解自然界的生态系统维持得不容易。
总结
尾首呼应
情感升华
总结本节课的知识点,构建知识、能力体系。
总结之后,提问:同学们,我们来思考一下开始电影给我们的启示,该如何建造新的家园呢?
PPT展示“冰心”的诗《地球只有一个》提示学生,让我们积极行动起来,保护我们的家园吧!
整理笔记
思考,回答:既要考虑生物因素,也要考虑非生物因素。
认真听讲。知道地球一个的知识。注意加强环保意识。
巩固生态系统的知识。
与导入中的“我们该如何建设地球”遥相呼应,体现整堂课的完整性。增强环境保护意识,进行情感教育。
拓展练习
出示练习题
讲解练习
完成练习题
认真听解析
巩固提高
附:练习题
1.下列各项中,不能看做一个生态系统的是(??)??
A.一块农田????B.一条河流?????C.一个池塘里的全部鱼???D.一片草原??????
2.下列关于生态系统的叙述,错误的是(??)?
A.一个池塘就是一个生态系统???B.一片森林中的所有生物就是一个生态系统????
C.一片农田中的生物和非生物构成生态系统??
D.生态系统中能够制造有机物的叫生产者?
3.科学家曾对世界上最深的海沟——马里亚纳海沟进行考察,发现海沟深处有鱼虾,但没有植物,其原因是(??)?
A.海沟深处无二氧化碳???
B.海沟深处无阳光???
C.海沟深处无有机物?
D.水温太低?
4.生产者为消费者和分解者提供了(??)?
A.有机物质和能量????
B.水分和无机盐??
C.氧气和无机盐???
D.二氧化碳和能量?
5.连接生命世界和无机自然界的两个重要环节是(??)??
A.生产者和非生物成分???
?B.消费者和非生物成分???
C.生产者和消费者???
D.生产者和分解者?
6.虫吃草、鸟吃虫、草、虫、鸟死后都将被细菌等分解。在这一过程中,属于消费者的生物是(?????)???
A.虫和鸟????B.草和虫???C.鸟和细菌???D.细菌和草
7.在生物圈中,人属于(??????)???
A.生产者???B.消费者??C.消费者和生产者??D.分解者?
8.环节动物中的蚯蚓主要食用树叶等腐败物,并把这些腐败物分解为无机物。在这里,蚯蚓扮演的角色是(??????)?????????
A.生产者????B.消费者???C.分解者???D.以上都不是?9
9.
目前在某些城市时兴一种水晶球样的生态球作为家庭摆设。该球密封,内装有水、2—3条小鱼,底部有泥沙,并生长有一些水藻。妙在小鱼、水藻都是活的。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这个生态球应放在
的地方。?
(2)小鱼和水藻能生存的原因是:水藻能够
;?
小鱼通过呼吸作用为水藻提供二氧化碳,其排泄物被
分解之后,再被水藻利用。?
(3)该生态系统中的非生物成分
。
八、板书设计
第二节
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
生态系统的组成
一、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
1.生物成分
植物:生产者
动物:消费者
细菌和真菌等:分解者
2.非生物成分:阳光、水分、空气、温度和矿物质等。
二、食物链和食物网
生态系统中吃与被吃的关系形成食物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