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教版生物八年级第二册 5.2.1 生态系统的组成 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沪教版生物八年级第二册 5.2.1 生态系统的组成 教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9.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沪教版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20-12-21 09:07:4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5.2.1生态系统的组成
一、教材分析
本节在上节学习生物与环境相互关系的基础上,总结出了生态系统的概念,阐述生态系统的组成,为下一步学习生态系统的结构与功能及主要的生态系统类型奠定了知识基础。教材利用“思考与讨论”版块,让学生通过归纳整理,进一步理解各组成成分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
二、学情分析
从知识层面看,学生通过“生物与环境”一节的学习,已经初步了解了生物与非生物、生物与生物之间的密切关系,这将有利于他们依托慕课平台,对本节内容展开前置学习。从能力层面看,大部分学生乐于通过分析、讨论、表达、交流等方式,应用所学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故此课以翻转课堂的形式进行教学,更有利于教学目标的实现。
三、设计思路
“生态系统的组成”翻转课堂教学设计思路
教学目标
教学内容
课前自测
当堂巩固
高阶思维
知识与技能
过程与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知识点
重点
难点
理解生态系统的整体概念(B)
上网利用平台前置学习,从中感受利用信息技术获取、处理和表达资料信息的过程与方法。
懂得生态系统各成分之间的相互影响、相互作用,关注人类活动对生态系统的影响
生态系统是在一定范围内,所有的生物与环境所形成的统一整体。

前测题2、6
练习册p16一(一)1
案例讨论:
生态系统概念中提到的“一定范围”,在视频中具体是指哪个区域?
视频中生态系统的生物成分和非生物成分主要有哪些?
你能说出其中的一条食物链吗?
视频中生态系统的成分发生了什么变化?
你认为变化可能由哪些原因造成?
这种变化将给生态系统带来哪些影响?
非生物成分包括:阳光、温度、空气、水、矿物质等
前测题1
生物成分分为: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
练习册p16一(一)1
理解生态系统各组成成分的相互关系(B)
食物链和食物网
前测题3
练习册p17一(三)1(1)
通过小组学习的方式,学习合作,学习表达,培养和提高科学思维能力,用科学方法解释生命现象,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生态系统各组成成分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和相互关系

前测题4、5
练习册p19二
四、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理解生态系统的整体概念。
2、理解生态系统各组成成分的相互关系。
*过程与方法
1、上网依托慕课平台进行前置学习,从中感受利用信息技术获取、处理和表达资料信息的过程与方法。
2、通过小组学习的方式,学习合作,学习表达,培养和提高科学思维能力,用科学方法解释生命现象,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情感态度价值观
1、懂得生态系统各成分之间的相互影响、相互作用,关注人类活动对生态系统的影响。
五、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生态系统的概念和组成。
教学难点:生态系统各组成成分的相互关系。
六、教学准备
iPad/Apple
TV
远翔慕课平台
微视频制作软件:Explain
Everything
七、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导学
学生求学
设计意图
评价形式
时间分配
前置学习
上传微视频,给出学习目标、在线前测练习和本课思考题。
独学观看微视频,完成在线练习和思考题,提出新问题。
经过微视频前置学习,学生有了一些“浅知”后,将带着“不知”进教室,初步完成学习目标。
在线测试
课前(10分钟)
课堂内化
列出慕课平台上的学习目标,组织对学;同时对在线前测中的较集中的疑问进行解答。
小组对学逐一达成学习目标;小组群学讨论,通过组内互助解决一部分问题。
学生通过小组学习或个别提问,在同学帮助或教师指导下,解决自学环节产生的部分“不知”,将“浅知”变为“深知”。
必答评分
10分钟
评价反馈
总结本课基本知识点。
完成练习册上指定习题。
学生通过当堂自测,完成本节基本知识点的归纳小结。
当堂测试
15分钟
高阶思维
给出案例,交由小组讨论,指导学生查资料,解决问题。
小组群学讨论,从书中,从网上查找资料,全组成员参与回答问题,进行班级展示。
学生讨论答题的同时,教师可进行个性化辅导或集体辅导。学生通过小组学习提高了协作能力;班级展示促进学生积极思考和表达能力的提高;利用书本和网络查找资料,锻炼了同学查找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
讨论交流
抢答评分
15分钟
深入探究
提出本课慕课平台上相关问题。
查资料回答同学提问。
产生进一步探究的兴趣。
慕课平台展示
课后
八、板书设计
§5.2.1
生态系统的组成
一定范围
统一整体
环境(非生物成分):阳光、温度、空气、水、矿物质等
所有生物(生物成分):
生产者→
消费者
分解者
食物链(食物网)
九、教后反思
1、翻转课堂极大地体现了学生的学习主体性,在翻转课堂中学生至上,思维至上。
2、课堂还可以借助小组活动开展主题性学习,从知识层面,方法层面,生命科学素养层面,使内容进一步挖深,使教学进一步优化。
附:
学案:
一、学习目标:
1、我能说出生态系统的概念。
2、我能说出生态系统中非生物成分和生物成分的组成成分。
3、我能对照图片,将其中各成分按照生态系统的成分进行归类,并理解各组成成分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
4、我能说出食物链和食物网的概念。
5、我能说出食物链的书写要求。
二、在线课前自测题:
DCDDCA
1、在生态系统中,下列因素属于非生物因素的是()
A、绿色植物
B、土壤微生物
C、食肉动物
D、水分和阳光
2.一个生态系统无论大小,都是由()
A、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组成的
B、动物和植物组成的
C、生物成分和非生物成分组成的
D、所有生物组成的
3.下列食物链中,表述正确的是()
A、狐狸→狼→兔→草
B、阳光→草→兔→狼
C、蛇→鹰→细菌→植物
D、草→昆虫→青蛙→蛇
4.在生态系统中,连接生命世界和环境的两个重要成分是()
A、生产者和非生物成分
B、消费者和非生物成分
C、生产者和消费者
D、生产者和分解者
5.红藻在距海面200米以下很难生存,是由于()
A、得不到氧气
B、温度过低
C、得不到阳光
D、缺少二氧化碳
6.黄浦江是上海的母亲河。下面说法中,代表一个生态系统的是()
A、整条黄浦江中的生物和非生物
B、黄浦江的水
C、黄浦江里所有的鱼
D、黄浦江里的所有生物
三、案例:
视频《长江无鱼》
g802第5章第2节生态系统的组成
4